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olb经验学习圈理论在混合式教学实践中的应用模式探究*

2021-03-24 14:11
科技创新与生产力 2021年2期
关键词:学习者经验笔者

王 赟

(甘肃农业大学人文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

在国家深化教育改革背景下,探索提升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成为高校的重要任务。在教改探索中,“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脱颖而出。将传统教学与网络教学的优势相结合,既顺应新时代教改的要求,又能真正实现教改的目的。在混合式教学的过程中,将大卫·库伯(David Kolb) 经验学习圈理论引入其中,形成二者结合的应用模式,可以更好地提升教学效果,推进教学改革。

1 Kolb 经验学习圈理论与混合式教学

1) Kolb 经验学习圈理论。经验学习圈理论是Kolb 在20 世纪80 年代提出的一个重要思想,包含3 个观点:首先,他认为人的学习是一个经验循环式的过程,包括具体经验、反思性观察、抽象概念化、主动实践4 个阶段(见图1),任何学习都遵循这个过程;其次,他强调每一个学习者的“学习风格”都有差异性,具体可分为4 个类型,即经验型学习者、反思型学习者、理论型学习者和应用型学习者,产生这些不同的风格是因为每个人的特质不同,没有好坏优劣判别,而且4 种学习风格之间具有一定的互补性;最后,他提出集体学习比个体学习的效率高,强调学习者之间的交流、沟通、启发、分享[1]。

2) 混合式教学。混合式教学通过结合“线上”“线下”两种教学模式,构建情境、交互、体验、反思为一体的深度学习场域。混合式教学有4 点要求:一是以学生为中心;二是要体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三是强调学习是循序渐进的经验积累过程;四是要求教师要进行有效教学,积极引导学生[2]。

经验学习圈理论和混合式教学,前者为理论,后者为实践,二者共同强调学习者的主体性和学习的主动性,探索学习的规律以及学习的深度。因此在教学实践中,可以将二者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改进教师的教学方式和课程设计,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图1 Kolb 经验学习圈理论示意图

2 经验学习圈理论在混合式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为了更好地研究经验学习圈理论在混合式教学中的应用,笔者将混合式教学课程“新闻采访与写作”作为个案,展开了深入的教学实践和探索。该课程是面向大学二年级秘书学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课程,此前学生从未接触过相关知识。笔者发现虽然前期已经建立了课程的网络教学平台,展开混合式教学设计与实施,但部分学生学习效果不佳,表现为学习积极性不高、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较弱。基于此,笔者尝试以经验学习圈理论为基础开展混合式教学,一学期后,学生的学习效果明显提升。具体做法有以下两个方面。

2.1 因学习风格而分组

混合式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主,需要开展自主学习和集体学习的小组作业方式,因此需要对学生进行分组。常见的学习分组或者实验分组随意性较大,往往按照学号或自由组合安排。根据经验学习圈理论,因性格、气质、生活等差异,大致会形成4 种不同的学习风格:发想者、务实者、理论者和行动者。不同学习风格的学生在小组中承担的角色和任务不同。发想者偏好具体经验和反思观察,喜欢自主开放的学习方式,倾向于用想象和感觉来解决问题。务实者偏好抽象概念与主动实验,善于解决问题、制定决策。理论者偏好抽象概念与反思观察,擅长归纳总结,偏好独立式学习。行动者偏好具体经验和主动实验,喜欢寻找机会,主动行动。

在混合式教学中,应该依据学习风格进行分组,将4 种学习风格的学生进行合理分配,形成互补合作。量表测试是教师了解学生学习风格的客观形式。王秀槐教授设计了Kolb 学习风格问卷,通过调查,学生可了解其对应的学习风格。在“新闻采访与写作”课程中,笔者通过在网络教学平台发放问卷,对18 级秘书学专业47 名学生进行了调查。统计结果为发想者8 人,务实者15 人,理论者9 人,行动者15 人。按均等原则将其分为8 组,每组包含4 种不同风格的学生,笔者发现在后期进行小组学习和小组作业时不同风格的学生确实能够形成互补。如在完成小组利用微信公众号推送新闻的采写任务时,发想者负责确定采访主题,理论者完成采访计划和撰写稿件,务实者解决新闻排版的美观性和技术性问题,行动者则执行微信公众号后台推送及维护。小组内部的采—写—编—发各项工作执行有序、分工合理、高效快捷。

2.2 因学习风格而施教

除学习分组外,学习风格的不同也会导致其适应教学方式的差异。发想者适合开放性问题的讨论、情境式展现、创作式作业。务实者适合任务驱动法、练习法。理论者适合逻辑训练、调查研究、思考总结。行动者适合实验法、实习法。根据不同的学习风格调整教学方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教师应在教学方式、教学案例、作业设计中体现丰富性和针对性。

在“新闻采访与写作”课程中笔者在部分章节采用了丰富的教学方法,设计了具有适应性的作业以促进不同风格学生的学习。如在“新闻采访的提问”这一节内容中就使用了案例讨论法、实验法、情景式教学、任务驱动法等。选取《看见》中柴静专访药家鑫案,让学生讨论提问方式的类型和特点。通过让学生自己召开新闻发布会,感受现场提问要注意的问题,继而通过撰写采访提纲和稿件,完成采访写作任务。这些教学方法的运用让不同风格的学生对这一节内容形成了充分的理解和认识,也得到了具有针对性的训练。

3 经验学习圈理论在混合式教学中应用模式探讨

1) 课前,线上模式感受具体经验。Kolb 经验学习圈理论的学习起点是让学习者投入新的体验,并且对相关的经验形成思考。混合式教学课前的线上模式也强调学生对新知识的了解。形成具体经验的前提是要将学生置于一定的情境中,课前线上模式可以充分展现这样的情境。在“新闻采访的提问”章节中,笔者在网络教学平台提供了相应的学习资源,分别是柴静的《看见》访谈节目视频以及2019 年全国两会总理记者招待会的视频。通过这两个视频提供了采访的情境,让学生认识采访中的提问,感知采访提问的间接经验。更重要的是,还要让学生形成对相关内容的反思,学生因为之前没有采访经历,反思可能毫无头绪,因此笔者以两个视频为基础分别提出相关问题,让学生根据视频进行思考回答,便于学生形成对采访提问的初步反思。

2) 课中,线上+线下模式内化抽象概念。将已获得的经验内化为概念对学生来说是难点,需要利用线上线下两种模式同时进行,达到反思内化的目的。笔者在线上通过提供微课及PPT 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学习内容,自主学习新闻采访中的提问方式和提问特点,线下则通过讲解以及课堂讨论来完成进一步的拓展。讲解主要结合案例将采访提问要注意的问题进行总结,课堂讨论给出不同的采访情境和采访对象让学生选择并讨论列出采访提纲。这一阶段是让学生从视频的体验上升为抽象概念的形成,对采访提问形成更深层次的系统性认知。

3) 课下,线上模式创造机会促成学以致用。混合式教学和Kolb 经验学习圈理论的最终目的都是让学生主动实践,学以致用。笔者利用实验法让学生在实践中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通过给学生布置新闻发布会的实验任务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筹备和提问,将采访的提问方法直接用于实践。在线上每个小组提交新闻发布会的筹备方案以及采访提纲,教师检测学生提问的针对性和角度等内容。

4) 循环交替,建立不断学习的循环模式。学习是循环交替的过程,学以致用并没有结束,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可能还会出现一些现实性问题。应该就出现的问题进行不断的体验、反思内化、实际应用。因此在“新闻采访的提问”章节中,形成筹备方案和采访提纲后,笔者还会将新闻发布会在课堂上进行实际演练,让学生感受在发布会现场提问的不同,及时总结现场出现的问题,并进行反思,继而安排新的采访任务投入实践,在如此循环往复中,可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深度掌握和运用。

综上所述,笔者提出了经验学习圈理论在混合式教学中的应用模式,见图2。

图2 经验学习圈理论在混合式教学中的应用模式

4 结束语

通过对Kolb 经验学习圈理论在混合式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笔者发现以下3 个特点:首先,由于课前预习对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学生课堂讨论的积极性提高了;其次,线上线下形成的学习圈让学生将知识学深学透,无论是从线上作业还是线下作业都可以看出学习效果的提升;最后,对于教师而言,教师对教学内容可以提炼得更加精确和简明。但在应用的过程中还应该注意3 个问题:一是课前具体经验的提供,教师不仅可以通过案例法,还可以通过任务驱动等方式来进行。需要教师在课前做充分的资源准备,除了微课、案例等基本资源外,还应继续开发其他的内容性资源[3]。二是课堂的高效是混合式教学线下模式的基本要求,在课堂上的内容设计一定要有序,尤其是课堂讨论,无论是在时间上还是内容上都应更具有针对性,这样在课堂中就可以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三是混合式教学虽然以学生为主体,但教师在其中的角色非常关键,不仅要努力创造环境,还要监督和把控学生学习的整个过程。因此需要教师投入较多的时间和精力,引导学生,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推进教学改革创新。

猜你喜欢
学习者经验笔者
2021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老师,别走……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青年干部要当好新思想的学习者、宣讲者、践行者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2018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高校学习者对慕课认知情况的实证研究
Can lucid dreams kill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