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上的小小波:曾被暴力伤害后,关于陶勇医生的新闻频频出现在大众视野中。近些年,暴力伤医的新闻屡被报道,但往往时间一长就被大家淡忘。我有时会想,为何陶勇医生能够持续得到大家的关注?2020年5月,陶勇回到原来的诊室重新开诊;2020年7月1日,他痛心疾首呼吁的医院安检制度在北京市正式落地,他说,安检落地不是结束而是开始。陶勇为何能在受到这么大伤害后,毅然回到自己原来的岗位?作为医生,他有着怎样的追求?读了他的首部散文随笔《目光》,我感触颇多。
“一个有真信仰、真爱、真事业的人,是世间任何力量都打不败的”,这是周国平的评价;“人性复杂,善恶总在一念之间,陶勇所呈现出的通达与大智慧,绚烂夺目”,这是倪萍的评价;“陶勇医生的故事,不该是一个人的戰斗,我们该用抗疫的态度来面对暴力伤医”,这是白岩松的评价。陶勇医生的一举一动值得被关注,而这种关注,能让我们时刻清醒地、鲜明地认识到解决紧张的医患关系的意义。贾平凹说,《目光》一书,实为一名眼科医生对人心、对世界的观察与所悟。这本书,关于生死,关于善恶,关于坚守,关于初心……希望你能和我一起读读这本书,从生死场走过的陶勇医生会又一次刷新你对他的认知!
NO.01速览·《目光》简介
《目光》是陶勇医生首部文学随笔,是一本医生的沉思录,也是我们每一个人成长的启示录。书中包含陶勇从医二十年来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悟,对生死的看法,对人性善恶的思辨,对放弃与坚守、少数与多数的选择,对医患关系的审视……他的文字就像是他的手术刀,将人间种种悲欢都精准而细腻地在窄小的纸面上铺开,沉淀,他想治好每个人的病,也想医好每个人的心。
虽然被伤事件迫使他的人生转变了方向,但是他一直坚持的以仁心做事的信仰,从未改变。他说:“初心放在最大的诱惑和最深的伤害里才能检验其珍贵。我不是神,但愿意继续发出我的微光。”他的目光依旧笃定,步履从容,心性坚韧,他相信希望的力量,相信爱可以治愈世间一切的苦难,相信每一双眼睛的背后,都是光明。
NO.02先“读”为快·《目光》节选
缘起:至暗时刻
我无数次见过躺在ICU的病人,知道他们的痛苦,更懂得他们求生的欲望。然而,当我自己实实在在地躺在这里,才真正刻骨地体会到他们的感受。
……右手伤势相对较轻,已经拆除了石膏,露出了可怕的伤痕,红红的,缝合线像一条蜈蚣一般趴在那里,四十多针,足足有十几厘米长。左臂依然没有知觉,我开始感到有些焦虑和担心,我不敢想象假如我真的失去了左手,我的生活会是怎样——还有好多患者在等着我做手术,我是否还能继续此生热爱的医疗事业?甚至连上个卫生间、洗个脸可能都会变得很费劲——这该是怎样的体验,难道下半生我真的要过半残疾的生活吗?
派出所的警察大哥们找到我,我才恍然想起这件事的缘由。当他们告诉我行凶人的姓名时,我真的完全愣住了,这种吃惊一直持续到他们离开后很久。
我实在找不出他伤害我的理由——他是我三个月前接诊的一个病人,生下来双眼高度近视,一年前右眼视网膜脱离,之前在别的医生那里做过三次手术,出现了严重的并发症。找到我时他的眼球已经是萎缩状态,视网膜全部脱离并且僵硬。我反复告知他,最好的医治结果也只能是保住眼球,保留一点视力,但他不想放弃,坚持想试试。
我在病床上久久难以平静,辗转反侧,我认真回忆和他短暂接触中的每一秒:他身材健硕,面目阴郁,话不多,在与我的沟通中也没有表现出任何激动的情绪,治疗过程中也很配合。从他的形象穿着来看,生活并不宽裕,手上有着终年劳作留下的粗糙痕迹,应该是务农或者体力工作者。手术后我还特意为他尽量节省医治费用。他的左眼并没有太大问题,可以自己伏案写字,并不太影响正常生活。那到底是为什么,他对我有如此大的仇恨,非要置我于死地?
我的心开始狂跳,从医这么多年,我从未对任何病人轻视怠慢,所以我从来不惧怕任何投诉。医院的同事们都知道,我从不接受协商调解,并不是我固执高傲,而是我自认为,我已尽到了自己最大的努力,也坚信这是我最好的方案,如果因为投诉而委曲求全,那将是对我从医品格的侮辱。然而,在我不了解的患者心里,他们又是如何想的呢?那一刻,我感到毛骨悚然。在我心中,我一直认为医生和患者本身并不是对立的,相反,是共同面对病痛的战友。我们彼此协作,共同战胜这个敌人,为什么会自相残杀?
后来有媒体朋友问我,当时恨不恨他,我的回答是,我可以理解,但不能原谅。在病痛的疯狂折磨下,我无法做太多思考,但我为身在医疗行业的同行们不平。
善恶的相对论
我幼年时期,着迷于《圣斗士星矢》《恐龙特急克塞号》,还有我国经典名著《西游记》,其中好人与坏人的边界非常清晰。直到看《三国演义》,我开始有些迷糊,便会问母亲,这里到底谁是好人,谁是坏人?母亲说,不要轻易拿好坏来定义别人,而要看他做的事是好是坏。
随着年龄增长,我越来越能体会母亲话中的意思。2019年下半年的某一天,我去燕达医院(朝阳医院的医联体合作医院)会诊。当结束会诊准备回朝阳医院的时候,我嫌电梯来得慢,就选择走楼梯下去。从楼梯的窗户往下看时,正好看见有几个人正在树下乘凉聊天,他们身后的一个中年男子的手正从背后伸到其中一个人的口袋里。
仔细一看,这个中年男子我认识。他是我一个小患者的父亲,他女儿十六岁,在做完了白血病骨髓移植术后,因为长期使用激素,引起了白内障,需要置换人工晶体。为了给女儿治病,他几乎已经变卖了所有家产,生活一贫如洗。因为孩子还小,如果用传统的单焦点晶体,做完手术后就会变成老花眼,看书得戴老花镜;而多焦点晶体价格昂贵,一枚需要上万元。我知道他家里困难,所以当时联系厂家为她捐赠了两枚,并且手术很成功,他女儿现在读书看字完全不需要戴眼镜。知道他的穷困,所以看到此事,说实话,我心里五味杂陈。过了三四天,我在医院六楼的扶梯口,看到一位老太太在下电扶梯的时候摔倒了,当时电扶梯还在滚动,老太太半天爬不起来痛得直呻吟。这时正是那个曾经偷钱的男人冲上去二话不说就把老太太背去了急诊室。
我问急诊室的护士他有没有向老太太家属索要酬金,护士说并没有,安顿好后他就离开了。这件事给我的触动一直徘徊在我心中不能平息。
人性复杂,善恶总是一念之隔,现实或许总是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理想,但也不像我们想的那么低劣,现实就是现实。
暗黑王国的小小人
在我受伤的那段时间,其实真正让我想开的就是这些患者朋友。
五年前,我们眼科病房里来了个河南农村的小男孩,才两岁,双眼却患有视网膜母细胞瘤,左眼的肿瘤已经长满了整个眼球,为了保住性命,孩子的左眼很快就被摘除了。然而右眼底也有病变,需要持续接受化疗,每两个月就要复查一次。于是孩子白天在我们医院接受化疗,晚上他们父子俩就在北京西站卖报纸,或者他爸当搬运工赚些小费,两人常常睡在火车站。孩子本来名叫李嘉程,后来他父亲觉得可能是名字起得太大了,孩子才會生病,所以给他改名为李天赐——这个孩子就是上天赐给他们全家最好的礼物。记得有一年冬天,特别冷,我从网上订了五十床被子,天赐爸爸带着天赐,到各个地下通道去发。天赐爸爸说,孩子眼睛不好,我没有别的办法,但是我还是要尽量让他善良。
薇薇也是在很小的年纪就查出了白血病,为了给她治病,父母卖房子卖家产,家境同样陷入深渊。但薇薇妈妈从来没有想过放弃,她用最大的爱给了薇薇希望,陪着她常年辗转于广西与北京之间,她还教薇薇不抱怨生活和社会,要反过来去爱、去拥抱现在拥有的一切。薇薇在爱的包围下活得非常乐观。薇薇在眼睛还好的时候喜欢画画,还在一个大赛里获了大奖,奖金五千块,她拿出一千块捐给了天赐,把这份爱传递了下去。后来她眼睛失明,还凭着记忆用彩色橡皮泥给我捏了一条龙,无论造型还是色彩都非常细腻逼真。难以想象它是出自一个盲童之手。我热爱她阳光可爱、对生活和未来充满爱的模样。
我曾在吉林白城的健康快车公益行活动中,为一个先天白内障的孩子做了手术。他由于家境贫寒,一直没有医治,直到遇见我们。第二天,把围在他眼前的纱布揭开后,他慢慢地睁开眼睛,就像一个初生的婴儿,眼睛里闪着光。父母的样子他从未看得如此真切,每个人都看着他笑,只有他半张着嘴,完全说不出任何话。
这些发生在我身边的病例,让我亲眼见证了希望和爱于一个人的力量。希望是唯一价廉而有效的可以对抗人间疾苦的方法,它是病人的健康,乞丐的财富,极寒中的暖阳。我坚持医学,不仅源于热爱,更是想给更多盲人希望,让那些对我心怀期待的人看到还有 人在为他们而努力。
NO.03评价·大家的读后感
@阿尔吉侬:读《目光》的过程中总是会想起罗翔老师的书,《圆圈正义》和《刑法学讲义》。医学和法学,看似是不相关的学科却总感觉这些书之间都有关系。大概是因为陶勇老师和罗翔老师都是喜欢哲学的人,都是满怀善念之人,都是心怀赤诚之心之人,都是在自己的领域内为人类寻光之人。律师和医生,都是肩负道德与光明重任的神圣行业。
@好想去放牛:如果被砍伤的不是这样一个挑不出毛病的完美医生,大概舆论会把部分责任推到被伤的医生身上,而不至于引起这么多关注;如果被砍伤时的那短短几秒,没有同事和路人的舍命相救,我们也无从知晓陶勇医生的人生,也不会有这本书的问世。在遭此不幸后,迅速地从震惊、不解抑或是仇恨之中解脱出来,是因为陶勇具备强大的心理素质与正向的解惑能力。如书中所言,碰伤我的石头,我没有必要对它拳打脚踢,我选择搬开它,继续前行。
NO.04画像·朋友眼中的陶勇
那个叫陶勇的人
□《目光》联名作者 李润
2003年,我第一次认识陶勇。
那时我也在北大上学,接到了老师交代的任务——接待一队从美国来访的学者。结果接待的前一天,我家里突发急事,一下子让我分身乏术。我同学便向我推荐了陶勇,说他英文好,学识渊博,又懂美国文化,也熟悉北京历史,是个绝佳人选。果然,陶勇一上,事情完美收官,美国来的学者对陶勇赞不绝口,对北大和北京都留下了美好的印象。欠了陶勇这么大一个人情,我自然要隆重答谢一番的,北大西门撮了一顿热辣辣的烤翅后,我俩就成了相见恨晚的朋友。
接触久了,发现陶勇是一个“非正常人类”。他像一台高速运转的计算机,也是一本能直立行走的百科全书,是天天打满鸡血的励志达人,也是同情心泛滥的爱心大使。他仿佛天生就是为从医而生的。我记得有次大家谈到梦想,那时一贫如洗的我们大多梦想着能发大财,只有他双眼饱含热情、四十五度角仰望天空,口中念念有词:“我要攻克癌症,留名史册。”把我们震得半晌没人接话。
他有这个热情,并不是空口白说,而是真正落到日常行动中的。在书里看到这样的人我们会奉为偶像,但身边出现这样的人,大家会觉得非常“奇葩”。有时,我们想拉着他去玩,他就会告诫我们:“一帮不学无术的家伙,不觉得浪费时间吗?”生活中听到这样的话,难免万分扫兴,有时真想揍他一顿。不过,他到底是人类,所以偶尔碍于情面还是会和我们出去吃饭、打电游、唱K。只不过有他在的场合,往往话题聊着聊着就变成了一场励志演说,搞得大家都热血沸腾的,纷纷表示,不行,我们太堕落了,从明天起,我也要早起学习!然而,这碗鸡汤也只不过管用了一晚,第二天大家就又恢复到了原本的样子,内心十足挣扎。
如此反复之下,大家开始避见陶勇,好像见了他就看见了心中那个吹牛的自己,略有惭愧。但堕落久了,又十分想念他,听他骂上几句好像又能打起一些精神。陶勇就是这么一个让我们又爱又恨,但又离不开的奇葩。
此次陶勇被伤,真是震动了我们整个朋友圈,大家完全不相信会是他,直到在网上看到他血淋淋躺在担架上的照片,我们好多人都崩溃了。一时间胸口憋闷,眼眶发热,心情极为难受。其实这么多年因为他工作忙,我们也很少能见面,但他在我们心中一直没有任何变化,他仿佛活成了我们内心中的那个自己,只要他在,我们就还能感受到曾经的那份纯真与炽热,而如今他被伤了,我们有一种心底的梦被击碎的感觉。
因为我太过清楚陶勇几乎把他的全部都投入了他的事业,所以,遭此劫难,我不知道他会不会怀疑自己这么多年的坚持。我害怕他从此一蹶不振,害怕我们心中的那份赤诚就此死去,害怕我们身边那个坚持真善美的人得不到好报。
然而完全出乎我们的意料,三个月后再见到陶勇,除了身上那些醒目的伤疤,他和被伤前一模一样,甚至还胖了一圈。他自嘲道:“这三个月啊,是我人生中最轻松的三个月,啥也不用做,吃了睡,睡了吃。”原本我们准备了一肚子安慰的话,一时竟不知道该说什么了。
一如我们的认知,陶勇实在太坚定了,他的这种坚定让所有困难都变得没有那么困难,也让他周围飘荡的心慢慢聚拢在他的身边。帮他写下这本书,其实就是希望能把他这种魅力放大,让更多的人感受到这种坚定,从而在迷茫、脆弱时感受到一点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