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顺仙
中国自古以来便有饮茶的习惯,人们不止将茶看作是润喉的饮料,更在品味馥郁苦涩之中陶冶了性情,也就产生了茶道文化。自此之后,人们对于茶壶的要求越来越高,直至明朝正德年间,紫砂壶在陶都宜兴诞生,此壶以宜兴特有的珍稀紫砂泥制作而成,天生就是泡茶的好料子,泥料多样的色彩与极强的可塑性配合精湛工艺,构成了紫砂壶多元的艺术表现与珍贵价值。在新时代的中国,紫砂壶几乎是家喻户晓的最好茶壶,对于一件有着五百余年历史的传统艺术品来说,这是极为难得的,这不仅证明了紫砂壶魅力十足,其中更包含了一份深厚的民族艺术情感。
“花开富贵”是中国传统的吉祥图画,以群花盛开的灿烂艳丽象征中华民族繁荣昌盛、蒸蒸日上的美好愿望。此件紫砂壶作品就以“花开富贵”为主题,在艺术表现上极具自然气息与逼真效果,展现了紫砂壶工艺的巧夺天工。创作通过细致还原自然之形色形成生动鲜活的气韵,才能揭示出文化寓意,彰显艺术个性。
“花开富贵”这一主题决定了作品在色彩上要比较丰富,能够体现出花朵的千娇百媚与芬芳扑鼻。紫砂泥是一种非常奇特的泥料,其存量稀少,基本分布在宜兴丁蜀一带,在种类上比较丰富,烧制后的颜色质感都大不相同,极大地丰富了紫砂壶的外在表现。
此壶壶体为紫红色泥料制成,这是最为醇厚和经典的一种泥料,在壶体上呈现出均匀古典的紫红色,其中紫色调偏重,更显高贵大气。泥料的质感非常细腻,光洁顺滑如玉如丝,有明亮的光泽由内而外散发出来,使泥料的质感有所增强。壶体所用泥料决定了作品端庄华美的气质,大有姹紫嫣红之势,奠定了作品主题的总基调。
创作在壶中运用了丰富的装饰,并用色泥加以强调。花朵之色较壶体更加红润一些,与壶体色彩之间形成渐变的层次效果。壶盖之上的叶子与壶身上的小蝴蝶运用了绿色泥料装饰,与壶体色彩形成较大反差,小蝴蝶上的斑点清晰可见,使作品色彩更加跳跃生动,泥料就在色彩与质感两方面表现了“花开富贵”那灿烂鲜活的气息。
创作对壶体的设计比较传统和简约,呈现出清晰的结构造型。壶身运用了经典的圆器造型,体态丰腴饱满,圆润可爱,有珠圆玉润的玲珑华贵之美。壶身以中间最突出,上下过度形成耐看的弧线,左右两侧对称,稳固着壶身的形态。壶底部镶嵌了圆形底座,大小与壶口部相对应,上下对称保证壶身平衡。半圆形的壶盖嵌入壶口内缘,连接着壶身两侧的线条,使壶身外在线条更加简洁和完整。壶盖中央镶嵌壶钮,基本形态为半环形。创作对壶钮、壶盖以及壶身的大小有着精准控制,使三者形成比例,展现清晰的紫砂壶结构层次。壶身两侧镶嵌了可爱圆巧的短嘴与月牙般的环形把手,二者对称,造型标致。
创作中运用了大量的装饰,对“花开富贵”进行具体表现。首先是将壶嘴、把手与壶钮装饰成花枝干造型,主要运用了雕刻技法,模拟花枝的硬朗线条,制造出立体效果,尤其是壶钮部分,一侧较为粗壮,有拔地而起之势,另一侧则较为纤细,并连接壶盖上的装饰。
靠近把手一侧的壶身上是作品中的主要装饰,创作精心雕刻出一朵花瓣繁密,灿烂盛开的大花朵,具有浮雕的艺术效果,花瓣雕刻得清晰细致,层层包裹,极富生命魅力,立体感极强,可与自然界中的花朵相媲美。壶盖上则雕刻了可爱的花苞,周围是两片翠绿的嫩叶,洋溢着新生命的力量。创作中在壶面上雕刻了一只翩翩飞舞的小蝴蝶,正朝着花朵飞去,烘托出花朵的芬芳,整件作品就在视觉与嗅觉中展现了花开富贵之美。
创作对花开富贵的表现是从自然眼光入手,用绿叶衬红花,翠蝶寻花香的方式将静止的艺术场景变“活”,展现了紫砂壶工艺的多样和巧妙。创作充分展现了自然之美,体现了中国的审美观念,由中体现出文化寓意。鲜花、绿叶以及翠蝶都是生命力的象征,紫砂壶艺术能够发展至今,中华民族得以永续都离不开生命力的推动。百花盛开在中国文化中象征大吉,也就是富贵,这是中华儿女门朴素的生活向往,更是美丽的“中国梦”。
创作以“花开富贵”作为创作主体,既表现了紫砂壶艺术创作对自然的关注,又说明了其对文化内涵与精神等的重视,其中不乏有紫砂壶艺术的自信和对新时代中国的美好祝福,在融合自然、文化与紫砂壶艺术的过程中,“花开富贵”这件作品传承紫砂壶工艺,指向紫砂壶艺术发展的美好未来。
结语:本文分为三个部分对“花开富贵“这件紫砂壶的创作进行了分析,说明了作品的艺术特征,揭示了其中的文化寓意。广泛借鉴吸收,重视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品格是紫砂壶创作的重要标准,如此才能有更多如“花开富贵”一般工艺精湛、华彩非常的紫砂壶艺术作品诞生,不断为中国紫砂壶艺术创作注入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