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瑞明 张 颖 林胜友
1 杭州市中医院 浙江 杭州 310007
2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浙江 杭州 310006
原发性肝癌为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居全国第2位肿瘤致死病因[1],其原因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柴胡类方是指以《伤寒论》中小柴胡汤为代表的并以中药柴胡、黄芩为核心药物组成的一类方剂[2]。近年来,柴胡类方防治肝癌成为临床报道及研究的焦点。本文拟对近十年国内柴胡类方防治肝癌领域相关研究进行统计分析,希望能够对目前的研究现状有一个系统认识,从而为进一步研究指明方向。
1.1 一般资料:搜索数据库范围: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维普期刊,主题词为“柴胡”+“肝癌”,检索式为:CNKI:(SU=‘柴胡')AND(SU=‘肝癌'OR SU=‘肝细胞癌'),万方数据:主题:(柴胡)*主题:(肝癌+肝细胞癌),维普期刊:(M=柴胡)*(M=肝癌+M=肝细胞癌);时间限定为:2010年1月1日至2020年9月31日。检索结果导出至Note Express文献管理软件。对导出结果进行人工筛选,确定最终的有效样本作为分析对象。同时对关键词进行统一命名[3],保证关键词的规范性。
1.2 统计分析方法:采用文献计量学工具——BICOMB书目共现分析系统以及IBM SPSS 25.0软件统计分析。提取并统计文献的相关信息;对关键词进行统一命名,按频次降序排列,根据高频词界定公式[4]计算高频关键词个数。运用BICOMB分析得到高频关键词词频矩阵和共现矩阵,并运用SPSS软件聚类分析归纳研究主题,绘制主题战略坐标图。
2.1 一般情况分析:通过去除重复项、删除学位论文、会议论文、二次研究等文献清洗和预处理后,得到163篇国内相关研究的有效文献(CNKI299篇,万方数据248篇,维普期刊93篇)。国内柴胡类方防治肝癌研究近十年的发文情况并无明显增长规律,逐年发表趋势波动不大,多呈散发状态。检索到有效论文刊载在99个学术期刊中,其中有9个期刊载文量大于4篇,占所有期刊载文量的22.7%。分析论文作者所在机构,8个机构发文4篇以上,占所有期刊载文量的25.15%。
2.2 主题战略坐标分析和共词聚类分析:163篇文章合计关键词329个,经过计算获得高频关键词28个,高频词词频下限为6次。其中,临床研究、小柴胡汤、随机对照试验、作用机制等出现频次最高,≥6次的高频词累计出现百分比为54.97%。进一步对以上高频关键词进行聚类分析,最终划分为3个主题类簇:①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包括临床研究、随机对照试验、中西医结合、TACE、发热、生存质量、小柴胡汤7部分);②药理及作用机制(包括柴胡皂苷D、COX2、作用机制、MTT、SMMC7721、动物实验、细胞凋亡、细胞增殖、HePG2、药理10部分);③中医用药经验(包括用药规律、数据挖掘、文献分析、柴胡疏肝散、辨证论治、大柴胡汤、黄疸、病案分析、经验、伤寒论、经方11部分)。
根据聚类树状图,28个高频词归纳为3个主题类族,并绘制主题战略坐标图,见图1,以期揭示各主题在柴胡类方防治肝癌研究中的地位及发展阶段。纵轴密度反映一个主题维持和发展自身的能力,横轴向心度反映一个主题与其他主题之间联系的紧密程度[5]。
图1 战略坐标图
肝癌根据其临床表现和古代医籍的描述可归属于“肝积”“积聚”“瘤痛”“朦胀”“癖黄”等范畴[6]。柴胡类方是以小柴胡汤为代表的并以中药柴胡、黄芩为核心药物组成的一类方剂。《神农本草经》[7]中描述:“柴胡味苦平,主心腹,去肠胃中结气,饮食积聚,寒热邪气,推陈致新。久服,轻身明目益精。一名地熏。”目前常用的柴胡类方有:小柴胡汤、大柴胡汤、四逆散、柴胡桂枝汤、柴胡桂枝干姜汤、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柴陷汤(小柴胡汤合小陷胸汤)、柴平煎(小柴胡汤合平胃散)、柴归汤(小柴胡汤合当归芍药散)、柴朴汤(小柴胡汤合半夏厚朴汤)、柴苓汤(小柴胡汤合五苓散)、柴胡疏肝散、逍遥散、丹栀逍遥散等。
近年来,柴胡类方用于防治肝癌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为进一步提高中医药防治肝癌的水平,本文定量分析了目前国内该领域的热点主题和发展态势。通过共词聚类分析,主要集中在以下3个研究热点领域。
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目前围绕柴胡类方治疗肝癌开展的临床研究以随机对照试验为主,部分为观察性队列研究。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是目前治疗肝癌最常用的手段,结合中医柴胡类方(以小柴胡汤为主),可以有效提高治疗效果,改善肝功能,以及降低TACE术后栓塞后综合征的发生率、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并且在改善患者症状、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方面也表现出较大优势[8-9]。该主题类簇处于战略坐标第一象限,说明主题自身有较强的发展能力,并且与其他主题有较强的联系。
药理及作用机制:该领域主要阐述柴胡中草药的药理作用机制,包括以柴胡皂苷D为主的柴胡皂苷对动物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及其对免疫功能的影响[10-11];基于网络药理学,相关化合物及靶点蛋白通过多种信号通路调控肝癌细胞过程及其代谢,为验证柴胡在对抗肝癌细胞中的活性化合物的作用提供支撑[12-13]。该主题类簇处于战略坐标第三象限,类簇密度低,说明其发展尚不成熟,类簇向心度一般,揭示与其余类簇主题联系不紧密。
中医用药经验:该领域主要涵盖了基于《伤寒论》的柴胡类方用于肝癌的辨证施治和经验举隅病例分析,以及基于原始数据库和文献数据库的用药规律数据挖掘两大部分。闫京涛等[14]应用大柴胡汤加减治疗肝热血瘀型肝癌,谨守病因病机和辨证论治原则,临床疗效显著。冯冠等[15]通过计算机和人工检索相结合,收集了吴良村教授的诊疗肝癌原始病案,通过系统聚类分析方法挖掘了其用药规律。王汉等[16]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采用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分析了刘铁军教授下法治疗肝病的组方规律。刘嘉辉等人则基于文献数据库分析了中医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用药规律。该主题类簇处于战略坐标第三象限,其向心度和密度都低,目前发展尚不成熟,有待进一步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