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变革教育的动因、经验和路径

2021-03-24 10:52庄园
高教探索 2021年2期
关键词:动因区块链经验

摘 要:区块链是近些年的新兴技术之一。区块链融合教育,能从根本上推动教育变革。作为技术动因、媒介动因和资本动因,已有的教育实践表明,区块链在构建教育诚信体系、“去中心化”创新教学和打造开放教育资源库这些方面能有所作为。目前区块链教育处于起步阶段,需要统一技术标准、加强产学研合作和完善法律政策,多主体、多方面构建区块链教育创新发展路径。

关键词:区块链;区块链教育;动因;经验;路径

从2019年年底开始,新冠肺炎引起的危机席卷全球。最严重的时候,工厂不得复工,学校改线上教学。关于互联网在线教育、教育技术和教学模式创新等话题,被广为热议。新兴技术区块链如何融合教育,进入人们视野。

在本次疫情发生之前,我国的区块链教育就已经开始设计和布局。2016年,我国工信部发布首个区块链白皮书,指出区块链在教育领域具有重大应用价值。2019年10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区块链技术发展现状和趋势进行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强调,要加快推动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创新发展。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已有2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将区块链写入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区块链教育是重点布局方向之一。

当下的互联网教育已经发展到了瓶颈期,有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这次疫情中大规模应用互联网教学,较好地推进了教与学的变革,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和弊端,如平台中心故障导致直播不畅、课堂监控脱轨、学生学习效率欠佳等,让教师、学生、家长疲于应对。区块链融合教育,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推动教育变革。

一、区块链以及区块链教育

区块链本质上是分布式数据库,数据发送、验证、存储都是基于分布式系统机构,而非第三方机构。[1]这也是区块链的最大特点——“去中心化”。从2008年到现在,区块链已经完成了从1.0到3.0的进阶。第一个发展阶段是2008-2013年,以电子货币为主要标志。区块链1.0带火了挖矿经济和炒币热潮。2013年进入第二个阶段,以以太坊(Ethereum)的出现为标志,用智能合约(Smart Contract)存储数据、担保交易。目前是区块链3.0阶段,以太坊、智能合约、人工智能等技术组合,区块链新业态持续发展。

区块链与教育的结合出现在2013年,位于塞浦路斯的尼科西亚大学宣布接受电子货币支付大学学费。2014年,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等美国大学的大学生们自发在facebook上成立“大学加密货币群组”(College Cryptocurrency Network),在社交媒体上推广区块链技術。2016年,群组正式更名“区块链教育网络”(Blockchain Educaiton Network),负责举办高校区块链知识竞赛和技术创新创业。2016年是区块链教育的关键年。尼科西亚大学和麻省理工媒体实验室在区块链上颁发学位证书。中国人民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先后成立区块链实验室。2018年清华大学宣布成立“青藤链”,建立高校区块链联盟。同年世界上第一所区块链大学,英国的伍尔夫大学成立。区块链教育包含两层含义:一是对区块链理论、技术、应用等的教育,如设置区块链课程、区块链专业、举办区块链技术比赛;二是应用区块链来解决目前教育现状中的问题,用“区块链+”手段创新教育教学模式。本文提到的区块链教育多数情况指后者。

区块链能永久记录交易,因此非常适合存储教育证书。基于欧洲学分转移与积累系统(ECTS),构建全球区块链学分平台。建设开放教育的资产存储库,实现教育开放、公信。学界对区块链教育的适用范围,已有较充分的想象和设计,但缺乏对已有案例经验的归纳和反思。区块链教育在理论上何以可能,在实践中何以可为?本文从技术、媒介和资本的角度,探讨区块链从根本上变革教育的动因,回答理论上何以可能;考察伍尔夫大学、霍尔伯顿软件工程学院等区块链教学实践,厘清区块链在哪些教育领域何以可为;最后提出区块链教育创新发展路径。

二、区块链变革教育的动因

(一)作为技术动因

区块链首先是一种技术。2008年9月,华尔街危机爆发导致全球金融海啸。一个月以后,中本聪提出区块链解决方案,并于2009年1月创设第一个区块“Genesis Block”。中本聪希望借助区块链,降低类似银行这样的中心机构带来的集中化风险,保证财务透明并构建更好的金融关系。区块链是一个很形象的表述,它的实际结构就是区块和区块之间的链接。每个区块都包含前一个区块的加密哈希值(Cryptographichash)、时间戳(Timestamp)和交易数据(Transaction Data)。加密哈希对输入的数据会自动处理成一个独一无二的数列,有着藏匿性和稳定性的特点。时间戳方便追溯数据的起始和转手,可以做到全过程数据跟踪。交易由智能合约进行智能自动担保,并忠实记录交易数据。分布式结构保障了安全。每台计算机都存储了区块链的精确副本,要想改变区块链,需要付出昂贵的代价。[2]

审视当下的互联网教育,信息源往往由某个平台发出,若某日平台因为经济、政治或其它原因不复存在,资源也会丢失。真假资源鱼龙混杂,难以分辨的情况,也十分常见。互联网上垄断和假象同时存在。区块链的优势在于备份数据给每一个区块,打造公平和信任机制。结合现代教育业,区块链不容篡改的结构特性实质上是在易复制、易抄袭、易更改的互联网环境下“求真”。区块链上一个学生的学历文凭、考试成绩、获奖情况等,不是后台改几个数据就能轻易变化的。区块链教育可以解决目前存在的学历造假、分数修改、论文抄袭、学术不端、知识版权等诸多问题。

(二)作为媒介动因

按照媒介环境学“技术即媒介”的表述,区块链是技术,它亦是媒介。伊尼斯、麦克卢汉等学者把服装、道路、房屋等都看作媒介。媒介是承载信息的载体,放在不同的历史语境中,它还是建构人和人、人与环境、人与社会关系的桥梁。

区块链作为媒介动因,它再造了教学中的角色关系,以“链”的方式连接教师、学生和雇主单位等。网络在信息传递中实现点对点传播,节点没有高下之分、权力之别。教师是知识的引导者,资源的组织者,而非控制教育局面的领导者和发令者。新冠肺炎期间,就有学生吐槽,一些APP允许老师强行打开学生端摄像头,监督学生认真上课,这一举动令人反感。区块链技术赋权给学生,学生可以自主在链上选择老师和感兴趣的模块,自己的数据自己做主;对学习内容实行私人定制;学习场所也不受地理空间的限制。而且因为数据的永恒保存,师生关系也不会因为学校学习的结束而结束,会保持长久关联。

(三)作为资本动因

教育业多是虚拟资产,特别是远程教育。第一代远程教育是老式的函授课程;第二代是多媒体技术的远程教育,将传统课程稍加改造搬到网上去,效果也并不好;第三代远程教育,也就是现在,是双向交流的学习。如今的远程教育,设备更加多元先进,有电脑、pad等各式各样的移动端,网络传输也更稳定,但教育本身并没有变得更好。我们在工业化的情境中,仍然以农业时代的方式来教育学生,但却告诉学生,他们是生活在一个数字化的时代里。我们在向前开车,但眼睛却紧紧盯着后视镜。[3]

互联网技术解决了知识多样性的问题。新冠肺炎期间,我国教育部共组织了22个在线课程平台,免费开放在线课程2.4万余门。可海量的知识如何体现海量的价值?这些知识又如何更好地武装学生的头脑?区块链提供了新的支付手段,让知识变现更为直接。知识能转化成市场价值靠的是版权,区块链基于不可篡改的技术特性,给知识产品装上独一无二的身份认证,并且在智能合约的保障下直接进行P2P交易,让知识产权变现即刻实现。区块链特有的奖励文化和共识机制,形成资本驱动力,对符合智能参数的参与者实行物质奖励,如对学有所成的学习者发放令牌,让学生在资本驱动中主动掌握知识。而知识的区块化、实体化,也为教育机构在进行融资创新的时候多了可被评估的有形资产。

三、区块链教育的全球经验

近些年有很多与区块链结合的产业发展兴起:金融征信、医疗健康、新闻出版等,教育是其中之一。环顾全球的学校机构和科技公司,已经有不少应用区块链技术服务教育的实例。实践证明,区块链在构建教育诚信体系、“去中心化”创新教学和打造开放教育资源库这些方面能有所作为。

(一)构建教育诚信体系

诚信问题一直是教育领域的痛点,各国政府也十分重视。美国的《关于研究不端行为的联邦政策》和我国教育部40号令等政策法案都做了明确规定。尽管如此,学历造假、学术不端等負面新闻仍时有耳闻。2019年韩裔歌手Mina Chang伪造哈佛大学学历,获得美国国务院职务,后被媒体曝光。2018年,BBC调查记者发现在2013-2014年有超过3000多名英国公民在巴基斯坦的学历伪造工厂购买了假的硕士和博士学位。2017年,斯普林格出版社宣布撤销107篇刊发在其旗下期刊《肿瘤生理学》的中国学者论文。这些行为都严重践踏了学校、社会乃至国家的学术声誉,带来了极坏的影响。

1.共享学历证书

现实情况下对学历真假的甄别,手续繁琐,不易确定。比方说我国的学历认证,高等教育的毕业证书可以在学信中国的网站上通过注册,获取账户,依靠网站这个第三方来帮助鉴别。但如果是专科文凭,要在学校当地的教育厅网站查询。如果是个人的国外学历,要先在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进行翻译认证,缴纳认证费后还需要等待至少两周的时间。在英国认证和核实学历,需要向英国文化委员会办公室预约,并且支付25-50欧元的认证费。据Hire Right公司的调查,86%的雇主表示自己曾遇到应聘者学历造假。

总部位于美国旧金山的霍尔伯顿软件工程学院2015年10月宣布利用区块链技术认证学历证书,是世界上第一个颁发区块链证书的学校。霍尔伯顿官方博客上介绍,每个毕业证都是在安全的数字环境中颁发的。学生通过发送公钥,加入学校的学历认证模块。学校把学生证书信息编辑好,插入区块链,形成电子证书。证书密封好之后,学生获得证书以及私钥,证书同时被分布储存在区块链上,方便雇主随时验证。每位毕业生都将获得纸质证书和基于区块链的数字证书编号(Digital Certificate Number,DCN)。把DCN附在简历里,雇主可以通过任何元区块链浏览器在几秒钟之内检索查验证书。区块链的分散数据结构,去中心化的信任机制,使其成为存储学术证书的理想场所。与其它验证学术证书的方法相比,区块链更高效、安全、成本更低、易于使用。在区块链中插入一个新条目,只需要花费几秒钟几美分而已。如果这一技术得到推广,未来很有可能会取消纸质毕业证。

2.跟踪学习轨迹

新冠肺炎疫情中,有不少段子是调侃网课的:有学生直言是躺在床上上完了体育课;有学生说自己是一边打游戏一边上完了数学课,反正老师看不到也管不着。在远程教育中,如何对学生实行监管?如何确保真实的互动?如何保证学习效率?从更长的学习轨迹来看,一个学生要转学,或者去国外留学,要如何确保他过去的学习成绩、实践经历、获奖证书都是真实有效的?区块链可以帮助实现学习轨迹的跟踪。

伍尔夫大学的线上教学必须依托专门的应用程序完成,师生双方只有都按下“登录”键,也就是默认智能合约签订成功,课程才正式开始,并且所有捕获到的课程数据都储存在区块链上,包括课程时间、实时通话和课堂作业。如果不想日后被雇主评价成一个散漫、耍小聪明的偷懒者,学生只能认真高质量完成每一节课,因为“自己对自己的数据负责”。

尼科西亚大学把学生的获奖记录、学业成绩全部用区块链分布式数据库进行储存,这为学生转学、日后就业,都提供了不可更改的数据凭证,是一个随时可用的个人数据库。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的区块链上还记录了学生的工作实习记录和假期实践记录,是学生过去几年学习工作生活的“数据保姆”。

3.防范学术不端

由于区块链时间戳的特性,可以将科研流程搬到链上,这样就能追溯准确的研究时间表、参与人和论文进度。从写作到投稿,从评议到出版,如果都是基于区块链环境下运行,抄袭——因为哈希数值的唯一性,很难发生;而代写——一个作者对应一个秘钥,不易出现;一稿多投——有智能合约的约定,难以操作。Backfeed是一个基于区块链以太坊的分散协作(Decentralized Collaboration,DC)平台。DC网络通过虚拟货币可转让令牌,建立了一种激励机制:使用声誉分数来衡量评议人在网络中的影响力。做出正确评价,并在共识结构中获得一半以上肯定的学者可以获得声誉和虚拟货币奖赏。DC平台以传统期刊无法做到的方式激励评审与投稿,每个读者都是潜在的裁判者。区块链可以在同行评议之前,核实评议人身份,防止造假。Shocard将评议人的身份信息和相关学术成果预先导入区块链,建立一个基于区块链的学术共同体。审议文章时,免去了作者自荐审稿人的步骤,公共链自动匹配相关专家,减少了因发错专家而导致的技术性失范。基于开放式同行评审,专家为了学术声誉,会对每一篇稿件做出相对正确公正的评价。

4.保护知识产权

目前网上海量的学习资源一方面是原创,另一方面也有不少是翻录和盗版。这侵犯了原作者的著作权,也使网络上出现大量信息冗余和噪音。Vevue是建立在Qtum区块链上的反盗版视频分享平台。它有一套内容追踪机制,可以智能识别视频是否被翻牌或录屏。而且版权一旦泄露,可以跟踪出所有的播出者并一一鉴别。Custos Tech在每一个文件中插入区块链数字水印,水印中包含合约双方的信息,可以自动判别文件接收者是否合法,起到保护知识产权的作用。

(二)“去中心化”创新教学

现行的教学模式中都有一个中心,这个中心是教育资源的集散地,是师生沟通需要依托的平台。传统学校的中心是教务处等行政部门,远程教育中的中心多是商业平台,它需要在提供技术服务和中介服务的时候有所收益。据统计,哈佛大学有超过三分之一的员工是管理人员,“行政膨胀”这一现象被很多人尤其是大学教授诟病。而后者带来了更多现实问题:课程资源多,优质课程少;付出的学费未必能获得同等的服务,被平台割韭菜;平台若某日不存在,课程资源也会丢失。疫情期间,承载着河南中小学教学直播任务的大象新闻网就一度因为服务器容量问题,无法正常直播。区块链教育实践“去中心化”做法尝试简化教育流程,提升教育价值。

1.简化教育流程

传统大学的教学运作是一个很复杂的工作。有专门的教务处进行排课、教室安排、时间协调,具体过程中还需要多个行政部门配合。2018年,一群欧洲的大学教授为当下的教育模式感到担忧:不少学生因为学费负担和地理障碍,不得不与优质的高等教育擦肩而过;而学校常常要挤压教学支出和支持服务费用,把大量经费用在行政管理上,可这个介于师生间的庞大中间层往往流程复杂、效率低下。为了减少不必要的行政行为,优化教育流程,Broggi——牛津大学的教授,和来自剑桥大学、德国吉森大学等地的教授们一起,成立了一个独立教学团体,宣布成立一所“新式的无国界远程教育”——伍尔夫大学,这是全球第一家所有课程教学和运营管理都基于区块链的大学。

区块链自治系统负责学校的运行管理,教学标准、课堂考勤、成绩设计等都被设计成智能合约上的技术参数。大学财务、项目实施由专门的伍尔夫信托公司负责,所有数据和进程在区块链上公开,接受教师委员会的民主监督。学校里没有专属行政人员,Broggi表示招生人數超过1000人再考虑安排行政人员。2019年,学校开始招生,学生自主申请入学,自由选择感兴趣的课程和老师,课程时间及内容由教师和学生P2P商量安排。Broggi评价学校是“学生中的Uber,教师中的Airbnb”。他理想中的大学是一种极简模式。学生在选择课程或者教授时,像打Uber一样的简单。教师加入平台就像在Airbnb上托管房屋一样,没有那么多琐碎的表格要填,开设课程前只需要提交一年的教学计划即可。

2.提升教育价值

学费的增长速度使许多人无法上大学——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外一些公立和私立大学的学费增长了300%。曾经火极一时的在线教育“小马过河”,2012年做留学一对一辅导,每小时收费1800元,单个学生月营收就达到5万元。疫情期间,我国13家在线教育公司的市值累计上涨近800亿元。从最朴素的市场经济学思考,货真价实才是市场的合理行为。如何在教学实践中保证货真价实呢?

伍尔夫大学创新了学费支付手段,实现“现上现结”。如果学生上课缺勤,智能合约也会发起向老师支付的协议;如果教师缺岗,则相应会退回学生的学费,并从老师的账户里自动扣除钱款作为罚金。这种实时动态的合约处理,让学生觉得必须学有所得,才能“对得起自己的钱包”。虽然在传统教育中,学生也需要支付学费,但两者的消费心理是不同的。老师也会认真备课,因为只有课上得越好,学生口碑越好,才可能挣得越多。伍尔夫大学计划建设5所学院,目前已经有了第一所学院Ambrose,共15名注册教师,全部拥有博士学位且主要来自牛津大学。一学年三个学期,每学期八周,多数课程的结业要求是小论文或者限时考试。伍尔夫青睐小班教学,课程多是一对一,或者一对二的模式,做到最大程度的因材施教。与目前多数远程教育中老师主讲、附带互动不同的是,伍尔夫的课堂是基于任务制的翻转课堂,学生在每次上课前至少要阅读预习约150页的材料,并按要求书写作业。一堂课长达75分钟,主要是学生阐述、教师答疑和讨论互动。课程依托专门的APP进行,到课情况、讨论实况、通话记录等就会如实记录到对应的专属区块链上。伍尔夫大学一年的学费是5000美元,比英国大学年均17000-25000美元的学费要少。伍尔夫的设计使学生花更少的钱遇到了更好的老师,学到更好的内容。

(三)打造开放教育资源库

开放教育资源(OER)最初是在200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开放课件论坛上提出的,表示在公共领域根据公开许可,以任何数字媒体形式发布教学、学习和研究材料,允许他人无限制免费访问、使用、改编和再分发。OER为广大学习者提供了丰富和免费的学习资源。可现实中往往由于平台壁垒,教育资源流通不畅。

Open Learn目前拥有800多个免费开放大学课程,每年吸引超过500万用户注册。技术团队正在实施支持创建包含多组智能合约的分布式应用程序。管理界面允许向注册学生颁发徽章,包含时间戳和加密签名。徽章会加载在学生的学习护照上,添加到区块链中,学习记录可流通,在多个平台被认可。Open Learn和Future Learn等机构整合打包,建立公共区块链,打通OER资源。基于区块链的OER,资源记录是永久的,不受平台限制,而且始终被保存在作者自己的元数据中。打造开放教育资源库,打破信息孤岛,实现更便捷的资源共享。

四、区块链教育的实现路径

目前的形势是已经有一些科创公司、先锋大学在区块链教育领域跃跃欲试,并已取得一些成果,但区块链教育未成规模。从2008年区块链的诞生到现在,这个技术才发展了不过十二年,与教育的结合,也就是近五年的事情。区块链有变革教育的潜质,但区块链教育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亟需统一技术标准、加强产学研合作和完善法律政策,从奠定发展基础、形成良性行业生态、优化发展环境出发,多主体、多方面构建我国区块链教育变革创新路径。

(一)统一技术标准,奠定发展基础

区块链目前处于高速发展期,新技术更迭快。与产业结合的试水阶段,大家的参与热情也很高。技术多元带来了多元的合作机会,但标准不统一也带来了实际困扰。许多企业反映,在进行区块链教育实践创新时,由于缺乏元数据技术标准和行业指导,基本上各机构都是在单打独斗、孤军奋战,难成规模,而且制作的产品也面临着不兼容、技术不匹配的情况。另外,区块链教育不是仅仅靠区块链就能实现,它还需要和互联网、大数据、云存储、人工智能等已有技术相配合。技术之间怎样互相适应?如何更好地进行技术合作?这些都需要政府部门、学校机构、行业协会、企业单位等相关部门共同协商,尽快推出技术标准,用于行业指导。目前欧盟联合研究中心已形成行业报告,督促欧盟紧急支持区块链教育的标准化活动。[4]我国的相关部门、行业协会要统一标准,合作推进技术健康发展。

(二)加强产学研合作,形成良性行业生态

区块链教育的产学研合作已经开始了,麻省理工学院的数字证书项目就是和区块链软件公司Learning Machine合作实施的。产学研合作的好处是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能推动教育新形式的快速落地。高等学校和有资质的教育机构应设置区块链课程和专业,制定人才培养计划,为行业发展培养储备人才。目前很多国家对区块链人才的需求,呈井喷式增长。有技术背景和实践经验的企业和公司,应加快技术培育、繁殖和实施,创新商业模式,更好地提供技术支持。科研机构应加大对区块链的科研力度,聚焦新业态,创新技术发展。根据“创新的扩散”理论,一个新事物的推广依赖创新本身、传播渠道、传播时间和社会制度。其中不容忽视的要素是人口变量。一项技术只有被更多的人掌握和运用,才会成为主流。产学研合作的技术成果要在高校等教育机构积极试点,稳步推进,广泛铺开。产学研紧密结合,才能形成高效、长久、健康的良性行业生态。

(三)完善法律政策,优化发展环境

区块链法律法规和政府政策的出台,关乎区块链教育发展的顶层设计。区块链是具有前瞻意义的战略性技术,尽快落地应用将有利于提升我国未来教育事业的竞争力和发展质量。目前区块链技术发展快,制约法律少,有关区块链漏洞、技术停摆的事件时有发生。新技术要用得好,配套的法律法规要顺应发展。同时政府还应适当发布鼓励政策,如增加区块链科研资金,减免区块链企业税收,重点支持示范项目,加大技术发展财政扶持。政府应牵头增设区块链科研平台、产业基地,行业抱团发展,形成规模效应。此外,区块链教育的數据透明和商业保密,个人隐私和证书公开等矛盾及平衡,还需要个人、学校、政府、社会等多方面合作共商。

五、结语

区块链教育是去中心化的,如果一定要说一个中心,那就是“以学习者为中心”。上世纪6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晚年从他的人本主义心理治疗方法中获得灵感,提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与“以学习者为中心”相关的教学模式是自主学习、定制学习和个性化学习,但这与目前实际存在的班级教学制和工业化背景不完全相容,所以至今尚未出现可大规模复制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完美案例。区块链教育在技术主张时就考虑到了这个问题,并且努力实践。共享学历方便了学生,追踪学习轨迹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学生自由选择老师和课程,学费更少学得更多等等,未来规模化的区块链教育或许会是“以学习者为中心”实践的完美案例。

《美国区块链教育研究报告》显示,截至2018年底,50所全球知名高校中,42%的大学提供了至少一门与加密技术或区块链相关课程。尼科西亚大学已经设置了世界上第一个“数字货币”在线硕士学位。我国的清华大学等也开设了区块链研究生课程,并且已经培养出了首批区块链方向博士。2019年,美国高校教育信息化协会发布了《地平线报告(2019高等教育版)》,把区块链技术等六项技术列为可以促进未来教育发展的重大技术。毋庸置疑,未来区块链教育变革中,每一个你我都将从旁观者变成参与者。

参考文献:

[1]杜均.区块链+:从全球50个案例看区块链的应用与未来[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8:265.

[2]德·菲利皮,亚伦·赖特,著.监管区块链[M].为东亮,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19:31.

[3]莱斯利·莫勒,杰森·B·休特.无限制的学习:下一代远程教育[M].王为杰,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24.

[4]JRC.Blockchain in Education[R].Luxembourg: Publications Office of the European Union,2017:8.

(责任编辑 刘第红)

收稿日期:2020-09-11

作者简介:庄园,中南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2017级博士生,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讲师。(长沙/410012)

*本文系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课题(2019zzts839)、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我国农村教师群体性事件生成机理及防治对策研究”(项目编号BHA170113)的研究成果之一。

猜你喜欢
动因区块链经验
2021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行政权社会化之生成动因阐释
经验
2018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很X单很Y双”的构式义及认知动因
区块链技术的应用价值分析
“区块链”的苟且、诗和远方
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数字货币与传统货币辨析
疑问词“怎么”句法功能的演变及其动因
用“区块链”助推中企走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