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嵊州市东南路889号
1992年,我生产王浆群产超5kg,宁波莫允功先生来信要购王浆高产蜂王。他的文章精湛的摄影图片给我留下深刻的影响。从20世纪50年代初他就开始养蜂,是我心中的前辈与老师。我回信说:我从未邮过蜂王,我俩相距100 km,您来我场,我送您1 只。
他来时,带来比餐巾纸包还小的木盒装蜂王,打开箱盖,脾在盖上,1cm 的巢门孔在侧面盒底,用纸团塞着,让我连声称奇。因在过去养蜂的21年中,我已做过1/2 脾、1/4 脾,双王交尾箱,10 王交尾箱,毛竹节交尾箱。我向他请教小交尾盒养王的操作技术,他作了详细回答,但有很多问题他还是无法解决。次日送走莫师傅后,我立即动手,针对他无法解决的问题做了20 个改良版的交尾盒。在过去的28年中,为应对饲养管理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我又对交尾盒进行4 次改良,淘汰下来的交尾盒有400 多个,都送给了感兴趣的蜂友。2017年,我结束了养蜂生涯,又送出近600个交尾盒及蜂具。20世纪90年代初,我地随着王浆高产蜂种的大力推广,脾连箱盖交尾盒随之普及,大小都有。我有一位湖北学生是2002年到我这里的,回家后实现1 人育王,每年出售5000 只蜂王。
图1为巢门卡片。巢门开在距箱底4cm 的中间,长4cm,高0.5cm。
图2中1 为巢门卡片,用3.5mm 孔头打孔,大一点蜂头能钻出来。图2中2 为胡蜂卡门,用5mm 钻头打2 个孔,在2 孔边划2 条切线,剪下中间铁片即成。胡蜂少的地区可不做。图2中3 为蜂王卡门,人工授精时用3.8mm 钻头打孔加工,但要用锉来锉剪口,让剪口变纯,不伤蜜蜂,非育王场可用4mm 钻头加工。所有卡门都用图钉固定。蜂王产卵后安上蜂王卡门。图2中4 为橡皮筋,固定新割的脾。图2中5 为较厚的铁皮,宽2cm,高5cm,固定盒盖上长度为9cm,用来安装小巢脾。1 张巢脾可分割16 个小巢脾( 脾宽9cm,高4~5cm),用橡皮筋固定,放在继箱内,每天喂糖水,加速泌蜡,修理加固2 天。图2中6为钢钉,普通铁钉易烂,应用电工1 寸钢钉。
图3交尾盒大小,交尾盒内围尺寸,长11cm,宽6cm,高10cm。图3中1 为盒盖钢钉插孔,用3.5mm 钻头打孔,深2cm。图3中2 为箱底簿铁皮盒,长11cm,宽6cm,高3cm,放饲料糖用。
炼糖粉以细为优,育王场可用小钢磨(内有磨片)或小型饲料粉碎机(内有筛圈)来加工糖粉。蜂场用的糖粉可在当地粮食加工厂加工。在铁、塑料蜜桶内加糖粉与少量蜜,高度10~15cm,充分搅拌,手捏能成团,拇指按能散开,完全不同于邮寄蜂王的炼糖。把炼糖粉装入有盖塑料桶内备用,见图4。
图1
图2
图3
图4
图5
小交尾盒关上卡门,把巢内修理好的脾与小盒按编号对号入座,蜂场也可用铲或匙把细白砂糖放入箱底,但种蜂场一定要用炼糖。第一次放入量占箱底铁盒1/2 即可,若糖放太多,装入蜂又多时,会占用过多盒内空间,按上盒盖,巢脾会受阻,因早春气温低,前几批蜜蜂离开箱内不久会成团,造成上脾困难,可用图5铁铣铲出多余蜜蜂。
我地最早3月中旬平均气温10℃分台。7~8月高温,平均气温28℃~29℃,最高温可达40℃以上,无蜜缺粉,所以6月15日~8月25日不分台。最后分台时间在11月上旬,平均气温14℃,北方降温速度快,应根据实际情况选定分台时间,一般蜂场春季育王可在平均气温14℃以上分台。广东、广西两省多数地区可全年育王。
图5中把成熟王台安在脾上盖好盖后,将0.8~1m 的农用膜放在巢前,拍一下副盖或隔板或脾上的蜂抖几下,蜜蜂落于膜底,再一手抬高一手放低,撑起,双手抖动,将约200 只蜂倒入盒内,盖上盒盖。初次安盖,要注意钉子是否插入箱身钢钉孔,避免压死工蜂。一般两次操作后,会非常顺利。气温高,蜂易飞散,可向蜂喷水,再抖蜂。
交尾盒多可以放室内,码放3 层,间距5~6cm。一定要次日待蜂王出房后,再去交尾场放蜂,这是用好小交尾盒的关键。小交尾盒产生偏集很常见,只要脾上无蜜或少蜜,蜂不太多,关两天也不会闷死。
图6中,把交尾盒装在塑料编织袋内,小袋装32 个小交尾盒,大袋装48 个小交尾盒,电瓶车内可放两袋。下车后可挑着走,笔者一肩挑64 个很轻松。育王场以面包车为运输工具,既可放大量的交尾群,又可放炼糖等常用物品。
通常交尾盒可放在自己蜂场内或周边地区。如果建专业育王场,需要整理出一块30cm×30cm的平地,放上20cm×20cm 布袋或砖块,在南方可以防白蚁。我的交尾盒放在小山林间,每树一盒,密集放置,可放300~500 群。
从疏放到密集放置,从树木稀少到林下不见太阳,我花费几十年的时间试验。早春气温低,我担心林下交尾延时,各用20 群做林下与阳光下交尾试验对比,没有发现差异。我担心密林下蜂王飞翔受阻,蜂王归巢投错,每年整理场地,砍树枝2 次,为蜂王留出飞翔空间,证明都是劳而无功。我曾带5m 卷尺,测量交尾场多个树木密集区的面积,计数小盒数量,很多地方都1.6m2放1 群。我的学生、蜂友们告诉我,平地放置2~3m 直径,间距1m 放1 箱。我地处浙江中东部,每年台风多,雨量大,这时应加盖塑料饭盒,压上石块,以免暴雨进水或小蜂王盒被台风吹倒。
图6
莫师傅用碟在1cm 巢门前喂糖水,我把他的巢门孔改为宽4cm,高0.5cm,开在距箱底高2cm 处,最后改4cm 处。起先用白砂糖喂,早春气温低时,用矿泉水瓶盖钻孔,将瓶内糖水注于箱底白砂糖中,有利于蜜蜂采集。28年中,早春下雪3次,交尾盒被埋在雪中,育虫正常。
喂白砂糖的缺点:一是早春气温低时,要加喂糖水或水;二是气温升高后,工蜂会弃砂糖于巢前,虽然量不多,也是浪费。喂炼糖可克服这两个缺点,减少喂糖次数,可间隔5~7 天喂1 次。
育出2 只蜂王后,一些蜂群群势会下降,在捉第2 只产卵王时,蜂少的群应在盒盖上放石块。工作结束时,把口袋装的蜂抖在巢前。1/4 脾或以上的群不用补蜂,但生产成本高,育王速度慢。
我地发生飞逃的时间是3月中旬,分台后45~50 天,进入5月初(平均气温18℃~19℃),山间混交林阔叶树遮阴,飞逃结束。长期阴雨初晴时飞逃明显,而且喜欢结团,曾见过7~8 群一起结团。20世纪80年代,我用1/4 脾交尾箱,只有极个别发生过飞逃,相比现在的1/16 脾蜂太少。我认为低温、蜂太少是产生飞逃原因。
采用弱群组织小交尾群,是使用好小交尾盒的关键。专业育王场早春除育王群外,应保持足够相对较弱的蜂群用于组织小盒交尾群,在无弱群的情况下,强群分交尾盒应减少蜂量,这是不得已而为之的办法。总起来说:强群是组织小交尾盒飞逃的主因,低温、群小是次之,只要处理好关系,300~500 群的小交尾盒很少发生飞逃。
1994年开始,我在南京郊县长江北岸的江浦放蜂8年,1996年出现小交尾盒盗蜂。我与当地蜂友联系,在长江边4km半径无蜂区建交尾场,先放置小盒4O 个,把小脾上的蜜摇出,5天后终于肯定是小交尾群自盗。我下决心把盗群与被盗群及蜂王全部用火烧死,同时对摇蜜后及秋季蜂箱四周出现的盗蜂严加防范,连续在巢前撒面粉,后改为建筑涂料粉,叫学生查看是否有带白粉蜂进巢,用粉笔做上记号,优先淘汰,若发现撒粉群被盗也做上记号,晚点淘汰。连续3年后,蜂场变得十分安静。浆蜂盗性强的特点终于得到有效控制,得到蜂友的肯定。1997年开始到现在,小交尾盒再没有发生过盗蜂,回家后建种场,期间最多一场放过500 群,与自己蜂场距离在600m 的林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