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细化管理在新生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2021-03-18 02:58:40马媛媛
中国卫生产业 2021年33期

马媛媛

山东国欣颐养集团淄博医院儿科,山东淄博 255120

儿科因其收治患儿年龄较小,机体发育不完全,认知能力与表达能力均较低,对陌生环境患儿常会恐惧、哭闹,无法正常进行就诊,同时也会将这种情绪传播给其他患儿及家长,影响正常就诊秩序[1-4]。特别是新生儿无沟通表达能力,无法判断身体不适的具体部位[5-7]。常规护理管理中护理人员属于机械性服务,不利于提高护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责任心,不利于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针对以上现状,临床迫切需要一个科学、合理的管理模式,对新生儿科护理进行全面管理,提高其护理管理状况。精细化管理是一种科学的管理技术与理念,注意管理细节、将工作精细化,从而提高管理质量水准[8-9]。该研究于2019年7月—2021年7月选择422例患儿进行分组对比,探究对儿科护理管理采用精细化管理的应用价值,为临床提供参考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新生儿科患儿422例为研究对象,按照实施精细化管理前后分为两组。对照组211例,男 女 比 例 为135:76;体质量2.36~3.68 kg,平均(2.92±0.25)kg。观察组211例,男女比例为125:86;体质量2.32~3.61 kg,平均(2.96±0.23)kg。两组各选取护理人员20名,其中对照组护理人员女19名,男1名;年龄22~41岁,平均(30.11±2.12)岁。观察组护理人员均为女性;年龄21~42岁,平均(30.51±2.40)岁。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患儿家属自愿参加;②患儿出生时间<30 d;③各项资料均完整,并且在该院出生。

排除标准:①其他医院转入者;②合并母乳性黄疸者;③先天性遗传疾病者。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管理。要求护理人员遵医嘱执行各项护理对策,制订完毕后在医嘱单上打“√”,每日晨会进行工作总结。责任护士定期抽查工作,总结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改进。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精细化管理,具体内容化如下。

①建立精细化护理管理小组:由护士长作为组长,选择资深副主任护师1名及5名具有3年以上工作经验的护理人员,建立精细化管理小组,护士长作为统筹管理的小组长,负责全员工作开展的总指挥,对其护理工作的开展进行管理与评估。每周开展小组会议,时长约1 h,主要内容为:对本周工作内容进行小结,汇集本周出现的问题,保证护理人员能够将精细化管理的理念融入日常进行持续改进。

②健全精细化护理管理体系:围绕精细化管理小组构建精细化护理管理体系,并且进行分层管理责任制,明确划分护理人员的岗位,严格落实并进行监督。由护士长全面管理,收集护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所面临的问题,进行汇总、分析、研究,将相关问题及解决方案告知责任护理人员以及管床护士,要求其尽快落实与整改,保证护理工作质量,提高护理工作的实效性。患儿出生后的基本病情由责任护理人员进行评估,小组讨论后对患儿的护理内容进行及时的更改,指导、监督组内成员正确有效地完成护理工作,减少工作中不良事件发生。由责任护理人员与管床护士详细介绍日常护理工作,针对其日常护理、饮食、健康教育等多项工作进行指导;严格要求、管理护理人员的排班、值班,采用连续性排班与弹性排班相结合的形式,交接时,护理人员应详细说明患儿上一阶段的具体情况,更新重点巡查内容及时间段,保证护理工作有序、有效进行,并依据实际情况对护理人员的护理工作进行调整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10-11]。

③护理人员培训:为护理人员制订定期护理培训学习计划,按照1次/月,2~3 h/次的频率进行,并利用真人比例娃娃示范护理技巧,更加直观地进行教学培训,同时录制教学视频,使护理人员边护理同时将操作步骤、目的、作用进行讲解,反复录制,进行比较,用于个人总结,日常反复观看,有利于提高护理技巧;同时进行组内分享,有助于护理人员取长补短。同时对护理人员书写规范进行严格要求,进行正确顺序书写讲解;采用头脑风暴法进行风险问题提出,以锻炼护理人员风险识别的能力,以便于第一时间发现临床护理风险;同时小组成员对所收集到的所有护理问题进行分类、总结,将其分为患儿、患儿家属、疾病、环境等,在月度会议上进行全体讨论,制订相应的护理应对措施,进行监督与督促,并按照相关规定、流程进行护理操作,降低护理差错的发生。

④持续改进护理流程:对护理工作细节进行梳理,同时持续改进、完善护理流程。患儿入院后即由值班护士进行分配床位和生命状况测量等基础性护理工作。主要负责所有患儿入院前工作,确保患儿可于最短时间接受治疗。

⑤环境管理:对室内结构进行合理的布置,将患儿分为早产、重症监护室、恢复室,同时治疗室内配备沐浴中心。做好患儿所处环境的管理工作,并加强监督。

⑥喂奶和沐浴管理:在科室设立专门的喂奶室,墙壁粘贴喂奶流程图,采用一次性奶瓶,严格控制配奶制度与流程。小组管理人员加强对喂奶室的管理工作,规范使用规范与制度。

1.3 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护理质量,采用该院自制护理质量调查表对护理人员工作质量进行评定,共涵盖4个领域,分别为护理安全、档案记录、业务考核、护理操作,每个项目25分,共100分,分数越高表示护理质量越高。

②比较两组护士护理差错、家属投诉率,护理差错包括文书书写错误、配药错误、交接班不及时。

③比较两组病房卫生,利用医院自制病房卫生检查表,共4个领域,分别为室内空气、床铺、消毒物品、奶瓶,每个项目25分,共100分,分数越高表示病房卫生越安全。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人员护理质量对比

观察组护理质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护理人员护理质量对比[(±s),分]

表1 两组护理人员护理质量对比[(±s),分]

组别观察组(n=20)对照组(n=20)t值P值护理安全20.56±3.95 18.16±3.21 2.109 0.042档案记录22.14±2.14 19.46±2.95 3.289 0.002业务考核 护理操作21.24±3.45 18.24±3.24 2.835 0.007 21.86±3.48 18.76±3.89 2.656 0.011

2.2 两组护理差错及家属投诉率对比

观察组护理差错率及家属投诉率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护理差错及家属投诉率对比

2.3 两组病房卫生质量对比

观察组病房卫生质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病房卫生质量对比[(±s),分]

表3 两组病房卫生质量对比[(±s),分]

组别观察组(n=211)对照组(n=211)t值P值室内空气24.21±0.78 23.56±1.12 6.918<0.001床铺23.45±1.56 22.15±1.26 9.417<0.001消毒物品 奶瓶23.11±1.45 22.05±1.75 6.775<0.001 23.42±1.43 22.16±1.57 8.619<0.001

3 讨论

新生儿科被列为高风险科室,主要因为新生儿无法表达自己的不适,疾病一般发展迅速,且因机体发育不完全,常会引起多种问题[12-14];同时由于患儿家属对医学知识及护理风险的认知缺乏,因此需对患儿及其家属进行护理干预,常规护理管理模式下的护理干预较为被动,缺乏主动性,常引发其他问题。因此为了缓解患儿家属的情绪,减少临床不良事件的发生,常进行护理管理干预。而精细化护理管理模式,是目前临床的一种新型管理模式,坚持“以人的生命健康”为基本理念,以新生儿科护理现状为出发点,综合新生儿患病特点,对其制订管理措施,为保证其可行性,深入细节,从多角度多方面实施精细化处理管理工作,以达到提高护理质量的目的,保证新生儿的生命健康[15-17]。该研究中,采用精细化护理管理干预后,观察组护理差错率及家属投诉率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与常规护理管理模式相比,精细化护理管理模式能够减少护理失误。分析原因为该护理模式对整体护理方式进行精细化、系统化的划分,通过分层责任制强化护理人员的责任感;常规护理管理中常出现为护理管理人员的评价体系,评价大多为具体技术指标,缺乏客观性,无法有效分析护理质量,而该护理方式以“患者”生命健康为中心,开展的整体性护理,将工作每一环节精细化,能做到有章可依,减少工作不规范之处,进而减少差错及投诉率。

该研究中,干预后,观察组护理安全(20.56±3.95)分、档案记录(22.14±2.14)分、业务考核(21.24±3.45)分、护理操作(21.86±3.48)分,高于对照组的(18.16±3.21)分、(19.46±2.95)分、(18.24±3.24)分、(18.76±3.89)分(P<0.05),提示与常规护理管理模式相比,精细化护理管理模式可以明显提升护理质量。分析其原因,该研究中,护士长通过在科室内选择副主任护士与优异的护理人员组建立精细化护理管理小组,护士长担任组长对组内成员进行统筹规划,并围绕该小组健全精细化护理管理体系,明确划分岗位责任,将其分为责任护理人员与管床护士,在护理工作开展期间进行监督,每周开展小组会议,针对本周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汇总与处理,持续性改进日常护理工作,同时进一步跟踪落实速度与整改效果,从而保证护理质量。同时制订连续性、弹性的调班制度,严格对患儿病情进行记录,交接时注意强调护理重点从而保证护理工作顺利开展,同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人员调整,以保证护理工作的全面性。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主要针对操作技术及日常记录的书写规范进行严格要求,反复录制视频,便于自检与被检,同时进行分享,有利于借鉴其他护理人员好的一方面,也有一定的警示作用。同时利用头脑风暴法收集临床护理问题,并对其分类、总结;在会议上讨论提出应对措施,进行持续改进护理流程,且对患儿所处环境、喂奶及沐浴进行管理干预,有利于提升病房卫生安全。

综上所述,采用精细化管理有利于提升新生儿科护理质量,改善病房卫生,减少护理差错及投诉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