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华
高质量发展是“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关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这是贯穿“十四五”规划纲要的逻辑主线。
一个主题、一条主线——深刻回答着未来5年乃至15年的中国,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实现发展的重大命题。
如何紧扣主题?
3月7日,在青海代表团,习近平总书记以大时空观为这篇大文章“解题”——
从领域看:“高质量发展不只是一个经济要求,而是对经济社会发展方方面面的总要求”;
从地域看:“不是只对经济发达地区的要求,而是所有地区发展都必须贯彻的要求”;
从时域看:“不是一时一事的要求,而是必须长期坚持的要求”。
不仅解决认识论,做好“判断题”;更给出方法论,做好“实践题”——
“走高质量发展之路,就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
“把坚持生态优先、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部署落到实处”;
“各地区要结合实际情况,因地制宜、扬长补短,走出适合本地区实际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
“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站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点,习近平为新时代新阶段推动高质量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3月7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青海代表团的审议。
3月7日,在青海代表团,习近平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党全国必须抓紧抓好的工作。走高质量发展之路,就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
习近平还指出,“高质量发展不只是一个经济要求,而是对经济社会发展方方面面的总要求”。
这是总书记对“高质量发展”作出的最新论述。这一深刻论述的背后蕴含着怎样深远的考量?
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高质量发展”,最初讲的主要是经济领域。
同一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國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也进入了新时代,基本特征就是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习近平强调:“这是一个重大判断,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其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实践证明,高质量发展是引领我国经济“十三五”取得历史性成就的指南针。
“十三五”期间,中国经济增长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保持在30%左右,是世界经济发展动力最足的火车头,2016年至2019年,中国经济增速始终保持在6%以上。
2020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世界经济深度衰退等多重严重冲击,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
更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经济结构的持续优化:2020年,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1%,高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54.5%,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48.4%,连续6年成为经济增长最大动能。
征途漫漫,惟有奋斗。新时代,新阶段,新奋斗,习近平对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深刻论述。
在“十四五”规划建议的起草过程中,习近平明确提出,“高质量发展不能只是一句口号,更不是局限于经济领域”。
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上,习近平强调,我们必须把发展质量问题摆在更为突出的位置,着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各领域都要体现高质量发展的要求。
今年两会期间,在内蒙古、青海这两个并非经济发达地区的代表团,习近平就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阐述,这一动作本身就饱含深意。
习近平指出,高质量发展“不是只对经济发达地区的要求,而是所有地区发展都必须贯彻的要求;不是一时一事的要求,而是必须长期坚持的要求。各地区要结合实际情况,因地制宜、扬长补短,走出适合本地区实际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内蒙古和青海当然不能例外。
在我国资源版图上,内蒙古一贯以“扬眉吐气(羊、煤、土、气)”知名,也就是羊、煤炭、稀土、天然气,其资源丰富程度在全国排名前列,但发展底子薄。
2018年3月5日,在内蒙古代表团,习近平就指出,内蒙古产业发展不能只盯着羊、煤、土、气,要大力培育新产业、新动能、新增长极。
3月5日,在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习近平强调,要找准内蒙古在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的定位,深入分析自己的优势领域和短板不足,进一步明确经济发展的重点产业和主攻方向,推动相关产业迈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因地制宜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统筹推进基础设施建设。
他给予内蒙古的战略定位是建设成为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建设国家重要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农畜产品生产基地,打造我国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
盐湖资源是青海的第一大资源。3月7日,在参加青海代表团审议时,习近平指出,要结合青海优势和资源,贯彻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打造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建设体现本地特色的现代化经济体系。
不光是内蒙古、青海,让我们再跟随习近平2020年走遍山河大地的足迹,就能非常清晰地发现总书记每到一地,都根据当地实际情况提出不一样的战略定位,画出一张全国区域协调发展的宏伟蓝图。
2020年5月,习近平考察山西时强调,建设转型综合改革示范区,是党中央赋予山西的一项重大任务,也是实现山西转型发展的关键一招。山西要争取早日蹚出一条转型发展的新路子。
2020年9月,在湖南考察时,针对湖南装备制造实力雄厚的基础条件,习近平指出,湖南着力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内陆地区改革开放的高地,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上闯出新路子。
各地都因地制宜、扬长补短,走出适合本地区实际的高质量发展之路,进而形成多极并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格局,最终汇聚成中国高质量发展的蓬勃力量。
“腾格里过去污染很厉害,附近省份向沙漠里倒污水,我为这个问题专门作出批示,要求停止污染,加强治理。”
3月5日,在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习近平总书记再一次谈到生态环境保护的话题。
听到来自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场的老伐木工、全国人大代表周义哲说,现在生态环境改善,经常有狍子、棕熊“光顾”林场和管护站。习近平笑着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实际上是增值的。”
他再一次叮囑内蒙古要“筑牢祖国北方生态安全屏障”,还为多沙漠的内蒙古生态治理单独开了一剂药方:“要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这里要加一个‘沙字。实施好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提升生态系统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5年前,习近平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青海代表团审议时就强调,一定要生态保护优先,扎扎实实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保护好三江源,保护好“中华水塔”,确保“一江清水向东流”。
5年后,青海坚持生态优先,依旧是习近平念兹在兹的重点。
3月7日,习近平强调,青海对国家生态安全、民族永续发展负有重大责任,必须承担好维护生态安全、保护三江源、保护“中华水塔”的重大使命,对国家、对民族、对子孙后代负责。
3月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的审议。
习近平还给出了具体的作战图:要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严格落实主体功能区布局,加快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正确处理发展生态旅游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关系,坚决整治生态领域突出问题,在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上走在前头,让绿水青山永远成为青海的优势和骄傲,造福人民、泽被子孙。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习近平一以贯之、抓铁留痕、久久为功的理念。
早在2005年8月15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在湖州市安吉县余村考察时,第一次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时隔15年,2020年3月30日,习近平重回余村考察时说,时间如梭,当年的情形历历在目,这次来看完全不一样了、美丽乡村建设在余村变成了现实。余村现在取得的成绩证明,绿色发展的路子是正确的,路子选对了就要坚持走下去。
2020年9月,习近平宣布,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力争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外界有评论认为,这是中国在完成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这一曾被认为不可能的任务之后,再一次挑战几乎让人想都不敢想的世界难题。
即便如此,世人还是低估了中国的决心与信心。
2020年12月12日,在气候雄心峰会上,习近平宣布:到2030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将比2005年下降65%以上,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将达到25%左右,森林蓄积量将比2005年增加60亿立方米,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将达到12亿千瓦以上。
这是对世界的庄严承诺。正如习近平3月5日在内蒙古代表团所说的那样,“这是一个目标,实现这个目标要做很多工作”。
静水流深,久久为功,蝶变是时间孕育的奇迹。
治国之道,民生为要。
“解决教育公平问题不可能一蹴而就,就是在北京这个问题也很突出。所以学区房加价很高,都往好学校的片区钻啊。”
“培训乱象,可以说是很难治理的顽瘴痼疾。家长们一方面都希望孩子身心健康,有个幸福的童年;另一方面唯恐孩子输在分数竞争的起跑线上。别的孩子都学那么多,咱们不学一下还行啊?于是争先恐后。这个问题还要继续解决。”
“教育,无论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都不能过于注重分数。分数是一时之得,要从一生的成长目标来看。如果最后没有形成健康成熟的人格,那是不合格的。现在的孩子心理问题是比较多的,有的很小的孩子心理问题一大堆。”
“不仅是沉迷网络游戏的问题,网络上还有很多污七八糟的东西,未成年人心理发育不成熟,容易受到不良影响。这些问题属于社会性问题,需要社会各方面、各有关部门共同努力,研究解决。”
学区房、唯分数论、过度培训、沉迷网络游戏,一个个都是家长们关心的热点,总书记这一句句话说到了每个人的心坎上。
3月6日,习近平看望参加全国政协会议的医药卫生界、教育界委员时说:“我们来共同关心这些教育问题。”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对打着教育旗号侵害群众利益的行为,要紧盯不放,坚决改到位、改彻底。
习近平强调,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教育公益性原则,着力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人民至上,映照的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
2020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习近平鲜明提出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人民生命重于泰山!只要是为了人民的生命负责,那么什么代价、什么后果都要担当。”
2020年两会,在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习近平强调:“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根本目的就是为了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无论面临多大挑战和压力,无论付出多大犧牲和代价,这一点都始终不渝、毫不动摇。”
一年过去,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最大限度保护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为恢复生产生活秩序创造了必要条件。中国交出了一份人民满意、世界瞩目、可以载入史册的答卷。
3月6日,习近平听取医药卫生界委员意见和建议后表示,要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坚持基本医疗卫生事业的公益性,聚焦影响人民健康的重大疾病和主要问题,加快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织牢国家公共卫生防护网,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为人民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
他还嘱托广大医务工作者要大力弘扬伟大抗疫精神,要恪守医德医风医道,修医德、行仁术,怀救苦之心、做苍生大医,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健康服务。
3月6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的医药卫生界、教育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听取意见和建议。
从教育到医疗,再到像“电炕还是土炕”这样一桩桩、一件件关乎百姓民生的大事小情,习近平始终心头惦念。
“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我国持续加大民生领域投入,“十三五”时期,与民生相关的教育、社会保障和就业、城乡社区、医疗卫生和计划生育、住房保障、节能环保、文化体育与传媒等重点支出合计从9.6万亿元增加到12.4万亿元。
“走高质量发展之路,就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习近平在参加青海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坚定不移增进民生福祉,把高质量发展同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紧密结合起来,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有机结合、相得益彰。
在“十四五”规划纲要中,“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被列为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之一。这意味着,中国将在高质量发展过程中持续办好各项民生事业,创造更高品质生活,满足更高水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在更高层次增进民生福祉。
在青海代表团,习近平强调,要着力补齐民生短板,破解民生难题,兜牢民生底线,办好就业、教育、社保、医疗、养老、托幼、住房等民生实事,提高公共服务可及性和均等化水平。
“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古老文明的梦想照进当代中国的现实,一幅幅民生画卷温暖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