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不同方法直线偏振光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疗效观察

2021-03-19 10:06金艳艳
浙江临床医学 2021年2期
关键词:偏振光带状疱疹次数

金艳艳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 是由于水痘——带状疱疹病毒侵犯、破坏神经而引起的,表现为急性带状疱疹(acute herpes zoser,HZ)愈合后仍有疼痛持续>1 个月者[1],属于顽固性神经病理性疼痛。直线偏振光照射作为一项有效弥补治疗方法[2]具有起效迅速、无创、无痛、操作简便的优势。临床实际使用中发现,常规治疗1 次/d 并不能持续缓解疼痛,故本研究采取个体化的按需即时偏振光照射治疗,与每日仅常规一次偏振光照射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进行对比,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 年10 月至2018 年12 月疼痛科收住的确诊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52 例,男31 例,女21 例;年龄52~81 岁,病程1~6 个月。发病部位:头面部13 例、躯干部35 例、四肢4 例;皮疹已治愈,均为单侧神经受累,符合PHN 诊断,能在医生指导下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表述疼痛程度,治疗前VSA 评分≥4 分,能够配合偏振光治疗。排除患有严重心血管疾病、出血倾向、恶性肿瘤、精神障碍及红斑狼疮患者、光敏感病史、严重皮肤病以及不能配合治疗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与按需即时组,每组各26 例。本研究方案已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入选患者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指导患者正确使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在标有0~10 分刻度的直尺上标记出自己感受的疼痛强度,0 分代表无痛,10 分代表无法忍受的剧痛,1~3 分表示轻度疼痛,4~6 分表示中度疼痛,7~10分表示重度疼痛。照射治疗前及治疗后30 min评估VAS以了解患者疼痛缓解程度。常规组患者直线偏振光治疗1 次/d,10 min/次,照射后若疼痛再次发作,VAS评分≥4 分时,按医嘱给予口服或注射剂型的镇痛药物(吗啡、曲马多、氟比洛芬酯等)并记录次数。按需即时组患者则不限于每日一次的照射次数,当患者疼痛发作VAS 评分≥4 分并提出镇痛需求时,立即回应、迅速给予患者照射治疗,根据患者反应调节治疗参数,密切观察局部皮肤,告知患者注意有无过热或灼痛感,注意同一照射部位每次间隔时间≥4 h。对于部分疼痛发作频繁,4 h 内疼痛再发或多次疼痛区域照射后镇痛效果下降的患者,可改为照射相应神经根部或星状神经节[3]。对于照射后疼痛未缓解的患者,尊重患者意愿,按医嘱给予口服或注射剂型的镇痛药物并记录次数。照射方法:使用型号为HA-2200LE1 点式直线偏振光疼痛治疗仪(制造商:日本东京医研株氏会社)。根据患者发生疼痛的区域及其相应的周围神经分布,选用不同的照射探头、输出功率和输出模式等参数。充分暴露照射部位,疼痛部位在头面部者注意用不透光黑色镜片遮盖保护眼睛。(1)大面积或较大面积疼痛区域及相应周围神经选用A、B 治疗头垂直向下持续照射,根据患者局部反应的个体差异选择输出功率,一般为70%~80%之间;以照射部位温热感,而不感到灼痛为度。(2)痛点和神经干、脊神经选用C 治疗头间歇照射其相应体表投影,照射时间6 s,间隔时间4 s,输出功率一般为30%~60%;(3)照射星状神经节时使用SG 治疗头,直径调整至1 cm 左右,选择间歇照射工作模式,照射时间1.5 s,间隔时间2 s;将功率控制在10%~60%;照射时间均为10 min/次,10 d 为1 个疗程。观察记录两组治疗前,治疗1 d 后、10 d 后(翌日清晨)VAS 评分。

1.3 疗效评价指标 (1)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前,治疗1 天后、治疗10 天后的VAS 评分;(2)睡眠改善情况:要求患者自行记录治疗期间(10 d)每日睡眠时长,睡眠时间越长,疼痛对睡眠的影响越小;(3)治疗期间(10 d)临时加用镇痛药物次数:患者因疼痛控制不理想,要求额外加用镇痛药物,临时医嘱所开具口服或注射剂型药物的次数。

1.4 不良反应观察与评价标准 观察每次直线偏振光治疗后1 h、4 h、24 h,照射引起局部皮肤组织的反应:红肿、热痛、严重皮损等;10 d 疗程结束后,观察照射引起全身性损伤:血常规、肝、肾功能和其他生化指标的改变。评价标准:(1)一般性局部皮肤反应,又称一般性不良反应;照射区皮肤有下列之一者:发红或皮下水肿,灼热或疼痛。(2)严重皮损:照射区皮肤有下列之一者:起水疱或溃破,感染或渗出流脓等。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 统计软件。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采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以n或%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各项目比较 两组患者年龄、身高、性别比、病程、疼痛部位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各项目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各项目比较(±s)

组别 n 年龄(岁) 性别(n) 疼痛部位分布(n)男 女 病程(月) 头面部 躯干 四肢常规组 26 63.21±9.31 15 11 3.5±2.1 6 18 2按需即时组 26 65.52±7.82 16 10 3.7±2.3 7 17 2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 评分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分,(±s)]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分,(±s)]

组别 VAS 评分治疗前 治疗1 天 治疗10 天常规组 7.32±1.17 6.21±1.21 4.25±0.90按需即时组 7.12±0.81 5.03±1.41 2.64±0.73 P 值 0.621 0.156 0.023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睡眠改善情况比较 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睡眠时间比较[h,(±s)]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睡眠时间比较[h,(±s)]

组别 睡眠时间治疗前 治疗1 天 治疗10 天常规组 4.23±1.35 4.35±1.37 5.25±0.86按需即时组 4.55±1.41 4.73±1.24 6.84±1.16 P 值 0.772 0.180 0.012

2.4 两组患者治疗期间(10 d)加用镇痛药物次数 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治疗期间(10 d)临时加用镇痛药物次数[次,(±s)]

表4 两组患者治疗期间(10 d)临时加用镇痛药物次数[次,(±s)]

组别 给药途径口服 注射常规组 3.12±0.72 1.33±0.35按需即时组 1.10±0.51 0 P 值 0.003 0.0007

2.5 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 两组PHN患者直线偏振光治疗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仅发生局部性皮肤反应3 例,其中常规组发生2 例(7.7%),按需即时组发生1 例(3.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直线偏振光照射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原理是通过照射神经节、神经干、神经丛、痛点和穴位,利用光作用于人体,起到消炎、镇痛、促进组织修复、调节神经和免疫等功效[4]。具有无侵袭性、安全性高、操作简便且治疗起效快等优点[5-6],有助于提升整体治疗效果[7],患者有较高依从性[8]。

本资料中按需即时组中患者每日要求直线偏振光治疗次数最多为6 次,平均为(2.8±0.68)次。两组患者偏振光照射治疗后,VAS 评分均有降低,按需即时组疗效更优于常规组,具体表现:(1)按需即时组VAS 下降更明显。相较于口服止痛药物需经胃肠吸收,由于直线偏振光照射是直接作用于感觉神经末梢,通过降低神经末梢的兴奋性,提高疼痛阈值,同时促进组织内镇痛物质吗啡样物质释放,降低局部5-羟色胺含量,镇痛起效更快。这一点对于反复发作而每次持续时间仅为数分钟的PHN 患者更为适宜,可迅速起到镇痛效果,而且由于不限于每日仅照射1 次,患者无论何时发作均可得到及时治疗,可有效应对疼痛反复发作,提升了整体疗效。(2)按需即时组患者治疗期间临时加用口服镇痛药物次数明显少于常规组,临时加用注射型镇痛药物次数为0,表明直线偏振光照射可替代部分镇痛药物的使用,这有助于减少镇痛药物依赖,减轻药物副作用。PHN 反复发作,多次给药势必造成药物蓄积、耐药、甚至药物依赖,产生的各种副作用也随之增多,如便秘、胃肠道刺激、共济失调和粒细胞减少等,尤其对于老年患者,加服药物则副作用更明显[9]。(3)按需即时组患者治疗后睡眠时长显著长于常规组。夜间睡眠时间短,疼痛发作醒来的患者口服镇痛药物起效所需的等待时间要长于偏振光治疗的患者,而且部分患者由于担忧过多使用镇痛药物可能导致药物依赖或副作用,而选择忍耐,损失的睡眠时间更多,按需即时组患者则无此顾虑,快速地减轻疼痛能直接改善患者睡眠质量。(4)增强患者对医疗帮助的信心,减轻心理压力。PHN多数病程较长,疼痛的长期骚扰,常使患者悲观失望、忧郁恐惧、易怒绝望,甚至产生严重的情绪低落、生不如死等消极心理。按需即时直线偏振光照射治疗鼓励患者积极参与疼痛管理,尊重并迅速回应患者的镇痛诉求,强调镇痛措施的及时可获得性,减轻患者对于疼痛反复发作的焦虑和恐惧心理,提升患者满意度。

文献报道直线偏振光治疗的主要不良反应为皮肤灼伤[10],其产生的原因与照射时间过长及输出功率过大有关。本研究改良了常规的每日一次的直线偏振光治疗方案,采用每日按需即时给予多次的直线偏振光治疗。最令人担忧的是安全性问题,因此,细致的观察与护理尤为重要,认真倾听患者的主诉,及时调整照射治疗的参数。严格控制照射的时长及功率,并定时(照射后1 h、4 h、24 h)观察照射部位的皮肤,治疗过程中两组共发生3 例局部皮损一般不良反应,经局部冷毛巾湿敷,24 h 内暂停局部照射等对症护理处理之后,呈现一过性的轻微皮损,可逆性治愈;10 天疗程结束后,所有患者的血液化验、肝肾功能等均正常。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确保了严密监测下的按需即时直线偏振光治疗,成为患者欢迎的无创伤性、无痛、起效快、副作用少[11]的非药物疗法,安全有效、操作简便,值得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偏振光带状疱疹次数
2020年,我国汽车召回次数同比减少10.8%,召回数量同比增长3.9%
个性化护理干预在老年带状疱疹中的应用效果
威伐光联合伐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观察
儿童带状疱疹的研究进展
最后才吃梨
俄罗斯是全球阅兵次数最多的国家吗?
线偏振光振动合成矢量端点轨迹方程的推导
光纤传感测量液体折射率的方法研究
探讨偏振技术在汽车产业中的应用
针灸围刺治疗带状疱疹56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