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田 陈刚 曾金晶
摘 要:通过对福建省21所高校图书馆服务进行调研,分别从物理、设备、馆藏等实体空间服务,以及服务、资源和共享等虚拟空间服务进行统计和分析,从而得出空间服务的内涵和服务策略。利用空间赋能,提高图书馆的服务质量。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空间服务
一、引言
“空间服务”将是现代图书馆服务发展的新趋势,也是未来图书馆服务的重要定位与主要内容。传统图书馆是“书本位”,强调书的布置和借阅,图书馆只是藏书楼。现代图书馆是“人本位”,图书馆设计是为了满足读者更丰富的需求,馆藏、空间、读者缺一不可。这就需要高校图书馆特别重视空间布局和服务,空间即服务,连接读者、空间与馆藏,提升空间服务,也就提升了图书馆的服务能力。为研究福建省高校图书馆空间服务的情况,笔者选取了中国校友会网(艾瑞深中国校友会网)发布的2019中国大学排行榜中福建省21所高校图书馆为调查对象,本研究主要采取了网络调查法和专家调查法,调查时间截止到2019年11月。主要是对各高校图书馆的实体和虚拟空间服务进行调查和统计,以了解福建省高校图书馆空间服务情况。
二、实体空间及服务
实体空间包含物理空间、设施设备和馆藏资源三方面,具体构成及21所高校空间服务情况见表1。
1.物理空间
(1)阅览自修区
全部高校馆均有阅览区,采用藏借阅一体化布局。大部分高校馆还有保留电子阅览区,包括电子阅览室和大厅或过道处设置的读者用电脑,为读者提供数字资源查询、阅览、下载等服务。一半以上的高校馆还开设了独立自修室,体现了图书馆为读者提供阅览自修场所的传统服务功能。部分高校馆还设立了笔电专区、个人学习小间和24小时自修室,说明图书馆在传统空间服务上更加细化、人性化。
(2)服务区
除了传统的借阅服务台,大部分高校馆设置了自助借还区,其中2 所高校还设置了24小时自助还书区,结合24小时自修室,可以看出高校图书馆在扩宽空间服务的同时,也在减少时间对读者的限制。约一半高校馆提供自助复印区。寄包柜区包括自助寄包柜和传统寄包柜。
(3)共享区
作为最常出现的共享空间形式,大部分高校馆都设置了研讨间。一部分高校馆的研讨间是后期改造的,因此在布局选址、外馆设计等方面可能有一些局限性。其次是学术报告厅和沙龙空间/活动空间,说明高校馆利用空间优势,在讲座、沙龙等方面都很重视。而技术含量较高的创意空间/创客空间,只有厦大、福大、福建中医药大学和三明学院4所高校馆具有,说明大部分高校馆还是更注重读者交流、讨论、学习的基础需求。
(4)展览区
大部分图书馆都具有展览区,充分体现了图书馆作为高校的文化阵地和第二课堂的作用。一半以上的图书馆还包含校史馆,部分包含纪念馆,从外省的一些高校馆、博物馆、校史馆、展览馆、纪念馆等多馆合一的例子来看,图书馆的一馆多能可能是图书馆未来的发展方向,一方面是图书馆文化育人的体现,但也从侧面说明了图书馆需要重新定位、转型,合理利用馆舍空间。
(5)休闲区
休闲空间作为现代图书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大部分高校馆都具备读者休息区。虽然统计时只有3所高校馆有书店,但鉴于书店天然和图书馆的亲密关系,加之教育部日2019年7月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支持高校校园实体书店发展的指导意见》,相信日后会有更多书店作为图书馆空间的补充和服务的延伸。
(6)其他特色空间
如厦门大学德旺图书馆的光影坊(小型现代化影院空间)、摄影棚(提供佳能70D单反相机、专业造型灯、六色电动背景墙、自拍控制器等摄影神器)、棋艺室(提供围棋、中国象棋、国际象棋,跳棋和飞行棋等棋艺对弈服务)、玩具空间(提供20多种玩具外借服务),福建师范大学旗山校区图书馆的“流墨影动”互动合影区等,通过丰富多彩的空间服务,满足了读者多样化、个性化的服务需求。
2.設施设备服务
空间服务离不开硬件设备和服务设施,“互联网+”时代,随着技术的发展,各种各样的设备、产品、服务涌现出来,极大的丰富了图书馆空间服务的维度。
(1)自助设备
随着技术的发展,读者对自助设备的需求也不断增加。大部分高校馆自助借还书的比例都高于人工出纳台。其中自助文印机,有图书馆自主维护和租用2种方式。但根据调查,因价格普遍偏高,具体使用情况非常受实体复印店远近程度的影响,还不是读者使用的主流。而图书杀菌机因为突发疫情,快速广泛的出现在各大高校馆,是调研之初未考虑到的,因此未统计数量。约一半高校馆设置了朗读亭,可以视为阅读推广带来的空间服务之一。
(2)辅助设备
新的空间服务,需要新的硬件设备,因此大部分辅助设备是随着共享空间出现的,如投影仪、一体机、白板等。如福建师范大学的大德屏、图书瀑布流,给读者全新的展示方式来宣传图书馆资源;如福大图书馆创意空间中乐高墙,3D打印机,无人机,机器人展示,VR体验等,让读者在其中可以激发创意、培养发散思维。另一方面基于wifi的移动通信、ibeacon等空间定位技术、RFID的无限射频技术等,让物联网技术为图书馆的空间服务更加便利和快捷。
3.实体馆藏资源
在实体馆藏式微的大背景下,大部分高校馆都建立了自己的特色馆藏,有宝贝的如厦大特藏馆的大型特藏、简报资料等,福建师范大学的古代典籍、民国文献等;保存本校师生、校友著作的玉堂·厦大文库和华大文库;以地域为特色的,如福建农林大学图书馆的台湾馆、闽南师范大学图书馆的闽南地方文献库等;以专业为特色的,如福建中医药大学的闽台中医药文化文献中心、福建江夏学院图书馆的货币博物馆等。
三、虚拟空间及服务
虚拟空间包含虚拟服务空间、虚拟资源空间和虚拟共享空间三方面,具体构成及21所高校空间服务情况见表2。
1.虚拟服务空间
虚拟空间服务具有开放性、多样性、便利性等特点,图书馆的传统服务,几乎都可以移植到网络虚拟空间中,包括虚拟参考咨询、在线文献传递、mooc/在线课程、在线查收查引等。新生入馆教育、离校系统、论文提交系统、导航系统等作为虚拟自助服务平台,真正做到了让数据多跑,让读者少跑,极大的方便了读者。而远程访问系统,特别是在疫情出现后,变成了所有高校馆的必备项,为虚拟服务空间提供了通路。这里值得注意的是对比实体空间的自修室和研讨间数量,座位和空间预约系统是略少的,空间预约系统只有不到50%,说明很多高校馆还在使用传统的服务方式,实体空间和虚拟空间的连接还有很多不足。各高校馆的mooc/在线课程在文献检索的占比不足1/3,也说明在一些传统服务优势明显的领域,高校馆馆员的创新意识并不积极。
2.虚拟知识空间
一方面数字资源在经费支出和读者使用量上都超过纸质资源的情况下,另一方面,各高校馆采购数字资源趋于同质化,加之FULink平台的建立,求同存异,各高校馆都在积极建设本馆的特色馆藏,包括自建库和商业数据库2种方式,如闽江学院的闽都文化数据库、海西服饰数据库、海西财政数据库,莆田学院图书馆的莆仙地方特色数据库、妈祖文化资料库、莆仙戏资料库、莆仙地方数据库、莆仙古代名人录等,特色鲜明,又与本校学科特别是重点学科和优势专业相关,极好的服务了学校教学和科研发展的需要。福建省高校馆在建立机构库、学者库的比例较小,陈群在2013年指出在全省81所高校中只有3所高校建设机构知识库,福建高校构建机构知识库的氛围还未形成。
3.虚拟共享空间
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给图书馆的发展注入了新动力,扩展了图书馆的虚拟共享空间,创新了空间服务模式,作为高校馆服务展示的开放互动平台,大部分高校馆都有自己的微信和微博,部分高校馆微博主体不是图书馆,而是图书馆旗下社团,未记入。另一方面高校馆利用咨询群、学科服务群、文献传递群,以及数据库商建立的文献服务群,为不同需求层次的读者提供互动、快捷服务,极大提升了信息咨询服务的效率。
四、结论
从福建省高校馆空间服务调研情况,可以得出:
1.传统空间服务和共享空间服务的关系:各高校馆一方面通过新建馆舍、密集库、缩减纸本馆藏存储空间;另一方面通过空间改造,新建研讨间、报告厅、创意空间等共享空间,平衡传统藏阅服务和拓展新兴空间服务之前的比例。
2.实体空间服务和虚拟空间服务的关系:(1)一方面物理空间被分隔成更多功能区块,另一方面各种虚拟空间不断建立,补充开拓了图书馆服务的广度。(2)一方面纸本馆藏经费每年递减、纸本书借阅量逐年下降,另一方面电子资源经费递增、数字资源访问量逐年上升,读者在知识获取方面,已自发的从实体空间转移到虚拟空间。(3)实体空间和虚拟空间的连接还不够充分,一些实体空间服务没有上线,一些虚拟空间服务不能落地。
3.空间服务和馆员、读者之间的关系:(1)一方面图书馆空间的自助设备不断增多,对传统馆员的需求降低了;另一方面圖书馆虚拟服务空间对阅读推广、学科服务馆员需求增加,服务的转变促进了馆员的转型。(2)图书馆虚拟空间一方面引流了部分读者,另一方面讲座、沙龙、论坛、真人图书馆、读书分享会等纷纷落地图书馆,又吸引了另一批读者的到来。
4.高校图书馆空间服务策略:总之,图书馆的空间服务主要是指图书馆为了满足读者学习、交流、体验、互动、休闲、舒适等需求,提供的物理空间、知识空间、学习空间、互动空间、文化空间、智慧空间服务。需要:(1)以服务为导向,科学规划、合理布局高校图书馆空间服务。(2)以读者为中心,提供多维度、多视角、多方位、多层次的空间服务。(3)以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移动通信等技术为支撑,构建图书馆的智慧空间服务。(4)以馆员为基础,组建多功能、多元化服务团队,满足图书馆空间服务需求。(5)建立空间服务评估体系,推动空间服务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罗 铿.高校图书馆空间服务现状调查与分析——以教育部直属高校为例[J].图书馆学刊,2018
[2]最新出炉:2019福建省大学排名!厦门大学保持第一[EB/OL].[2019-8-30].https://www.sohu.com/a/337553176_120288421
[3]陈 群.福建高校机构知识库建设现状、优势及问题分析[J].情报探索,2013
(作者单位:1福建农林大学图书馆;2福州工商学院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