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党员思想政治教育探析

2021-03-24 03:05赵欣荻
科学与生活 2021年29期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党员

赵欣荻

摘要:抗日战争时期,民族矛盾加剧,国内外环境复杂,国内阶层划分呈现多样化趋势,这增加了党员教育的难度。面对受众的层次性特征,中国共产党结合抗战需要,开展了不同内容的思想政治教育,开创了党员教育的新局面。本文通过总结抗日战争时期党员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探讨如何在新时代背景下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关键词:抗日战争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党员

为了适应抗日战争形势和党的任务的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内容也发生了重要变化。这一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围绕着抗日战争展开,一方面加强党内教育,完善党的组织思想建设,掌控战争形势,为持久战作准备;另一方面,宣传党的抗日策略,发动广大党员加强对群众的宣传工作,动员更多力量投身抗战,为实现全民族抗战而努力。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党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战争中发展并进一步成熟完善。以史为镜,可知兴替,及时总结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经验,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有力支撑。

一、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党员的思想政治教育背景

(一)抗日战争时期党员的现状

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人遭到了血腥屠杀,党员数量骤减,中国共产党组织建设遭到重创。由于此时中国共产党刚刚受到国民党的重创,革命处于低潮期,党内思想开始出现波动。为了使广大党员正确认识武装斗争的重要意义,恢复信心,增强斗志,中国共产党开展了大量的思政宣传教育。然而,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后,在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机会主义的错误思想的指导下,党的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軍为求自保被迫进行长征。加上张国焘分裂中央的行为,种种因素综合在一起,严重损害了党的组织建构,党员数量骤减。直至1937年初,党员人数才堪堪达到4万人。作为全民族抗战的主导者,中国共产党必须不断吸收党员,扩大党的组织,争取在抗日战争中的主动权。

(二)抗日战争时期党员的构成

长征后,中国共产党组织元气大伤,再加上日本帝国主义步步紧逼,为了争取在抗日战争中的主动权,扩大抗战的群众基础,党中央不断吸收各个阶层的进步分子加入党的组织。随着党员不断加入组织,党内成分变得比较复杂,因此党员的思想政治教育问题逐渐成为党内需要解决的问题。从党员的构成来看,大体可以分成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西北革命根据地经过土地革命实践磨砺的党员,和经过长征跋涉和战火洗礼的党员;第二部分是来自全国各地的爱国青年、知识分子和各界的进步人士。在党组织壮大的过程中,由于不同人员阶级出身的差别,对党的认识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理解也会有所差异,为了坚定党员的思想修养,提高党员的理论水平,必须对广大党员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二、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党员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一)中国共产党对党员的思想教育

毛泽东曾指出,掌握思想教育,是团结全党进行政治斗争的中心环节,只有解决好思想问题,才能保证全党顺利完成特定时期内的政治任务。中国共产党始终高度关注党员的思想问题,广大党员只有保持正确的思想方向,贯彻正确的思想路线,才能真正落实党的政策纲领,落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抗战时期党员的思想教育的内容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哲学思想教育

抗战时期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党的作战策略随之进行了调整,由武装反抗国民党向争取国共合作联合抗日转变。要完成党的作战路线的转移,必须解决党员的思想困惑。哲学问题是最高的问题,哲学思想是指导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要从根本上改变抗战方针,需要科学运用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根据战争形势的变化,毛泽东先后发表了《实践论》、《矛盾论》两篇文章,为全党的哲学思想教育提供了理论依据。

2.团结统一思想教育

抗战初期,由于党内刚刚经历长征和张国焘分裂中央的事件,党内部分同志对革命前途悲观失望,思想开始出现波动。对于抗战初期党提出的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热情不高。甚至党中央内部对于抗日战争的路线选择和规划上也出现了分歧,产生了是否抗日,怎样抗日等一系列的疑问。在这样的背景下,党中央认识到必须加强党内的团结统一教育,只有内部思想保持一致,才能在对外战争方面发挥最大的威力。

1935年陕北瓦窑堡会议通过了《关于目前政治形势和党的任务决议》,决议深刻分析了当时面临的政治局势,并指出:“党的策略路线,是在发动、团聚与组织全中国、全民族一切革命力量去反对当前主要的敌人。”[1]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作了宣传准备。为进一步宣传团结抗战的主张,毛泽东作了《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阐明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可能性和必要性,强调全党要团结一致,继续进行全民族抗战。[2]此后几年,毛泽东又为中央宣传部起草了《为动员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而斗争》的宣传鼓动题纲,再一次阐释了全面抗战的重要意义,对全军进行了战前动员并制定了抗日战争的十大政策。[3]党的团结统一思想教育贯穿抗战始终,不仅有助于党内思想统一,还最大程度上团结了一切可以抗战的力量,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和维护奠定了思想基础。

3.爱国主义思想教育

在抗战时期,爱国主义就是要击退日本帝国主义,实现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所有为实现这个目标开展的工作都是爱国主义的具体表现。1925年12月9日,北平各高校学生发动了“一二九”运动。此后很多爱国青年加入了党的队伍。中国共产党不仅在青年党员中开展爱国教育,而且深入工农群众,各级宣传机关通过表演话剧、传唱歌曲、张贴画报等形式向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传递保家卫国的抗战主张。爱国主义是支撑全民族抗战最基本的情感因素,也是团结全国各族人民统一行动的强大合力。爱国主义教育不仅仅是对祖国的情感抒发,更是推动抗战的行动力量。

党在抗战期间,对广大党员进行哲学教育、团结统一教育以及爱国主义情感教育,都是从统一全党思想,团结抗战的立场出发,旨在最大程度团结可以团结的一切力量进行抗战。

(二)中国共产党对党员的政治教育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认真分析国内局势,认为国共两党虽然处于合作阶段,但仍然存在矛盾和摩擦。无论是从国共两党的阶级差别,还是从党内自身的构成来看,加强对党员的教育尤其是政治教育是大势所趋。

1.阶级教育

阶级教育作为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为重蹈大革命时期的覆辙,从维护党内思想统一、稳定党的组织建设出发,对党员开展了大量的宣传教育工作。阶级教育一方面帮助广大党员区分了国共两党的性质差别,另一方面通过阶级教育净化了党的组织队伍,解决了党内存在思想波动的问题。

为了正确区分国共两党的差别,中央颁布了《关于进行阶级教育问题的通知》,[4]通知强调要重视国共两党的根本区别,不能放松对广大党员的阶级教育。通过阐述抗战史实,揭露国民党企图挑起内战的反动本质,使广大党员认识到国共两党的阶级差别。

2.党风党性教育

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共产党吸收了大批有志之士加入党的队伍。他们的到来增强了党的抗日力量,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思想问题。为了实现全党在政治上、思想上的统一,完成民族解放的奋斗目标,中国共产党在全党范围内开展了大规模的思想改造和教育运动,即延安整风运动。1941年7月,党中央发布了《关于加强党性的决定》,这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正式颁布关于增强党性的文件。[5]在延安整风中,毛泽东关于党风、文风和学风的详细论述,为党的思想建设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这是在全黨范围内开展的关于党的性质、党的指导思想、党的工作方法的教育,是党内自查自检的一次大规模的运动。延安整风运动为肃清党内非无产阶级思想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创了一种全新的途径。

3.组织纪律教育

组织纪律教育是中国共产党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加强组织观念的培养,有助于广大党员更加了解党的组织机制,明确自身的责任和义务。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为防止党员出现个人主义、投降主义等右倾错误思想,保持党的独立性,强调加强党员的纪律教育。党的六届六中全会扩大会议明确规定了党的组织原则,为建设一支纪律严明,执行力强的党员队伍指明了方向。中国共产党对全体党员进行组织纪律教育的目的就是使广大党员增强组织观念,保持党的队伍的高度团结。只有在严格的组织纪律的约束下,各级党员才能明确自己的职责,有效维护党的力量和权威,提高党的战斗力和凝聚力,确保党的路线顺利贯彻执行,保证战争的胜利和党的先进性。

三、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党员思想政治教育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提高大学生的理论水平

坚持理论武装理念。坚持用科学理论武装青年大学生头脑,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本质特征之一。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要强化问题导向,在理论研究阐释上、在理论宣讲运用上下功夫、求实效,坚持课堂“主渠道”理念。

(二)坚持形势政策教育,确保大学生的政治方向

时代在变化,党所处的环境和形势也在发生变化。抗战年代的形势政策教育,是为了使党员了解作战形势,制定正确的战争策略。当代中国没有了战争的威胁,在和平发展的世界发展大势之下,形势教育即是教育广大学生了解中国的基本国情,把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学会居安思危,加强自身的忧患意识。高校要开设形势政策课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对大学生开展形势教育,有助于帮助他们正确认识国内国际发展形势,以发展的眼光分析中国改革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深化大学生对自身责任的认识。

(三)坚持典型教育,有效融合榜样力量

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改革、建设过程中涌现出了大批的先进典型,他们不仅用自身的力量推进了我国的进步,更重要的是他们的精神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为中国的事业而奋斗不止。通过对先进人物、感人事迹的宣传,可以丰富大学生的精神世界,提高大学生的思想认识。通过对榜样精神的弘扬来感染学生、教化学生,将情感的共鸣转化为实践的动力。身教胜于言传,高校教师为人师表,对学生人格的塑造具有更直接的影响,所以要以身作则,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用自身的人格魅力和实际行动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形成潜移默化的影响。

(四)加强思政教育工作者队伍建设,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新时代,高校要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的素质,要求思政课教师明确立德树人的责任之道,不断增强为党的教育事业服务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要不断壮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队伍,让更多高素质的人加入进来,并让他们学会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断注入新鲜血液,不断与时俱进,这样才能不断开创各项事业发展的新局面。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党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取得的经验,对于当前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充分借鉴历史经验,发挥好其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的巨大作用。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文件选集(1934-1935)》10[M].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598-623.

[2]《毛泽东选集》(第一卷)[M].人民出版社,2009:42-169.

[3]《中共中央文件选集(1936-1938)》11[M].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327-330.

[4]《中共中央文件选集(1943-1944)》14[M].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103-106.

[5]《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21—1949)》18[M].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1:416.

猜你喜欢
思想政治教育党员
我是党员向我看
党员之家
中国共产党党员总数:9514.8万 北京市党员总数:240.8万
党组织在正式党员减少为3人以下时如何开展工作?
党员标准是什么?
优化国有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径研究
高职学院大学生信仰迷失的原因及对策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