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国动画的创作、生产、服务机制

2021-03-19 16:31周红亚
民族艺术研究 2021年1期
关键词:动画

张 娟,周红亚

中国动画起步于20世纪20年代的战火中,在当时自力更生,有着向市场求生存的短暂历史。改革开放后,计划经济体制之下,中国动画迎来了属于自己的黄金时代,在没有生存压力的环境中进行了卓有成效的艺术化、民族化创作路径探索,打造了享有盛名的“中国动画学派”品牌。1995年,长达40多年的美术片按政府指标生产的政策结束,国家政策的转变让中国动画再次站到发展的十字路口上。面对日新月异的社会,曾经丰富的经验似乎失去了往日的光辉,如何自主经营,如何把握观众,如何面向市场生存,成为那个特殊历史时期中国动画事业发展面临的最棘手问题。

改革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仅在转型伊始,中国动画事业即遭遇了发展瓶颈乃至生存危机。从1980年《铁臂阿童木》开始在央视播出,10多年时间的浸淫,国内观众早已迭代成为国外动画作品的拥趸者。国产动画长期以来形成的探求艺术的表达形式和寓教于乐的创作理念,已无法适应时代变化和观众口味。虽然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在20世纪80年代顺应电视发展潮流创作出 《黑猫警长》 《葫芦兄弟》等诸多经典,但面对来势汹汹的国外优秀作品,依然无法招架。另一方面,从80年代末期兴起的动画对外加工业正处于黄金发展期,在“普通员工月收入可以达到近万元”①何兵、何伟:《如烟往事:中国动画加工(1989—2009年)》,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第103页。的吸引力下,原创人才流失大势早已不可阻挡。于是,资金、人才、作品的集体缺位成为中国动画艰难转折的缩影。这一境况持续数年,直至2002年国家广电总局颁发《影视动画产业十五期间发展规划》,拉开了21世纪国家政策扶持动画发展的大幕。中国动画迎来久违的热闹景象,一时千帆竞渡、气势恢宏。然而,重量轻质带来其泥沙俱下的状况,其野蛮生长给国产动画发展蒙上了一层阴影;但事物的两面总会在不经意间展露。《喜羊羊与灰太狼》系列的热播,重新吸引了低龄观众的目光;《十万个冷笑话》的黑马之势,更让市场看到了隐匿在网络世界中的巨大能量;《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引发的以传统文化重构、东方美学再造为主要特征的创作风潮,以及互联网动画IP联动、百花齐放的良性态势,使国产动画在市场竞争中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发展节奏。

在20余年的市场化发展历程中,中国动画经历了低谷,也迎来了高光时刻。在当下整体动画产业向好的局势之下,从创作、生产、服务机制入手,以历史经验为参照,以市场规律为基准,以本土化发展为中心,直面现实,解决问题,才能使其在历史机遇中离目标更进一步。

一、创作机制

在传统的信息传播中,受众通常被视为信息接收的终端,但时代的发展和新媒介的即时性彻底颠覆了这一格局。受众不仅可以接受信息,更可以进行广泛的二次传播,并影响最初的信息发出者。动画创作与市场的互动关系同样如此,市场会通过多种方式将自己的意志反馈给创作者,并直接影响创作活动和行业发展轨迹形成。因此,建立面向受众、面向时代、面向未来的创作机制,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国产动画发展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一)以受众为中心的类型化建构

计划经济时代的动画创作,着重突出了其传统性、艺术性和教育性,目标受众以少年儿童为主体。这一创作惯性一直延续至进入市场经济时代,并影响着社会对动画的认知。从目前国产动画的整体消费状况来看,低龄向作品的消费仍然强劲。根据艾瑞咨询的综合调查显示,2018年的国产动画播放量前15名中,目标定位为低幼儿童和12岁以上青少年的作品比例大约为6∶4,儿童仍为国产动画的最主要受众。①艾瑞咨询:《2019年中国动画行业研究报告》,艾瑞网,http://www.199it.com/archives/900660.html,发表时间2019年7月5日。同时,二次元文化的强势崛起,加速了社会对国产动画接受度的提升,高年龄段观众的增速也十分明显。据测算,2019年中国核心二次元受众已达1100万人,泛二次元用户更是达到3.9亿人。②秒针系统:《2020二次元营销洞察白皮书》,微信公众号:秒针系统(ID:miaozhensystems),2020-07-20。③该调查报告中泛二次元用户统计标准为最近半年内看过一次动画或漫画,观看渠道不限。核心二次元用户统计标准为每周花在动漫或二次元游戏上的时间大于5小时,过去1年内二次元相关花费达到1000元,过去一年参加过China-Joy、漫展等线下活动。以上两组数字基本反映出目前国内在二胎政策、互联网经济等影响下的人口构成,以及其所带来的动画消费需求新面貌。另一方面,面向全年龄段的动画电影的强势表现,也显示出国内更广泛消费人群的巨大潜力。

基于以上的受众需求,国产动画目前已基本形成在三大平台上播放的三种类型,分别是以面向低龄儿童为主的电视动画,以面向青少年以上人群为主的互联网动画,和以面向全家欢及全年龄层观众为主的影院动画。这些作品为适应平台分野,在其创作之初,以受众为中心,逐步形成了初级的类型化特征。如:在电视动画中,冒险/拯救、社会认知、竞技运动是最受欢迎的题材类型,《超级飞侠》《熊熊乐园》 《猪猪侠之竞球小英雄》等颇具代表性;在互联网动画中,冒险热血、历史、玄幻/魔幻、仙侠古风、悬疑推理等类型受到普遍欢迎,《斗罗大陆》《画江湖之不良人》《大理寺日志》等都拥有很高的人气;在影院动画中,主要以冒险/拯救、成长/救赎等较为普适性的类型为主,无论是全家欢的《熊出没》系列,还是 《哪吒之魔童降世》等经典IP重构作品,都没有离开这一范畴。除年龄因素之外,性别的差异对作品选择同样产生极大影响,如低龄女童更喜欢《巴啦啦小魔仙》动画系列、《精灵梦叶罗丽》系列等以少女为主角的魔法类作品;青少年以上女性用户则对《妖怪名单》 《国民老公带回家》等大女主、霸道总裁设定更加青睐。

受众人群细分和建立在其需求基础上的类型化细分,是国产动画在市场经济环境下选择的必然道路。现有国产动画虽已具备一定基础,但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面临着题材雷同、类型分布存在巨大差异等问题,这也是其未来发展需不断完善之处。

(二)传统文化的现代化改造及其吸纳的国际化视野

传统文化形成于浩渺的时间长河中,体系庞杂,并经历着不同历史时期的演化。面对如此厚重的系统,拿来主义显然无法物尽其用,更不能触及传统文化的根本,筛选和重构是必然的过程。实际上,计划经济下的动画创作拥有良好的文化改造传统。其创作者们通过深入生活,将时代精神和观众需求与传统相连接,没有不可逾越的样板,亦没有必须拘泥的风格。以 《大闹天宫》为例,这部“中国动画学派”的扛鼎之作,从角色形象到琼楼玉宇,设计者张光宇在其中巧妙地将自己所熟谙的装饰绘画、现代漫画、戏剧元素、民间工艺等融会贯通,创造出既有民族气象又被时代所认同的“中国风格”。这种风格本身就是杂糅的结果,是对传统文化的再设计;更重要的是,这其中的再创造精神,成就了“中国动画学派”的视野和格局。

市场经济条件下,动画创作所面临的环境杂乱纷繁,传统文化的改造至少面临两大问题,一是现代化,二是国际化。

1.现代化方面。因创作的浮躁与短视,传统文化一度以“符号化”和“模式化”的面貌呈现,甚至成为陈旧和保守的代名词而备受质疑。政府的坚持引导和观众的心存希冀,给了创作者坚持弘扬传统文化的勇气和耐力,尤其是在大国崛起的时代大趋势之下,文化自信成为刚性之需,外部环境的倒逼亦强化了此历史风潮。至近年,为适应市场,其开始逐渐找到可行的创作手段:外部,通过提升制作技术和审美能力,进行传统元素的奇观化和现代视觉重构;内核,面对当下现实和世人的生存状态,成就作品精神与观众情感的共鸣,双向发力,终以 《西游记之大圣归来》为起点引发新一轮的经典重构热潮,这成为时下最引人注目的创作方式。当然,传统题材的回归并不能且不会成为国产动画创作的全部,将一些现代题材中融入传统元素则具有更广阔的开发空间。此类作品更强调现代社会的代入感,在拓展动画进入社会生活空间上更具优势,传统文化在其中隐性传播,在潜移默化中对观众产生深层次影响。以 《汉化日记》 《刺客伍六七》等为代表的互联网动画目前已进行了富有成效的探索,但总体仍处于初级阶段。关于此,日本成熟的创作体系可作为他山之石。

2.国际化方面。讲好“中国故事”的时代使命,已然成为中国动画创作的基本准则。在此核心之下,国际化的创作视野至少包含两层含义。首先是“被动”国际化。自改革开放以来,外来动漫文化长期且强势的影响早已改变了国内观众的欣赏习惯,使其从造型风格到叙事模式都与日美主流动画趋于一致。鉴于此,充分考量这一现实,以开放的态度,吸收日美动画的成熟之处,同时注重传统文化的巧妙融入和循序渐进的改变,是现实且可行的举措。要改变这种“被动”局面,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这同样也是国产动画在全球重新探寻和确立身份标识的过程。其次是“主动”国际化。文化各有千秋,却可碰撞融合。中国动画创作同样可关注世界其他地区的优秀文化,秉持以我方文化内涵为根基的原则,以全球化视野,采撷筛选,为己所用。这样不仅能够丰富我国动画作品的叙事及影像表达,更可增强中国动画进行世界性传播和扩大影响的能力,进而推动文化“走出去”。

(三)IP联动的创作生态和个人化表达

法国社会学家鲍德里亚在关注当代人的消费行为时发现,人们对物品的消费不再局限于发挥其使用功能,而是开始关注商号、商标等符号的价值。这些符号“好似一条链子、一个无法分离的整体,它们不再是一串简单的商品,而是一串意义……并使消费者产生一系列更为复杂的动机”。①[法]鲍德里亚:《消费社会》,刘成富等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4页。鲍德里亚的观察虽是基于实物消费的,但同样适用于文化消费场域,尤其在万物互联的时代背景下,文化符号的价值更是得以凸显。IP作为知识产权的代名词,近年来成为影视界炙手可热的符号代言者,动画成为IP联动创作的极好对象。

构建IP联动的创作生态,核心在于IP的选择和创造。总结过往经验,日本动画界从漫画入手发展而来的创作体系颇具参考价值。基于漫画相对低廉的创作与传播成本,可以通过它进行IP的培育,促核心观众群的养成,从而大大降低动画创作的风险,攫取最大化的商业利润。尤为关键的是,围绕IP展开的商业活动所产生的经济价值远远高于漫画与动画本身的经济价值,也正因为此,其产业链中各环节的联动成为可能。相较于日本,国内缺乏纸媒漫画的普及环境,直至互联网崛起,才为IP联动提供了天然成长空间。网文、网漫、网游、短视频等互联网文化产品成为动画IP培育的基础,它们既保持着彼此的相对独立性,又可以互相连接为紧密的命运共同体。当下,网文和网漫已经在互联网动画的创作中发挥重要作用;网游在以下游产品开发为主的基础上,不断寻求前置突破;短视频成长正酣,蓄力效果明显;以《庆余年》 《唐人街探案》等为代表的实拍影视作品动画化的决定进一步打通二次元壁垒,更具标志性和突破意义。除内容联动之外,互联网媒介因其强大的传播功能和社交功能,已经成为各媒介产品延展和宣传的最重要支撑。在这种从内容到媒介传播的联动过程中,国产动画的IP创作生态系统生成,对这一系统的不断优化决定了中国动画的市场化程度,这是面向未来的发展大势。

商业化的规则在于其系统性和模式化,个人化和艺术化的表达则更强调独立性。个人化的艺术探索曾是“中国动画学派”的重要特征之一,但平衡商业与个人的关系已是市场经济中的关键一环。重视个人化表达首先是破解商业规则中作品的同质化,丰富作品内涵和增加其特质的最有力方式;其次,个性化是构建创作者风格,提升辨识度,形成创作者IP的必备要素;第三,艺术创作是挖掘动画创作人才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国产动画作品的百花齐放,饺子、不思凡、刘健等个性鲜明导演们的风格逐渐形成,以及以“哔哩哔哩新星计划”“东布洲动画孵化项目”等为代表的原创动画人才扶持项目的如火如荼实施,都展示出业内生态的良性态势,势必对国产动画创作产生持久影响。

二、生产机制

进入市场经济体系后的国产动画生产发生着两大格局转变,一是总体产量的起伏,二是动画品类占比的变化。具体来看,以2004年大规模扶持为节点,电视动画产量从当年的2.2万分钟迅速飙升,至2011年达到26.1万分钟顶峰。②艾瑞咨询:《2017年中国动画行业报告》,艾瑞网,http://report.iresearch.cn/report/201708/3049.shtml,发表时间2017年8月28日。之后开始连年回落,2019年生产电视动画片94659分钟③国家统计局:《中华人民共和国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国家统计局,http://www.stats.gov.cn/tjsj/zxfb/202002/t20200228_1728913.html,发表时间2020年2月28日。,已连续3年处于10万分钟以内。动画电影方面,2004—2011年间除个别年份外,总体生产和上映数基本维持在20部以内④数据来源于对国家统计局、中国电影票房APP、猫眼电影等公布的相关数据综合整理。。2012年动画电影起色逐渐明显,至2015年达到41部的上映量,之后开始回落至每年30余部的相对稳定状态。①盘剑:《2019年中国动画电影观察与分析》,《当代电影》2020年第2期。互联网动画方面,从2012年之后开始迅猛增量,2018年上线68部②ACGx:《国产网络动画的2018:视频平台成行业发展重要推手》,微信公众号:ACGx(ID:acgxclub),2019-01-03。,2019年截至9月份就已上线58部③群邑智库:《2019年视频网站国产网络动画分析》,199IT网:http://www.199it.com/archives/939607.htm l,发表时间2019年9月18日。,仍处于快速的上升期。总体而言,动画生产在经过阶段性的较大浮动之后,正逐渐趋稳,互联网动画占比不断扩大。未来,提质增效成为中国动画生产的发展方向,其提升过程将会有包括资本、生产体系、产业链等在内的要素共同作用。

(一)资本的商业布局

资本是保障生产的首要核心要素,动画行业的资本入局随着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而愈发活跃,并已形成拥有各自优势领域又彼此相互交叉的多强竞争、全面开花局面。就资本的来源渠道划分,可分为以下几类:1.互联网企业。得益于互联网经济的一日千里,以互联网业务为主体而壮大的企业,拥有了其得天独厚的发展条件,具备了资金优势并展开一系列的商业布局。这其中又可以分为以百度、阿里、腾讯为代表的综合性互联网领军企业,以及以哔哩哔哩、爱奇艺、优酷等为代表的视频平台公司,后者又多与前者存有资金关联。此类资本成为目前国内动画投资中最活跃的部分,也是打造以互联网动画为中心格局的主体。2.传统影视企业。光线、万达、中影、华谊兄弟、卓然等传统影视公司都在着手布局生产动画电影,这其中又以光线最具代表性。以全资子公司彩条屋影业为主体,光线采用孵化和注资的方式,汇聚国内几十家优秀创作团队,充分利用自身的制片、宣传、发行和其他资源优势,推动国产动画电影产业链的布局,引领了国产动画的发展浪潮。3.传统动漫企业。此类公司以动漫相关业务起家,在动画创作中具有传统优势,同时不断寻求上下游的突破。以奥飞动漫为例,该公司以打造“东方迪士尼”为企业发展目标,从2010年开始大规模进行资本布局,收购有妖气漫画公司,注资狼烟动画、明星动画等,为奥飞娱乐的集团化发展提供了条件。华强动漫、环球数码、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等动漫企业,同样通过部分外线布局和更多的企业内部规划,形成了规模化、产业化效应。4.私人股权投资。更多的动画生产团队需要从社会中寻找资本的注入,私募市场为其资本引入的重要途径。以创新工场、梧桐树、三千资本等为代表的风险投资机构,对动画生产的助力作用明显,尤其对于初创期的团队更是如此。

丰富的资本入局为国产动画生产提供了保障,但同时应关注资本强烈的周期性变化特征。2016—2018年,受文娱产业大环境的传导影响,尤其是《西游记之大圣归来》的巨大成功刺激,资本对于动漫产业的投资数量与额度都出现大幅增长,仅2016年的投资事件就达148起,2018年的投资额更是高达75.5亿元,④艾瑞咨询:《2020年中国动漫产业研究报告》,艾瑞网: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67742107051017434&wfr=spider&for=pc,发表时间2020年5月26日。但这一趋势受资本寒冬和动画电影业绩的影响,迅速断崖式下跌,2019年的相关数据已不及2015年。这种变化在整体产业未成熟的阶段,尤其具有随机性和不可控性;优秀作品对市场基本面的带动作用,在一定时期内都将处于核心位置。对于动画生产企业而言,在不断强化作品质量的前提下,把握资本动向,是其未来发展必不可少的一课。

(二)工业化体系构建

动画生产是系统化、团队化的集体行为,集创意与技术于一身,具备工业化的生产特征。悉心观察,近些年国产动画电影的宣传和发行中存在一个十分有趣的现象:无论是 《姜子牙》的57家公司参与、1600余人制作,⑤Katei:《〈姜子牙〉上映首日票房破4亿,背后有这57家公司》,微信公众号:三文娱(ID:hi3wyu),2020-10-02。还是 《哪吒之魔童降世》的70家公司参与、1600余人制作,①索菲亚·嘟胖:《〈哪吒之魔童降世〉背后的制作公司都有谁?致敬!》,影视工业网,https://107cine.com/stream/113486/,发表时间2019年8月1日。以及《风语咒》的上百家公司合作②李心语:《复盘 〈风语咒〉:国产动画电影崛起?许多原创公司如今又做回代工》,微信公众号:数娱梦工厂(ID:D-entertainment),2018-08-15。,其生产过程中的生产机构和个人涉及面之广、规模之大都在有意无意地被强调和渲染。当然,这首先是一种宣传策略,以庞大的数字凸显作品巨大的工作量和精益求精的品质追求。另一层面,也反映出国内动画生产力量仍十分分散,高质量项目必须通过临时性的“抱团”方式运作。如此一来,势必带来其极大的沟通和衔接挑战,考验着团队协作的能力和完成质量。事实上,这种挑战也正是当下国产动画生产环节亟须完善和突破之处。以彩条屋影业所开展的“XXL超大号想象力”战略为代表的实践,通过确立核心团队的中心地位,并整合行业各环节的优势资源进行联动协作,正在引领此类生产模式不断完善。这种注重市场分工的方式,可有效聚集行业中的分散力量,产生“1+1>2”的合力效果,符合当前国内该行业发展的基本情况,将会成为未来一个时期内国产动画工业化生产体系构建的主流。

除以此类模式生产之外,以追光动画、华强动漫为代表的较大型动画生产力量,在企业内部的生产探索中,也已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以追光动画为例,2013年成立后,通过技术开发、流程优化、制片管理等环节的发力,其从2016年起就已形成一年一部的动画电影生产能力,建立了相对成熟的工业化流程体系。尤为关键的是,这一体系的建立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更极大降低了生产成本,以相对于好莱坞动画1/3的制作人员和1/10的投资完成同等品质的影片。③三文娱:《追光动画的七年“追光之路”》,微信公众号:三文娱(ID:hi3wyu),2020-01-03。这种生产模式有着明显的优势,并具备稳定生产高质量影片的实力,但对生产主体的资本、资源要求较高,适合于综合实力较为雄厚且具有较大风险承受力的企业。两种生产模式在当前条件下形成了互补的发展格局,是国产动画工业化体系构建的两极,也是打造优秀作品的保障。

(三)产业链和品牌打造

产业化发展的重点在于产业链建构的广度与深度。动画的产业链可分为上、中、下三个环节,上游负责内容供应,中游负责宣传、发行,下游则是基于IP的衍生开发。因此,动画生产不只限于作品的生产层面,还包括后续产业链上诸环节的运营。当前动画行业的营业收益仍主要来源于作品放映的票房,网上的付费观看、流量,以及伴生的广告收入,更加广泛的商业开发仍处于起步阶段。

品牌是最具价值的商业要素,也是市场化运营中最具识别性的无形资产,坚持围绕品牌打造展开业务是产业链壮大的前提。以《熊出没》为例,作为国内衍生品开发最好的品牌之一,其从2012年电视剧集开始上映时,就已着手布局下游市场,成立专门的衍生品团队负责进行其衍生品的全线开发。2014年其衍生品的年产值已突破20亿元,到2018年其合作的授权商已超过200家,品类覆盖衣、食、住、行各个方面。④郑中砥:《衍生品会是电影产业增长的下一个蓝海吗?》,微信公众号:中国电影报(IDChinaFilmNews),2018-05-09。将衍生产品生产和营销视为长线业务,注重监管和参与每个生产环节,以产品质量呵护“熊出没”品牌,并通过各种产品强化这一品牌,成为华强方特产业链运营成功的基石,这也是在国内缺乏衍生品开发工业化标准的现状之下的应对之策。另一方面,千篇一律的同质化产品的面世已成为衍生品开发受阻的重要原因之一。动画衍生品消费以青少年为主,产品的创意性、时尚感、科技感等是吸引这一人群的关键。同时,把握消费热点是产业开发必须具备的视野,如受二胎政策、互联网经济、疫情等多方面的刺激,面向低龄受众的在线教育成为市场新宠。关于此,动画品牌的介入具有先天优势,“熊出没”和“熊熊乐园”与在线英语教育品牌阿卡索的跨界合作就收获了良好的联动效果。近年来面向青少年以上年龄段受众的角色经济热潮,也为动画的产业链开拓提供了机遇,如虚拟偶像、短视频、潮玩、娃娃机、盲盒等因其所具备的强传播性和体验感,都可使它们与动画结合,将其开发为能够俘获年轻受众和塑造动画品牌的绝佳衍生品。

此外,动画产业链的扩容要积极关注社会发展总体格局,具有敏锐的社会服务意识,关注文化介入社会各领域发展的时代大势,形成以服务换效益的长远格局。近年来关于文旅融合的探索正方兴未艾,“动漫+旅游”的模式不仅为文旅经济注入强大生命力,更为动画产业链增加了强劲竞争力。“熊出没”IP的持有者华强方特文化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依靠“熊”的影响力,在全国开设了20多家主题乐园,华强方特文化科技主题公园营业收入已占2018年总收入的82.95%①杜蔚:《“熊出没”之父不简单 2018年净利润近8亿》,每日经济新闻,https://new.qq.com/omn/20190321/20190321A0MEQV.html,发表时间2019年3月21日。;常州中华恐龙园凭借《恐龙宝贝》系列动画实现了线上线下的动漫互动;克拉玛依以动画角色“克拉”和“玛依”提升城市文化和旅游形象;自贡、德阳以动画剧集推介恐龙和三星堆文化旅游资源;狐妖小红娘“涂山苏苏”成为丽江智慧文旅动漫大使……经济转型和社会需求为动画产业发展注入更多可能性,产业链和品牌打造不是一蹴而就的,它考验着业界的智慧和耐力,同时成为中国动画产业发展成色的试金石。

三、服务机制

就动画这种社会化和工业化程度较高的行业而言,无论是创作还是生产,都离不开第三方的保障与支持,配套服务质量的高低,对行业发展的影响巨大。

(一)政策性的引导与支持

计划经济时代的国产动画完全在政策的指令下发展,其进入市场经济体系后的重新起步同样建立在国家政策扶持的基础之上。通过对政策的梳理,可以看到国家政策的整体走向:从2002年至2007年,是重点形成动画规模、提高国产动画市场占有率的阶段,税收优惠、资金补贴、黄金时段禁播国外动画等举措都是围绕这一目标制定的;从2008年起,强化产业链的作用,引领动画制作从重量向重质转型逐渐成为政策制定的主流;2012年之后,互联网的强势介入将国产动画的市场化发展引向新的阶段,专门针对动画的产业政策逐步减少,更多的是在大的文化产业政策中体现。

国产动画在政令的推动之下,逐渐走过了孱弱阶段,具备了一定的造血功能;但未来之路依然充满挑战,适当的政策支持与引导必不可少。近年来的相关政策走向也已显露出这种趋势。在支持层面,重点体现于税收优惠、推进融资等资金方面。如:为继续执行动漫产业相关税收优惠政策而发布的《文化部办公厅关于2017年动漫企业认定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办产函〔2017〕190号)、《关于延续动漫产业增值税政策的通知》(财税〔2018〕38号)等;《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文化体制改革中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和进一步支持文化企业发展两个规定的通知》(国办发〔2018〕124号)则强化了对文化企业在投融资方面的支持。在引导层面,重点体现于对其发展规范化的管理。如《关于进一步加强网络原创视听节目规划建设和管理的通知》(新广电发〔2016〕198号)、《关于网络视听节目信息备案系统升级的通知》(广电办发[2018]158号),以及 《网络视听节目内容审核通则》等文件都是针对互联网视听的备案和审核出台的规范化文件,这些文件利于互联网动画的快速、健康成长。面对不断变化的市场形势,政策做到顺应时代,以灵活的、前瞻性的、建设性的指引为中国动画事业继续提供支持,将起到事半功倍之效。

(二)交流与平台搭建

行业的壮大需要持续的、高质量的交流、互通、共享,平台的搭建尤为重要。在中国动画的市场化发展中,提供支撑的平台主要有三大类型。

首先是交流服务平台。此类平台主要包括动漫节展、创投会、动漫赛事等形式,以成果展示、优秀作品挖掘、投融资服务、资源互通等功能为主,“中国国际动漫节”“厦门国际动漫节”“金龙奖”等节展赛事,经过多年的经营,已经突破单一的模式,成为具备广泛影响力的综合性动漫服务品牌。以中国独立动画电影论坛为主体转型而来的东布洲国际动画周,从回归创作本身和更加凸显创作者和作品的角度,为产、学、研融合提供了优秀窗口。“中国动漫产业网”等网上服务平台,在长效性、综合性方面更具优势,与实体平台形成互补之势。

其次是技术型服务平台。此类平台多集中于动漫园区、产业基地,通过空间上的聚集,形成在政策落实、技术服务、设备共享、科研开发、人员流动、项目协作等方面的服务优势。近年来,以“云渲染”为代表的互联网技术服务机构,为动画生产提供了更便捷和广阔的空间。

第三类是“走出去”平台的搭建。这不仅是中国动画走向世界的路径,更关乎中华文化的传播和交流。总体上来看,国产动画的出海通道是畅通的,无论是渠道播映、品牌授权、代理发行,还是参赛、创投等都已取得一定成效。同时也应看到,国产动画在海外的盈利空间和文化影响力仍十分有限,不断提高力度和精准度是其发展所需。近年来,面向“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的文化交流方兴未艾,《文化部“一带一路”文化发展行动计划(2016—2020年)》《动漫游戏产业“一带一路”国际合作行动计划》,以及每年一度的“‘一带一路’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国际合作重点项目征集”等政令的推动,是新的历史节点下“走出去”平台的精准发力。

平台搭建伴随中国动画同步发展,经历了一哄而上的历史阶段,终经时间考验,优胜劣汰,在政治、经济共同作用下,回归健康的发展道路。同时,新的业态形式不断融入,与时代紧密连接,为动画行业提供更具前瞻性、科技性且能扎实落地的服务,是平台保持旺盛生命力和支撑中国动画持续前行的历史使命。

(三)人才队伍建设

人才是中国动画事业发展的关键。市场经济条件下,供给、分工、流动是人才队伍建设的三要素。首先,要保障人才供给的渠道畅通。动画的人才来源可分为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两类。在扩招政策和产业需求的双重刺激下,动画的学历教育进入21世纪后迎来扩张热潮,但人才数量激增的同时,各界也饱尝一哄而上导致的“红牌”苦果。近年来,随着产业境遇的逐渐向好,以及大量院校“知难而退”的专业关停或转设,动画学历教育人才供给质量明显提高。非学历教育方面,技能类院校和培训类机构是人才供给的主体。经过多年经营,国内已形成多个技能培训品牌企业,线上教育的加入更是极大拓展了此领域的影响力。非学历教育已经成为弥补学历教育人才技能短板的良好平台,并为社会人员提供了进入动画行业的通道。其次,要关注人才建设的多样性。动画是团队协作的产物,其前、中、后期的工业化流程决定了其人员的分工和层次的多样。长期以来,缺乏创造性的前期人才被认为是国内动画发展最大的掣肘,但事实上,中后期制作人才的高水准也是保障国产动画整体实力提升的重要基础。技术与创意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共同体,只有人才平衡分布,各环节普遍优化,才能真正推进行业整体的进步。第三,要确保人才流动顺畅。无论是动画内部环节的人员流动,还是其跨行业之间的流动,都是行业有活力和潜力的体现。内部流动方面,通过培训过渡和校企合作等方式,从院校到企业间的人员对接问题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解决。动画企业普遍具备的“有才者优先”氛围,为产业链各环节间的人才及其水平提升提供了空间。外部流动方面,“非专业背景”动画创作人所创造的成绩已是国内动画行业的亮点。游戏、漫画、插画、设计等领域人才的跨界也已成为动画界新鲜血液输入的重要来源。

目前,国内动画人才队伍建设正处于行业上升和供给趋向良性的发展阶段,但高质量人才需求的持续扩大和人才队伍建设水平间的矛盾仍将长期存在。国家、行业层面对原创人才培育的持续性关注与扶持,互联网对动画人才挖掘的巨大推动作用,技术转型升级带来的技术人才增量等时代机遇,都会成为中国动画持续突破的动力与希望。

结语

回溯进入市场经济后的国产动画,从1999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集中几乎国内最优秀原创力量将 《宝莲灯》艰难推向幕前,让世人看到沉陷于代工已久的中国动画界仍存原创斗志,到2019年《哪吒之魔童降世》横扫电影市场,荣登中国电影史票房第2。20年的时间里,中国动画完成了从前路渺茫到充满期望的转变,这是上至国家、下至每个从业个体共同奋斗的结果,也是创作、生产、服务各环节不断优化的呈现。未来,体系化、成熟化各项机制的形成是大势所趋,唯有秉持变革之精神,优所长,克所短,方可顺历史大潮,继续助中国动画交出满意的时代答卷。

猜你喜欢
动画
Clifford hits the big screen
浅谈水彩在动画中的应用
中日神怪类型动画比较研究
做个动画给你看
我的动画梦
揭秘油画动画 逐帧堆砌的精致艺术
中国动画电影何去何从——从中、日、美动画谈起
动画总动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