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晓容 张晓 李秀兰
带状疱疹为皮肤科常见疾病,该病属于急性感染性疾病,水痘-带状疱疹病毒为主要致病因素。如果儿童对该病毒不存在免疫力,在发生感染的情况下会出现水痘[1-2]。因病毒存在一定的亲神经性,机体受到感染后,病毒会长时间在神经元内潜伏,在感冒、感染、劳累及抵抗力较弱的状态下,病毒会出现生长繁殖情况,同时通过神经纤维向皮肤表面转移,导致皮肤和神经出现炎症反应[3]。因此必须予以患者有效治疗。遂本文主要探究带状疱疹初期患者运用激光联合火针治疗的临床价值,现报告如下。
选取2018年6月-2019年11月笔者所在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10例带状疱疹患者,纳入标准:(1)符合《中医病症诊断疗效判定标准中》关于“蛇串疮”的诊断标准[4];(2)出疱疹的时间不超过3 d;(3)在本次研究前未接受任何止痛和抗病毒治疗;(4)所有患者在治疗期间均能够配合医生完成治疗。排除标准:恶性肿瘤、妊娠期、哺乳期、精神异常、伴有出血倾向及不愿意配合本次研究患者。患者在治疗前签署知情同意书,并且已获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采用简单随机数字表达的方式分为对照组55例和试验组55例。对照组:男35例,女20例,最小年龄为20岁,最大年龄为72岁,平均(48.32±5.36)岁;病程1~3 d,平均(1.5±0.3)d。试验组:男29例,女26例,最小年龄18岁,最大年龄75岁,平均(48.38±5.24)岁;病程为1~3 d,平均(1.4±0.2)d。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对照组患者单纯应用火针治疗,具体方法如下:选取局部阿是穴、夹脊穴作为主穴,配穴,脾经湿热需加阳陵穴、内庭穴;肝经郁火需加行间穴、侠溪穴等。针具选择由苏州医疗用品有限公司生产的26号2寸华佗牌针灸针。操作如下:先对针灸针进行常规消毒,将其放置在酒精灯上烧至发红白亮后在点刺上述穴位夹脊穴直刺0.5寸,配穴直刺0.3寸,然后再去局部阿是穴,于疱疹的头部和尾部点刺3针,再结合疱疹面积大小点刺疱疹,控制好深度,将刚穿透疱疹为宜,1次/d。
试验组患者采用火针联合氦氖激光治疗,火针的治疗方法与对照组相同,氦氖激光使用方法如下:仪器选择成都国雄光电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HJZ-3氦氖激光仪,该仪器的波长为623.8 nm,功率为100 mW,结合患者皮损面积实施分片照射,现将安尔碘消毒液对皮肤消毒,将泡液抽取,然后再将氦氖激光照射患处,每个部位照射时间为10~15 min,1次/d。
两组患者均以10 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
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神经痛VAS评分、两组患者止疱时间、结痂时间及止痛时间。
临床疗效判定标准共包含三项:(1)治愈,经治疗,患者皮疹症状全部消失,无后遗神经痛出现;(2)好转,经治疗,患者皮疹症状明显改善,消退率≥30% ,疼痛感明显缓解;(3)未愈,经治疗患者皮疹症状消退率低于30% ,甚至病情有所加重,依然伴有疼痛感。临床总有效率=(治愈+好转)/总例数×100% 。
患者神经痛评分应用视觉模拟尺度评分法(VAS),即把10 cm长度的标尺两端(0~10),其中1 cm代表1分,0分代表最好,10分代表最差,让患者取最能代表疼痛程度的位置,由医生读出分数,分别于患者治疗前和治疗2个疗程后统计。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对比
治疗后,试验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VAS评分对比 [分,(±s)]
表2 两组VAS评分对比 [分,(±s)]
组别 治疗前 治疗后试验组(n=55) 7.41±1.62 4.22±1.01对照组(n=55) 7.35±1.38 5.68±1.15 t值 2.014 12.41 P值 >0.05 <0.05
试验组止疱时间、结痂时间及止痛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止疱时间、结痂时间及止痛时间对比 [d,(±s)]
表3 两组止疱时间、结痂时间及止痛时间对比 [d,(±s)]
组别 止疱时间 结痂时间 止痛时间试验组(n=55) 4.28±1.15 6.15±1.22 3.84±1.05对照组(n=55) 6.39±1.42 7.32±1.17 5.38±1.22 t值 12.451 10.014 12.511 P值 <0.05 <0.05 <0.05
通常情况下,皮疹具有根据神经节段分布和单侧性分布的特点,并且有疼痛症状伴随发生。患者年龄越大,则会出现越严重的神经痛症状。带状疱疹的主要发病人群为成年人,该病多见于春秋季节[5-6]。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率也会随之增高。该病早期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治疗,将会出现炎症并发症,例如病毒性脑膜炎、病毒性脑炎、内耳功能障碍、结膜炎、角膜溃疡、角膜炎、疱疹后后遗神经痛及并发细菌感染等,对患者健康危害极大,必须予以全面治疗[7-8]。
祖国医学中并无带状疱疹这一病名,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可知带状疱疹属于中医“蜘蛛疮”“蛇串疮”“缠腰火丹”的范畴,中医指出,该病的发病机制主要为过食辛辣厚味、肝郁化火、感受火热湿毒等,中医治疗带状疱疹提倡以泻火解毒、清热利湿为主。火针疗法在我国已经拥有数千年的历史,最早出现在《黄帝内经》中,近年来,随着对火针疗法的研究深入和临床广泛应用,逐渐发展成一个独特的医疗体系。郭佳琪等[9-11]通过研究发现:将火针应用在带状疱疹的治疗中,具有清热解毒,温壮阳气,疏经通络,散结消肿,清瘀除腐,生肌敛疮等功效。氦氖激光的功率非常低,穿透的深度仅为10~15 mm,因此不会对机体组织带来较大损失,当前氦氖激光已经成为治疗皮肤疾病的常见方法之一,通过氦氖激光具有消除局部炎症、促进皮疹泡液吸收、缓解疼痛等功效。杨正华等[12-13]学者经研究发现:氦氖激光能改善血液循环和局部血液循环,促进局部组织血管的扩张,从而促进病变物质的吸收和排出,另外氦氖激光还能够促进成纤维细胞、毛细血管及上皮细胞的生长,促进伤口创面愈合;氦氖激光还能够提高细胞膜的通透性,抑制基底层朗格汉斯细胞等抗原呈递细胞的活性,缓解炎性水肿,除此之外,氦氖激光还有助于减少局部5-羟色胺含量,促进吗啡样物质的释放,最终达到消炎镇痛的目的。
本文经研究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96.36% )较高(P<0.05),表明运用激光联合火针治疗能够提高治疗效果;试验组治疗后VAS评分(4.22±1.01)分,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运用激光联合火针治疗可以明显减轻患者的神经疼痛症状;同时,试验组止疱时间、平均结痂时间及平止痛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表明运用激光联合火针治疗可以缩短患者的疾病恢复时间。
综上所述,带状疱疹初期患者运用激光联合火针治疗后,不仅能够获得显著的治疗效果,使患者的疼痛症状得到明显改善,同时还有利于明显缩短患者的临床症状恢复时间,促进患者疾病恢复。因此应当积极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