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作画,首先要立意。所谓立意,即如何在画面上将自己认为美好的景致表现出来。画成之后,还要考虑观者的感受。如果主观与客观的看法达成一致,那么这幅作品就达到了作画的目的。而用笔、运墨、虚实、浓淡、干湿以及色彩等技法,要随着画家基本功的提高而逐步完善。
山水画,无论浓重或淡雅,都要给人以苍茫之感。特别是大幅画作,如能画得有苍茫之感,必然能够气势雄伟,深邃厚重,引人入胜。画山水画,不必处处画得十分具体。具体的地方要精心描绘,着意刻画;不具体的地方要用概括的笔意表现出来,使寥寥数笔便见“味道”。有的画清秀俊逸,有的画雄浑壮丽,有的画淡雅,有的画浓重,皆因画面意境的不同而有所取舍。因此,只有掌握山水画的基本方法并逐步熟练,才能自如地将各种美好景物表达出来。
一、用笔。山水画用笔,多是通过笔锋的转折来表达变化。画的时候,要有轻重、缓急,还要配合手腕和手指的微微颤动,形成用笔的节奏。画山水时勾勒的墨线,在落笔之前就要大致考虑好。粗细、疏密、正侧等各种线条相互搭配,画面才能丰富有致、神采突出。
二、用墨。用墨宁少勿多,宁淡勿浓。墨忌过于浓重,且尽量不使用焦墨。除了泼墨画以外,用笔时宜干不宜湿。作画的时候,要让毛笔在水里充分湿润,用笔尖蘸墨后再略调一下,这样画着画着墨色就会淡下来,画时需边调边蘸,一气呵成。切忌在某一部分反复画,防止画面失去墨的光彩。总之,用墨要使人感到舒畅自如。
《黄海渔歌》魏紫熙
《云涌玉屏峰》魏紫熙
三、染色。染色一定要等墨干之后,宁淡勿浓。有时我们画的墨稿很好,但一经染色,原来的墨色就变得灰暗起来,即大家常说的颜色把墨“吃掉”了。这是因为染色时一般都要加调一点淡墨,如果掌握得不好,颜色便会超过原来的墨色,使画面灰暗无神。所以,山水画多以淡彩为主,如浅绛法就是用淡赭石微染树干、山头、石头的某些部分,若颜色淡些就显得明快。
以上是一般情况下的染色,并非特殊技巧和技法。如大青绿或泼彩则是用很重的颜色,但也仅在局部使用,其余部分则染得淡些。大青绿一般墨线浓重,勾勒分明,且颜色尽量不压墨线。一幅画不论是用青绿、赭石,还是其他颜色,都要在染色之前考虑好。
四、临摹。临摹是学习山水画的必经之路。要认识自己作品的不足之处,就要多翻看古人的画作。我们可在反复观看的基础上,通过临摹来了解局部处理、构图关系和结构变化,找出与他人的差距,从而对画作有更深一层的认识,丰富和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
此外,对于古人或今人的作品,要学习其表达较好的地方。不论是中国传统经典还是西方名画,即使不喜欢也要多做了解,开拓视野,分辨是非。
五、写生。在生活中或游览名胜时,真实的景色会使我们眼花缭乱。在用毛笔写生时,我们可将原有的景物微调一下,把自己认为最美的景色放到画中,并注意虚实、突出主题。
对景写生,物象繁杂,要有适当的取舍。如高远、平远、深远、以大观小、以小见大、众山环抱、宾主朝揖等特点,最能表现中国画精神,意味更浓。在作画的时候,有些地方要进行夸张、放大、突出,有些地方要虚化、缩小或舍去。这样组成的画面,是从写生到创作的过程,也即石涛所倡导的“代山水而言之”。总之,将自己的思想情感通过画作表现出来,使观者如身临其境,觉意趣无穷,便是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