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晓燕
(云南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云南昆明 650041)
公路造价管理是公路建设的先导目标和要求,并始终指导着公路建设进程。近年来国内高速公路兴建势头迅猛,自2010 年起,我国公路通车总里程数已经突破400 万km 大关,取得这样傲人成绩的同时,公路建设的资金投入越来越大,为了规范公路建设并促进效益提升,需要在确保工程质量达标的同时对工程造价做好控制与管理[1]。
合理的项目决策是公路建设安全稳妥推进的前提。公路的工程造价管理,需要在项目决策阶段制定,而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要做好可行性研究。很多业主在进行可行性分析时,过分强调个人的主观意愿,缺乏科学的论证,如对工程项目的地质环境、沿途征用、能源供给、交通运输、节能降耗等工程项目的外部条件未进行充分调查、分析和准备,使工程项目的造价从一开始就定得不准确,导致可行性研究不真实,造成各种浪费。
一旦工程项目做出投资决策后,工程质量与经济效益就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公路设计。在整个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中,工程设计相对投入低,但对整个施工过程影响巨大,它一方面决定着公路的承载与使用寿命,另一方面也决定着工程的造价。如果设计出现失误,例如在勘查设计阶段片面追求公路耐用性或使用寿命等技术指标而忽视公路的“性价比”,或者片面追求控制成本而导致的对公路技术指标的重视不够,这些无法均衡处理公路社会性与经济性的情况,都很容易造成造价不准确,或者造价与实际建设初衷和目的不符的情况,因此就产生了资金上的短缺或超额。
高速公路通常为千百公里及以上的大项目、建设周期长,施工过程中遇到的诸如天气因素、原料供应不足,尤其是地质条件变化等状况相对较多,施工变量尤其是自然因素造成的变动很难提前做出充分的预估和风险防控。尽管各个交通相关部门已经针对工程变更项目出台不少政策和制度,但一旦工程建设期间合同执行力不足、工程监管不力,就会导致索赔乃至引起“三超”。
随着我国公路建设的不断发展,造价管理专业从业人员数量日趋上升。造价管理行业也迫切需要进行人员和技术的更新,这表现在公路建设方面不断出现新技术、新材料,客观上对工程造价人员的技术革新要求更加迫切。同时,考虑到工程建设的社会性与经济性的合理平衡,企业越来越重视工程造价管理,也促使更多的专业人员投身工程造价行业。但行业内专业人员业务水平良莠不齐、适应行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还在培养过程中,因此在公路建设过程中的造价管理就可能出现偏差乃至极大差异。
当今网络与信息的高速传递与分享,早已将人类带入“大数据”时代。遗憾的是,我国在工程建设方面的信息化水平仍然十分薄弱乃至缺失。表现在造价管理方面,部分造价人员无法通过信息化系统将传递的内容进行数据操作与管理,造价管理以人工或基础计算机操作为主,完全割裂了工程设计、造价、施工的整体联系,也无法形成建设工程的全过程控制与监督。更为不利的是,一旦设计和施工出现改动,造价的变更必须是人为调整,而无法通过信息系统的数据传递做出自动变动,从而造成造价与实际工程情况不吻合的情况,也失去了造价管理的精准性和动态实时效果。
国内在公路工程造价管理方面相继出台了很多法规,但从法规的监管范围、监管程度以及监管与技术革新应用的适配性上来看,公路工程造价管理方面的规定仍不够完备,这其中主观决策占有很大因素。“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现象屡见不鲜,造成公路造价管理方面问题一直没有解决。
为了使公路工程造价更具合理性,需要改变既有的观念和习惯做法,必须将造价控制管理工作前置,在设计之初就开始采用科学动态的造价管理控制,即在工程开工建设前完成合理的造价管理工作,以便结合勘探设计结果出具科学真实有效合理的造价管理数据。以华坪至丽江高速公路G4216 建设为例,该路段经过区域地层出露较多,因雨水量充足、土质分层多样、地质情况复杂,发生边滑坡地质灾害的可能性极高。因此在工程勘探设计之后,出具的施工设计方案就必须有对应的针对性和适应性,而公路造价管理在此过程中一定要了解设计意图和想法,并将地质实际与设计意图真实紧密的结合并在造价管理上进行合理还原,方能做好造价控制工作。切不可以结果要求反推过程,即笼统地将公路造价框算在项目获批的资金额度内草率了事,但也要注意不能盲目节约投资,而要确保项目的技术型、合理性与经济性并存,确保工程对社会发展的效应发挥到最大。
图1 华坪至丽江高速公路失稳风险百分比
对公路造价实施动态管理是在公路项目中开展以市场需求为核心的管理模式。这种动态造价管理是基于项目建设过程中因工程建设实际进程与设计预期发生偏差之时,造价人员与项目管理人员经过互动沟通而推动的。这种动态管理形式多样,或为双方沟通会,或是建设周例会上的汇报项目;这种处理方式不仅有利于更快的完成造价变更决策,也有利于指导项目工程进展,有助于资源利用效率最大化。同时客观上推动了工程进度、质量尤其是费用的把控。在实际的施工环节中常会出现许多意外的情况,项目管理人员应及时与造价管理人员沟通情况,使造价管理人员能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分析和调整造价。这样就能在发生变更的情况下,仍能确保经济效益。
公路建设是人类改变自然交通环境的社会性行为,公路建设的基石是人的设计与施工。因此,工程造价的科学性由负责进行工程造价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所决定。公路造价科学、合理的数据只有具备较高专业水平的造价人员才能得出。一方面是专业造价人员对不同地质条件、施工设计方案的材料运用和费用测算把握更加细致全面,而且面对突发状况导致的工程变更时造价调整能力也更准确和快速。因此,专业的工程造价人员是建筑企业不可或缺的人才,必须提高对其重视程度和培养力度,采取多种方式加大培训、考核与业绩激励,以促进行业素质的整体提升。同时,造价人员还要紧跟时代趋势与国内外工程建筑的技术革新,确保造价管理专业适应市场需要,保持技术与市场需求同步。
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既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也对工程造价的预算制定、动态调整和后期管控审核提供了便利的基础信息来源及系统支持,同时也成为其他公路建设协作部门的信息指导依据。这种信息化的技术支撑,根据国外经验,主要以造价数据共享平台的方式体现。造价平台的搭建,是有效提升行业透明度和监管效率的有效措施。不同企业的公路施工,都可以通过平台进行信息查询,有利于行业企业之间的业务参考和技术提升。目前实施的难点主要在于政府相关部门作为工程监管和造价信息管理部门,对造价信息资源的管理相对封闭,因此目前信息化技术往往只在施工企业内部的关联部门执行,大多仍属于关上门干活的阶段。鉴于工程造价信息对于工程建设行业的重要作用和意义,希望政府部门在数据的公开发布及及时性方面多做尝试,为行业和企业的工程建设造价提供参考依据,同时也为广大中小企业答疑解惑提供数据支持。通过工程造价的信息披露,带动工程造价乃至工程建设方面的革新,以行业长期以来的造价指标为导向,提高行业在工程建设方面的预测效果及资金、材料的合理使用效果,以最合理的投入释放最大化的产出,提高工程建设的能效比。
随着我国实施大开发战略,中高级公路和路网改造以及农村公路建设的步伐逐渐加快,为了规范公路的工程造价管理,必须建立健全公路工程造价管理体系,使得公路建设可以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健全的公路造价管理规章办法已经不是单纯的管理问题,更是关系到我国公路建设的未来。公路工程造价作为建筑行业的一个分支,无法以法规形式做出详细解释,相关部门出台具体的行业规定作为公路工程造价管理的具体指导和规范,同时提出必须遵守的规定和具体指标,是现行国际上的通用做法,同时行业协会等自治组织也要积极为公路造价管理工作提出建设性建议和参考,以促进行业的有效规范。
公路工程是一项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公路工程造价关系公路工程建设的成本控制和材料的科学应用,对公路工程管理作用巨大[2]。我们应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控制工程造价体系,“由点到面、两线联合”的方法来对工程造价进行改革与创新。研究更加便捷的公路工程造价计算体系,各个相关部门与单位互相协作,这对于公路工程造价的控制与管理有深远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