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晓倩 濮彧 徐玲鸽 郭睿
老年性聋(presbycusis)又称年龄相关性听力损失(age-related hearing loss, ARHL),即随着年龄增长而出现的听觉功能退行性病变,通常表现为听敏度和噪声环境下言语识别能力减弱、中枢系统处理听觉信息速度减慢以及声源定位能力降低等,从而导致患者日常交谈困难、生活质量下降,甚至引发心理疾病等问题[1]。目前噪声下言语测试是评估老年性聋严重程度以及听觉康复效果的常用方法。由张华等[2~5]研发的普通话快速噪声下言语测试(Mandarin quick speech-in-noise test,M-Quick SIN)具有客观简便快速等优势,与常规测试不同的是其引入信噪比损失(SNR loss)作为评估指标,即与正常人平均噪声下言语理解能力相比,受试者能听懂50%言语所额外增加的信噪比分贝数。目前M-Quick SIN已通过前期等价性评估和计分公式探讨[3, 4],初步形成完整的评价系统[2],可用于临床研究。本研究拟通过M-Quick SIN评估老年性聋患者的噪声下言语识别能力,并探讨其影响因素,为其干预及康复提供参考。
1.1研究对象及分组 随机选取2018年10月~2020年4月就诊于空军特色医学中心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的70例老年性聋患者为研究对象,年龄60~95岁,其中男38例,平均年龄72.98±8.82岁;女32例,平均年龄74.32±8.17岁。根据年龄分组如下:60~69岁20例40耳,70~79岁28例56耳,80~95岁22例44耳。所有对象均符合以下入选标准:①日常生活可用普通话交流;②双耳呈对称性感音神经性聋,其0.5、1、2、4 kHz气导平均听阈>25 dB HL,且耳间差不超过5 dB;③既往无突聋、中耳炎、药物性聋和噪声性聋等耳科相关疾病史;④60岁及以后出现听力下降,且近半年内未出现明显波动。依据世界卫生组织(WHO)1997年听力损失分级标准,将患者测试耳分为轻度听力损失组45耳、中度听力损失组56耳、重度及以上听力损失组39耳。
1.2测试设备及方法 测试在空军特色医学中心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标准隔声室内进行,本底噪声<25 dB A,采用尔听美公司OTO flex 100声导抗仪检测鼓室图,Aurical纯音听力计检测气、骨导听阈及信噪比损失,所有测试设备均通过中国人民解放军医用声学计量测试研究总站校准。
1.2.1噪声下言语识别测试 将音频文件导入至纯音听力计,通过TDH-39压耳式耳机传递给患者;测试材料选用张华等自主研发的普通话快速噪声下言语测试(M-Quick SIN)材料,其中包括11组正式测试词表(每组包含6个句子,每句7~16个字,均包含5个关键词)和2组练习用表(与正式测试词表内容无重复)。
测试前指导:“您将从耳机中听到一位女士在说话,同时周围也有其他人在讲话。刚开始她的声音很清晰,渐渐由于他人的干扰声可能听不清了,但要注意这位女士说话的内容并重复一遍,听不清的地方可以猜测。听明白了吗,下面先听几句练习一下”。
正式测试:随机分配句表,言语声强度固定为患者自认为“较大声,但可以接受”[2]的水平,左右耳分别测试。患者复述句子后,将答对的关键词个数以“全或无”的方式进行计分,即全部正确记1分,只要有1个字复述错误则记0分。根据M-Quick SIN计分方式:信噪比损失(SNR loss)=24.5-答对词数,记录患者每组句表的得分,即为SNR loss的得分。
1.2.2认知功能评估方法 简易智能精神状态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6~8]包括以下6个方面:定向力、记忆力、注意力和计算力、回忆能力、语言能力、视空间觉,共30题,每项回答正确或根据指令做出正确反应得1分,回答错误或无法做出反应为0分,量表总分范围为0~30分。总得分在27~30分的受试者认定为认知功能正常,<27分者为认知功能减退[9]。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经正态检验和方差齐性检验后,数据服从正态分布且方差齐,因此本研究采用多因素方差分析,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不同年龄、不同听力损失程度及认知功能组的信噪比损失均值见表1。多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对信噪比损失的主效应极显著(P<0.01),且与听力损失程度之间不存在交互效应(P>0.05);经多重比较后发现60~69岁组和70~79岁组、60~69岁组和≥80岁组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而70~79岁组和≥80岁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
表1 不同年龄、不同听力损失程度及MMSE得分组的信噪比损失比较
听力损失程度对信噪比损失的主效应极显著(P<0.01),进一步两两比较后发现不同听力损失程度各组间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且信噪比损失随听力损失程度加重而升高。
认知功能对信噪比损失的主效应不显著(P>0.05)。
由张华等研发的普通话快速噪声下言语测试(M-Quick SIN)是目前国内新型的噪声下言语测试方法,其快速简便客观的优势使其易于在临床应用。本研究在测试过程中显示其操作简便快速,老年患者接受度和配合度高,进一步证实其可广泛应用于老年性聋患者的言语测试。
大量研究结果表明,参与言语识别的主要包括外周听力水平、听觉中枢处理能力和认知功能[10],其中外周听力水平通常可通过纯音测听测量。目前已有研究证实纯音听阈与安静下言语识别能力显著相关,而与噪声下言语识别的关系仍在探究中。有学者认为正常以及轻中度听力损失人群的平均听阈与噪声下言语识别并无显著相关性,而对于重度听力损失者,纯音听阈则明显影响其噪声下言语识别[2]。本研究结果显示老年性聋患者平均听阈与其噪声下言语识别显著相关,且随着听力损失程度由轻至重,噪声下言语识别能力逐渐减弱。原因可能是老年性聋患者早期病变部位主要在耳蜗基底部听毛细胞,导致其对高频声信号的感知和主动调谐能力减退,纯音听阈图主要表现为高频听力下降。当患者处于噪声环境时,因日常的噪声能量主要集中在低频,而言语信号的辅音能量主要集中在高频,信噪比降低,因此即使患者能感知到声音且听力损失程度仅为轻中度,仍可表现为噪声环境中言语识别困难。随着内耳其他部位逐渐退行性变,耳蜗损伤部位从基底部逐渐向顶部蔓延,患者对于全频的声音感知和元音辅音分辨均会受到影响,因此在安静和噪声环境中其言语识别能力均逐渐下降。
值得注意的是,本研究结果虽然显示年龄、听力损失程度均为老年性聋患者言语识别能力的影响因素,但两者之间并无交互效应,表明年龄和听力损失程度对老年性聋患者噪声下言语识别的影响具有相对独立性。其原因可能与年龄相关的中枢听觉处理能力、认知功能、全身性疾病等因素有关。对于老年人来说,随年龄的增长,全身组织逐渐退化,机体代谢发生障碍,不能充分供给听觉器官和大脑所需的能量,听觉中枢处理能力与认知水平也逐渐下降。Pronk等[11]经过大样本量研究发现,老年人噪声下言语识别能力的下降速度会随着年龄增长而加快,且认为认知功能中信息处理速度的下降可以解释这一特征。Anderson等[12]揭示了认知功能与中枢言语处理系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老年人在噪声中言语理解的程度,并且强调当老年人的外周和中枢听觉区域不足以处理言语信息的情况下,认知相关区域的重要性。本研究结果显示认知功能的主效应不显著,提示在老年性聋患者中,认知功能对其噪声下言语识别的影响程度不及年龄和听力损失程度,具体机制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本研究样本量较小,在下一步的研究中,需要扩大样本量并优化模型,进一步探讨老年性聋患者噪声下言语识别的影响因素及其交互效应。本研究结果提示在临床检测中可结合年龄、纯音测听和MMSE量表,全面评估老年人的听理解能力,以帮助制定精准的听觉认知干预方案,达到个性化治疗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