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检验危急值管理中PDCA循环法的应用效果

2021-03-18 02:58:38黄培芝
中国卫生产业 2021年33期

黄培芝

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附属第一医院检验科,湖南株洲 412000

在医学活动开展中,危急值检验准确性与医疗质量 有着直接联系,若因管理不善导致检验值不准确,不仅会影响医学行为的落实,还会带来一定的医疗纠纷[1-2]。因此针对临床检验危急值展开管理显得尤为重要,常规管理办法中对医务人员进行综合培训后,要求其严格遵循常规管理制度落实工作,在工作中缺少辨证分析,不能对管理流程进行很好的优化,管理效果不明显[3-5]。而PDCA循环法作为一项新型管理模式,对于提升管理质量能够发挥出较大的作用。其中P、D、C、A分别代表计划、实施、检查、处理[6-8],在计划阶段制订组织架构并针对管理问题完善管理策略,在实施阶段对所制订的策略予以落实,在检查阶段对管理工作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在处理阶段针对检查所出现的问题进行辨证分析,优化管理方案并进入到下一循环中[9-11]。为此,为分析PDCA循环法在临床检验危急值管理中的作用,该研究选取2020年5月—2021年6月该院的20名医务人员展开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的20名医务人员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时间节点分为常规组(2020年5—11月)和观察组(2020年12月—2021年6月)。20名医务人员中男5名,女15名;年龄22~32岁,平均(26.85±1.43)岁。研究期间人员无变动。

同时选择同时段100例临床检验危急值患者参与研究,常规组和观察组各50例。常规组中男女比例为27:23;年龄24~75岁,平均(45.57±1.21)岁。观察组中男女比例为26:24;年龄23~73岁,平均(45.62±1.25)岁。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常规组开展临床检验危急值常规管理,主要内容包括定期组织会议,强化危急值管理认知,定期邀约相关专家对危急值管理内容进行培训,明确管理要点,同时制订医院内部管理红线,严格遵循医院临床检验危急值常规管理制度落实各项工作。

观察组开展临床检验危急值PDCA循环管理,具体内容如下。计划(P):构建PDCA循环法管理小组,将具备管理经验且资质较高医务人员作为组长,定期组织开展会议,对危急值管理的重要性加以强调,组内对当前管理工作所存在的不足进行分析研讨,发现不足并制订针对性改进策略。实施(D):对所制订的策略予以落实,同时邀约专家学者对组内成员针对危急值操作制度及管理程序进行规范讲解,带动医务人员管理积极性,培训过后遵循考核制度,强化管理专业度,组内对危急值报告表记录格式进行统一,确保书写规范、数据准确。检查(C):对医务人员危急值管理工作进行检查,内容包括PDCA管理制度遵循情况,管理红线及操作规程知晓度等。处理(A):检查后发现工作中存在不足,组内及时进行论证辨析,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调整方案。进入下一个PDCA循环,从而不断强化管理质量,提升管理效果。

1.3 观察指标

分别对管理质量、管理效果和满意度指标展开对比。①管理质量由医院自制管理质量评分量表进行综合评定,其涵盖以下几方面内容:管理专业性、管理积极性、理论内容、工作实践。各项指标分值均为0~100分,分值越低则表示管理质量越差。②管理效果由医院自拟管理效果评分量表进行评估,涉及规范记录危急值、严格遵循PDCA管理制度、高效开展各项管理工作、严格遵守医院管理红线4项内容,总分为100分,4项维度均以25分为最高分,分值越高则表示管理效果越优。③满意度由医院自制满意度调研问卷进行综合评定,问卷为百分制,根据评分的不同划分为非常满意(评分≥90分)、比较满意(评分≥50分且<90分)、不满意(评分<50分)。总满意度=(非常满意例数+比较满意例数)/总例数×100.00%。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医务人员管理质量比较

观察组管理质量评分较常规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医务人员管理质量比较[(±s),分]

表1 两组医务人员管理质量比较[(±s),分]

组别管理专业性管理积极性理论内容 工作实践常规组(n=20)观察组(n=20)t值P值84.97±4.69 92.57±4.55 5.201<0.001 83.47±3.14 92.45±3.28 8.844<0.001 84.66±2.84 93.19±2.91 9.382<0.001 83.27±2.17 91.37±2.26 11.562<0.001

2.2 两组医务人员管理效果比较

观察组管理效果评分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医务人员管理效果比较[(±s),分]

表2 两组医务人员管理效果比较[(±s),分]

组别常规组(n=20)观察组(n=20)t值P值规范记录危急值严格遵循PDCA管理制度高效开展各项管理工作 严格遵守医院管理红线20.45±2.29 22.79±2.24 3.267 0.002 18.77±3.95 21.76±3.87 2.418 0.020 19.28±3.67 21.64±3.52 2.075 0.045 20.18±1.34 23.47±1.29 7.910<0.001

2.3 两组满意度比较

常规组总满意度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满意度比较[n(%)]

3 讨论

临床检验危急值的管理与检验值的准确性有着直接联系,同时管理流程较为复杂,对管理方法有着越来越高的要求。在医院实施临床检验危急值常规管理办法阶段,发现医务人员的管理积极性普遍不高,对于理论内容和工作实践中缺乏专业度,同时工作内容缺乏规范性[12-14]。主要原因为常规管理更加侧重于管理制度的遵循情况,组织架构不完善,对于医务人员危急值管理的认知和综合能力水平提升少有侧重,从而导致管理质量和管理效果难以有效提升[15-16]。而PDCA循环法作为新型管理模式,其更倾向于管理质量的提升,在运用过程中分析当前管理现状及所存在的原因,规范工作流程,带动医务人员管理积极性,针对管理工作所存在的不足遵循实践-分析优化-落实-再次优化的原则,确保全面提升管理质量优化管理效果[17-18]。PDCA循环法中的P代表计划,在这一阶段构建管理小组,明确组织架构并完善相应管理制度,通过会议的方式,分析当前工作还有提升空间的地方,制订改进对策,使医务人员能够认识到危急值管理重要性[19-20]。D代表实施,是对P阶段所制订的改进对策落实的过程,同时在此阶段对医务人员进行强化培训,规范管理工作行为。C代表检查,是检查管理工作落实情况的环节,确保能够严格遵循管理红线、操作规程,保证工作严谨性。A代表处理,是对C阶段检查出的问题进行优化评估,对于未能解决的问题进入下一PDCA循环。

在该次研究中,引进并应用PDCA循环法管理(观察组),比较研究结果发现,相比于常规组,观察组管理质量评分更高,管理效果更优,满意度更具优势(P<0.05)。进一步验证了PDCA循环法管理在临床检验危急值管理的重要意义,在提升整体管理和管理效果方面更有优势。

综上所述,PDCA循环法管理作为当前新型管理理念,其作用于临床检验危急值管理中的效果显著,医务人员能够更加清晰地认识到该管理方法的重要性,并遵循PDCA管理制度高效落实各项管理工作,带动管理效果提升,进而提升医院整体危急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