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瘫高危儿最佳康复干预时机的回顾性分析

2021-03-24 20:57赵彬彬
中国医学创新 2021年17期
关键词:早期干预

赵彬彬

【摘要】 目的:探討不同康复干预时机对脑瘫高危儿预后的影响,并分析其最佳干预时机。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4月本院收治的脑瘫高危儿89例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儿开始接受正规康复干预时的月龄分为A组(0~3个月,n=22)、B组(4~6个月,n=21)、C组(7~9个月,n=21)和D组(10~12个月,n=25)。所有患儿均通过医院家庭结合模式进行康复干预,干预时间为6个月。采用Gesell发育量表评价患儿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随访至2020年10月,患儿出生均满18个月,统计脑瘫和运动发育迟缓发生情况。同时采用GMFM量表对脑瘫高危患儿康复干效果做出评价。结果:干预3、6个月后,A组的精细运动行为、大运动行为、语言行为、适应行为、个人-社交行为评分均高于C、D组,B组的语言行为和个人-社交行为评分均高于C、D组,C组的适应行为评分均高于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脑瘫和运动发育迟缓发生率均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儿干预优良率为86.36%,明显高于D组的4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瘫高危儿应在出生后3个月内尽早开展干预,以促进患儿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和认知运动发育,降低脑瘫发生率。

【关键词】 脑瘫高危儿 早期干预 不同时机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rehabilitation intervention time on the prognosis of high-risk children with cerebral palsy, and to analyze the best intervention time. Method: A total of 89 cerebral palsy high-risk children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9 to April 2020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subjects for retrospective analysis. According to the months of age at the beginning of formal rehabilitation intervention, the children were divided into group A (0 to 3 months, n=22), group B (4 to 6 months, n=21), group C (7 to 9 months, n=21) and group D (10 to 12 months, n=25). All the children received rehabilitation intervention through hospital and family combination mode, and the intervention time was 6 months.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 function of the children was evaluated by Gesell developmental scale. The children were followed up to Octobdr 2020, after 18 months of birth, and the incidence of cerebral palsy and motor retardation were analyzed. At the same time, GMFM scale was used to evaluate the rehabilitation effect of high risk children with cerebral palsy. Result: After intervention 3 and 6 months, the scores of fine motor behavior, gross motor behavior, language behavior, adaptive behavior and personal-social behavior in group A were all higher than those in group C and D, the scores of verbal behavior and personal-social behavior in group B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group C and D, the score of adaptive behavior in group C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group 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incidence of cerebral palsy and motor retardation in group D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group A,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excellent and good rate in group A was 86.36%, which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48.00% in group 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For infants at high risk of cerebral palsy, intervention should be carried out as early as possible within 3 months after birth to promote central nervous system function and cognitive motor development,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cerebral palsy.

[Key words] High-risk cerebral palsy children Early intervention Different opportunities

First-author’s address: The Second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Hospital of Huizhou, Huizhou 516000, 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21.17.031

脑瘫高危儿是指具有脑瘫高危因素或指征的婴幼儿,导致其高危的主要因素有孕期宫内感染、胎盘发育不良,生产过程中有窒息、早产、难产,还有出生后出现颅内感染、缺氧缺血性脑病等情况均是造成高危儿的重要因素[1]。脑瘫高危儿发生发育迟缓或功能障碍后遗症的风险高于其他婴儿,对于这一类特殊群体的早期监测、康复干预及随访管理至关重要[2]。早期进行规范的康复干预措施可有效降低脑瘫发生率,但对于早期的介入时间并没有科学的界定,因此,本研究将探讨不同康复干预时机对脑瘫高危儿预后的影响,并分析其最佳干预时机,為提高患儿生存质量及临床开展干预工作提供参考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4月本院收治的脑瘫高危儿89例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1)纳入标准:①患儿在出生前、出生时或出生后存有至少一种脑瘫高危因素;②0~12个月龄;③影像学提示脑损伤。(2)排除标准:①先天性心脏病或伴有其他急性疾病;②重症营养不良;③临床表现与脑瘫高危儿相似的脑部疾病及遗传代谢性疾病;④继发性因素导致的运动功能障碍。根据患儿开始接受正规康复干预时的月龄分为A、B、C、D四组,A组22例,B组21例,C组21例,D组25例。本研究取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授权通过。

1.2 方法 A组干预时间为0~3个月龄患儿,B组为4~6个月龄患儿,C组为7~9个月龄患儿,D组为10~12个月龄患儿。采用医院家庭结合模式对脑瘫高危儿进行早期康复干预,干预时间为6个月。住院期间的干预方案根据患儿症状及体征合理应用营养神经药物治疗,物理疗法包括:(1)穴位按摩的运动疗法,通过穴位按摩刺激及引导翻身、促进俯爬等。(2)视听觉刺激训练、语言训练,通过认知、发声、理解、指令训练及游戏完成。(3)动作能力训练,包括抬头、翻身、爬行等大动作能力训练,婴儿抚触、主被动操等。此干预措施每日进行1次,30 min/次,3个月为1个疗程,住院期间根据患儿的实际病情轻重适当增减训练时间。每次训练时,患儿家属需共同参与,并教会其相关的家庭训练法,建立微信群,上传相关训练视频,要求家属按照视频方法进行手法治疗。医师或康复治疗师通过电话及微信相持联系,解答家属疑惑等。在干预3、6个月后,家长需及时带患儿到康复门诊复诊,接诊医师对患儿体格及发育情况再次评估后给出家庭康复干预的建议。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1.3.1 Gesell发育量表评分 在干预3、6个月后采用Gesell发育量表评价患儿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3],识别感觉或神经肌肉系统是否存在缺陷,该评估内容主要包括5个项目,即精细运动行为、大运动行为、语言行为、适应行为和个人-社交行为。各项满分均为100分,得分越高则代表患儿恢复越好。

1.3.2 脑瘫和运动发育迟缓发生情况 在患儿出生后18个月时统计脑瘫和运动发育迟缓发生例数。脑瘫的诊断标准参照2015年《中国脑性瘫痪康复指南》中关于脑瘫诊断的必要条件:即持续存在中枢性运动障碍、运动及姿势发育异常、反射发育异常、肌力及肌张力异常,同时符合参考条件:有引起脑瘫的病因学依据和头颅影像学佐证[4]。运动发育迟缓通过标准化发育诊断量表和发育筛查量表对患儿各领域发育水平进行系统评估,并结合体检、病史、神经系统检查、生化、代谢酶学、神经影像学及遗传学等方面综合判断并作出诊断[5]。

1.3.3 康复干预效果评价 随访至患儿出生18个月后,采用粗大运动功能测量表(GMFM)对脑瘫高危患儿康复干效果做出评价,优:上肢粗大和精细运动好,能都顺利完成随意伸手抓放玩具动作,且能独立平稳行走>10 m;良:上肢粗大和精细运动表现良好,伸手抓放玩具动作顺利完成无困难,独立平稳行走5~10 m;一般:上肢粗大和精细运动表现一般,伸手抓放玩具动作完成有轻度困难,每次仅能独立平稳行走≥1 m且<5 m;差:上肢粗大和精细运动表现较差,伸手抓放玩具动作明显困难,需要他人协助完成行走,每次行走<1 m[6]。优良率=(优例数+良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1.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数据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各组患儿的一般资料比较 各组患儿的性别、出生体重、胎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2.2 各组不同干预时间点Gesell发育量表评分比较 干预3、6个月后,A组与B组的精细运动行为、大运动行为、语言行为、适应行为、个人-社交行为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3、6个月后,A组的精细运动行为、大运动行为、语言行为、适应行为、个人-社交行为评分均高于C、D组两组,B组的语言行为和个人-社交行为评分均高于C、D组,C组的适应行为评分均高于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各组患儿脑瘫和运动发育迟缓发生情况比较 A组与B组,B组与C组,C与D组的脑瘫和运动发育迟缓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脑瘫和运动发育迟缓发生率均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各组患儿的康复干预效果比较 A组与B组,B组与C组,C组与D组的干预优良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儿干预优良率为86.36%,明显高于D组的4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 讨论

脑瘫高危儿是一群特殊且脆弱的人群,也是婴幼儿时期致残的主要病因之一,及时发现脑瘫早期患儿,并及早实施系统的正规化干预是脑瘫康复的关键。而错过最佳干预时机导致脑瘫进行性进展,将会极大影响患儿生活质量[7]。神经科学证据表明,脑瘫高危儿在脑发育未成熟期间给予针对性的干预可促进脑部发育,改善预后效果,原因在于患儿脑发育伴随着运动皮质的活动,运动系统将会继续发育和完善,若在婴儿期不进行积极的运动皮质干预与刺激,就有可能失去皮质神经联系和相应的功能[8-9]。因此,早期积极康复干预十分必要,故而本研究对早期干预介入时机进行探讨,为脑瘫高危儿的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性依据。

本研究结果显示,不同康复干预介入时机对脑瘫高危儿均有不同的康复效果,而对于月龄越小的高危儿,干预其康复的效果越好。在3个月内接受正规干预的患儿在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识别感觉和神经肌肉系统的恢复效果是最佳的,而随着月龄的增长,后续接受治疗的患儿恢复效果逐步递减。脑瘫高危儿的发生与脑发育不成熟或脑损伤密切相關,幼儿在3岁前是大脑发育的关键阶段,其中3个月龄内属于初级阶段,脑部异常功能还未固化,通过正规系统的干预较易纠正,此外,年龄越小其大脑的可塑性越大,因此在3个月内进行康复干预是预防及诊治脑瘫的黄金时期[10-12]。本研究根据月龄选择不同的介入时机,采用运动、认知和社会交往等训练联合干预,针对患儿未成熟的脑神经,给予足够的运动干预和感觉刺激可促进患儿脑细胞的发育和髓鞘的形成,使脑细胞的代偿能力和可塑性极大限度地发挥潜能,进而提高脑瘫高危儿的生存质量[13-14]。通过住院及家庭联合进行康复干预后,随访至患儿出生后18个月并评估干预效果,结果发现在3个月内干预的患儿脑瘫及运动迟缓的发生率低于其他时机干预患儿,且干预优良率最高,因此表明了对脑瘫高危儿干预的最佳时机为患儿出生后3个月内,这一结果与王英[15]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早期诊断是早期康复干预的前提,在临床中,许多患儿1岁以前已经就诊,然而由于初期临床症状多表现不典型,家属往往忽略而错过了最佳诊治及干预时间[16]。因此,对于存在高危因素的脑瘫高危儿,应告知家长引起重视,同时临床医师应在早期采用标准化检查工具、结合孕产病史分析,还需要与患儿家长充分沟通,以尽早进行康复干预措施[17-18]。

综上所述,脑瘫高危儿在出生后12个月以内接受正规的康复干预均有一定的疗效,但理想的康复介入时间是出生3个月内,该阶段内进行康复干预可有效改善患儿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的恢复,降低脑瘫及运动发育迟缓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赵兵,刘亚,盛志强,等.血清维生素A、D的水平对脑瘫高危儿体格与神经发育的影响及早期干预疗效分析[J].中国妇幼卫生杂志,2020,11(5):79-81,86.

[2]覃洪金,乔秋艳,张靖.超早期干预在高危新生儿康复治疗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现代医药卫生,2020,36(6):879-881.

[3]范旭升.脑瘫高危儿童家庭康复与机构康复的疗效对比[J].中国实用医药,2020,15(26):180-182.

[4]唐久来,秦炯,邹丽萍,等.中国脑性瘫痪康复指南(2015):第一部分[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5,30(7):747-754.

[5]李明,武元.运动发育迟缓的早期识别与诊断[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6,31(10):743-747.

[6]洪永锋,徐军,沈显山,等.不同时机开始康复干预对2岁前脑瘫高危儿粗大运动疗效的影响[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7,39(9):686-691.

[7] Hadders-Algra M,Boxum A G,Hielkema T,et al.Effect of early intervention in infants at very high risk of cerebral palsy: a systematic review[J].Dev Med Child Neurol,2017,59(3):246-258.

[8]周淑辉.探讨对脑瘫高危儿实施早期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J].中外医学研究,2018,16(22):170-172.

[9]张婷,李海峰,肖农.2017年JAMA Pediatrics《脑性瘫痪早期精准诊断与早期干预治疗进展》中国专家解读[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8,33(10):743-749.

[10]姚正委,李建道,张焕军,等.Rood诱发刺激手法治疗脑瘫高危儿效果观察[J].中国乡村医药,2017,24(17):3-4.

[11]何飞平,陈立峰,杜继萍.早期认知训练对脑瘫高危儿智能发育的影响[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7,8(12):9-10.

[12] Coq J O,Delcour M,Massicotte V S,et al.Prenatal ischemia deteriorates white matter, brain organization,and function: implications for prematurity and cerebral palsy[J].Dev Med Child Neurol,2016,58(4):7-11.

[13]屈克丽,高美哲,王春霞,等.基于健康宣教与保健的早期干预在脑瘫高危儿中的应用价值及预后随访观察[J].广东医学,2020,41(13):1340-1343.

[14]程锦华.健康教育结合早期语言相关肌肉训练对脑瘫高危儿语言发育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2017,12(8):165-167.

[15]王英.不同时机开始康复干预对2岁前脑瘫高危儿粗大运动疗效的影响[J].中国保健营养,2019,29(12):122.

[16]任磊.康复护理干预用于脑瘫患儿的临床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7,20(9):131-133.

[17]林华仙,姜舟.早期干预管理模式对高危新生儿体格及神经行为发育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2017,32(18):4410-4412.

[18]李晓捷,邱洪斌,姜志梅,等.中国十二省市小儿脑性瘫痪流行病学特征[J].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8,33(5):378-383.

(收稿日期:2020-12-04) (本文编辑:姬思雨)

猜你喜欢
早期干预
早期干预联合健康教育对高危儿行为发育的影响研究
吞咽治疗的早期干预时间对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恢复的影响
早期干预防治围生期高危儿神经发育异常的临床研究
西安市特殊儿童教育权法律问题研究
晚期早产儿精神运动发育早期干预效果分析
亚临床甲减的早期干预在妊娠期妇女中的临床价值
日光照射对新生儿黄疸早期干预的疗效观察
学龄前儿童焦虑的早期干预效果
早期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的临床价值
系统评价早产儿对儿童发育的影响及早期干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