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尤佳 楼雅洁
“一个月前我抱着宝宝去接上小学的大女儿放学。天气有点冷,我还给宝宝戴了一顶小帽子。“宝宝妈妈说回来后不久发现宝宝嘴巴歪得厉害,还发出奇怪的声音,吓得她赶紧把孩子送往附近医院,挂了盐水吃了药,结果一个月过去也没见痊愈。眼看孩子还这么小,生怕留下后遗症,影响颜值,听说杭州市中医院针灸康复科治疗面瘫有效,就急忙带过来看一看。
针灸康复科李丽萍主任医师检查发现:小病人嘴巴咧嘴,哭笑时歪向左侧,右眼闭合不全,右侧鼻唇沟变浅,右侧眉毛不能抬举,外耳道无疱疹,确诊为“周围性面瘫“。
“面瘫不是老年人会得的疾病吗,怎么会出现在这么小的孩子身上?”宝宝妈妈很疑惑。李丽萍解释道:婴幼儿得面瘫的概率虽然不高,但如果寒冷天外出不注意防风保暖,可能就会中招。
宝宝妈妈后悔不迭:“那天临近傍晚降温,风好大好大,虽然戴着帽子围巾,但是孩子还是太小太娇弱了。”回来以后,她还不停地担心孩子会不会冻感冒了,拼命喂热水,后来倒是没有感冒,可是却面瘫了。
李丽萍安慰宝宝妈妈,婴幼儿本身的恢复能力强,常规用药加上针灸治疗,一般在一个月之内就可治愈,极少会留下后遗症,家长大可不必担心。经过针灸康复科包烨华主任两次针灸治疗,目前宝宝的面瘫症状已减轻,做起表情来也自然了。
小儿面瘫是什么?明明是小孩子为什么还容易发病?孩子得了面瘫了之后该怎么治呢?
与人们的直观印象不同,面瘫的发病年龄是不受限制的,孩子也是易患人群,且发起病来更为棘手。因为小龄儿童常无法准确地向家长告知自己的不舒服感,这就使儿童面瘫的病情往往在最开始很容易被家长忽视,难以准确判断。
如果家长发现孩子有以下表现,要警惕是小儿面瘫,及时去医院:
●一側脸表情僵直、呆板,面部肌肉活动不灵活。
●哭笑时嘴巴歪向一侧,一侧鼻唇沟变浅平坦,两侧明显不对称。
●睡觉一侧眼睛不能完全闭上。
●漱口或刷牙的时候,嘴里含不住水,鼓腮时,一侧嘴角漏气等。
小儿面瘫最常见的病因是病毒感染,据临床分析发现,超过90%的儿童周围性面瘫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绝大部分孩子在发病前都有感冒、咽炎等经历或急性上呼吸道病毒感染史。另有一部分面瘫孩子是因耳后乳突孔骨膜发炎,压迫面部神经,以致局部血液供应不全引起的功能障碍。
还有的孩子面瘫可能是因为自身抵抗力弱,比如受到过冷风或冷水的刺激。当人体防疫阻力最小时,面神经和血管容易痉挛,引起面神经缺血和水肿,导致面瘫。因此,儿童面瘫多见于季节交替或气候变化较大时。早晚风凉的时候,抵抗力差的孩子要特别注意保暖,特别是面部的保暖,除了常见的戴帽和戴围巾等方式,必要时可使用口罩和耳罩。
面瘫是一种自限性疾病,80%的患者会在发病20天左右不治自愈。虽然婴幼儿面瘫在短期对发育来说没有直接严重影响,但当孩子逐渐长大,面瘫会出现影响咀嚼、发音、牙齿卫生等。个别孩子会因面瘫导致眼睛闭合不全导致眼睛干燥,眼角膜炎,上学后也会因为表情特殊而影响社会交流,影响心理发育。所以一旦有面瘫病情的出现还是建议尽早从医,查出病根后“毕其功于一役”。
针对小儿面瘫,中医首选针灸,面对年龄稍小的小儿面瘫治疗,一般采用浅刺、轻刺、不留针等手法,因孩子年纪尚小,天性好动,且受不了重刺激,故采用针刺常用穴位,以手足阳明经穴为主,地仓、颊车、迎香、四白、下关、太阳、阳白、丝竹空、翳风、合谷、足三里等。再结合红外线照射面部30分钟,促进面部血流循环,缓解面部的无菌性炎症。若患儿年纪稍大,可以考虑留针治疗,加大刺激量,促进面部肌肉恢复。
从中医角度看,面部属于阳明、少阳经循行之处。而阳明经是多气、多血的经络,因此针灸取穴以阳明经为主,局部取穴可以发挥针灸的近治作用,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使得局部的神经及肌肉组织更好地吸收营养,恢复活力。这种辨证施治的取穴方法,符合中医的整体观念,可以调节整个机体机能,达到扶正祛邪的效果。
除了正规治疗外,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多督促孩子面部肌肉的锻炼,加快恢复速度。在天气较冷的时候,注意孩子的防寒保暖,尤其是头面部。在夏季注意空调、电扇的使用,不可为了一时舒服就让孩子直接吹冷风。在外部条件适宜的时候开展体育锻炼,增强孩子的体质,避免病毒感染后导致的面瘫。
针灸康复科包烨华主任表示,家长们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孩子做抬眉、睁闭眼、用鼻做深吸气、示齿训练(发“衣”音)、努嘴训练(发“呜”音),鼓腮训练,或是家长用手按摩面瘫面肌,每日数次,每次5~10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