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紫砂陶刻的山水创作

2021-03-24 07:09袁德波
江苏陶瓷 2021年1期
关键词:秋山紫砂陶陶刻

袁德波

(宜兴214221)

宜兴紫砂在陶瓷艺术史上是非常浓重的一笔。当然, 宜兴紫砂的闻名也是和文人的参与包括书画艺术家的大量创作投入、积极合作是有密不可分的。中国的书法艺术和传统的绘画艺术能够把宜兴的紫砂当作一个很好的载体,彰显书画艺术的用武之地,无形当中也给紫砂陶艺增添了更多的光彩。 对于当代的陶刻作者来说, 如何解决紫砂陶刻的风格取向——既凸显超脱在同时代的作者的作品当中,又能够合乎于古人的传统审美, 这一点其实也就是以古为新,真正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这或许应该是我们所有的紫砂陶刻作者要共同思考, 并且积极践行的一个大的方向和课题。

图1 秋山飞瀑

试着以自己的山水陶刻作品 “秋山飞瀑” 为例(见图1),来阐释一下对于陶刻当中“山水画的表达”的一些感想。 说起中国画,虽然它是分为山水、花鸟和人物三大类,但是既然谈到中国画, 就不能不提到谢赫的六法: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 “六法”放在山水画的创作当中同样适用, 相对来说也应该是同样适用于我们陶刻中国画山水的创作。 绘画的用笔、用纸、 用墨和我们陶刻山水的创作既有相同之处,又有不同之处,但它们所相通的是我们中国文化内在的一种精神传承。 中国古代对于山水画的创作,有一个遵循的原则是“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那么我们不妨把山水画创作的这条原则运用到我们的陶刻创作当中来。 陶刻山水的创作同样也可以是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那么外师造化是什么呢? 外师造化是为了山水画的构图,笔墨意境达到更好,我们要不断地出去写生,遍游名山大川,“搜尽奇峰打草稿”,为名山大川立照。 而中得心源其实更多的是要对于中国古代的画论, 对于中国中华文化的这种传统的精神,要细心揣摩、用心领悟, 以期能够达到服务于我们当下的山水画的创作和山水陶刻的创作的效果。 山水陶刻的外师造化,还有一点就是对于紫砂器物的泥料载体, 甚至它的表达方式、工具等等这一些有形的东西,达到一种有效的驾驭和掌握。 当然,这种有效的驾驭和掌握,也不单单是外在的一个东西, 其实是和我们内在的文化领悟以及情感表达所驱动的一种指向有关。 同时对于陶刻的山水创作, 除了要从中国的山水画当中汲取营养, 紫砂前辈的山水陶刻作品也能有益地滋养我们的创作,这其实也是一种外师造化,这种外师造化应该是非常确切、必要的。

“秋山飞瀑”这件作品着意在对于古代山水意境的追摹和刻画,包括对于名山大川的那种情感抒发,从另外一个视角来看待自然界的景物山石树木,包括如何能够把这些形神传移模写到紫砂的坯体上,通过远近、虚实、疏密、刀法的深浅,包括烧成后着色的浓淡, 甚至着色的遍数都做了很细致的构思和推敲,并在认真实践。 整体表达的意境个人还是比较满意的,它能够做到远近虚实、疏密有致、章法合宜,其实这也是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一个成果体现。

对于山水陶刻来讲,大的瓶、罐、杂件可能更利于表达山水的气势、细节的精致,因为紫砂壶相对体量偏小,很难在极小的方寸之间展现出一种山水、宇宙的恢宏气势, 所以说山水陶刻创作更多的是在紫砂瓶坯体上进行, 这种呈现或许也是山水陶刻的一种比较普遍的存在。 在这件作品落款的时候,我还刻意强调一种变化,“秋山飞瀑”是用隶书字体,时间名款是用行草书落款,使得整个画面会显得更丰富。

中国的文化艺术是博大精深的, 山水陶刻除了在书画及传统文化领域多多汲取有益元素, 也要从紫砂陶刻本体及传统上用力、积极探索,这样才能不断登上艺术创作的高峰。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紫砂的艺术之路还长,山水陶刻的艺术道路还长, 我会以山水陶刻作为艺术道路当中的一个很好的着力点,不断地丰实自己的山水陶刻创作,不断地提升自己的创作水平,用传统、经典的高度和厚度来砥砺自己, 这样才能够无愧于我们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才能无愧于我们生逢盛世的一种幸福和担当。

猜你喜欢
秋山紫砂陶陶刻
秋山
梅章甫
傅宇博??《秋山古寺》
漫谈紫砂艺术的传统与创新
紫砂陶的艺术之我见
浅析宜兴紫砂陶
现代紫砂陶刻
浅谈紫砂陶刻艺术
浅谈紫砂陶刻
浅谈紫砂陶刻艺术的历史渊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