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铭杰 庄伟
摘要:在当前的时代发展过程中,社会对艺术设计类专业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工匠精神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高校艺术设计类专业应强化对艺术设计类专业技术技能型人才工匠精神的培养。然而当前高校艺术设计类专业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存在诸多方面的问题,针对这些现存的问题,本文提出了明确培养目标、创新教学方法、重视学生职业精神的培养、完善课程体系建设以及树立学生工匠精神信念五个方面的艺术设计类专业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工匠精神培养策略。以期提升艺术设计类专业学生的技术能力。
关键词:艺术设计类专业;技术技能;工匠精神;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码:1672-7053(2021)02-0043-02
1 工匠精神的内涵
工匠,指的是从事专门行业能够有特殊技术的人才[1]。社会发展的同时也对“工匠精神”注入了新的内涵,使得工匠精神不仅仅是针对敬业的道德素养,同时还包括具有不断创新的意识思维以及精益求精的、严谨的工作态度。
工匠精神的内涵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第一,对工作的高度专注,无论工作还是学习其目的不是为了贪图享乐,而是为了社会的发展,从中体现自己的价值,具有严谨认真的态度;第二,具有严谨的耐心,对所做职业有着执着的目标和追求,能踏踏实实的学习,能够保持独有的个性和创新的同时,坚持认真严谨的态度;第三,高度专一,对专业的职业道德,不仅仅局限在眼前形式,对专业还应具有坚持的信念,并在此过程中不断地提升自我;第四,追求精致,这是对技术的不断提升和改进,进行的不懈努力和追求。
2 艺術设计类专业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现状
2.1 培养目标不明确
进入新时代,社会对艺术设计类专业人才需求越来越多,在大的时代背景之下,全国院校相继都增设了艺术设计类相关专业。虽然很多院校增设了艺术设计类专业,但是很多院校在进行学生培养时,并未明确社会以及市场对这类专业人才的具体技术技能需求是什么。因此,学校在对艺术设计类专业人才进行培养过程中往往缺乏清晰明确的培养目标,不利于艺术设计类专业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
2.2 教学方法老旧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艺术设计类专业的教学方法也要与时俱进,然而目前我国很多艺术设计类院校由于各种原因,许多教师仍然沿袭传统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无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综上所述,许多院校虽然紧跟时代潮流都开设了艺术设计类的专业,但是教学方法仍然老旧,无法满足新时代背景下对于此类专业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
2.3 忽视学生职业精神的培养
当前我国院校普遍将学生发展重点偏向于如何高效就业,重视就业率,并未充分认识到“工匠精神”对新时代的重要意义,在对学生的培养过程中也是更加重视理论知识等方面的培养,导致他们忽视了对于学生在职业精神方面的培养。
2.4 课程体系不完善
第一,授课体系不完善,当前我国艺术设计类院校的主要授课方式是讲授方式,对于景观设计等专业采用讲授的方式可以完成整体教学目标,但讲授方式是根据课程设置的,导致课程设计的任务偏向理想化,不能与实际很好的结合,大部分课程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第二,实习体系不完善,很多艺术类院校由于考虑学生安全和成本方面的问题,对于艺术类的专业考察极少或者没有,但艺术设计类专业属于应用型专业,只有经历足够的实践经历才会迸发出设计灵感,实习体系不完善使学生所学习的知识不能与实践相结合。
2.5 缺乏对学生工匠精神理念的树立
对于艺术设计类专业学生而言,他们的技术技能对学生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若想要提升学生的技术技能,则需在日常的各类授课环节以及事件活动中强化对学生工匠精神理念的树立,只有树立理念,才能将工匠精神潜移默化的灌输到学生的脑海之中。但是当前很多院校在对学生进行培养时,却忽略了这一重要环节。
3 艺术设计类专业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工匠精神培养策略
3.1 明确培养目标
艺术设计类院校存在人才培养目标不准确、不清晰等问题,导致后期人才培养计划的偏移[2]。要对艺术设计类专业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工匠精神进行培养,院校要明确其对于学生的培养目标,具体而言可从以下三个阶段切入:第一,对艺术类专业技能人才的工匠精神实施分析,明确工匠精神的当代内涵和时代意义,规划出艺术设计类专业技术技能型人才工匠精神培养方案;第二,对当前我国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技能人才培养情况开展调查,了解当前人才的培养现状,对此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进行分析;第三,针对当前排查问题提出相应解决方案,并对原有培养方案和目标进行调整。在此基础上,各院校要明确自身的人才培养目标,并以人才培养目标为根据,设置合理的招生简章与招生规则,为后期艺术设计类专业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工匠精神培养打下良好的基础。
3.2 创新教学方法
当前,我国艺术设计类专业授课多为讲授式教学模式,注重知识点,学生在这其中属于被动地位,这种教学方法严重阻碍了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这种教学方式显然无法真正促进艺术设计类专业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工匠精神培养。而导致这种现状的主要原因就在于学校硬件设施的缺乏。因此,在新的时期背景下,为了强化对于艺术设计类专业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工匠精神培养,一定要加强相关资金投入,优化学校的硬件设施,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比如根据不同专业引进相应的多媒体设备,教师通过多媒体设备的帮助往往能够在传统教学方式的基础上有效创新自身的教学方法,拓展学生眼界的同时也能够提升教学质量,在此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工匠精神的培养。
3.3 重视学生职业精神的培养
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是学生就业的基础,是衡量学生职业道德的准则。所以,艺术设计类专业院校要积极提升学生职业素养和能力,调整过去教学“短、平、快”的培养模式,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创造出符合学生职业发展的人才培养方式,具体实施方案如下:第一,进行贯通式培养方式。艺术设计类专业院校承载着为国家和社会培养高质量人才的使命,培养的人才需要达到专业人才标准,要求学生不仅要具备基本技能,同时还要具有专项能力和创新能力;第二,注重个性化的培养,设计思维的个性化发展对于艺术设计类专业同学未来发展至关重要,这就要求学校必须实施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对此,艺术类院校个性化培养模式可以利用小班制以及校企合作模式的培养方式实现。小班制是指选择学习专业和方向一致的同学,10人以内为一个教学单位,使人才个性化培养实现最大化,这样教师便能够根据学生的特点开展不同方式的教学,培养和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使其专业特长得到充分的发挥;第三,进行实战式的培养,当前艺术设计类院校的毕业生设计存在追求形式并不注重设计的实用性等问题,其原因是由于学生期间极少参与实际相关的设计,并没有对设计思维进行深入的理解,只注重形式美,做出的创新也是盲目的。因此,为了能够更好解决这一难题,提高学生设计应用能力,需要对艺术设计类专业的学生进行“实战式”模式培养。
3.4 完善课程体系建设
很多艺术院校在艺术设计类专业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工匠精神培养方面都存在前文所提到的课程体系不完善的问题。工匠精神的培养往往离不开真实环境下的实践操作。因此,院校要在明确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上严格按照教学目标来设计教学任务,设置必要的实践操作类课程,完善课程体系,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强化对岗位所需技术与技能的认知[3]。如今学徒制对工匠精神的培养也是十分重要的。新时代学徒制度是把传统学徒方式与现代教育相互结合,形成学校与企业合作式的教育形式,既是对传统的发展,又是对其精髓的保留。因此,艺术类设计院校课程体系构建应遵循学校与企业导师共同建设的方式,加强合作,同时加大实践环节课时,提高学生实践和创新的能力,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
3.5 树立学生工匠精神信念
正因为当今社会环境复杂,极易对艺术专业学生的思想产生重大冲击,在对艺术设计类专业技术技能型人才进行工匠精神培养过程中更应该帮助学生树立职业理想,坚定学生的工匠精神信念。职业理想的树立对于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具有积极的作用,可以作为一种信念积极引导学生在职业道路上不断探索和追求[4]。各高校应该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高尚的职业追求,在此过程中实现人生的价值。引导学生职业理想的树立,首先要对事物辨别有自己的判断标准;其次可以提升专业兴趣,兴趣是一个人最大的学习动力,学校和老师应依据每个人的特点进行个性化培养,充分挖掘学生潜能,最大限度发挥专业知识,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4 總结
工匠精神的培养是长期的目标和任务,需要社会院校和学生进行全面地培养发展[5]。艺术设计类专业院校应该根据工匠精神的核心,对人才培养目标和方案进行调整,培养出专业技能强,具有优秀的艺术信念的创新人才。同时引导同学树立高尚的理想信念,进行正确的职业规划。相信随着发展步伐的不断推进,各院校一定能够探索出新时代工匠精神的培养方法。
本文系2019年度黑龙江省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艺术设计类技术技能型人才工匠精神培养研究与实践》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SJGZY2019113)。
参考文献
[1]许玲.浅谈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校企联合的机制探索[J].现代职业教育,2021 (01):70-71
[2]鲁曼,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工匠精神教学改革探究[J],知识文库,2020 (19):107+109
[3]庄伟,徐铭杰,基于工匠精神的艺术类专业人才技术技能培养研究[J],工业设计,2020(06):60-61
[4]姜通,“工匠精神”教育视野下高校艺术设计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21 (01):144—149+156
[5]宫科,“工匠精神”视角下高职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及路径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9,35 (12):8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