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琦
创新是合肥最坚定的发展理念,也是最鲜明的城市气质。从“十三五”开局之年到收官之年,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考察安徽、亲临合肥,对合肥创新发展作出重要指示。
“我们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全面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下好创新‘先手棋,走活高质量发展‘一盘棋,以实际行动向总书记汇报。” 全国人大代表、合肥市市长凌云说,合肥现已跻身全球科研城市榜前20、世界区域创新集群百强,日益澎湃的科技动力支撑引领着合肥经济总量迈上了万亿元台阶。
清华大学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坐落于南艳湖畔,由清华大学、安徽省、合肥市三方共建而成。该研究院研发出世界首个城市生命线安全监测系统,并在合肥率先开展示范应用。应急管理部将其总结为“清华方案·合肥模式”。目前,“合肥模式”已应用到深圳、武汉等全国30多个城市。
近年来,合肥围绕产业发展需求,与中科大、中科院、清华等大院大所大学深化合作,共建了一批新型研发机构。“这些新型研发机构充分发挥科技资源集聚和整合功能,加快孵化科技型企业,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实现产学研合作由短期、松散型单项合作向长期稳定、实体化运营的系统合作转变,让科研成果从实验室加速走向应用场。”凌云说。
2020年7月,科大国盾量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成功登陆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中国资本市场“量子科技第一股”正式诞生。去年,合肥市共有7家科技企业登陆科创板,新增数量位居省会城市第一。
“我们大力支持科技企业做大做强做优,引导项目、人才等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着力以科技创新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凌云说,2020年,合肥市启动实施高新技术企业3年倍增行动,全年培育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2574户、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328户,均创历年新高。
值得一提的是,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合肥市科技企业迅速开展技术攻关,涌现出重组亚单位新冠疫苗(智飞龙科马)、新冠病毒检测试剂盒(安龙基因)、空气成像技术(东超科技)等一批技术和产品,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我们聚焦新型显示、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重点产业,创新实施12个重点产业‘链长制。”凌云说,通过“链长制”,合肥加快壮大以“芯屏汽合”“集终生智”为代表的新兴产业,打造城市“产业地标”,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创新驱动的主引擎、转型升级的主抓手、高质量发展的主动力。
据悉,合肥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加快打造创新型现代产业体系,梯次培育形成了3个国家级、7个省级、10个市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超过51%,对工业增长贡献率超过95%。
国产动态存储芯片实现量产,打破国际垄断;新型显示产业实现“从砂子到整机”全产业链布局……合肥主动瞄准重点产业领域“卡脖子”技术难题深入实施科技攻坚,累计组织实施关键技术重大研发类项目164项、“揭榜挂帅”攻关项目10项,聚力突破了一批关键核心技术。
2020年12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成功构建76个光子的量子计算原型机“九章”。这一重大科技成果的取得,离不开中国科大人的不懈探索,也离不开合肥蕴藏的创新基因、创新土壤、创新文化。“合肥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强化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全市在建、已建及预研大科学装置达11个,是我国大科学装置最为集中的城市之一。”凌云说,合肥还围绕量子、核聚变、人工智能等领域,积极开展基础性、战略性、前沿性科学研究和共性技术研究,嫦娥钢、托珠单抗、本源司南等一批标志性、引领性的重大原创成果接连完成,合肥创新策源地的影响力正在不断提升。
在“两院”院士评选的2020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中,合肥独占两席。“十三五”期间,合肥累计31项成果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
“合肥的创新,已有很多领域实现并跑领跑;创新的合肥,还有很多方面需要奋力追赶。”言及未来,凌云表示,合肥将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继续保持创新“加速度”,增强发展新动能,加快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高地,奋力迈向全球科创新枢纽。
2020年7月,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计划重大工程安装启动,ITER计划是全球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国际科研合作项目之一。作为ITER中国工作组重要单位之一,中科院合肥研究院將“中国设计”和“中国制造”应用于ITER国际大科学工程项目,创造多项第一。
“近年来,我们积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成立国际聚变能联合中心、中俄大气光学联合研究中心,集聚世界领先研究力量共同开展科技攻关,累计建设国际科技合作基地达52家,其中国家级就有14家。”凌云表示。
2021年新春伊始,合肥市召开了一场规格高、规模大的科技创新大会,宣示合肥把创新放在核心位置、全面塑造创新驱动发展新优势的决心。
“我们坚持全市一盘棋推动科技创新,形成了完善的创新政策制度体系,每年拿出百亿元‘真金白银支持科技创新,为各类人才搭建施展才华的舞台。”凌云表示。
“合肥友谊奖”评选,合肥国际人才城高标准建成,“人才政策20条”……一系列具有“含金量”“获得感”的惠政,让各类人才在合肥安居乐业、创新创业、愉快兴业。
截至目前,合肥全市拥有各类研发机构超过1400家,集聚各类人才190多万人,其中专业技术人才95万人,包括“两院”院士135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905人。博士后工作站累计达151家,新增高技能人才13.61万人。就在数月前,科技部国外人才研究中心主办的2019年“魅力中国——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国城市”主题活动评选结果发布,合肥位列第六,这是合肥连续第三年在十强榜单上位居前列。
凌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近年来,合肥厚植人才沃土,营造人才生态环境,各类优秀人才纷至沓来,实现引才规模、素质的跨越式发展。
2020年底,“合肥市重点产业企业人才安居平台”正式上线。符合条件的人才仅需填写少量信息,即可在网上申请免费租房、租房补贴、购房补贴,实现“数据多跑腿,人才零跑腿”。
凌云表示,合肥正在为人才提供高效办事服务,完善人才发展环境,构建良好的人才求职环境。
“步入‘十四五,合肥将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合肥片区等重要机遇,建立健全更加积极、开放、有效的人才政策,不断推动人才工作高质量发展,努力让各类人才在合肥有用武之地、无后顾之忧,真正让‘来到合肥,扎根合肥,爱上合肥成为合肥对人才最长情的告白。”凌云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