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颖异
【摘要】新课改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提出新的要求,构建数学课程与信息元素充分融合的教学方案,是极其重要的教育发展方向。因此,小学数学教师需要完善设计信息化教学手段,增强数学教学的趣味性和创新性,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大幅度强化整体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信息技术;融合分析
引言
当前,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手段也进入教育领域中辅助教学。随着教育领域信息化的大步实施,各种信息技术颇受师生的关注,并成为教师新型教学手段,辅助教学发挥其优势与功能,给课堂教学带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在小学数学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将信息技术融入其中,将课程内容与信息技术有效结合起来,优化教学课堂,从而在这一现代化教学手段的推动下创建良好的学习环境,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最终为学生终身教育打下基础,也为学生的社会化铺路搭桥。
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的融合价值
首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往教师在实施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通常采用的都是口头讲解加板书的教学形式,缺乏趣味元素,不但使数学课堂丧失生机和活力,也很难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积极性。而融入信息技术就可以妥善解决这个问题。信息化教学手段最大的优势就是具有趣味性和创新性,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增加课堂教学的生动性,全面激发学生的自主能动性,从而增强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其次,降低了学生的数学学习难度。数学知识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对于数学知识体系和学习理解能力还不够完善的小学生来说,消化理解起来非常困难,久而久之,学生很容易对数学课程产生抵触情绪。信息化教学手段可以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以更加直观的形象呈现在学生面前,从而降低学生数学学习的难度,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从而提升整体教学效率。
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的融合分析
(一)利用信息技术,帮助学生构建数学思维导图
数学知识模型具有较强的逻辑性,非常考验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思辨能力。在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通常将一课的知识点全部罗列在黑板上,这种教学模式不但欠缺科学性和条理性,也会给学生造成一定的理解压力,进而影响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思辨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思维导图是一种创新型数学教学模式,不仅符合小学生的思维发展规律,还能消除传统数学教学模式中存在的弊端。基于此,教师在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融合的过程中,应该积极利用信息技术的知识梳理功能,结合具体的课程内容为学生构建数学思维导图,帮助学生进一步提升学习效率。
(二)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内容整合创设有效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原动力,也是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自主发现更多新知识的强有力的内驱力。小学生生性好动、活泼,专注力较弱,对教学环境的趣味性以及多样性会产生浓厚兴趣。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融情入境,更快理解和认知数学知识。学生在这一色彩斑斓的动态视频的展现中,自然会保持兴奋状态,有利于迸发出强烈的学习欲望,增强探究的意识。比如,教学“分数”部分的“分一分”内容时,教师利用信息技术课件制作了小明过生日要将一块生日蛋糕分成不同份数的画面。通过多媒体为学生创设一个鲜活而真实的故事情境,很快吸引住了学生的眼球,大家也在替小明思考,究竟怎样分才满足每个人的需要,由此深入思考怎么用分数来表示平均分的结果,引导学生更深入地认识以及理解分数,构建自我知识框架。
(三)设计信息化作业,强化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课后作业的设计是全面提升学生知识应用能力的关键环节,学生掌握的数学知识技能需要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内化运用,才能使数学知识基础得到巩固。以往教师在设计数学作业时,作业形式比较单一,作业内容比较固化,这是影响学生作业完成积极性的重要阻碍,造成很多学生对数学作业产生厌烦情绪,不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内化吸收。针对这种不良局面,教师可以延展数学作业设计思路,积极为学生设计信息化随堂作业,这样一方面可以强化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完善学生的信息素养,另一方面也能给学生带来全新的作业体验,实现有效的复习巩固目标,帮助学生提高信息技术应用效果。
结束语
总之,小学数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是现代数学教学改革的一部分,小学数师教学也正在不断探索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充分发挥信息技术手段的优势与功能,丰富课堂教学形式,拓宽学生视野,增添更为多元的鲜活元素,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变抽象为形象,以此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提高数学素养。
参考文献:
[1]徐强.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打造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研究[J].学周刊,2020(36):107-108.
[2]張美静.通过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打造小学数学高效课堂[J].中华传奇,2020(15):145-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