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紫砂壶“争艳”的造型装饰和艺术审美

2021-03-22 09:17范恒玮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21年1期
关键词:壶把陶刻宜兴

范恒玮

江苏宜兴 宜兴 214221

在中国传统文化之中,有许多令人啧啧称奇的工艺美术作品,而看起来有些灰头土脸的紫砂壶,在今天成为了人们最喜欢的冲茶利器,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方式和审美观念。紫砂壶从过去简单的实用器,经过文人雅士的宣传和参与装饰,成为了别具特色的赏玩佳品,特别是在喝茶品茗、禅茶论道的同时,能够从紫砂壶的形态特征和装饰艺术之中找到我们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可谓是非常合适的载体。紫砂除了具有良好的透气性,可以最大程度地发挥出茶叶的原始醇正滋味以外,具有丰富的肌理和质感,陶刻成型的稳定性也非常高,经过高温烧制以后更是光泽诱人,在壶友们的把玩和养护之下形成一定的包浆,如同玉石一般令人爱不释手。在紫砂艺术的发展过程之中,我们可以清晰地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宜兴的紫砂艺人非常善于汲取历史上那些著名的、具有代表性的容器器型,在经过书法、绘画、篆刻等等陶刻装饰以后,使得紫砂壶成为了非常素雅却又蕴含深厚的人文雅器,给人以无限的魅力。

1、紫砂壶“争艳”的造型装饰

图1

紫砂作品“争艳壶”(见图1)是在传统器型的基础之上,加入了作者对于紫砂艺术的理解和陶刻装饰的融会贯通,力求带给我们惊艳绝伦、独具一格的视觉体验。此壶壶身宛如碗形,肩部过渡平稳,在壶底收拢,壶底圈足既富有层次感,又端庄稳重;壶嘴和壶把、壶钮的设计也非常惊艳,以凤凰的抽象形态为主要元素,壶嘴弯流,出水爽利,上面的设计微微点缀,如同凤嘴一般;与之相匹配的壶把则如同凤凰的尾巴一样圈卷自然、端握舒适;壶盖则嵌入壶口严丝合缝,气密性良好;上面的壶钮设计灵感来源也是凤飞于天的造型,不仅美观大气,而且拿捏称手,非常的实用。与此同时,壶身的刻绘也非常具有特点,画面的构成主要为竹石和两只小鸟,布局合理、层次递进,从底部的石头开始铺陈,细节刻绘得惟妙惟肖,几枝细竹则在石头旁边亭亭玉立,有一种“任尔东南西北风”的淡定和从容,两只小鸟在上面仿佛叽叽喳喳,尽情舒展羽毛,展示自己的魅力。从整体上来看这件紫砂作品“争艳壶”,器型的设计之中就融合了许多的潮流元素和抽象的概念,把我们对于凤凰的意象凸显出来,同时把陶刻的装饰充分地运用在上面,起到了切中主题、锦上添花的作用,让我们在使用此壶的同时,更能够感受到紫砂艺术的丰富多彩和无穷魅力。

2、紫砂壶“争艳”的艺术审美

紫砂壶凭借良好的实用功能和可塑性,逐渐地吸引了许多壶友的眼球,特别是我们国人在长期的儒家文化氛围之中,形成了低调内敛的风格特征,于是喜欢以物拟人、托物言志。紫砂器从造型和装饰方面来看,都可以完美地满足这种需求,呈现出我们中华民族独有的艺术审美。从紫砂的造型设计来看,许多的宜兴紫砂艺人把自己对于大自然的观察和生活的感悟抽象成为艺术的元素,采用紫砂的材质彰显出来,从许多的仿生器之中可见端倪。特别是紫砂最开始的发端,就是小书童龚春根据千年银杏树的树瘿形态捏塑而成,折射出对于岁月流逝的感慨和经过磨难的艰辛,最为突出的特点就是古香古韵的那种“老味”,所以现在“供春壶”一直传承,我们判断其优劣的标准之一就是行家里手说的“味道要足”。这件紫砂作品“争艳壶”从设计的主题开始就比较积极向上,通过紫砂的演绎,更多地呈现出来一种从容不迫的人生境界。从壶身的设计来看,也没有采用花里胡哨的形态,而是立足于紫砂壶本来的质感和肌理,结合其实用性,在壶嘴、壶把、壶钮等位置进行一些细节的设计,同时通过壶身的刻绘来凸显出其中的主题,情趣盎然、生机勃勃,让我们在使用此壶的时候,能够感受到作者那种对于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感染着我们广大的壶友,引起心灵的共鸣。

3、结语

宜兴自古以来就是文化名城,有着“教授之乡”和“书画之乡”的美誉,正是在深厚的文化底蕴的支撑之下,“中国陶都、陶醉天下”的名号才能够传播久远。宜兴的紫砂艺人在世世代代的传承之下,把紫砂传统制作技艺和陶刻艺术结合起来,折射出江南水乡的温文尔雅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在徐徐的茶香氤氲之中品味着世间的人情冷暖和生活的酸甜苦辣。

猜你喜欢
壶把陶刻宜兴
从《陶刻人物对瓶》看紫砂陶刻的工艺特征与人文精神
论陶刻作品“逍遥游”的艺术审美以及人文内涵
浅析国画与陶刻之间的关系
——以“梅兰竹菊四君子陶板”为例
盘山行旅,山店风簾
——浅谈陶刻作品“山店风簾图”的陶刻艺术以及寓意内涵
宜兴釉陶
“陶”醉心田 点赞新宜兴
“陶”醉心田 点赞新宜兴
碧桃千秋 流韵四方
浅谈紫砂“龙跃神珠壶”的造型及其艺术价值
一粒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