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梅
口语交际能力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体现,统编教材中专门设置了口语交际为一种独立的课型。从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起,学生就踏上了口语交际之旅。如何让起步阶段的口语交际教学迈好步?统编本教材别具匠心的安排为我们指明了方向。那就是读懂教材,着眼情境,激发学生参与口语交际的兴趣,唤醒学生的内在的交际需求,在互动中感受交际的快乐。“情境”是交际的出发点,只有创设真实的交际情境,才能让口语交际真正发生。
一、一年级上册口语交际内容的呈现特点
1.口语交际的内容呈现有层次性
基于一年级儿童从幼儿园升入到小学,他们的学习场所、学习方式、行为要求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上口语交际安排了“我说你做”“我们做朋友”“用多大的声音”“小兔运南瓜”四个教学内容。能力训练点从培养学生“大声说,让别人听得见,注意听别人讲话”,到“说话的时候看对方的眼睛”,到“说话的大小声”,再到“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关注学生逐步适应小学生活的特点,要求清晰,循序渐进,层次逐步深入、全面,引领儿童走进学校生活。
一年级上册的口语交际内容贴近生活,重在培养口语交际的态度与习惯,鼓励学生大胆自信的表达,可以有效调动学生交流的兴趣,增加学生交流的愿望,积极主动参与交际,感受交流的快乐。这与课标提出的第一学段要“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内容,对感兴趣的话题发表自己的意见”相一致。
2.口语交际的内容呈现形象化
(1)以形象的插图激发交际期待
一上口语交际教材都配有插图,有单幅图,有多幅非连续性图,有多幅连续性图,这些插图形象、直观,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能帮助学生迅速了解交际的内容,激发学生的交际兴趣。
(2)以形象的提示语搭建交流支架
口语交际教材中的提示语以“泡泡”的方式呈现出来,这些提示语可以帮助学生打开话题,搭建语言支架,拓宽学生的交际思路。如一上第三次口语交际“用多大的声音”。教材中有三个场景分别对应不同的提示语,聚焦不同的场合交流的不同内容可能用到的声音大小,引导学生判断说话声音大小和场合有关,继续深入,可以帮助学生把话题打开,从而养成文明交流的好习惯。
二、一年级上册口语交际的教学策略
1.巧用绘本,创设“游戏情境”
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寓教于乐的“游戏”是他们喜欢的学习方式,绘本中生动的人物形象是他们共同熟知的对象。有位老师在执教“我说你做”时,基于教学内容创设了对话和游戏情境,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小朋友,你们喜欢上学吗?喜欢做游戏吗?有个叫大卫的小朋友也上学了,他今天也和我们一起上课,一起玩游戏。(出示绘本《大卫上学去》的封面)热身游戏开始,“请你跟着大卫这样做”,学生看大卫动作图,模仿大卫的动作。开课时,老师引入大卫这一绘本人物形象让学生马上有了兴趣。
接着引入课题“我说你做”,了解游戏的玩法。老师扮演大卫发布“请你摸摸小鼻子”“请你摸摸头”两个指令,指名一学生扮演大卫发布两个指令,随机采访“你为什么能做对动作?”相机提醒游戏要玩得好,一定要大声说,注意听。学生通过观察插图明确要求后,对这个游戏意犹未尽。
于是,老师继续用好大卫创设情境。大卫来到学校上学,课间活动时想找小朋友玩游戏,谁愿意一起玩?“大卫说指令”单个指令、两条指令、多指令……老师在与“大卫们”在游戏中引导、评议大卫的指令是否做到了“大声说,让别人听得见;怎样才能做对动作。”然后老师安排了声势律动游戏,引导学生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交流时也能多多用上“大声说,注意听”两大法宝,去享受交流的快乐。
这个案例中老师巧妙地利用绘本中的人物创设了契合教学内容的“游戏情境”。在游戏活动中层层推进,口语交流、互动充满了别样的新鲜感和获得感。
2.拉进距离,创设“交际情境”
对于刚入学的学生来说,口语交際活动会有注意力不集中或羞于表达的心理,未必敢于在说话的时候看着对方的眼睛。这就要求老师在课堂上与学生同频共振。
在教学“我们做朋友”时,老师不妨“蹲下身子”和学生交流。有位老师这样引导:
小朋友们,老师特别愿意和你们交朋友,虽然老师的年龄比你们大,但老师和你们一样,也喜欢看有趣的动画,玩好玩的游戏,吃好吃的美食。今天,老师想跟你们做朋友。谁来跟老师做朋友?接着出示提示,“(1)介绍自己的时候先说姓名。(2)说话时眼睛注视着对方。(3)说话时面带微笑。”主动问到,你想了解老师哪些信息呢?来,问问老师吧!
在师生的亲密互动中,很好地降低了交际的难度,激发学生主动表达的欲望,破除羞于表达的障碍,让学生大胆交际。
3.布置场景,创设“生活情境”
生活是口语交际的源泉,交际的情境越是真实,学生参与的愿望就会越强烈。为了让交际的氛围更浓厚,在教学“用多大的声音时”,老师通过微课播放“聪聪到奶奶家做客和上台讲故事的场景”。学生交流后明白:有时候要大声说话;有时候要小声说话。接着播放“图书馆两个人交流的场景”,“电影院”“拔河比赛”“打电话”等具体的生活场景,让学生配音。
学生通过情境模拟,学会了判断什么时候该用什么样的声音,从而养成良好的交流习惯,做一个文明有礼、会说话的小学生。
4.激发想象,创设“故事情境”
一上第四次口语交际“小兔运南瓜”,需要通过学生的观察与发现、讨论与交流等活动,促进学生语言、思维、交际等语言综合能力的发展。教材中有三幅连续性插图,其中有一幅留白,给学生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有位老师这样引导:
出示两幅插图,学生仔细观察后说说自己的发现。再将两幅图画放在一起,引导学生质疑,发现这是一个不完整的故事,故事的中间部分正等着我们去补充呢!那补充的具体要求是什么呢?学生明确要求后,“那就让我们来帮小兔一起想想办法吧。”于是学生展开想象,一边看图、补图一边把故事讲出来。
帮小兔一起想办法这样的故事情境符合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容易使学生产生表达的冲动,充分调动他们思维的活跃性和学习的积极性。
总之,读懂教材,巧妙利用口语交际教材内容的呈现优势,合理把握教材,创设真实的情境,可以让学生在大量实践的过程中开展充分的口语交际活动,全面提高口语交际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