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来,一些偏远贫困村在政府的扶植下发展了自己的产业,增加了当地农民的收入。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影响其持续发展,亟需建立驻村科技扶贫服务站以实现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本文以四川省内江市狮湾村为例,分析贫困村产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新问题,提出驻村科技扶贫服务站建设的必要性和建设思路与方法,为增强贫困农户自我发展能力,并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变“输血”为“造血”提供参考。
1.驻村科技扶贫服务站建设的必要性。狮湾村是四川省内江市市中区全安镇最偏远的村,曾经作为全市301个贫困村之一,2015年人均纯收入位列全镇倒数第一。几年前,内江市市中区狮湾三圣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还是一片荒地,全镇打造“一镇一特”“一村一品”,桑葚是狮湾村重点扶植的产业。目前该村种植有300~400亩桑葚树,果桑品种主要有无核大十、嘉陵30号等,采用全人工种植、监控、施肥、除草、修枝等管理模式。该村所产的桑葚主要通过吸引附近少量的游客前来采摘和鲜销获得回报,一时增加了当地农民的收入。
然而,目前该村桑葚产业已经到了发展的瓶颈期,主要存在以下困境:
①现有品种味酸、色泽不佳,导致口感、卖相不佳,价格越走越低,影响了农民的积极性,对该产业的前景产生了怀疑。
②全人工的管理模式以及落后的种植技术,未能形成优质和高产,效率低、成本高。
③未进行深加工,以鲜销为主,桑葚不易储存,销售期短,经济回报有限。
④销售方式单一,销路不畅。因此急需科技力量的加入以改变现状,帮助该村桑葚产业走上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道路,以实现该村桑葚产业优质、高效、持续发展。前期也有部分科技力量介入(例如网络销售培训),但只是解决其中某一环节的问题,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该村桑葚产业难以持续发展的现状。
因此,亟需建立驻村科技扶贫服务站,为该村桑葚产业提供综合性科技服务,实现该村桑葚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使科技扶贫成效长期发挥作用。
2.明确科技扶贫服务内容。根据该村桑葚产业发展中存在的困境,为了实现狮湾村桑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科技扶贫服务应从优化品种、改善管理、产品开发、推广销售等方面着手 (图1)。
优化品种,依托当地桑葚产业基础优势和优良的自然资源,通过引进2~3种优质新品种,实现低产、低质桑葚园改造;改善管理,运用现代技术建立远程监控网络,降低管理成本;产品开发,开发3~4个桑葚新产品(如桑葚糕、桑葚糖、桑葚功能饮料、桑葚酒等),解决桑葚难以储存的难题;推广销售,采用线上、线下推广旅游、销售鲜果、加工产品。将桑葚生产、加工、销售、旅游、科研有机结合,实现农民增产增收,实现桑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3.设计科技扶贫服务站运行服务模式和流程。科技扶贫服务站定期服务模式,可采取一年两次定期集中培训。在新建、改造前的集中培训,传授新品种的特点、培育、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建立特色桑葚产业基地面积20~30 亩;桑葚采摘前的集中培训,传授产品开发、推广、销售、发展旅游等方面的知识。开发桑葚新产品3~4个,并将合作社农户分组实施。传授网络推广、销售知识和技术,指导发展桑葚采摘旅游。
科技扶贫服务站日常服务模式(图2),具体为:
①农户—科技扶贫服务站—农户模式。村民在桑葚产业发展过程中遇到任何难题,随时可以寻求科技扶贫服务站的帮助,科技扶贫服务站在收到村民的请求后,应该立即着手制定解决方案,然后将解决方案传授给村民着手实施。
②科技扶贫服务站—农户—科技扶贫服务站—农户。科技扶贫服务站的科技人员主动走访村民,了解村民在桑葚产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将村民的难题汇总后,科技人员商讨并制定解决方案,然后将解决方案传授给村民着手实施。
农户在科技站专家提供的几个优质品种中选择2~3个品种,建议根据邻村选择情况进行选择,避免重复性选择,以免桑果成熟时形成竞争。接着在科技站专家指导下新建桑树园或改造低产低质桑树园。建立现代化远程监控管理模式,降低管理成本。待桑葚挂果成熟,在科技站专家指导下进行线上线下推广、销售鲜果,吸引周围城市工作人员周末旅游采摘。在科技站专家指导下将鲜销后剩下的桑葚开发成新型产品,如桑葚茶、桑葚酒、桑葚饮料、桑葚果糕等,进一步通过线上线下对产品进行推广销售,最终实现农户增产又增收(图3)。
4.组建驻村科技扶贫服务站人才队伍。地方高校和科研院所具有相关专业的专家人才优势,并且部分高校已经在科技扶贫方面做了一些工作并取得相关的经验,应当根据需要建立由地方高校和科研院所相关专家组成的科技服务团队:
①需要1~2名农学方面的专家,负责引进、优化品种。
②需要1~2名管理及网络技术方面的专家,负责改进管理模式。
③需要1~2名食品方面的专家,负责开发新的桑葚产品。
④需要1~2名网络营销方面的专家,负责运用现代网络技术推广和销售、发展桑葚采摘旅游。
⑤需要管理人员2~3名。应设科技扶贫服务站站长1名,主要负责驻村科技扶贫服务站的日常运行管理,与合作社领导共同筹措科技扶贫服务站的运行经费,监管资金的使用。设办公室主任1名,负责日常资料收集、后勤保障、接待农户,协调相关专家与农户对接指导,协助监管资金的使用。设资金管理员1名,负责管理资金并做好记录与规划。
5.建设驻村科技扶贫服务站规章制度。要想驻村科技扶贫服务站能良好运行,仪器设备、场地、资料、人才队伍是基础,管理是关键,制度是保证。根据科技扶贫服务站各人员负责具体事务的工作特点,赋予各工作人员相应的权力和义务,所有人员都对科技扶贫服务站运行管理制度负责,充分调动大家的责任心和主观能动性。通过动态运行,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对初订制度进行修订、完善和落实,使制度文本逐渐转化为工作人员的习惯和素养,并形成互相带动和感染的良好氛围。力求为科技扶贫服务站运行管理的每个参与者提供规范和全面的服务、自由和活跃的交流氛围,努力实现互利共赢。
驻村科技扶贫服务站运行管理制度应当包括:
①科技扶贫服务站制度。规定站长工作时间和内容、权力范围。
②工作人员管理规范。科技扶贫服务站专家组是由相关领域知名专家组成,工作人员管理规范应明确工作人员工作时间、内容、权力和义务。
③仪器设备管理制度。保障科技扶贫服务站必要的仪器设备信息的全面和准确,进而保障内部管理的便捷和对农户服务的高效。
④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工作人员应该自觉遵守,科学开展试验工作,规范实验操作流程,避免安全事故发生,确保产品开发、检测等各项工作顺利完成。
⑤科技扶贫服务站日常工作管理制度。为保证科技扶贫服务站工作人员日常工作平稳有序,应当制订日常工作管理制度。
⑥科技扶贫服务站绩效考核制度。绩效考核是科技扶贫服务站运行管理的重要环节。
⑦资金筹措使用制度。多渠道筹措资金,规范资金使用。
6.做好驻村科技扶贫服务站规划。在建立驻村科技扶贫服务站时,应当做好服务站的驻村规划,驻村时间一般在3年以内。服务站建立规划通常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来完成。
①资源整合阶段(第1年):制定和完善服务站建设总体规划、管理办法和规章制度,积极筹措经费,购买或整合一些仪器设备,推进平台建设的各项基础工作。
②全面推进阶段(第2年):开展引进、优化品种,改造低质、低产桑树园。同步设置管理网络,建设远程监控管理的现代化管理模式。
③完善提升阶段(第3年):开发3~4个桑葚产品,对农户进行线上线下推广、销售、发展旅游方面的培训,最终,使该村桑葚产业走上持续、健康发展的道路,实现农户增产又增收,对周围其他贫困村形成强烈的示范效应。检验驻村科技扶贫服务站的服务成效,结束驻村服务工作。
7.多渠道筹措驻村科技扶贫服务站运行资金。为保障驻村科技扶贫服务站各项工作的开展及工作人员待遇,扶贫服务站站长需要多渠道筹措资金:
①可以积极争取当地政府资金。有些地方政府专门设立了“科技扶贫专项资金”,科技扶贫服务站站长与合作社领导可以通过与地方政府沟通,争取部分资金。
②可以积极争取省科技厅、市科技局资金。各省科技厅、市科技局每年都有一定的项目下达,科技扶贫服务站站长可以通过组织团队人员申报科技扶贫项目争取到部分资金。
③可以争取部分社会资金。一些大型企业、当地企业家、先富起来的个体户愿意为当地农村产业发展出钱出力,科技扶贫服务站站长与合作社领导可以向他们争取一部分资金。
④争取银行低息贷款。待农村产业取得成效后,由合作社慢慢归还贷款。
通过驻村科技扶贫服务站3年的服务,必能将狮湾村的桑葚及其产品打造成内江乃至四川省内知名特色农产品,吸引更多游客前往采摘、购买产品,使当地农民真正增产又增收,最终使狮湾村成为一个“技术先进、文化浓厚、生态宜居”的综合性现代化生态桑葚文化特色美丽幸福新农村,引领周边桑葚产业持续良性发展。驻村科技扶贫服务站的工作取得预期成效后,对周围其他特色农产品产业也定会起到一定的示范作用。驻村科技扶贫服务站服务过程中形成的新品种引进经验、产品开发经验、基地管理模式、产品推广模式等亦可应用于周围其他特色农产品产业发展之中,将具有较好的参考作用。通过驻村科技扶贫服务站的工作,必将增强贫困农户自我发展的能力,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变“输血”为“造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