阿饼
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观鸟者,不过是养成静心观察和倾听的习惯。你只要站在那里,静下心来听、看、感受,会发现它们就在你附近——这一刻,你已从城市的喧嚣中解脱出来。
2011年,黑脸琵鹭(因为太喜欢这种鳥,她用来做笔名)和先生在一次户外徒步活动中偶遇资深野外鸟类观察者、113中学鸟舍创始人陆穗军老师,跟着他在广州华南植物园走了一圈,看了十来种“菜鸟”。像广州最常见的红耳鹎,通过望远镜清晰地看到它的美羽,对于黑脸琵鹭来说是头一回,她赞叹:“想不到它这么美啊!”就这样,一段“鸟缘”开启了。
和大多数人一样,刚开始时她作为一个“菜鸟”,很难分辨鸟种,经常因苦苦追寻却不见鸟影而陷入沮丧。后来,她和先生跟着鸟舍的成员们,每月抽两个周末去华南植物园观鸟,慢慢积累了观鸟的知识。
黑脸琵鹭说:“观鸟在最初是一种感受,只要能看到鸟儿就很开心。慢慢看多了,就会开始琢磨,这只鸟儿是如何生活的?它的栖息环境、迁徙路线是怎样的,怎样生儿育女……然后,就会开始了解相关的昆虫、植物、气候和生态环境等知识。现在觉得地球不仅仅是属于人类的,哪怕一个人走在街上,听见鸟声阵阵,也会觉得周围都是朋友。”为了观鸟,他们不仅踏遍广州的植物园、湿地公园和中山大学,还去过香港、云南、四川、大连等地的自然保护区。
相较于本来就热爱研究鸟类、昆虫与植物的黑脸琵鹭来说,她先生观鸟的乐趣则来自对心性的磨炼。他说,观鸟是一件很“闷”的事,“但观鸟的吸引力就在这0.1秒时间。就像踢足球,90分钟踢下来,你不能确定进几个球、是否能进球,但一旦进球,就是极大的惊喜与高潮。”
观鸟到了一定程度,会让人上瘾。为了增加所观鸟种,奔赴各地的观鸟旅行成了一种生活必须。黑脸琵鹭对鸟儿的热情,感染了身边的朋友,每逢节假日,他们就三五成群自驾去观鸟。他们现在出门旅行,都跟着鸟儿“飞”。黑脸琵鹭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没有鸟的风景是少魂的,不观鸟的旅行是乏味的。
每认识一种鸟,如同交上一个忠实的朋友,也就多了一份思念。每逢季节变换,漫步郊野迎送南来北往的候鸟,或长途跋涉寻觅它们的踪迹,观鸟过程中,他们也收获了情谊。
当聊起具体的观鸟地点时,夫妇俩却异口同声地说:“我们不想推荐,一推荐就是灾难。我们不想让太多人去打扰鸟儿,破坏它们的栖息地。”
在黑脸琵鹭看来,观鸟并不在于看过多少种鸟、拍的羽毛多清晰,重要的是通过观鸟感受自然的参差多态的丰富和美,激发内心对大自然的爱。观鸟也不必长途跋涉,从身边的公园、小区、绿地就可以观起。真正的观鸟人越多,对鸟类及其栖息环境了解得越多,才会懂鸟、爱鸟,才能善待大自然,印证“人鸟之间的距离是社会环境意识的标尺”的说法。
(秋水长天摘自《新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