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志宏 叶尔江 赵来顺
作者简介:陶志宏,(1974.10.7),男,黑龙江齐齐哈尔,硕士研究生,经济师,人力资源管理、法律。
摘要:当前中国工程企业积极的开展“走出去”的战略创新道路,参与到国际市场竞争中去,能够有效提升发展速度,但是激烈的国际竞争市场也导致了国际工程存在施工强和商务弱的现象。因此建立在国际竞争以及人才竞争的基础上,积极地培养高质量的国际工程商务人才,落实好人才素质要求分析以及人才培养模型构建,坚持建立在企业、高校、社会各界的角度,打造联动性的商业人才培养体系,能够为国际工程的顺利开展奠定良好基础。
关键词:国际工程;商务人才;人才素质;培养模型
针对国际工程企业来讲,为了进一步应对国际市场的诸多影响,提升商务管理质量,就必须要具备一支具有专业化特点的商务管理人才队伍,因此以理论分析法以及文献研究法作为主要方式,综合国际工程商务管理人才培养的具体策略进行探讨,强化人员的综合素养,落实好综合能力的提升,这是文章论述的重点,同时也是以全面增强国际工程发展有效性为目的进行的课题研究。
1 国际工程业务发展现状
中国当前的国际工程业务发展规模与改革开放初期相比,已经实现了数量以及质量的飞跃,工程份额逐年上升,这也就进一步提升了国际化企业的综合发展水平。同时随着国内技术体系的不断创新以及进步,在部分施工领域技术体系以及装备自身的水平,已经跻身于世界前列,这也就导致我国当前的国际工程市场竞争愈加激烈,不仅面临着行业的竞争压力,也面临着多方国际因素的影响。
除此之外,随着现代化工程体系建设力度的不断加强,在国际工程开展的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工程质量以及工程水平,还需要营造良好的工程商务发展体系[1]。可是综合实际情况来看,我国大部分的对外工程企业往往存在施工能力强,但是商务能力较弱的情况。而究其原因来看,首先国内缺乏有效的商务人才管理培训体系,也缺乏有效的人才输送和供给链条,整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存在较大缺口,这直接削减了国际企业的竞争能力。
2 国际工程商务管理人才素质的基础需求
2.1 理论性的商务管理人才素质需求
通过文献资料查找可知,当前仅以知网的检索结果来看,有关于“国际工程商务管理人才”相关的期刊文献仅有60篇左右,而学术研究论文数量更少,如此可见针对当前的国际工程商务管理人才培养的研究体系还不够完善,存在着研究薄弱的现象。
但是这些文献资料也可以为当前的商务管理人才培養体系建设提供有效依据。从具体的人才需求角度来讲,国际工程开展过程中,一系列的人才都是以面向国际生产以及营销为主的,因此所有的人才必须要具备要强的对外交流能力以及营销能力,比如有学者针对国际化人才的概念以及引用国际化人才的实际标准进行了分析,认为国际化人才必须要具有较高的学历,懂得国际通行规则,具有较为现代化的管理理念,同时专业基础较强,跨文化沟通以及交流能力较强。也有学者指出,国际化人才在进行国际事务交流的过程中,不仅要具备较强的对外沟通能力以及外语特长,还需要具备全球视野以及民族情怀,这样才可以真正本着提升国内工程影响力以及价值的目的来进行商务合作以及商务交流。
除此之外,由于当前的国际工程发展竞争较为激烈,商务管理人才主要负责为国际市场的拓展以及商务洽谈提供有效保障,因此所有的人员必须要具备较强的抗压能力以及充足的精神动力,这样才可以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快速地定位具体的工作职能,也可以有效解决工作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这样才可以促使商务洽谈以及推广具备可行性。
因此综合国内外当前既有的研究结果以及实际的行业需求来看,我们可以将国际工程商务管理人才素质的实际需求整合为表1。
2.2 企业实际商务管理人才需求
建立在社会调研的基础上,分析当前部分企业对于商务管理人才的实际需求,了解具体的特点以及相关职能,这样可以为后续人才培养体系建设提供有效依据。
2.2.1 基础资料
主要的调研问题为以下两个方面,首先是市场对于国际工程商务人才素质的实际要求,其次是高校落实人才输送的流程以及人才本身的类型,是否能够满足国际工程企业的实际需要。
从调研对象角度来讲,结合不同行业以及不同类型的国有企业、地方企业以及民营企业进行调查分析,其主要的国际工程业务范围涉及到了核电、能源、天然气、建筑、物流等领域。
具体的调查维度涉及到了现有工程商务人才的能力发展现状、企业实际的商务人才用人需求、对于院校毕业生的能力培养希望。通过网络体系进行调查问卷的发布,进一步简化调查流程,确保调查结果真实准确。
2.2.2 调查结果分析
针对企业反馈的实际结果来看,当前大部分的国际工程企业商务人才高学历占比较少,大部分的人员团队都以本科学历为主;有近40%的企业认为院校输送的毕业生虽然具备理论知识,但是在实践过程中存在上手慢、综合能力较差、创新力不足的情况。大部分企业反映毕业生能够独立地进行工作,时间和工作创新往往需要经过三年或者三年以上的培训和实习;现有的国际商务管理人才的综合能力往往以对外语言交流、理解、表达为主,但是既有的人员体系往往难以满足这些最基础的能力,而具备更强综合能力人员的企业不足30%[2]。
2.2.3 国际工程企业对于商务管理人才的实际素质需求
当前国际工程商务人员往往需要接受长时间的培训,并且建立在实际工作的基础上,为其提供科学有效的实践途径以及实践方法,这样才可以全面增强人员本身的综合能力,而从具体的培训内容以及侧重点角度来看,企业要求国际工程商务管理人员具备以下能力。
大部分的企业将国际工程商务人才与管理类岗位进行融合,要求其具备最基础的商务谈判能力,熟知商务规则,了解国际商务理论知识以及具体的职业素养;要求人才本身的英语等级为6级以上;对于人才综合能力评价的前三位,往往是国际商务流程,操作实践能力、英语精通情况以及跨文化交流能力、团队精神以及组织协调能力。
3 国际工程商务管理人才培养的基础模型分析
3.1 模型构建依据
首先从模型构建的主要依据角度来讲,为了进一步探索国际工程商务管理人才培养的实际办法,结合以上存在的理论问题,以及实践调研结果进行分析,认为筛选出符合市场以及企业发展需求的人员,必须要具备较强的综合能力:外语能力、实践经验、商务洽谈能力、商务管理能力、复合知识结构、全球化视野以及跨文化交流沟通能力、创新精神以及组织协调能力。
从对比的角度来讲,企业本身的人才需求与经过理论分析之后得出的结果进行对比,发现两者除了最基础的内容表述方法有一定差异性之外,对于细节的把控以及整体的方向也存在着一定的交互性。主要的差异性在于企业更注重实际的结果,主要是人员的实践能力;而大部分学者研究的结果显示素质培养以及熟悉最基础的知识和相关规则是重点。综合实际情况来看,这些差异性并不矛盾,也不会产生冲突,企业要求人员具备较高的实践能力,而实践能力的提升,往往在于人员能够合理地掌握知识基础以及相关技能[3]。
3.2 基础的人员培养模型
综合以上阐述的结果可以从以下四个角度落实国际工程商务管理人才的培养,注重细节,同时落实好每一个角度的拓展以及创新,这样才可以形成人才梯队,进一步丰富国际工程商务管理人才体系,提升管理质量。
4 国际工程商务管理人才素质及能力培养体系的建设
4.1 以政府为指导落实人才培养体系建设
隨着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政府已经成为了职业教育乃至校企合作中的主要推动者以及监管者,尤其是在当前的国际化商务人才培养体系中,政府进行参与,能够有效提升人才培养的科学性以及标准性,同时也可以提供更多的政策和其他领域的支撑。
4.1.1 构建交流沟通平台
人才培养是院校自身的职能,但是在当前为了进一步满足企业的商务人才管理需求,还需要打造校企合作关系,那么政府在其中则起到了连带性作用,能够及时地进行补位协调,全面提升校企合作的积极性。而以政府为基础构建的交流沟通平台,能够进一步加快校企信息共享的建设,政府可以利用资源落实好平台建设,组建信息系统,详细结构见图2。
政府可以筛选具有资质的企业以及院校参与信息公开以及协同合作组织相关调查人员,了解校企双方的实际合作意愿以及具体发展方向,并且结合企业自身的发展,分析院校商务管理专业的实际教学情况,了解专业人数、方向、目标、实训基地等相关信息,为企业参与院校管理以及课程设置提供有效基础[4]。有了政府的参与,能够让校企主体之间的信息更为公开,同时也可以提供具有资质的企业辅助院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创新。
而针对政府本身来讲,也可以在平台上了解企业曾经参与过的相关合作,这样可以真正构建多元化管理模式,例如仿照德国双元制,政府可以为企业提供相关的税收减免政策,便于资源充足,也能够为人才培养体系的建设,提供更多的保障。
4.1.2 提供交流沟通场所
为了进一步推动校企合作,政府可以定期地结合校企合作的实际情况,了解供需关系,组建见面会以及交流会。将有意愿参与会议的合作企业以及院校组织起来落实双选交流会,政府的相关人员主要提供政策解说,以及合同签约等相关辅助服务,进一步帮助校企合作顺利地开展,避免盲目选择以及沟通不畅等问题的出现。这样能够有效提升校企合作的质量以及效率,同时也可以真正了解企业的发展需求,全面调动企业乃至整体行业参与到商务管理人才培养出来。
4.2 落实好专业课程及教学体系建设
在政府已经为人才培养提供有效的政策保障以及环境保障之外,院校也需要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落实好专业课程以及教学体系建设,这样才可以真正满足人才培养的相关需求。比如德国双元制是结合具体的职业进行分类,打造不同的专业以及课程,澳大利亚的tafe模式也是结合具体的职业资格开设与其相关的课程。这些国外的先进教学模式都可以为国内所引进,比如建立在“1+X”证书制度的基础上,职业院校以及高等院校可以改善原有传统的课程体系。
4.2.1 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落实专业课程的设置
在专业课程设置之前,必须要做好市场调研,要了解本土特色以及实际的国际企业发展需求,尤其是要全面分析国际工程开展过程中实际的流程以及商务管理的具体规律。综合企业的人才素养需求,以及既有学者的研究结果,进行多项对比,确保专业课程的设置,能够真正满足学生综合素养提升的需求。比如某省有着较多的日资企业,因此地方院校在落实外语课程设置的基础上,以英语课程为主,又开设了日语课程,拓宽原有的学生就业范围,也能够为人才培养提供更多的空间[5]。
4.2.2 提升课程设置的标准性
国际工程商务管理工作本身有一定的复杂性,不仅涉及到了既有的商务管理知识,也涉及到了不同文化环境下以及不同政策背景下的工作细节,这些都需要在前期教学的过程中进行针对性的创新和融合。因此可以减少原有的理论课程,增加和职业等级证书以及国际工程商务管理相关的实践性课程。同时在课程设置的过程中,要将企业人员考虑在内,积极的邀请并且请教企业专业人员,与企业共同开发课程以及教材,做到课程与证书融合。
4.2.3 打造灵活重要的课程设计体系
综合当前国际的经济发展状态来看,随着各国竞争实力的不断加强,众多的国际工程类型也在不断增加,这就要求课程体系本身有一定的多变性以及灵活性,可以结合当前的实际需求进行针对性调整。这种调整可以实现分阶段以及分学时的调整,比如某院校在一年级和二年级增加了专业认知课程,让学生了解具体的国际工程环境,开展大量的实训课,帮助学生掌握具体的专业发展方向[6]。在后期实习的过程中,了解学生的实际发展能力,然后制定与其综合能力以及未来发展相符的课外实践以及企业实习工作,并且开设职业资格证书选修课程,辅助学生更好地获得职业技能。
4.3 完善企业考核制度
国际工程本身面临着较多的挑战和压力,因此国际工程企业也需要制定科学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以及管理方案,所有的人才在经过院校培养之后,企业还需要落实好人才培养体系的建设以及创新,这其中制定科学有效的考核制度,能够有效强化商务管理人才的综合质量,为企业后续的发展提供稳定的基础。
从具体的实践角度来讲,首先落实好人员基础技能以及综合素养的审核。这一过程需要在招聘时完成,进一步提高准入门槛,这样能够有效筛选高质量人才进入企业参与工作。
其次要建立在岗位胜任力的基础上,落实好考核制度体系建设。可以直接建立在上文所分析的商務管理人才培养模型的基础上,进行制度体系建设。针对新入职员工打造具有针对性的考核机制以及一线历练体系,落实好集中培训;针对骨干成员以及精英成员,以能力选拔和良性竞争的方式提升人员的工作积极性;针对典型的商务管理标杆人才,需要为其个人生涯规划提供良好保障,实现企业和人才的共赢。
建立在这些原则的基础上,进行考核方案的创新,要将理论学习与工作实践融合起来,加强绩效管理以及薪酬福利待遇建设。从多个角度为所有阶层的人员提供发展途径,这样才能够全面增强商务管理人才队伍的综合质量。
5 结束语
在当前中国工程企业走向国际的过程中,及时的把握国际市场的发展机遇,落实好商务管控风险的控制,要将重点放置在商务管理人才培养方面。政府要发挥自身的带动作用,院校要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落实好课程体系以及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企业也要秉承着双赢的态度,进行人才培训以及考核体系建设。这样多层次的人才培养模式,能够有效提升中国工程开展的有效性,也可以提升我国的国际影响力。
参考文献
[1] 张艺馨.国际工程商务管理人才素质要求与培养[J].住宅与房地产,2021(05):249-250.
[2] 张水波,康飞.论国际工程管理人才的职业素养[J].国际工程与劳务,2019(12):20-22.
[3] 孙雁.国际工程商务管理人才素质要求与培养浅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9(01):435.
[4] 戴军.一带一路国际工程项目管理人才的素质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7,39(07):168-169+72.
[5] 张君.我国制盐行业国际工程项目管理人才培养的思考[J].中国盐业,2012(22):48-50.
[6] 刘昌明.外向型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研究[J].石油教育,2008(04):57-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