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循环”助力经济发展新突破

2021-03-24 11:28王德明
广东教育·高中 2021年2期
关键词:双循环格局消费

王德明

热点综述:2020年5月1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召开会议,首次提出“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9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上再次强调,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培育新形势下我国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当前,世界经济面临诸多复杂挑战,我们决不能被逆风和回头浪所阻,要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坚定不移全面扩大开放,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所谓国内大循环,就是指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的四个环节在国内完成,即生产和消费(供需关系)的衔接和匹配主要在国内,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稳定的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与之相对应,所谓国际循环,就是上述诸环节结点部分在国外,包括过去常说的“两头在外”的经济模式。新发展格局不是封闭的国内循环,而是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要优化升级生产、分配、流通、消费体系,深化对内经济联系、增加经济纵深,增强畅通国内大循环和联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功能,加快推进规则标准等制度型开放,率先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要在内外贸、投融资、财政税务、金融创新、出入境等方面,探索更加灵活的政策体系、更加科学的管理体制,加强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开展多层次、多领域的务实合作。越是开放越要重视安全,统筹好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增强自身竞争能力、开放监管能力、风险防控能力。

一、经济角度设问

(一)着眼我国发展阶段、环境、条件变化,中共中央提出,“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體、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我国外向型经济的变化和部分内需的增长空间。2019年我国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7.8%,全球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的平均值约为75%,其中美国、英国、德国等发达国家达到80%以上;2019年我国的外贸依存度为31.8%,世界平均外贸依存度达41%,其中发达国家平均水平达38%。2006年至2019年外贸依存度从63%下降到33%,贸易顺差从9.7%下降到2%—3%,加工贸易从71%下降到3%。我国具有全球最完整、配套完善的工业体系;拥有1.7亿多各类专业技能人才;有包括4亿多中等收入群体在内的14亿人口的市场;国家统一开放的大市场已经出现。相对独立、良性互动的国内经济大循环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的基本盘。

结合上述材料,说明我国社会经济形成“相对独立、良性互动的国内经济大循环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的基本盘"的经济依据。

分析:①我国发展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国内消费潜力巨大,在消费、投资、出口“三驾马车”中内需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加之面临的外部环境严峻复杂,仅依靠外需是不行的,必须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从外贸依存度、贸易顺差和加工贸易变化看,外向型发展战略转型已经取得良好效果。②国际比较,我国的消费内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不高,低于世界和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外贸的依存度较小,低于世界和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国内需求增长空间较大,尤其中国超大规模人口和中等收入群体具有巨大消费潜力。③供给方面,中国拥有完备而配套齐全的工业体系,创新型人才储备充足、创新动力不断增强。④制度层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并在不断完善,国民经济在生产、分配、流通和消费等环节基本畅通。

(二)进入2020年5月份以来,我国供给侧的复工复产比例已经很高,但受居民消费趋于谨慎和企业投资更加保守的影响,需求恢复不及预期,需求约束取代产业链供应链梗阻成为制约国内经济循环的关键堵点。同时,海外疫情仍然蔓延,新型冠状病毒变异导致世界经济发展存在着诸多不确定因素。大量国外企业仍在停产或半停产,我国大量出口订单被取消或推迟,海外市场的需求也难言乐观。面对国内消费不足和出口受阻,迫切需要扩大国内需求,推动我国经济加快回归正轨。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说明在推动我国经济加快回归正轨方面应当如何作为?

分析:①消费反作用于生产,要扩大内需,充分发挥消费成为推动国内经济发展第一动力的积极作用。着力构建完整的内需体系,着力提高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完善高水平的社会保障体系,畅通国内循环,推动我国经济加快回归正轨。②加大对外开放力度,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积极扩大优质商品和服务进口,满足国民不断升级的消费需求,并为遭受重创的世界经济创造有效需求,形成国际循环,推动我国经济加快回归正轨。③大力发展实体经济,推动我国经济加快回归正轨,还需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展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中国创造转变等。

(三)受疫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世界经济衰退等因素影响,我国的外部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着眼我国发展阶段和国内外环境的变化,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新发展格局,需要打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等主要环节上“堵点”“断点”,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找到相匹配的内源型动力。为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我们面对产品的供给、需求的不足、市场制度等各类深层次不平衡、不充分、不完善的发展所衍生的各种问题,成为国内经济大循环的断点和堵点。

结合材料,请就如何疏通国内经济大循环的断点和堵点提出建议。

分析:①生产决定消费,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高质量发展,提高质量产品,使生产真正成为消费动力。②坚持和完善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扩大就业增加居民收入,健全社会保障,扩大内需,增强消费动力。③发展和完善更高水平的市场经济,优化营商环境,市场决定作用和国家科学的宏观调控相结合,使社会再生产各环节更加畅通。④贯彻协调新的发展理念,统筹城乡区域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社会经济均衡发展。⑤贯彻创新发展理念,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让创新成为经济发展核心动力。

(四)当前经济形势仍然复杂严峻,境外疫情持续蔓延,国际贸易和投资大幅萎缩,不稳定性不确定性较大,要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为更好推动国内大循环,应对疫情对消费的影响,各地各部门以扩大内需为着力点,相继出台多项政策,其中,发放消费券颇受关注。各地政府根据不同收入群体的情况和不同行业受冲击的实际情况,针对性推出消费券,如购物券、餐饮券、旅游券、出行券、体育健身券等,调动人们的消费热情,减少消费压力,激活处于休眠期的消费,推动消费市场复苏;并通过市场需求回弹,带动供给端恢复,帮助受疫情冲击大的企业度过难关,降低失业风险;畅通国内大循环,不断增强国内市场的吸引力与影响力,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知识,说明发放消费券对促进国内大循环、国际国内双循环发展有何积极作用?

分析:发放消费券,有利于降低居民的消费成本,刺激居民消费需求,拓展国内市场;有助于带动生产端扩张,加快企业复工复产复市步伐,稳定就业,促进生产发展;有利于推动社会再生产,形成强大的国内市场,促进国内经济大循环;有利于推动国际贸易与投资,为国际市场提供良好的市场环境和条件,推动国际国内双循环协调发展。

(五)受全球疫情冲击,世界经济严重衰退,国内消费投资下滑,国内经济循环受阻,加强“两新一重”建设,是当前促进国内经济大循环的重要抉择。“两新一重”建设,即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新型城镇化建设和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建设,主要以技术创新为驱动,发展新一代信息网络,加大住房、医疗、教育等领域的投资,推进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项目建设,既促消费惠民生,又调结构增后劲的“两新一重”建设为各行各业和生产生活提供了“新联通”,对释放有效投资红利,激发社会消费活力,促进国内大循环意义重大。

结合材料和所学经济知识,分析加强“两新一重”建设对畅通国内经济大循环的作用。

分析:①“两新一重”建设通过投资拉动生产发展,激发生产活力。②通过生产扩大增加就业,保障人民收入提高,刺激消费增长。③通过消费升级和转型,推动实现产业调整和升级,促进经济良性互动。④通过生产与消费的良性互动,进一步完善国内供应链产业链,实现国内经济大循环。

(六)中央根据国内国际形势发展的新变化、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重构的新趋势、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新挑战,及时提出“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为我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指明了方向,是今后一个时期做好国内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重要遵循。

结合材料,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源型动力”可能在哪里?如何实现发展目标。

分析:(1)①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②生产方面: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要大力发展实体经济,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③消费方面: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和动力,要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增强居民消费的能力和信心,发挥消费对经济发展起基础性作用。④分配方面:要完善收入分配制度,进一步缩小收入差距,做到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与公平。⑤流通方面:要进一步减少交易环节、降低交易费用、提高流通效率,让生产要素在区域和城乡之间高效流通、合理配置。

(2)①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大力发展实体经济,筑牢现代经济体系的坚实基础。②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挥生产对消费的决定作用。③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增强消费对生产的基础性作用,着力培养新的经济增长点。④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加快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

(七)受全球疫情冲击,世界经济严重衰退,国内消费投资下滑,国内经济循环受阻,世界经济危机风险加大。如何正确处理国内经济建设和对外开放的关系成为摆在我们面前一个非常重大的课题

结合材料和所学经济全球化的相关知识,分析双循环如何实现与经济全球化对接的。

分析:①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既有机遇,又有挑战。我们需要在融入经济全球化中抓住机遇,迎接挑战。②经济全球化由发达国家占主导,会带来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即世界贫富差距拉大,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贫富两极分化;会导致世界不稳定,一国经济风险波及其它国家。为此,我国必须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为基础,必须坚持国内循环为主。③经济全球化使国与国紧密联系在一起,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和国际分工的发展。经济全球化的大方向是正确的。中国是经济全球化的受益者,更是贡献者。因此,我国不会闭关锁国,我国对外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在国内经济循环为主的同时,积极促成国内国际大循环,助推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二、政治角度设问

(一)2020年7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要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是党中央顺应时代要求所作出的战略深化和战略再定位。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相关知识分析中国共产党在双循环战略制定与实施中如何发挥作用的?

分析:①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领导核心。在双循环战略的制定与实施中,中国共产党始终发挥着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核心作用。

②中國共产党是我国的执政党,必须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双循环战略是党的执政成果,中国共产党集中全国人民的意志通过法定程序上升为国家的意志。

(二)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双循环”是在国内外形势发生剧变的条件下提出来的,是对国内国际大循环新的不平衡格局的主动调整、主动谋划的大战略。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政治生活关于政府的知识,简要分析政府应如何在国家“双循环”经济格局建构中有所作为?

分析:①政府是我国的行政机关,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在国家的社会发展诸方面应当有所作为。在国家经济发展双循环格局中政府职能不可缺席。②我国政府具有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职能,政府需要通过宏观调控、市场调节、社会服务等多方面发挥作用,促进双循环经济格局的落实和发展。③在国家双循环经济格局建设过程中,我国政府应该坚持依法行政,依法履行职能,既要简政放权,坚持法无授权不可为,防止权力被滥用;又要切实履行职能,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克服懒政怠政。

三、哲学角度设问

(一)改革开放,我国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和制造业体系,人民群众收入不断增加,成就了世界上最大的中产阶层。疫情与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也给我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严重的危害,疫情之下经济全球化风险显著加大。为此,党中央、国务院做出了双循环格局的重大战略决策。

请结合材料,试运用辩证唯物论的相关知识为这个决策的科学性提供哲学依据。

分析:①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我国作出双循环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基于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从我国最基本国情出发作出的决策。②规律是客观的,又是普遍的。要求我们尊重客观规律,做到按客观规律办事。我国坚持国内循环为主和国内国际大循环的决策就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建立在尊重客观规律,把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结合起来的基础之上。

(二)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指出,“关起门有两种,一种是对国外;还有一种是对国内,就是一个地区对另外一个地区,一个部门对另外一个部门”,我们的经济改革“就是对内搞活,对外开放。对内搞活,也是对内开放”。中央根据国内国际形势发展的新变化、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重构的新趋势、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新挑战,及时提出“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为我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指明了方向,是今后一个时期做好国内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重要遵循。

结合上述材料,简要分析上述材料“双开放”到“双循环”的战略决策如何反映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道理的?

分析: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双开放”与“双循环”是在不同历史时期作出不同的战略决策。中央根据国内国际形势发展的新变化提出“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说明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动力。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对实践有促进作用。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经济发展面临新形势和新问题,推动我国作出新的战略抉择。实践是认识目的,作出这样的战略布局是为了更好地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重塑我国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战略部署,为我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指明了方向。②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双开放”到“双循环”的转化正是基于当前我国发展阶段、环境、条件变化才提出了双循环的新格局,推动我国经济行稳致远、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央根据国内国际形势发展的新变化,及时提出“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体现了坚持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③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双开放”到“双循环”反映了战略决策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战略就是在实践的基础上把认识推向纵深发展的具体表现。

(三)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根据我国发展阶段、环境、条件变化提出来的,是重塑我国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战略抉择。“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要求我们把经济发展的立足点放在国内;“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则要求我们加强国际经济交往,积极参与国际分工,走好开放合作之路。立足国内、放眼全球,在一个更加不稳定不确定的世界中谋发展,習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努力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要继续用足用好改革这个关键一招,保持勇往直前、风雨无阻的战略定力,围绕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动更深层次改革,实行更高水平开放,推动我国经济行稳致远、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

分析:①矛盾具有普遍性,要一分为二的看问题。既要看到危机、变局,又要看到其中蕴含新机、新局。②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危机、变局也可以促使事物的发展。③矛盾双方各自依据一定条件向相反方向转化。在危机中寻找新机,在变局中找到开局。④发展具有普遍性,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面对危机和变局,我们要用长远的眼光看问题。

(四)牵一发而动全身,中国经济这个内循环一旦强劲有力地发动起来,它必然带动“双循环”,带动与世界经济相关联的广阔方面。在目前世界经济深度衰退的困局下,这对世界经济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拉动力量。依托中国经济的强劲复苏,带动世界经济的恢复,来支持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这对中国来说既是非常重要的责任,也是我们必须要把握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机遇。

结合上述材料,试运用最恰当的唯物辩证法道理谈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

分析:①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要求我们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各国经济发展不是孤立的,经济全球化使世界经济相互依存、相互影响,我们不能割裂事物之间的联系。因此,我们不能把“国内循环为主”异化为“国内单循环”。②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没有部分就没有整体;部分对整体有影响,关键部分的性能对整体起决定作用。这要求我们充分发挥部分的作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的发挥。国内循环不是孤立的,而是发挥着牵一发而动全身,中国经济这个内循环一旦强劲有力地发动起来,它必然带动“双循环”,带动与世界经济相关联的广阔方面。

(五)2020年5月1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召开会议,首次提出“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9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上再次强调,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培育新形势下我国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所学唯物史观的知识分析如何理解双循环经济格局?

分析:坚持改革就是为了更好地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形成"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要继续用好改革这个关键一招,坚持向改革要活力,以改革促发展。形成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需要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继续充分释放全社会创造活力。改革是释放体制活力的源泉。改革生产关系中同生产力发展不相适应的体制机制,调整上层建筑中与经济基础不相适的部分,激发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内生动力,有效减小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的经济循环藩篱,更好促进国内循环与国际循环接轨。我们的改革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通过推动经济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把人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贯穿始终,做到改革为了人民,改革依靠人民,改革成果由人民共享。

责任编辑李平安

猜你喜欢
双循环格局消费
“双循环”格局下物流专业双创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新的一年,准备消费!
双循环需要怎样的科技创新生态?
格局与结局
以天地为格局
“新青年消费”,你中了几条
消费舆情
信用消费有多爽?
五年制建筑装饰专业“双循环”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
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