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视角下的长春市人民大街满铁段文化景观设计

2021-03-24 11:07莫畏柴百芳
工业设计 2021年2期
关键词:历史文化

莫畏 柴百芳

摘要:随着中国城镇化建设速率加快,城镇主干道建设得到了蓬勃发展,群众对道路景观的游憩环境及观赏体验的要求亦日渐提高。从历史文化传承的角度出发,以长春市人民大街满铁段改造为引,从景观设计的界面设计和符号设计等多方面进行设计研究,分析当前人民大街满铁段的文化资源,为如何更好的满足于人们的使用需求和文化需求提出建议,为人民大街进一步更新改造提供借鉴。

关键词:历史文化;人民大街满铁段;文化景观设计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码:1672-7053(2021)02-0136-02

1 研究背景

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中国城市化发展进度不断加快,《2018年中国新型城市化报告》统计(图1)[1],中国内地城镇化率达到了59.58%,吉林省整体城镇化率已达到57.53%,与2017年相比提升了1.56%。人们使用各种方式每天游走于道路上的时间增多,市民对城市景观环境及其文化内涵的使用需求也逐渐提高。历史文化是城市文化运营发展的经络,其传承性不仅关系到整个城市文化的精神主题和生活氛围,也间接反映城市的文化实力和城市发展等级。它为城市的再发展、城市形象和发展潜力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因此,在景观学科中做好文化廊道的规划设计对学科发展和城市建设具有重要的作用。

长春人民大街作为市区的主干道之一,正南正北贯通市区中心,是市区最长、最宽的街道之一。它的建设先后历时百年,也经过了几个不同的历史时期,在长春市城市中具有重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地位。

2 人民大街满铁段街区文化资源分析

2.1 人民大街满铁段历史建筑分析

满铁附属地时期的建筑主要体现日式和洋式建筑。建筑建造以矩形为基本的建筑形状。他们对附属地主要街路沿线两旁建筑高度限制为7.5米[2]。

满铁时期附属地建筑承延了日本近代建筑的风格,建筑外立面多采用欧美建筑样式,受到明治维新的不断影响,建筑中多运用西方古典主义建筑样式以及文艺复兴式的结构比例和建筑符号。所以长春附属地的建筑形式呈现出西方建筑的特点,其贴瓷砖的外观设计技法也源于美国。

2.1.1长春站

长春站是在长春市进入人民大街的起点,与1907年8月作为临时站开始使用,由日本“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购买承包,同年12月1日,长春停车场开始客运,到1921年长春以北的铁路改为商办,并改名为长春站。

受到近代建筑文化的影响,满铁方面修筑的满洲列车站的建筑样式同样也是西方古典主义和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符号和比例,同时大量巴洛克艺术的纹饰也被运用其中。按照站前和人民大街道路规划,长春站周围位置可以清晰观赏到长春站的站楼,具有强烈的对景效果,是长春市重要的标志性文化景观节点。

2.1.2大和宾馆

长春“大和旅馆旧址”位于长春站南侧对面,人民大街80号,1907年开建,2010年开业,是日本人设计建造的,长春第一家现代化宾馆,属于新艺术派建筑风格。这里住过不少历史人物,也与许多历史事件有关,解放后曾叫“铁路宾馆”“吉林宾馆”等,1975年改为“春宜宾馆”,至今仍在营业。

大和旅馆建设初期,其建筑风格趋向欧美的建筑,在建筑的规划和设计上,与众多附属地建筑相似,展现出和式建筑风格和欧美风融合的特点。他们采用英式的砖加白御影石和美式的外抹混凝土贴瓷砖的建筑作法,使得建筑更加经久耐用。大和旅馆丰富的曲线变化和光影效果,使之成为长春站附近典型的仿欧式建筑。

2.2人民大街满铁段景观文化分析

景观文化资源指在市政工程建成区或设计范围内人工(或自然)植被在景观中的用地总和,其类属于工程文化资源。

1920年后日本国内盛行都市计划,提出建设视野更优美的环境,其中最具象的表现手法就是景观系统建设。满铁段规模最大的绿地系统是西公园,园内开始注重营造小型花卉景观。后经过日本人白泽保美不断地设计改造,拓宽园内沟渠改为溪流,插柳建桥等大批工程,到1921年公园已初具规模,休息游憩等从属设施完成。1938年伪满时期应政治需求将“西公园”改为“儿玉公园”。1949年解放后长春后将其改为“胜利公园”。公园发展伴随着长春市城市进程,历史上久负盛名。公园东侧及入口紧邻人民大街人行道,为道路带来大片绿化园区景观,与人民大街宽阔大气的氛围契合。2013年长春市政府提出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放大城市绿地系统覆盖面积,最终实现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

植物方面,人民大街两旁是红皮云杉和大黑松,由于其季节性的变化特点,使整个大街形成一年四季都是绿色的生态型主干道。其排列与沿街的各种形式和色调将道路空间和周边建筑组织构成为既有生态表现又有文化氛围的多特点主干路。

3 长春市人民大街文化景观调研分析

为了客观、准确地了解人民大街满铁段存在的不足及人群使用需求。调研的主要方式是问卷以及访谈的形式,对不同状态下的行人人群从游憩和行进的文化性环境需求等方面遴选出问题共计30道,构成了调查系統。结合统计模型结果,总结出道路改造前存在如下问题(图6)。

3.1 界面设计需要进一步融入文化元素

根据调查统计,场所界面设计的信息介绍手段不够完善,群众获取信息时需要更加直观的表现手段,应加强各个节点的协调性。实现场所文化主题的简洁性和直观性,展现各个节点历史与时代特征手法仍需更加直观。

3.2 场所空间需要强化文化符号的相关运用

根据统计结果,群众普遍认为该场所内缺少具有长春市地域文化特点和历史文化特点的艺术性简化符号和具有长春市城市特点和人群认同感的城市符号,在文化自豪感提升的同时文化科学普及度不够。

4 长春市人民大街满铁段文化景观设计策略

4.1 人民大街满铁段界面设计策略

景观场所内的界面设计主要元素为平面铺装设计和立面设计,界面设计可以作为直观的映射出场,展现其环境特色。在案例研究中,由于历史性和其主干道功能性的原因,空间不能进行大规模的调整。首先,从平面铺装设计方面说,游憩步行的游客可以在行进时通过视觉反馈将铺装设计中的信息直接获取,大大降低了获取信息的难度,增加了文化景观的直观性和普及性,在设计时,可以将文化元素融合环境场所中,通过浮雕和拼合的手法将信息具象化展现或提炼其元素进行符号化设计;其次,对场所内的立面设计需要与外部景观相呼应,重要的是对其尺度的把控和色彩的使用,如果设计失当会造成信息杂乱和美感降低;最后,对景观雕塑和市政设施的造型和比例,都应依据人均视线和内外部景观视线进行细致的尺度和视线分析(图3),包括对不同行进方式的人进行具体分析,确保不破坏历史空间的前提下,大限度地保证场所不同人群的视觉需求。

4.2 人民大街满铁段符号设计策略

皮尔士曾说:“虽然我们不能说宇宙完全由符号构成,但可以确定这个宇宙渗透于符号之中”[4]。在人们的认知世界中,符号的精神作用和文化作用不容小视,满铁段其主要文化特征在于其是满铁时期由日本人主导建设,其特殊性在于铁路文化和工业文化,那么有工业时期铁路带给人们的暗喻作用尤为重要,在更新满铁段文化景观时,需要在各个场所要素中不同程度的组合排列满铁时期的文化符号进行再设计(图4),形成群众脑海中对工业时期铁路代表元素的潜意识,增强景观文化价值和精神价值。同时,在表现效果上,通過配比施工材料、色彩搭配和设计延伸符号,结合光线设计、植物花艺及艺术小品的植入,打造出简洁的艺术效果,形成由光线和植物季节性变化的动态景观。

5 结语

凯文·林奇提出:“城市各种活动的交织,进而从城市空间结构上实现人类形形色色的价值之共存”[5]。伴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城市道路景观研究必然会受到多角度、多层次和多区域的重视,其作为景观艺术设计学科的一个分支,其前景非常广阔。在未来,长春市道路场所环境必然向多样化和多组合的方向发展,这将会逐渐催生出更多类别的场所空间。长春市人民大街的景观发展会随时代转型,赋予多种城市系统功能,它维系着长春旧城历史空间形态和现代城市空间形态构成系统。从发展变化的角度看,将一空间中的多种文化系统整合,规划其序列组成整体性的线状文化廊道或环状廊道等多种形式的城市文化系统。

参考文献

[1]李磊,城市发展背景下的城市道路景观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4.

[2]刘威,长春近代城市建筑文化研究[D].吉林大学,2012

[3](英)J.麦克卢斯基,张仲一,卢绍曾,译,道路型式与城市景观[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2.

[4]冯倩.1800 1945年长春市政治景观的符号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9.

[5]凯文·林奇.林庆怡,陈朝晖,译城市形态[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

猜你喜欢
历史文化
辽阳历史文化旅游发展思考
中学校园景观设计
扬州城市文化品牌形象设计初探
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的深度开发战略
历史文化街区环境标识系统设计初探
湖南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模式刍议
地方历史文化开发的媒介策略
浅析意大利歌剧产生的历史文化背景
城市化下的历史文化与现代商业共存模式研究
习近平的历史文化思维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