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确保“十四五”时期我国发展开好局起好步
新发展理念是一个系统的理论体系,回答了关于发展的目的、动力、方式、路径等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阐明了我们党关于发展的政治立场、价值导向、发展模式、发展道路等重大政治问题。全党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确保“十四五”时期我国发展开好局、起好步。
新发展理念是一个整体,坚持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全党全国要统一思想、协调行动、开拓前进。无论是中央层面还是部门层面,无论是省级层面还是省以下各级层面,在贯彻落实中都要完整把握、准确理解、全面落实,把新发展理念贯彻到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
——1月28日,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七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动 态
我国首次专门立法保护湿地
1月20日,湿地保护法草案初次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这是我国首次针对湿地保护进行立法,拟从湿地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和系统性出发,建立完整的湿地保护法律制度体系。
草案分为总则、湿地管理、湿地保护、湿地修复、检查与监督、法律责任和附则,共7章59条。草案明确法律适用的湿地,是指具有显著生态功能的自然湿地和具有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栖息、生长功能的人工湿地。国家对湿地实行分级管理及名录制度,严格控制占用湿地。
草案明确了湿地保护方式,提出了湿地利用要求,规范了湿地修复原则、责任主体、修复方案及措施等。在湿地保护方面,草案提出禁止开(围)垦、填埋、排干湿地,永久性截断湿地水源,过度放牧和过度捕捞;禁止在湿地内采砂、采矿、取土,依法取得相关许可的除外。草案要求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对重要湿地周边产业布局等统筹考虑,保障重要湿地生态功能稳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加强湿地水、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集中分布湿地的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破坏鸟类和水生生物的生存环境。
在湿地修复方面,草案提出湿地修复实行“自然恢复为主、自然恢复与人工修复相结合”的原则,恢复湿地面积和湿地生态功能,提高湿地生态系统质量。
草案还对湿地执法主体、检查措施等作出规定,明确监管部门及工作人员不依法履职和违法主体直接破坏湿地的法律责任。
自然资源部通报52起农村乱占耕地建房典型案例
近日,自然资源部公开通报52起农村乱占耕地建房专项整治行动典型案例。
通报显示,2020年12月,全国共有17个省(市、区)报送了7月份以后违法占用耕地建房的典型案例共42起;国家自然资源督察北京局、南京局和广州局在土地例行督察中发现农村乱占耕地建房案例共10起,总计52起。其中,土地已复耕的39起,土地已恢复原状的1起,违法建筑已拆除的4起,正在整改中的4起,已移交其他部门处理的2起,已完善相关手续的2起。
通报指出,上述案例大多由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主动作为、及时处置,体现了早发现、早制止、严查处的工作要求,达到了警示震慑、保护耕地的目的。但也有少数案例是在有关督察局发现后,地方才进行处置,遏制新增违法违规问题的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
通报强调,各地和各有关部门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高度重视耕地保护工作,以“零容忍”的态度,继续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坚决遏制新增乱占耕地建房问题。有合理用地需求的企業、单位和个人,要自觉遵守法律法规的规定,依法依规申请办理用地手续。各方共同努力,进一步严格耕地保护,维护国家粮食安全。
政 策
自然资源调查监测标准体系发布
近日,自然资源部印发《自然资源调查监测标准体系(试行)》(以下简称《标准体系》)。《标准体系》包括通用、调查、监测、分析评价、成果及应用5大类22小类。
一是通用类标准。规定自然资源调查监测评价活动和成果所需的基础、通用标准,包含术语、分类、质量3个小类,其中,术语、分类是基础和核心,质量类标准是通用要求,贯穿整个自然资源调查监测活动过程的质量监管、日常质量监督、成果质量验收等。二是调查类标准。规定自然资源调查的内容指标、技术要求、方法流程等,包含基础调查、耕地资源调查、森林资源调查、草原资源调查、水资源调查、湿地资源调查、海洋资源调查、地下资源调查、地表基质调查以及其他等10个小类。三是监测类标准。规定自然资源监测的技术要求和方法流程等,包含常规监测、专题监测、应急监测3个小类。四是分析评价类标准。规定自然资源调查与监测成果统计、分析、评价的方法和内容,包含统计、分析、评价3个小类。五是成果及应用类标准。规定自然资源调查监测成果的汇交要求、每类成果应达到的指标要求、成果应用要求等,包括成果内容、成果管理、成果应用3个小类。
两部门印发通知:加强协调联动 切实提高用地用林审批效率
1月15日,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办公室印发《关于加强协调联动进一步做好建设项目用地审查和林地审核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
《通知》明确,国务院批准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收的建设项目,涉及使用林地的,由省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将用地报批材料、林业和草原主管部门作出的行政许可决定一并报自然资源部,自然资源部完成用地审查后按要求上报国务院批准用地。
省级人民政府批准农用地转用(含国务院委托和授权审批用地)的建设项目,涉及使用林地的,具有林地审核权限的林业和草原主管部门作出行政许可决定后,应同时抄送有关省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用地审查、林地审核通过的,省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按要求上报省级人民政府批准用地。
自然资源部立案查处自然资源违法行为规范出炉
近日,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印发《自然资源部立案查处自然资源违法行为工作规范(试行)》(简称《规范》)。
《规范》要求,自然资源部立案查处自然资源违法行为,应当做到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定性准确、依据正确、程序合法、处理适当,严格按照立案、调查取证、案情分析和调查报告、案件审理、征求意见、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部审议形成处理决定、实施处理决定、执行、结案的工作流程进行。
《规范》明确,立案管辖范围包括:一是党中央、国务院要求自然资源部管辖的自然资源违法案件;二是法律法规规定应当由自然资源部管辖的自然资源违法案件;三是跨省级行政区域的自然资源违法案件;四是自然资源部认为应当由其管辖的自然资源违法案件,即省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上报、其他部门移送以及执法督察工作中发现严重损害群众权益的重大、典型违法行为,经部批准立案查处的案件。
数 字
534起
据自然资源部初步统计,2020年全国共发生地质灾害7840起,全国共成功预报地质灾害534起,涉及可能伤亡人员1.8万人,避免直接经济损失10.2亿元。
75亿人次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1月18日发布的数据显示,“十三五”时期,我国森林旅游蓬勃发展,游客总量达75亿人次,创造社会综合产值6.8万亿元。从2017年开始,森林旅游创造社会综合产值超过万亿元,成为林草业三大支柱产业之一。
4500亿元
近日,从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党的十八大以来,原国土资源部和新组建的自然资源部每年对全国832个贫困县分别安排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600亩,通过实施增减挂钩政策为贫困地区提供近4500亿元资金,为贫困地区找水打井1600多眼、圈定绿色富硒土地2366万亩、调查发现地质遗迹景观资源2200多处、发现矿产资源地420多处,为推进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