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共同体的构建策略研究

2021-03-18 03:24马迎雪
安徽教育科研 2021年4期
关键词:成效构建信息技术

摘要:数学共同体的建立使得教师的组织形式发生改变,教师专业发展的重心从个人化的努力转向学习者的共同体。新媒体技术对数学教育的冲击力越来越大,唯有与时俱进,数学教育事业才能继续蓬勃发展。因此,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数学共同体的构建刻不容缓。本文重点论述数学共同体在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构建策略,以及在此构建策略下的成效。

关键词:数学共同体  信息技术  构建  策略  成效

引言

合肥市桂花园学校西区数学组共有13位教师,分布在4个办公室,年龄结构呈断层状态,13位教师中一半教龄为20年及以上,剩余一半教龄均不足10年。不同教师有不同的职业发展诉求,年轻教师最希望上一堂好课,资深教师则希望与时俱进,促进教学与信息技术的高度融合,但是不同教师的高诉求与现实中教师专业成长的低效率相矛盾。因此,数学共同体的建立势在必得,其中有效构建是重中之重,它能够促进教师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共同发展。

一、数学共同体的建立

我校数学共同体是由一群有着共同愿景的数学教师组建起来的,他们有着明确的目标,共同研究课程理论,研究学生,研究如何改进课堂教学。在数学共同体中,教师专业发展的诉求得到强烈的表达,最终实现个人和共同体的同促进、共成长。

(一)数学共同体建立的重要性

数学共同体的建立是我校数学教师的共同诉求,把教师作为共同体去发展,是推动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举措。

我校数学教师迫切需求发展,无奈个人力量太过单薄,教师们在努力,但也经常感到困惑与迷茫。虽然有机会观摩名师的课堂,但名师课堂的示范性大于指导性,课后教师们的进步也非常有限。教师们需要指点迷津,需要在发展关键点上的醍醐灌顶,需要团队的支持。观摩各项比赛时,从选手的表现中,教师们看到的不仅是优秀的个人,还有选手背后的团队。尽管学校每年都有教师培养计划,但这明显已经不能满足所有教师的发展需求,就这样数学共同体应运而生了。我校数学共同体的年龄层次较为完整,在专业成长中可以充分发挥不同教龄教师的优势,事实证明确实如此,从筹建开始到目前已经初见成效。

(二)数学共同体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发展的必然性

在新媒体技术的冲击下,数学共同体已经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手段对提升专业发展能力的重要性。但是要实现教学与信息技术的优势互补,必须熟练掌握信息技术手段的使用方法,然而一部分教师对信息技術既期待又畏惧,尤其是年龄稍长的教师,甚至闻“技术”就色变,信息技术能力亟待提高。

在信息化时代,在时间、地域以及资源受限制的情况下,面对面集中培训、教研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但是显然已经不再是最方便快捷的教师专业发展方式。信息化以其强大的资源共享能力和信息传递能力,必然会走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舞台,为教师专业成长提供交流与研讨的平台。

二、数学共同体在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构建策略

如何构建数学共同体是整个工作的重中之重,一个优秀的共同体能使个人的潜力得到充分的挖掘,明白自身的利弊,主动吸取营养取得进步,实现个人促成共同体、共同体成全个人的目标。因此,共同体的构建策略显得尤为重要。数学组共同体建立仅两年的时间,构建的方式也随着教师们的需求及时调整,最终形成“大圈套小圈”的构建模式。

(一)数学共同体的发展“大圈”

数学共同体的“大圈”即总的辐射范围。数学共同体的建立目标明确,本着一个都不能少的原则,希望提高全体数学老师的教研能力,带动教师参加各项比赛,组织教师学习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实现与信息技术的高度融合。

新教师是学校新鲜的力量和发展的未来,共同体非常注重新教师的成长。刚走上讲台的新教师迫切地需要同伴互助和师徒帮扶以促进其专业成长。因此,共同体针对新教师开展“师徒结对”活动,并且进入学校前三年中,每学期开展“新教师汇报课”,提供给新教师团队的力量及发展的平台。在多次教研活动的摸索中,共同体形成一套“听课研课”流程,让无论是新教师还是听课的教师,在“备课—上课—听课—研课—反思—再上课—再研课—……—反思”中引思考、促发展。

教学经验丰富的骨干教师是学校的中坚力量。因此,学校会为有丰富教学经验和教学思想的教师组织不同形式的“同课异构”活动,教师们有了更多观摩学习和对比反思的机会,能够领略不同的教学风格,感受不同的教学设计,以及不同的教法引起的学生不同的学法,架起由教学理念到课堂实践的平台,通过深层次的研讨和对话,促进骨干教师教学愿景的实现、教学风格的形成及个性化专业成长。

促进数学教师的专业发展,有时候需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接触教学前沿。“名师入校”使共同体成员有机会拥有更高的视角,名师有着不一样的大家风范,能够带来先进的教学理念和高超的实践智慧,可以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光中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与提高,引领共同体成员开拓视野,不断在教学理念中融入新鲜的血液,逐渐累积,最终实现由量变到质变的飞跃。

共同体内部的教师,内心对新技术既期待又惧怕,但是信息技术相对于新教师来说是其强项。此时共同体充分发挥帮扶作用,新教师负责技术指导,不仅为这些教师专门开展信息技术功能使用的教研活动,而且手把手指导教师现场教学,及时解决上课中遇到的技术难题。学习信息技术后,这些老师积极参与信息技术类比赛,如“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教师教育教学信息化大赛、微课评选活动等,而且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值得一提的是,共同体中有一位老师参加“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获得部优,多位老师参加微课评选活动和教育教学论文评比活动,斩获合肥市一、二、三等奖,两位老师分别参加2018年度和2019年度合肥市实验说课比赛并且均获得了一等奖,这对数学共同体来说都是历史性的突破。

“大圈”充分让我们感受到大集体的温暖和力量,共同成长的氛围萦绕在每个成员的心中。

(二)数学共同体的发展“小圈”

数学共同体的“小圈”即局部的发展团体。不同教龄的教师有不同的发展需求,相同需求的教师更容易擦出火花,互相帮扶。“大圈”把握住了数学共同体的良好发展方向,“小圈”更适合精打细磨,渗透到教师个人专业成长的边边角角。

目前,数学共同体的“小圈三剑客”在学校已经小有名气,由周名云、马迎雪、奚梦宇三位老师组成,在近两年的市级比赛中均获得一等奖的好成绩,三剑客中一名老师目前正在冲刺省级奖项。之所以获得这么好的成绩,肯定与“三剑客”的互相监督、精准打磨脱不了干系。面对比赛,数学共同体“大圈”教研,提出综合建议之后,三个人聚在一起,帮助参加比赛的教师把建议落到实处,随时随地整改,从教姿教态、教学流程把握、教学课件展示甚至到比赛中说的每一句话都精打細磨、严格把关。虽然三个人教龄时间都相对较短,能力有限,但是三个人各有千秋,其中奚老师非常擅长信息技术,三剑客聚在一起,均是无私帮助对方,毫无保留,充分印证了一句话:“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在能力范围内,打磨出自身满意的课。所斩获的奖项也充分说明“小圈”的价值与作用。

数学共同体不仅有“三剑客”,还有“师父团”。“师父团”教师教龄比较长,经验丰富,均是“师徒结对”的导师,是数学共同体的灵魂人物,她们无私帮助着数学共同体每一位成员,而且还起着模范带头作用。2018年两位老师评得了副高职称,2019年一位老师评得了副高职称。

就是这样的“小圈”,具体细化地促进了每一位成员的成长。

(三)线上、线下教研相结合

在时间、地域、资源受限制的情况下,数学共同体意识到面对面交流培训已经不再是最方便快捷的发展方式,因此,数学共同体的专业成长从线下延展到线上。

目前,我校老师利用的网络学习及网络教研条件十分丰富,如安徽基础教育资源应用平台、合肥市教育云平台、合肥市小学教师校本研修网络学习平台(http://html.study.teacheredu.cn/)、学校QQ群、微信群及博客等,为共同体教师搭建了线上学习交流、互动研讨的平台。

在线上研修平台,教师分享教学经验,交流学习心得,同时与主题研讨、小组研修和实践性学习等多种方式相结合,构建交互式、合作式学习平台,以信息化的方式促进数学共同体的发展。

利用此契机,数学共同体成员周名云老师建立“周老师的数学空间站”并获得合肥市二等奖的好成绩。

三、总结

总之,在教师们共同的专业发展诉求下,数学共同体应运而生。为了充分发挥共同体的作用,在构建的过程中,初步形成了一套比较有成效的策略。当然,数学共同体后续还有很多的路要走,如数学共同体理论水平还比较低,对于数学前言理念缺乏专业化的指导,还没有进一步实现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核心素养与课堂的融合,进步速度相对缓慢。数学共同体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有待形成更加专业高效的数学共同体。

参考文献:

[1]佐藤学.转折期的学校改革——关于学习共同体的构想[J],全球教育展望,2005(5):3-8.

[2]王陆.虚拟学习社区中的知识构建和集体智慧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7-25.

[3]佐藤学.静悄悄的革命[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8:116-117.

[4]郑葳,李芒.学习共同体及其生成[J].当代教育科学,2007:5-6.

[5]何树斌.中小学学习共同体之构建:理念与策略[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5.

猜你喜欢
成效构建信息技术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巧学信息技术课程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式学习教改实践
巧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环境生态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构建游戏课堂加强体育快乐教学的探究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