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包的故事

2021-03-21 03:58宋晓艳
幼儿教育·教育教学版 2021年12期
关键词:背带小班书包

宋晓艳

我园非常重视生活教育的价值,将幼儿生活教育放在重要的位置。在实施生活教育的过程中,我园一直在寻找适宜的教育契机和有效的教育手段。此时,一个关于书包的生活细节引发了我们的关注。

我园给每个幼儿配了一个小书包,幼儿每天背书包来上幼儿园,书包里可以放上在园生活和学习所需的一些常备物品,如备用衣裤、吸汗巾、口罩、纸巾等。我们认为,小小的书包对幼儿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让幼儿自己背书包上幼儿园,可以培养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幼儿通过学习自己整理每天要用的物品,还能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于是,我们与家长进行了沟通,让家长了解背书包上幼儿园所蕴含的教育价值,指导家长从孩子小班开始就让孩子自己背书包,并鼓励和引导孩子学习自己整理书包,逐渐养成良好的习惯。

配好了书包,做了家园沟通,我们原以为一切都能按我们的教育设计进行,然而最近我们有意识地关注书包的使用情况,发现了很多问题:在来园和离园环节,本该由孩子自己背的书包变成了家长的背包;由于书包是园里统一配的,外观都一样,小班孩子时常会出现找不到自己的书包、背错书包的情况;我们要求中大班孩子自己整理书包,结果他们常常出现带回去清洗的物品要么忘了从书包里拿出来,要么清洗完忘记放回书包里的情况;不少孩子的书包里什么物品都有,孩子需要把书包里的东西全掏出来才能找到某件物品。这显然有悖于我们让孩子每天背书包上幼儿园的初衷。意识到了这一点,我们尝试积极开展家园合作,通过一系列活动引导家长真正认识到小小的书包中蕴含的教育价值。

幼儿期孩子的自主意识明显增强,成人要珍视孩子独立的愿望,抓住这个关键时期引导和鼓励孩子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责任感。

一、我们的探索

(一)针对家长替孩子背书包的问题

1.分析原因

找到症结、统一认识,对于问题的解决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向全园家长发放调查问卷,并结合个别访谈,了解他们对于孩子背书包这件事的想法。我们发现大多数家长在替孩子背书包这件事上是“明知故犯”。家长都明白应该让孩子自己背书包,却因为各种各样“充分的理由”替孩子背书包。“书包里装了太多东西,太重了,孩子这么小,背不动!”“孩子自己背着书包走得慢!”“孩子背着书包走没多久,背上就出汗了,还是我帮他背算了。”“听说背书包会影响孩子的骨骼发育。”教师做了很多努力与家长沟通,家长态度上还挺支持配合的,但一出幼儿园的大门就又下意识地接过孩子的书包背在自己身上。我们总结了一下,认为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家长心疼孩子,二是家长没有看到孩子自己背书包有怎样的发展价值。

“家长替孩子背书包”折射出一個社会现象,反映了当下多数家长是如何看待孩子的成长以及自身在孩子成长中的作用的——你负责学习,而我负责照顾好你的生活。然而家长没有意识到,生活本身就是一种学习,让孩子学习管理好自己的物品,就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是孩子成长的第一步。

当然,家长替孩子背书包除了有家长方面的原因,也有孩子方面的原因。我们发现,对于“书包该由谁来背”这个问题,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有不同的反应。小班孩子对于上幼儿园要背书包的意识还比较弱,习惯还有待养成,而大多数中大班的孩子已体验到书包的用途。至于为什么让家长替自己背书包,一是因为他们觉得书包谁来背都一样,只要带到幼儿园就可以了;二是因为他们觉得背着书包不舒服,他们不喜欢背,所以让家长背。

了解了原因,我们意识到解决“书包该由谁来背”的问题,不能简单地“一刀切”,而是要从问题的源头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于是,我们对症下药,开展了系列行动。

2.解决问题

(1)与家长的沟通

家长们最担忧的是背书包会影响孩子的骨骼发育和身体健康。那么,究竟会不会有影响呢?我们在园内随机抽取了小、中、大班各10名孩子的书包进行称重,结果发现:小班孩子的书包平均重量为1.2千克,中班孩子的书包平均重量为1.45千克,大班孩子的书包平均重量为1.56千克;30个孩子中,书包最重的为2.3千克,最轻的为0.6千克。我们查阅了相关资料,并咨询了专科医生,医生给我们的建议是:书包的重量不应超过孩子自身体重的10%。由此可见,我园孩子的书包不存在超重的情况。另外,我园孩子均居住于周边小区,来园方式多为步行,大多数孩子来园只需步行5—10分钟,即使是住得最远的,步行时间也在15分钟内。可见,让孩子自己背书包来园对孩子来说并不困难,于孩子的身体健康也无碍。这些数据及医生的专业建议都有助于打消家长的顾虑。

此外,各班还开展相关活动,让家长了解书包的作用主要是携带吸汗巾、口罩等生活必需品及孩子想带到幼儿园和同伴分享的绘本、玩具,请家长与我们一起引导孩子学习合理安排书包里的物品,减少不必要的重量。

仅仅消除家长的顾虑还不够,要让家长真正“放手”还必须让家长意识到孩子不仅有能力自己背书包,而且可以做得很好。这就需要我们对孩子进行引导,帮助孩子提升相关能力。

(2)对孩子的引导

对孩子的引导要从小班做起,我们需要培养孩子自己背书包的意识。那么,孩子为什么不愿意自己背书包?是有什么困难吗?对此,我们进行了讨论。小班教师反映,每天的离园环节经常有孩子因为书包背带滑落来求助。为什么书包的背带总是会滑落?我们观察了一段时间后发现,症结主要在于书包背带的长度不合适。一是因为小班孩子缺乏对书包的认识与了解,大多数孩子不知道背带的长度可以调整,也不会调整;二是因为平时全是家长替孩子背书包的,家长根本没有将背带调整到适合孩子的长度,背带普遍偏长,导致孩子背着感到不舒服,背带也时不时地会滑落,孩子自然就更不愿意背了。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小班教师在班里组织开展了“背带的小秘密”的活动。活动中,教师引导孩子们观察书包的构造,孩子们发现,每个书包都有两条长长的背带,背带一头连着书包顶部,一头连着书包底部,每条背带上都有一个小扣子。背带上的小扣子引发了孩子们的好奇心。小扣子是做什么用的?有的孩子说,小扣子是用来装饰的,为了让书包更漂亮;有的孩子说,小扣子可以把背带和书包连起来。教师鼓励孩子们动手探究,验证自己的猜测。孩子们发现,原来背带可以通过小扣子拉长和缩短,原来背带的秘密就藏在小扣子里。

那么书包的背带多长合适呢?教师首先请班里的大个子航航找来自己的书包。航航背上书包后,教师问:“你的书包背带长度合适吗?”航航说“刚刚好”。教师接着邀请班里个子最小的孜孜来背一背航航的书包,请其他孩子观察孜孜背着书包的样子和航航有什么不一样,同时请孜孜说一说自己的感受。孜孜说:“这个背带太长了!”其他孩子也说:“瞧他背着的样子,书包都快掉下来了!”教师继续问:“为什么会这样呢?”豆豆说:“我知道了,是因为孜孜太矮了,航航比她高多了。”教师又问:“那有什么办法让孜孜背着书包也感觉刚刚好呢?”然然说:“可以把书包的背带弄短一点!”航航说:“对,可以用背带上的小扣子来调整。”教师总结道:“是的,每个小朋友的个子不一样,所以适合的背带长度也不一样。航航背着刚刚好,孜孜背着就觉得太长了。现在请大家自己动手调整书包的背带,调整完之后背一背,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最舒服的长度。”孩子们纷纷拿出自己的小书包开始调整。悠悠一边调整,一边试背,觉得还不合适就继续调整,反复几次后,她开心地对伊伊说:“我调好了,现在背着刚刚好!”乐乐调整好背带后,用手将两条背带拉直对比,发现左边的背带长了一小截,于是又细心地将背带往小扣子里缩了一截。确定两条背带长度一样后,乐乐背上书包感觉了一下,对一旁的康康说:“我觉得还可以再调紧一点点。”说完他又耐心地调了调,接着重新试背了一次,终于满意了,摆出一个胜利的手势。

在这次活动中,孩子们通过观察、模仿同伴,主动思考,亲自尝试,最终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不仅学会了如何调整书包背带,也发现了如果将书包背带调整到合适的长度,背起书包来就会舒服很多,也会轻松自在很多。活动之后,孩子们很兴奋,他们告诉爸爸妈妈和爷爷奶奶,自己发现了“背带的小秘密”,并主动要求以后都自己来背书包。家长欣喜地看到了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开始意识到教育孩子应学会“放手”。

除了“背带的小秘密”活动外,我们还在小班开展了“认识我的小书包”“我和书包做朋友”“给我的书包找个家”等活动。这一系列活动激发了孩子的主人翁意识,在管理书包这件事上,他们的自主意识大大增强了。

(二)针对孩子辨认不出自己书包的问题

1.分析原因

考虑到每个孩子的书包外观都是一样的,我们在新生入园家访时曾提醒家长给孩子在书包上做一个标记,以方便辨认。然而我们发现,很多家长是从网上定制了姓名标签缝在或贴在书包上的,显然,家长没有考虑到小班年龄段孩子的能力和经验水平。小班孩子由于不认识自己的名字,找不到书包或背错书包的现象时有发生。有的孩子来园时把书包随意一放,到了要拿东西时发现书包找不到了;有的孩子离园时随手拿个书包,把东西装进去,背上就走了。事实上,这背后也反映了孩子和家长两方面的问题。就孩子来说,他们并未清楚地意识到书包对于自己的用途,只是把书包当作一个玩具或装饰物,所以才满不在乎;就家长来说,他们没有想到要引导孩子学习自我服务、自我管理,所以连做标记时都没想到要方便孩子自我管理,他们认为,在家时,自己会帮孩子把所有事都打理好,根本无需孩子费心,在幼儿园,有教师负责照料孩子的生活,孩子只要平安快乐就行了,至于生活能力,等孩子长大自然就会拥有。

2.解决问题

家长替孩子做的标记,孩子会选择忽略或辨认不出,那么可不可以让孩子自己做标记呢?我们在小班开展了活动“看!我的书包”。“你认识自己的书包吗?”在谈话活动中,教师将问题抛给孩子,请孩子来说说自己辨认书包的方法。贝贝说:“看,这是我的书包,上面挂了一只‘小松鼠’。”东东说:“我的书包上有个‘超人’呢!”原来,有的孩子在书包上挂了卡通饰物,所以很容易辨认。有的孩子虽然在书包上贴了姓名贴,但自己不太认识,不太分得清楚,需要打开书包查看里面的物品才能知道是不是自己的书包。通过同伴间的讨论,孩子们想到了不同的解决办法。有的说,可以学习贝贝和东东的做法,在书包上挂上自己喜欢的小挂件作为标记,方便自己找到书包;有的说,可以制作一个自己喜欢的标记,比如,画一个自己喜欢的图案,剪下来挂在书包上。于是,教师鼓励孩子们自主讨论需要哪些材料,并将孩子们需要的材料投放在美工区,供孩子们自主创作。孩子们积极性很高,想了很多办法。比如,他们试验过之后发现需要用厚一点的纸来制作;继而,他们想到教师布置环境时常常会将一些作品过塑,这些作品就不容易损坏了,于是他们主动请教师帮助他们将做好的标记过塑并打孔;他们又在美工区自主找到了麻绳、毛根等材料,将标记挂在书包上。

有了这样个性化的标记,孩子找不到书包或背错书包的情况明显减少了。通过孩子自主设计书包标记的活动,家长也意识到了要具有儿童的视角,发现孩子的需要。

(三)针对书包里物品凌乱的问题

1.分析原因

孩子的书包里装着必需的生活和学习用品,怎么才能让这些物品整洁有序、方便取放呢?我们发现孩子们早晨来园时书包里还算整洁有序,而一旦取放过某些物品后,书包里就会变得凌乱。比如,有的孩子为了寻找口罩,要把书包的各个口袋都翻找一遍,找不到口罩的情况时有发生,还常常会有掉在地上的口罩无人认领的情况;有的孩子取物品时会把书包里的东西一股脑儿倒出来,找到自己需要的东西后,再把所有东西胡乱往书包里一塞,拉上拉链就完事了;有的孩子離园时会将用过的吸汗巾、脏的衣服与干净的口罩等混放在一起。

2.解决问题

整理书包并不只是把所有东西都放进书包这么简单,放好书包里的每一样物品,是一项必备的生活技能。为了培养孩子自己整理物品的好习惯,增强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为孩子升入小学打好基础,我们在中大班组织开展了与整理小书包相关的系列活动。

在中班,教师在组织开展“书包里放什么”的探索活动时,孩子们知道了书包里该放什么、不该放什么,同时,孩子们又有新的发现——有些人的书包扁扁的,有些人的书包鼓鼓的。教师设计了一个活动“不一样的书包”,请孩子们把自己书包里的东西全拿出来,摆到桌上,看一看每个人的书包里都有什么。孩子们都来比较,别人书包里的物品和自己书包里的物品有哪些相同和不同。比如,恩恩发现,然然和萌萌的书包里都装了吸汗巾、口罩,但也有不同的物品:然然的书包里有熊猫玩偶、衣服,萌萌的书包里没有;萌萌的书包里有画笔,然然的书包里没有。因为然然的书包里东西多,萌萌的书包里东西少,所以然然的书包鼓鼓的,萌萌的书包扁扁的。为什么书包里的东西不一样呢?然然说:“这只‘熊猫’是妈妈给我新买的,我想拿来和好朋友一起玩。早晨到幼儿园,我觉得很热,老师让我脱掉了里面穿的小背心,然后我就把小背心放书包里了。”萌萌说:“我的这套画笔是会变色的,我很喜欢,妈妈说可以把它装在书包里,我想画的时候就可以拿来画了。”

比较完同伴之间的书包,孩子们又对教师的背包产生了好奇。萌萌说:“老师,你的背包里有什么呢?”教师将自己背包里的物品一件一件拿出来展示给孩子们看:口罩、笔记本电脑、笔袋、U盘……恩恩说:“老师的包里和我们一样都有口罩,但老师有电脑、笔袋和U盘,我们没有。老师是大人,要工作,所以就有这些东西。我们还没有长大,所以就没有。等我长大了就有了。”孩子们都说,书包太有用了,每个人都可以把自己需要的东西装在书包里。此后,教师又陆续通过组织“书包该放哪里”“整理书包的妙招”等活动,逐渐引导中班孩子学习如何管理自己的书包及书包里的物品。

在大班,教师也设计了相关活动。比如,教师引导孩子们探索书包的外形和构造,孩子们发现书包上有大小不一的多个口袋。为什么要有那么多口袋,这些口袋都用来做什么呢?孩子们通过观察发现,大家一般会把幼儿园接送卡、纸巾、洗手液等装在书包的几个小口袋里,把雨衣、跳绳、绘本、记录本等装在最大的口袋里。尽管每个人的书包都一样,但里面装什么、怎么装各不相同。教师提出问题请孩子们思考:经常要取用的物品放在书包的什么地方比较合适?使用过的物品和未使用过的物品怎么放比较合理?为什么要这样放而不是那样放?教师从口罩的取放切入,组织了一次比赛,请孩子们比一比谁可以先拿出自己的口罩戴上。教师观察到,有的孩子在书包的大口袋里翻找了许久,有的孩子把书包的每一个口袋都翻了一遍,好不容易才找出了口罩;而有的孩子很快就从书包外侧的小口袋里拿出了口罩戴上。比赛结束后,教师请孩子们说说自己的口罩是怎么放的。洋洋说:“我不知道我的口罩放在哪里,是奶奶帮我放的。”奇奇说:“我的口罩是放在书包的大口袋里的,要用的时候就去找。”迪迪说:“我的口罩就放在书包外面的小口袋里,这个小口袋里只有口罩,每次要戴的时候,马上就可以拿出来。”桐桐说:“妈妈给我准备了一个专门的小盒子用来装口罩,妈妈说,这样我的口罩一直是干干净净的。”看来,对于口罩的放置,孩子们各有各的方法。那么,怎样的方法比较科学?教师发动孩子们回家问问家长有什么经验。第二天,孩子们踊跃地分享经验。美美说:“我们每天都要戴口罩,应该把口罩放在专门的地方、方便拿的地方,这样一下子就能拿出来,不用找来找去。”当当说:“我妈妈说,口罩是贴着嘴巴戴的,要是和其他东西放在一起,会沾上细菌的,我们再戴在脸上,就会直接把细菌吃到肚子里。”由此,孩子们体会到了经常要使用的物品要放在便于取放的位置,也知道了对于口罩这类直接接触面部的物品应该单独放置。紧接着,教师又和孩子们一起探索其他物品的收纳要诀。后续,我们还在大班将“书包的故事”与幼小衔接活动整合起来,开展了“我的书包我做主”“我的房间整理计划”等活动。在活動的尾声,孩子们一起给家长写了一封信:“亲爱的爸爸妈妈,我已经长大了,我可以自己背书包,我可以自己整理物品,我可以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请相信我,一定行!”

二、收获与反思

1.书包事小,发展事大

一个小小的书包蕴含着教育契机,衍生出内涵丰富的教育活动。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看到,孩子们完全有能力进行自我服务、自我管理。通过“书包的故事”系列活动,孩子们的生活能力大大提升,良好的生活习惯逐渐形成。

2.家园同步,合力教育

在开展“书包的故事”生活教育活动的过程中,我们利用微信平台加强了与家长的沟通与合作。孩子们在教师的引导和家长的支持下,开启了关于书包的探索之旅。家园携手共同记录孩子在园、在家认识书包、了解书包、整理书包的学习过程,并不断追随孩子的问题,引导他们开启新的探索与发现。在这期间,我们收到了许多来自家长的积极反馈,孩子们从书包的自主整理延伸到在家参与扫地、洗碗、择菜等家务,从自我服务延伸到学习为他人服务。看到了孩子的能力,家长的教育观念有了极大的转变。

3.以点带面,多元发展

在此次活动中,我们从孩子不自己背书包、不认识自己的书包、不会整理书包等问题入手,通过系列活动的开展,孩子和家长均有收获。孩子们将活动中习得的经验迁移至其他生活能力的习得上,为入小学奠定了良好基础;家长更新了认识,转变了观念,学习了科学的育儿方法,家园形成了合力。在此过程中,教师也通过举一反三,发现了更多生活中的教育契机,园所的生活化课程体系更加完善,活动的形式更加丰富多元。

3992501908279

猜你喜欢
背带小班书包
剖宫产产后出血患者实施子宫背带式缝合术对止血效果与并发症的影响
再去小班看看
小班教学 有效交流
小班定向式军事游戏的开展
小书包
我的书包
我的背带裙,我十七岁这一年的夏天主持
找书包
风躲在哪里
时尚亲子DIY:卡通背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