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下来的致命危机

2021-03-18 09:36杨小龙
祝您健康·养生堂 2021年1期
关键词:起搏器王奶奶脉搏

杨小龙

赵迎新

赵迎新

主任医师,北京安贞医院干部保健科、老年心内科主任。具有20多年丰富的心血管内科临床诊疗经验。主要从事心血管内科临床医学及冠脉和起搏器的介入工作,首都医科大学的英语及临床医学教学工作,担任首都医科大学英语及临床医学系讲师,首都医科大学留学生授课讲师。

在冠心病介入治疗、冠状动脉血管内超声诊疗、永久起搏器介入治疗方面有较深的造诣,特别在编著《冠状动脉血管内超声的临床应用与实践》一书中的编著组织、超声影像资料收集及汇编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

门诊时间: 周二上午

〇 会隐身的疾病

您知道嗎?有一种会“隐身”的疾病,即使罹患许多年的患者也有可能没有症状,但就像恶性包块没有疼痛感一样,这种“隐形”的疾病虽没有症状,却隐藏着巨大的危险。它会让人在毫无预兆、不知不觉的情况下发生晕厥,长时间不治疗还可使患者发生不同程度的脑梗死,严重时还有可能导致猝死。

北京安贞医院老年心内科的赵迎新主任告诉我们,这种“隐性”的疾病在中老年人群中发病率较高,但却鲜为人知,它就是慢性心律失常。

〇 危险的慢性心律失常

国内外根据对不同病种的研究发现,慢性心律失常的发病率从12%~50%,但与许多慢性心血管疾病不同的是,慢性心律失常的发病率有两个高峰期,除了常见的高发于60~70岁甚至到80岁的老年人群,研究还发现在20~30岁的年龄段也形成了一波小的发病高潮。

赵主任认为这种发病年龄年轻化的现象也许正源于思想上的不重视。通常大家对心动过速或者心律不齐更为重视,认为它们更严重也更为致命,所以心率过慢经常会被大家所忽略,殊不知心率过慢其实也会导致很多缺血性疾病的发生,例如心肌梗死、脑梗死等,更严重的甚至有可能导致猝死。赵主任告诉我们,静息状态下心率为每分钟50~100次都属于可允许范围内,如果心率偏慢则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心率虽偏慢但每分钟仍在50次以上,属于正常情况,无须过于担心;另一种则为每分钟心率低于或远低于50次,这便是心动过缓。

在临床上,慢性心律失常一般指的是包括窦性心动过缓、房室交界性心率、心室自主心律、窦房传导阻滞、房室传导阻滞等一系列以心率过慢、心律不规则为特征的心律失常。这些疾病可轻可重,一旦发作就有可能导致晕厥甚至猝死。赵主任告诉我们,能够自主清醒的意识丧失被称为晕厥,而无法自主清醒的意识丧失则为猝死,二者之间仅有一步之遥!

〇 心率与寿命

德国医学家曾做过许多关于心率与寿命之间是否有关联性的相关临床研究,研究中他们的实验对象囊括了几乎所有的哺乳动物,他们发现小鼠的心率特别快,能达到400~500次/分钟,但是其寿命却只有2年,十分短暂;而大象和乌龟则与之恰恰相反,大象的心率只有30~40次/分钟,但是却能存活至70多岁,乌龟的心率更慢,仅仅10~30次/分钟,寿命却长达百年。

研究的最终结论是大部分的哺乳动物有一条心率和寿命的关系曲线,心率与寿命呈负相关的关系,也就是说哺乳动物的心率越慢,寿命也就越长。但是人类却不在这“大部分哺乳动物”的范畴中,人类的寿命并不遵循这个规律,人类有一段最适宜生存的心率区间,只要心率波动于这个范围内,除去其他内在或外在因素的影响,寿命便不会明显减短。我国规定成人静息状态下的正常心率在60~100次/分钟,西方则认为是50~90次/分钟,一般认为55~70次/分钟的心率是人类最为理想的心率区间,所以也有心率相对偏慢的人十分长寿。

〇 从小症状中发现慢性心率失常

1.摸脉搏

正常情况下脉搏与心率同频,所以通过摸脉搏就能粗浅地判断自己的心率情况,也可以发现一些较为明显的、发作较为频繁的慢性心律失常。另外,摸脉搏的操作也十分简单,对姿势没有特殊要求,只要能摸到动脉搏动即可,大部分人群都可以独立完成,所以摸脉搏便不失为一个自我检测是否存在慢性心律失常的好办法。

赵主任告诉我们,摸脉搏时一般需要在静息状态下持续触摸到动脉波动1分钟时间,在此期间如果发现2次脉搏跳动之间有明显的停顿现象,就意味着心跳出现了长间歇,应该赶紧去医院筛查,防止出现晕厥等危险情况,曾经出现过晕厥的人群则更要加倍重视,及时就医诊治!

但是慢性心律失常是一种间歇性发作的疾病,有着间歇发作、难以捕捉的特点,所以慢性心律失常虽然可以通过摸脉搏发现,但确诊却主要依靠24小时心电图。24小时心电图检查需要将检查仪器通过电极片与我们的身体持续连通24小时,用以观察这24小时内的心率性质、心搏总数、最慢心率和最快心率的心率次数及发生时间、是否存在较长的R-R间期、早搏性质和次数等诸多与心率相关的参数。如果24小时动态心电图显示最快心率不能达到90次/分钟,最慢心率在40次/分钟以下,平均心率处于40~45次/分钟,或是出现了大于1.5秒的R-R间期,便意味着心率存在长间歇,需要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

2.头晕

头晕是可以发现慢性心律失常的症状之一。头晕的表现多种多样,天旋地转、头重脚轻、视物不清、劳动或运动后头晕、体位改变时晕、休息静坐时晕、一过性黑矇均是头晕的表现,但不同表现的头晕预示的问题也各不相同。

头重脚轻、休息静坐时头晕、一过性黑矇这几种头晕一般和慢性心律失常有关,但其中头重脚轻是很多头晕都会有的症状,需要进一步的检查予以明确;天旋地转可能是颈椎病或耳石症;视物不清和慢性心律失常关系不大,头部有肿胀或压迫感则常见于眼部疾病;劳动或运动后头晕是大量活动后短暂脑缺血导致的,休息后一般可自行缓解;体位改变时头晕则最常见于耳石症的患者。

〇 新科技诊断慢性心律失常

在临床上,慢性心律失常是靠24小时动脉心电图来诊断的,但是由于它是一个阵发性的疾病,24小时之内也很可能因为不发病而导致漏诊。所以赵主任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更为先进的新诊断科技──植入型24小时动态心电图,它可以植入体内,记录长达3年的心脏跳动情况,而且在植入24小时动态心电图的操作过程中会进行局部麻醉,患者没有任何的痛苦,平时的工作生活也不会受到影响。

植入型24小时动态心电图的植入步骤:

植入型24小时动态心电图主要放在胸骨左沿第四肋间的位置上。首先捏起皮肤,做一个非常小的切口,把植入装置放在皮下作为隧道,同时扭转180度做一个简易的囊袋,植入型24小时动态心电图从后面放进去,植入皮下隧道内,拔出插入的装置即可完成。

〇 慢性心律失常的治疗手段

如果被查出有慢性心律失常,最有效也是目前临床唯一的治疗方式是安装心脏起搏器。但不少人对于安装起搏器心存疑问,认为它不舒适、不方便、存在并发症风险等。但是赵主任以安装起搏器10余年的患者举例说明,用患者自己的经历和感受来让我们正确认识心脏起搏器。

85岁的王奶奶曾是一位人民教师,曾在20世纪70年代末带学生劳动的时候发生过一次晕厥,后被诊断为心动过缓。当时王奶奶四十岁左右,因为年轻所以没有重视,但好景不长,20世纪80年代时,50岁左右的王奶奶便已经出现了在地铁上感到胸闷憋气、气短乏力的症状,有一次学校校医给王奶奶测了脉搏,42次/分钟,当时的王奶奶已经是短气懒言,稍加活动则疲惫不堪了。但王奶奶仍旧没有重视,一直到2007年王奶奶陪老伴去检查心脏,自己也顺便检查了一下,做了24小时动态心电图,发现在夜间心率只有31次/分钟,确诊为窦房传导阻滞所引起的慢性心律失常。在赵主任的建议下,王奶奶最终安装了永久性的心脏起搏器。王奶奶告诉我们,起搏器和自己的身体早已融为一体了,游泳、活动都不受影响,安装手术造成的损伤也十分轻微,手术后几乎没有疼痛的感觉,术后6~7天她便出院了。自此之后她的生活便恢复了正常,可以进行游泳、骑自行车等活动,再没有出现过胸闷气短、少气懒言、动辄疲惫不堪的情况。

通过起搏器程控仪了解起搏器工作状态

赵主任告诉我们,安装心脏起搏器仅完成了第一步,起搏器的工作状态如何,心脏对起搏器的依赖程度如何(自主心率更多还是起搏心律更多),起搏器的使用寿命还有多久等等重要信息都可以通过起搏器程控仪来了解。

起搏器程控仪可以把起搏器的参数调整到最适合患者的生理性起搏数值,在正常活动的情况下起搏器可以休息,当心脏跳动慢的时候,起搏器才进行辅助工作,帮助我们的心脏正常跳动。

出现心动过缓都需要安装起搏器吗?

2009年9月份一个周末的夜里,孙爷爷的心前区出现了针扎样的刺痛,他赶忙去医院检查,但是等他做心电图检查时症状基本已经缓解,所以心电图并没有发现明显的异常。但是经验丰富的赵主任没有放孙爷爷回家休息,他让孙爷爷在急诊留观了一个晚上,果不其然,第二天早晨8点左右孙爷爷就出现了心肌梗塞。

赵主任告诉我们,孙爷爷活动后出现头晕,还有胸闷、胸痛的症状,休息后可缓解,这是典型的心肌缺血症状,并且孙爷爷有说话间突然失去意识,几秒后再次清醒的病史,所以就诊当晚即使心电图没有异常她也十分警惕。发生心梗后赵主任给孙爷爷做了冠状动脉造影,发现存在三支血管病变,右冠几乎已经完全闭塞。

右冠心梗往往会出现心率减慢或房室传导阻滞,这种情况并不需要安装心脏起搏器,而是需要在血管内放置支架。医生给孙爷爷的右冠放了支架,另两支血管也做了相应的处理后,至今孙爷爷仍十分健康,血压、心率都在正常范围以内,甚至还能开车出门自驾游,也没有再出现过晕厥的问题。

赵主任强调,并不是只要出现心动过缓就要安装起搏器,如果是其他疾病导致的心动过缓,应该在原发疾病治疗后再复诊,如果再出现心肌缺血、心动过缓,再考虑是否要安装起搏器。

赵主任提醒,睡眠过程中,心跳间歇2秒以内是正常的。在静息状态下,窦性心律停跳2秒以上就是不正常的,停跳3秒以上就需要装心脏起搏器了。

〇 容易减缓心率的常见药物

除了自身内在的病理变化,一些外在的因素也有可能导致心率减缓。赵主任提示,有一些老年人常用的药物就可能会导致心率减缓,应该提高警惕。

容易减缓心率的常见药物:

1.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比索洛尔、艾司洛尔等,主要用于治疗冠心病、高血压、心衰等疾病。

2.洋地黄类药物,如地高辛、西地兰,主要用于治疗心功能不全。

3.治疗心律失常的部分药物,如胺碘酮、索他洛尔、普罗柏酮、維拉帕米等。

赵主任提醒,服用上述药物的人群要格外小心,如果出现心率过缓,及时就医,调整药物!

〇 做好两件事,预防慢性心律失常

慢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和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想要避免或者预防慢性心律失常的发生,还要从规律作息、调整生活节奏开始。

1.运动

运动对人体大有益处,游泳、散步、打太极都是很好的运动方式。心率较慢的人运动后心率会有所增快,一般来说,每周最少应进行3次运动,每次最好能有30~60分钟,运动时心率要达到170减去自己年龄的水平才是有效运动。以50岁的人为例,其运动心率要达到120次/分钟才是有效运动。

赵主任提醒,患有缺血性心脏病或心功能不全的人应减少活动量,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运动。

2.饮食

心率偏慢的人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多吃富钾低钠的食物,如土豆、香蕉、牛奶等,毕竟“多吃一份钾相当于少吃三份钠”,富钾低钠的食物对心脏大有裨益。

另外,饮料里面含糖还含钠盐,即使是原味面包里也含有钠盐,过量食用对人体会产生一定负面影响。赵主任提醒大家,很多食物中含有隐形钠盐,买东西的时候最好看清配料表,要千万小心别中招!

猜你喜欢
起搏器王奶奶脉搏
谁是逃跑的劫匪
永久起搏器的五个常见误区
永久起搏器的五个常见误区
失忆
智擒小偷的王奶奶
失忆
脉搏的检查及与脉搏异常相关的疾病
善意的谎言
心脏永久起搏器外露后清创重置术的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