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贤,徐韦云,熊金霞,史泊海,李 川,汪作为
(上海市虹口区精神卫生中心,上海 200083*通信作者:汪作为,E-mail:wzwhk@163.com)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常见的病因未明的严重精神疾病,具有高复发率和高致残率的特点,疾病负担沉重[1-2]。目前,针对精神分裂症的治疗措施主要以药物治疗为主[3],然而,院外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较差,如何提高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进而预防疾病复发已经成为目前的研究热点之一[4]。近年来,微信以其便捷、双向沟通性强和传播范围广等特点,逐渐成为慢性疾病院外健康管理的新兴方式且效果显著[5-6]。目前,已有研究者将微信干预运用到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健康管理当中[7],通过微信公众号推送科普信息、微信群互动交流以及一对一或多对一的线上指导等形式,及时全面地为社区患者提供疾病自我管理方面的知识,提高遵医行为、降低疾病的复发率。而现阶段国内外均缺乏微信干预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影响效果的综合评价,因此,本研究收集相关随机对照研究,采用Meta分析的方式系统评价微信干预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精神病性症状及复发率的影响,以期为社区患者的服务管理工作提供新思路和参考。
纳入标准:①国内外公开发表的关于使用微信平台干预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中英文随机对照试验;②研究对象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tenth edition,ICD-10)、《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hinese Classification and Diagnostic Criteria of Mental Disease,third edition,CCMD-3)或《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fourth edition,DSM-IV)的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③试验组基于微信平台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干预,包括公众号推送消息、微信群交流及一对一或多对一的线上指导等,及时全面地为社区患者提供疾病自我管理方面的知识,对照组则采用常规健康教育方式,即不涉及微信干预的传统健康教育模式,如常规门诊随诊和出院指导等[8-9];④患者服药依从性为主要结局指标,精神病性症状和复发率为次要结局指标,其中,精神病性症状评估量表包括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Syndrome Scale,PANSS)和简明精神 病 量 表(Brief Psychiatric Rating Scale,BPRS)等[10-11]。排除标准:①重复发表文献;②仅有研究方案,无结局指标数据或无法获取相关数据的文献;③试验组合并其他干预措施。
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CBM、中国知网、万方和维普等数据库,搜集有关微信干预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和疗效影响的随机对照研究,检索时限为2011年1月1日-2020年11月1日。此外,追溯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以补充获取相关文献。检索采取主题词和自由词相结合的方式,中文检索词包括:微信、互联网、移动医疗、精神分裂症等;英文检索词包括:WeChat、Internet、mobile medical、schizophrenia等。中文以中国知网检索式为例:(TKA=微信OR TKA=互联网OR TKA=移动医疗)AND TKA=精神分裂症;英文以PubMed 检索式为例:(WeChat[Tiab]OR internet[Tiab]OR mobile medical[Tiab])AND schizophren*[Tiab]。
由两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交叉核对,如遇分歧,则咨询第三方协助判断,缺乏的资料尽量与作者联系予以补充。文献筛选时首先阅读文题和摘要,在排除明显不相关的文献后,进一步阅读全文,以确定最终是否纳入。资料提取内容主要包括:①纳入文献的基本信息,包括第一作者、国家、发表年份等;②研究对象的基线特征,包括各组的样本数、患者的年龄等;③干预措施及时长;④偏倚风险评价的关键要素;⑤所关注的结局指标和结果测量数据。
由两名研究者按照Cochrane系统评价手册5.1.0中的质量评价标准[12]对纳入的研究进行独立质量评价。其内容包括:随机方法、分配隐藏方案、受试者和试验人员盲法、结局评估员盲法、结果数据的完整性、选择性报告及其他偏倚来源等。完全满足标准、低度偏倚,质量为A级;部分满足标准、中度偏倚,质量为B级;完全不满足标准、高度偏倚,质量为C级。两名研究者独立完成质量评价后,对结果进行讨论并达成共识,若有分歧则咨询第三名研究者并达成一致。
采用Stata 12.0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比值比(OR)为效应指标,计量资料采用标准化均数差(SMD)为效应指标,各效应量均给出其点估计值和95%置信区间。通过Q检验与I2分析各研究间的异质性,若P>0.1且I2≤50%,认为研究具有同质性,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分析;若P≤0.1且I2>50%,说明研究间具有异质性,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并对可能导致异质性的因素进行敏感性分析与亚组分析。使用Egger回归法与Begg秩相关法对纳入的文献进行发表偏倚分析。
初步检出相关文献381篇,剔除重复文献后剩余291篇,阅读文题和摘要后剩余24篇,阅读全文后最终纳入10篇文献[13-22]。文献筛选流程见图1。
图1 文献筛选流程图
根据筛选标准,共有10篇文献纳入Meta分析,且均为中文文献,共1 251例患者,包括微信干预组641例,常规健康教育组610例,各研究均比较了两组的社会人口学资料。结果显示,两组性别、年龄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的10项研究质量等级均为B。见表1、表2。
表1 纳入研究的基本特征
表2 纳入研究的质量评价结果
2.3.1 服药依从性
共 5 项研究[17-19,21-22]报告了微信干预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异质性检验结果显示,P=0.990,I2=0.0%,表明各研究间具有同质性,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与常规健康教育组比较,微信干预组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服药依从性更高(OR=3.05,95%CI:1.98~4.69,P<0.01),见图2。
图2 微信干预组与常规健康教育组服药依从性比较的Meta分析
2.3.2 精神病性症状
共 8 项研究[13-18,20-21]报告了微信干预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病性症状的影响,其中7项[13-18,21]研究采用PANSS进行评估,1项[20]研究采用BPRS进行评估但仅对各维度评分进行分析,无法纳入合并,因此,本研究对患者精神病性症状的评估最终选择PANSS评分。异质性检验结果显示7项研究之间异质性较大(P<0.01,I2=88.8%),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与常规健康教育组比较,微信干预组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PANSS评分更低(SMD=-1.05,95%CI:-1.46~-0.64,P<0.01)。亚组分析发现微信干预的时长可能是异质性较高的原因,亚组分析结果显示,微信干预时间为12个月(SMD=-1.44,95%CI:-1.76~-1.12,P<0.01)和 24个月(SMD=-0.43,95%CI:-0.63~-0.23,P<0.01),其PANSS评分均低于常规健康教育组,见图3。
图3 微信干预组与常规健康教育组PANSS评分比较的Meta分析
2.3.3 复发率
共 6 项研究[14,16-18,20-21]报告了微信干预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复发率的影响。异质性检验结果显示,P=0.294,I2=18.4%,表明各研究间无明显异质性,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与常规健康教育组比较,微信干预组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复发率更低(OR=0.34,95%CI:0.24~0.48,P<0.01),见图4。
图4 微信干预组与常规健康教育组复发率比较的Meta分析
Egger回归法与Begg秩相关法检验结果提示,以服药依从性和复发率为结局指标均不存在发表偏倚,PANSS评分为结局指标存在一定的发表偏倚,见表3。
表3 发表偏倚检测
以服药依从性、PANSS评分和复发率为结局指标,采用逐一剔除单个研究的方法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未发生方向性改变,提示本Meta分析的结果较为稳定。
精神分裂症患者病程迁延、反复发作,出院后仍需经历较长的康复周期[23],在此期间若能给予患者良好的社区康复指导,对患者的服药依从性提高有重要作用[24-25]。近年来随着网络发展和手机微信应用的普及,微信干预在多种疾病的院外管理中效果显著[26-27],通过微信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管理,患者在出院后可以持续接收到健康教育信息,达到良好的延续性护理指导的目的[28]。
本研究采用Meta分析的方式系统评价了微信干预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精神病性症状以及复发率的影响,结果显示,与常规健康教育组比较,接受微信干预的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服药依从性更高,此结果与既往临床报道结果基本一致[29],马灵亚等[18]研究也表明基于微信的多学科联合干预有助于提高出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功能和服药依从性,降低复发率,对促进患者康复具有积极作用。原因可能在于相比于传统的健康教育方式,基于微信平台的健康教育模式可以通过文字、图片、语音、视频等多种形式传达健康教育的内容,增强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和自我管理能力,进而提高服药依从性。
此外,本研究结果显示,与常规健康教育组相比,微信干预组精神病性症状更轻且复发率更低。本研究中微信干预组患者PANSS评分和复发率均低于常规健康教育组,表明微信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症状改善更为显著,可能是因为微信平台的应用使医患沟通交流更为便捷,突破传统健康教育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出现问题及时解决,使得高质量的指导得以持续进行,因而患者的症状得到显著改善、复发率降低。其中,以PANSS评分为结局进行分析时,各研究间异质性较大,进一步以干预时间为亚组进行分析发现微信干预时间为12个月和24个月,其PANSS评分均低于常规健康教育组,同时,结果提示微信干预时间可能是异质性较高的原因。
综上所述,基于微信平台的健康教育的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更高,精神病性症状更轻且复发率更低。本系统评价的局限性:①Begg和Egger检测结果提示精神病性症状这一结局指标存在发表偏倚,本研究仅检索了公开发表的中英文文献,且纳入的均为中文文献,可能存在文献纳入不足导致发表偏倚产生;②纳入研究中微信干预的具体内容不统一,可能存在一定的临床异质性;③纳入研究的结局指标中,服药依从性、复发率的测量方法略有差别,存在测量偏倚。受上述局限性的影响,未来需更多高质量研究以验证基于微信平台的互动干预方式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精神病性症状及复发率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