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湑龙
车窗外的城市华灯初上,繁华的气息都化作流动的霓虹,划过我眼前那长长的发动机舱盖。耳畔是V6发动机发出的“男低音”,以及音响中沉沉铺垫的背景音乐。只有低矮的坐姿和眼前运动气息十足的仪表盘在明确地提示我,我现在所开的是一辆跑车。
而在我开的这辆雷克萨斯LC 500h的前方,是它的同门师兄弟——雷克萨斯LM 300h。如果我们有着瞬间移动的超能力,坐在那辆车的后排座椅上,想必眼前的风景又会变成另一番景象。
眼前的风景即使毫无变化,但是身处位置的不同、看待事物的角度不同,在我们眼里也会呈现出变幻。而开着LC 500h和坐着LM 300h,所感受到的氛围更是天差地别。在我的个人认知中,雷克萨斯单一车型所展现出的性格,都有着这个品牌独特而统一的调性。舒适和精致自然是首当其冲,但接触多了就会发现草蛇灰线般的一条共性——平衡:是一种驾驶的舒畅与乘坐的舒适之间的平衡;是外形的犀利与内装的温柔之间的平衡;甚至是行驶的静谧和低油耗之间的平衡。几乎每一辆雷克萨斯的新车,都想尽办法维持着各种微妙的平衡。所以当我们能够把LC 500h和LM 300h这两辆取向完全不同的车放在一起的时候,最希望体验到的,就是它们和所熟知的那些雷克萨斯车型截然不同的性格。
在这件事上,LM 300h并没有让我失望。很多人都知道,这辆四座御世版车型为了给后排两位乘客营造绝佳的乘坐体验取消了第三排座位。而实际上,这辆车的所有设计重心都做到了向这两个座位进行倾斜。不仅两个座位的整体位置进行了后移,而且远比普通MPV的后排双座更加靠后。有意思的是,这两个座椅还取消了移动滑轨,仿佛在告诉消费者不用再考虑改变这个座椅的位置,这辆车已经给你提供了整辆车中最好的位置。
不仅如此,这辆四座御世版车型还选用了Mark Levinson量身定制的音响系统。19个扬声器配合隔音玻璃的使用,为后排的两位乘客营造出恰如其分的声场。驾驶舱和后排间的私密玻璃也很有意思,不仅可以一键通电变成磨砂玻璃,为后排制造出完全私密的空间,同样也可以一键升降,不妨碍前后排沟通。而将这种后排享受推至极致的,当属那个26英寸的显示屏。这应该是雷克萨斯第一次在原厂车型上为后排乘客选用如此大的显示器,并且屏幕和座椅之间的距离和角度明显都藏着设计师的心思。从乘客的视角看上去毫不违和,并且屏幕的遥控器和HDMI接口都藏在扶手箱里,最大程度上方便了乘客的使用。
正因为这辆车定位上与七座版车型的不同,导致些许配置上出现了区隔。比方说七座版车型上,前排座椅的加热和通风在这辆车上就不见了踪影。同时,因为有着屏幕和隐私玻璃的缘故,前排座椅的移动空间就变得较为有限。如果将以上种种视作“牺牲”,那确实是在雷克萨斯车型上不多见的。相较之下,LC 500h却鲜见这种“牺牲”。两张座椅的乘坐舒适度在跑车类别里都有着上佳的表现,而且空间营造得并不局促。虽说动力并不是这辆车最亮眼的地方,但是仍然足够充沛。如果非要找出这辆车不那么“雷克萨斯”的地方,我唯一可以举出的例子就是那颀长的发动机舱盖。为了保证这辆车的视觉重心能够体现出GT跑车的优雅感,前发动机盖的长度已经达到了一个临界值。如果再超出一点,整辆车在狭窄路段的驾驶就会过于局促。
不过就算是挡住那些显而易见的logo,坐进这两辆车中都能够明显感知到那些属于雷克萨斯的细节。LC 500h门边上细致的红色丝绒和LM 300h细腻的银水墨饰板便是那最突出的细节。而其他细节,则藏在无形的体验感里。从数据表里,我们能读出LM 300h使用了AdaptiPedic低弹性聚氨酯座椅和4个内置减震模块,但是只有坐在车里面才能够体验到一种与其他MPV截然不同的漂浮感。从数据表里,我们能读出LC 500h的人工智能换挡控制带DMI(Drivers Mind Index)可根据测量横纵向加速度轨迹,有预见性地判断驾驶者意图进行换挡,但是只有将它开到多彎的山路之上,才能感受到每次换挡时机的不同和精妙。虽说这两辆车看上去算是雷克萨斯所有车型中最极端的“异类”,但从细腻的共性和追求极致的作风,我们依然能够读出雷克萨斯所特有的精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