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盛
将线上流量与线下供应链整合,加大优惠补贴力度,用价格优势换流量,用户下单就能等菜上门……在“鹭鸶腿上劈精肉”的生意上发力,或许又是一个互联网通过商业模式创新改变生活的精彩故事。但舆论场上也有许多不同声音,除了对于菜贩群体利益深刻改变的讨论外,也有不少思考指向对大型互联网企业的创新期待。前不久,一些互联网技术公司运用前沿技术破解科技难题,这深刻启示我们:互联网累积的数据和算法,除了流量变现,还有另一种打开方式,即促进科技创新。
2020年以来,美国接连在芯片上制裁中国科技企业,攻克关键技术领域的“卡脖子”难题,成为举国上下的关切点。互联网巨头拥有雄厚的财力、大量的数据资源、领先的数字技术,人们期待巨头们不仅能在商业模式上进行创新,更能承担起推进科技创新的责任。这不仅是为企业发展储蓄技术,也是企业的社会责任之所在。
事实上,从阿里巴巴的达摩院,到百度的无人驾驶汽车,中国的企业日益注重向科技创新进军。在当今时代以及更长远的未来,科技创新能力,掌握关键领域核心科技的能力,成为国家竞争和长远发展的关键要素。如果只顾着低头捡六便士,而不能抬头看月亮、展开赢得长远未来的科技创新,那么再大的流量、再多的数据也难以转变成硬核的科技成果,难以改变我们在核心技术上受制于人的被动局面。
当然,互联网企业也有生存的压力,也需要获得投资回报,但科技创新并非要求企业不赚钱,而是把投资的存续期延长,不痴迷于急功近利、不热衷于短期变现,而能够在长周期视野下赢得技术变革带来的更大收益。中国14亿人口、4亿中等收入群体构成了超大规模消费市场,这不仅为商业模式创新提供了沃土,更为科技创新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超大规模市场,可以为科技创新产品提供广阔销路,从而摊薄科技创新的成本,如果我们的互联网巨头具有更多超越性追求,能够运用数字化技术探索未知、拓展人类知识疆土,再与超大规模市场结合,将会产生巨大的科技创新势能。依靠硬核科技,让企业站上价值链顶端,让国家竞争力、自主性更强,让人类的知识边界更大,不是更“香”吗?
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把原始创新能力提升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實现更多“从0到1”的突破。掌握着海量数据、先进算法的互联网巨头,理应在科技创新上有更多担当、有更多追求、有更多作为。别只惦记着几捆白菜、几斤水果的流量,科技创新的星辰大海、未来的无限可能性,其实更令人心潮澎湃。
(摘自微信公众号“人民日报评论”)
【适用话题】技术创新 企业责任 担当与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