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江涛 张燕
为了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污染带来的挑战,实现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2020年中国首次向全球宣布,二氧化碳排放要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在此背景下,2021年全国两会期间,碳达峰、碳中和的话题具有相当高的热度,成为两会“热词”之一。
什么是碳达峰、碳中和?实现2030年碳达峰和2060年碳中和的目标还存在哪些难点?又将如何影响我国能源结构、工业生产与消费方式?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来自各行各业的代表委员们纷纷围绕这些问题建言献策。
所谓碳达峰,是指某个地区或行业年度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历史最高值,然后经历平台期进入持续下降的过程,是二氧化碳排放量由增转降的历史拐点。而碳中和则是指某个地区在一定时间内(一般指一年)人为活动直接和间接排放的二氧化碳,与其通过植树造林等吸收的二氧化碳相互抵消,实现二氧化碳“净零排放”。
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强调,“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十四五”时期主要目标任务之一。具体包括,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加强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加快推进重要生态屏障建设,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森林覆盖率达到24.1%。持续改善环境质量,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和城市黑臭水体。落实2030年应对气候变化国家自主贡献目标。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分别降低13.5%、18%。
在“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分别降低13.5%、18%”这两项约束性指标之下,各行业如何进行低碳转型,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是两会代表委员们热议的话题。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石化集团公司总经理、党组副书记马永生表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对能源领域提出了新要求,必须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和能源安全新战略,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保障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全国人大代表,宝武集团中南钢铁有限公司总裁、党委副书记李世平表示,作为能源消耗高密集型行业,钢铁行业是制造业31个门类中碳排放量的大户,占全国碳排放量约15%,是除发电之外,整个工业生产活动中碳排放量最高的行业。因此,钢铁行业绿色低碳发展对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至关重要,要实现工业减碳,钢铁行业必然是着力点之一。
全国政协委员,国网电动汽车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全生明建议,在能源供给侧大力实施清洁替代,加快建设具有清洁低碳、安全可靠、泛在互联、高效互动、智能开放等顯著特征的能源互联网,是推动我国能源清洁低碳转型、助力“30·60”双碳目标实现的战略选择和必然要求。
从不同区域碳排放量看,中西部地区整体高于东部沿海地区,而能源大省的减排压力巨大。
以山西省为例,在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山西代表团全体会议上,全国人大代表、山西省发改委主任刘锋表示,“十三五”时期是山西新旧动能转换力度最大、成效最为显著的一个时期。但山西碳排放总量仍居全国前列,10年内完成碳达峰任务异常艰巨。
作为能源大省,山西省将开展碳达峰、碳中和山西行动作为深化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的牵引举措,推动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全面提速、持续深化。在接受新华社采访时,刘锋表示,目前山西省正在研究制定方案,明确碳达峰、碳中和时间表和路线图。
刘锋还表示,山西开展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以来,积极推进煤矿智能化改造和绿色开采技术试点。目前,与华为合作共建的智能矿山创新实验室揭牌运行,煤矿先进产能占比达68%,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占比34.38%,风电光伏发电量位居全国第5位。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吕春祥提出,发展高性能碳材料产业,对山西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山西是我国高性能碳材料的重要研发和产业基地。未来,要把新一代高性能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高性能石墨等高性能碳材料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建设高技术攻关、产业应用的项目集群。
同样作为重要的原煤产地,内蒙古也面临转型升级,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严峻考验。全国政协委员、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副盟长张利文在调研中发现,“十三五”期间,内蒙古作为国家重要能源基地地位持续增强,能耗强度和碳强度均不降反升,没有完成国家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他认为,“十四五”对于内蒙古来说既是一个尤为重要的爬坡过坎阵痛期,也是实现2030年碳达峰的开篇布局关键期。如果内蒙古在这轮绿色革命中不能抓住机遇,尽快完成产业结构调整,不仅影响碳达峰目标的实现,而且经济发展水平与东南沿海发达地区的差距将会进一步拉大。
为此,张利文建议,推动内蒙古优化煤炭开采布局,实现煤炭清洁生产与智能高效开采,禁止蒙东地区新增褐煤开采项目;加快30万千瓦以下火电小机组的淘汰步伐,提升大容量、高参数、低污染煤电机组占煤电装机比例;支持内蒙古重点实施风电、光电、生物质等清洁能源替代重大工程,提高清洁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占比;支持煤化工产业链延伸项目,提高附加值;支持内蒙古开展二氧化碳捕集、利用和封存试验示范区建设;支持内蒙古不断扩大草原、森林、湿地面积,持续厚筑生态安全屏障;充分发挥内蒙古森林、草原碳汇储量优势,支持内蒙古制定实施东西部地区间碳排放、碳交易生态补偿制度,探索开展国内森林、草原碳汇交易工作。
从能源结构来看,目前我国的化石能源占比较大,是世界最大的能源供应系统。更重要的是,这个系统还在扩张,因为中国经济还在增长,对能源、电力需求也在继续增长。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碳达峰、碳中和对中国而言可能困难更大一些。因为其他发达国家能源需求相对稳定,可再生能源都可以直接替代化石能源,满足能源需求。
2030年碳达峰和2060年碳中和的目标对各行各业来说都是挑战,但同时也是机遇。很多专家学者都指出,这是一项可能影响未来40年经济发展的战略性目标,我国的经济结构、能源结构、产业结构等都面临着深度的低碳转型,必然倒逼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优化。
“未来5年是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窗口期。”全国政协委员、中投公司副总经理赵海英认为,我国应当从基础性工作入手,大力发挥市场机制,引导资金助力经济低碳转型升级。
对此,和相关产业链有关的代表委员们也纷纷建言献策。在光伏领域,全国政协常委、正泰集团董事长南存辉就提到,光伏新能源产业是双碳目标实现的主要力量,建议加快电力装备转型升级,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全国人大代表,长安汽车党委书记、董事长朱华荣建议,进一步优化新能源汽车发展规划,加强标准体系建设,统一V2G等相关技术标准;在风电领域,全国政协委员、金风科技董事长武钢呼吁,相关部门应出台绿色用电的碳排放认定机制和核算办法,鼓励100%可再生能源供给园区的绿色低碳认证体系建设。
此外,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过程中,绿色金融也是重要的配套支撑。如何以服务绿色低碳发展为宗旨,进一步完善绿色金融政策体系,推进碳排放权市场的建设也是此次两会代表委员们关注的重点话题。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人民银行南昌中心支行原行长张智富说,由于全国统一的碳排放权市场刚刚起步,存在政策框架不完善、金融化程度低、碳价信号失灵、碳市场融资功能不足等问题。他建议,通过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界定职责边界;重启自愿减排市场,丰富完善市场体系;遵循适度从紧原则,强化碳排放硬约束;培育绿色低碳产业,提升碳市场活跃度等方法,挖掘碳的金融属性,推进碳排放权市场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