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后权
(成都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四川 成都 611130)
科技服务产业具有高技术性、高创新驱动性、高增长性、高产业带动性等特点,是四川软实力和国际产业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科技服务业是以科学知识和技术向社会各行业提供服务的产业,是推动四川产业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的关键产业,将催生出如生物CRO、众包、创客苗圃等新业态,带动制造业服务化。科技服务业供给侧改革,不仅涉及科技要素市场改革、全要素生产率提高和现有科技体制机制的重构与完善,而且涉及多方利益主体,责任重大而且艰巨。
在时间维和空间维的比较分析文献资料是进行科技服务业供给侧改革研究的基础。本部分在梳理主要理论基础上,结合时代背景重点研究,总结当前科技服务业供给侧改革发展的特点。
科技服务业研究的阶段主要包括零星探索、初步发展和持续深入阶段。零星探索阶段(20世纪90年代以前),国外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科技服务业研究,国内体制转轨后面临的现实问题推动对科技服务的探索;初步发展阶段(20世纪90年代至2008年),科技服务需求迅速增长,地方科技服务的兴起发展和统计逐步完善推动了科技服务业的研究;持续深入阶段(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世界金融危机给企业带来更多的发展和转型机遇,催生科技创新和科技革命,研究领域更加广泛深入。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如下方面:(1)科技服务业与其他产业关联问题,李建标(2011)从产业协同和制度谐振视角探索了科技服务业发展动因;罗建强(2017)、周慧妮(2015)等定量研究了科技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的关系;(2)科技服务与创新,如王树文(2010)等对科技服务业发展中政府管理创新研究;周梅华等(2010)等对地区科技服务业竞争力水平综合评价及实证研究;Duranton等(2009)用基尼系数测量得出在经济和科技比较发达的大城市的科技服务业更容易发展壮大。
国内外供给侧改革的的研究阶段包括萌芽、发展阶段和深入发展阶段。萌芽阶段(19世纪初),供给学派的“鼻祖”萨伊提出了“供给创造需求”,其主张减少管制、打破垄断、实施税收减免,积极主张通过市场自发调节来实现供求均衡。20世纪30年代世界经济大危机让“萨伊定理”影响力逐步减弱,“凯恩斯主义”盛行。发展阶段(20世纪70年代以后),社会高失业率和高通货膨胀率让凯恩斯主义受到质疑,蒙代尔和拉弗等经济学家的新供给学派的观点逐步得到重视,并逐渐成为英国和美国政府经济政策的重要理论依据。深入发展阶段(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以苹果公司产业链为代表的新供给、新动力推动了全面的新供给扩展阶段,学术界开始对供需关系进行新的审视。面对世界金融危机,仅用需求管理不能解决我国经济结构问题,国内学者开始对供给侧进行深入研究。
20世纪90年代美国战略管理学家波特(Michael Porter)出版了《国家竞争优势》,波特(Michael Porter)提出了国家竞争优势理论(也称“波特钻石理论”),波特钻石理论进一步发展了传统比较优势理论。波特(Michael Porter)提出,决定一国的产业竞争力的有四个基本要素:一是生产要素(主要包括天然资源、资本资源、人力资源、知识资源、基础设施等),二是需求条件(特别是对本国市场的需求),三是相关产业和支持产业的状态,四是企业的战略和结构以及竞争状况。除此之外还有两大辅助要素,机会以及政府,这六大要素共同构成了“钻石模型”。
国家统计局《国家科技服务业统计分类2015》明确科技服务业分为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服务和专业化技术服务等七大类。本文对钻石模型六大要素内在联系进行分析,将“钻石模型”中的6大要素组合成为4个要素子系统,为科技服务业供给环境系统、科技服务业供给资源系统、科技服务业供给需求系统、科技服务业供给管理系统对四川科技服务业供给进行评价。从劳动力、资本、技术、自然资源、企业家才能等生产要素投入,生产要素效率提高(制度变革、结构优化、要素升级),科技服务业隐含要素(科技主体、科技产业、区域科技发展)等供给侧方面进行分析诊断,并根据区科技服务企业的实证验证,找出四川科技服务业在供给侧方面存在的问题,分析形成的主要原因,为四川科技服务业的供给侧改革提供依据。
图1 基于“钻石模型”的四川科技服务业供给侧系统分析
一方面,中美贸易摩擦将倒逼中国知识产权保护强化。中美贸易摩擦推动对四川核心关键技术的研发,推动知识产权机制优化。2019年四川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全国为197家,四川有6家入榜,占比为全国的3%。据统计,2018年我国科技企业孵化器数量为4849个①,四川为35个②,占全国的比重不到1%。四川规模以上科技服务单位占全国的%,全国相比仍处于追赶的位置。科技服务业优化升级的压力较大。另一方面,政府科技服务业发展的相关政策体系不够完善。四川近年颁布了《四川省人民政府四川省科技服务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等科技服务业相关文件,推进了四川省科技服务业的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这些改革试点成效较好,使得科技服务业发展有了一定的基础。但激励企业进行创新的政策体系不够完整,配套不完善,企业之间存同质竞争甚至是恶性竞争,以及服务平台良莠不齐、服务标准不统一、科技服务非公有企业进入困难等现实问题。
首先,科技研发人员不足。2017年,RD研发人员为24.12万人,研发人员分别为北京、江苏、浙江、广东的61%、32.1%、43.3%、27.5%③,随着科技服务需求的增长,研发人员缺乏,创新服务能力受到约束,不能满足客户及市场多样化的需求。其次,从研发的投入看,投入的力度和投入的空间分布均需进一步优化。四川是财政部和科技部联合启动科技服务业创新发展试点省份之一,四川科技经费投入的强度还需要进一步提升。四川省科技经费投入力度加大,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较快增长,投入强度略有增加。2018年,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737.1亿元,比上年增加99.2亿元,增长15.6%,增速较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总量排全国第8位;R&D经费投入强度为1.81%,投入强度排全国第13位。按R&D人员全时工作量计算的人均经费为46.4万元,比上年增加2.4万元④。最后,从四川R&D经费投入空间分布看,研发投入的空间分布不均衡,以2019年为例,2019年四川研发投入超过10亿元的有成都、绵阳、德阳、乐山、宜宾、攀枝花、泸州、自贡和南充等9个地区,这些地区的R&D经费占全省R&D经费总量的比重的93.5%。研发投入的空间分布不均衡,会导致区域科技服务信息不对称、地区行业垄断现象突出、地区经济要素难以转移等问题。
科技服务业供给需求受到约束,主要表现在如下两个方面。一方面,职务科技成果混合所有制改革与现行法规有冲突。以产权激励发明人进行科技成果转化,《专利法》第六条中职务发明创造申请专利的权利和归属条款与《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第十九条中职务科技成果完成人和参加人不变更职务科技成果权属的条款冲突,部分高校、科研院所和科技工作者在实施过程中思想上有顾虑;同时,职务科技成果处置仍然受到国有资产处置相关规定的限制,导致混改受阻。另一方面,科技成果转化动力缺乏。国家《关于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分配政策的若干意见》等政策实施以来,虽职务发明人在成果转化后可获得股权、分红、报酬等奖励,但奖励权是一种被动权利,不包括交易权、定价权等权利,不可以继承,具有延迟性和不确定性,激励的力度不够,造成发明人无动力进行转移和转化。
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等联动较少。四川科技资源和高层次科技人才大多数分布在高校和科研院所。据统计,四川财政科技资金70%以上投入到高校和科研院所。企业与四川高校、科研院所有过合作的较少,据抽样分析,企业与四川高校、科研院所有过合作的不到1/4,有实质性合作成果的更少。其根本原因在于高校、科研院所科研活动的着眼点不是市场和企业需求,他们与企业合作,大多为了高水平论文、高水平成果、发明专利或安排学生实习;而企业的关注的焦点在于市场和产品的产业化,企业追求的是产品市场、低成本、高工艺,涉及到设计、工艺、设备、配套、市场等多个方面。主体目标不一致导致科技服务业产业主体在利益诉求上存在差异。
本部分将结合全面深化改革的现实要求,将科技服务业发展与供给侧改革进行匹配,探索四川科技服务业供给侧改革的路径,对四川科技服务业供给侧改革的目标、基本思路和总体框架进行设计,从人力资本提升、科技资本投入增加、技术创新、知识增长、科技服务与行业深度融合、行政管理制度改革等方面进行系统安排,构建功能健全、运行高效的科技服务业改革系统,有效破除四川科技服务业资源低效配置的体制障碍和发展瓶颈。
推动科技服务市场化,合理配置四川科技资源,发挥四川在航空航天、先进核能、网络空间安全、西南特色中药资源等方面的科技优势,优化发展环境,解决克服创新效率低下、创新动力不足等现实问题。一是加大对科技创新服务的宣传,提高全社会创新创业的意识,营造创新创业的良好氛围;二是有序放宽科技服务市场准入,让更多的市场主体参与科技服务产品提供,激发市场科技创新的动能;三要通过行政体制机制改革、知识产权保护建设、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的政策引导,强化科技服务市场化。
市场化的科技服务需要有充足的科技服务资源,通过创新服务平台、创新服务体系等创新能力建设,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科技服务平台的建设强调其公益性,为市场化服务奠定基础。一是充分利用具有全国影响力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契机。四川积极配合科技部开展规划编制,抓紧研究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实施意见和行动方案,合作共建西部科学城,深化国际科技创新合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二是积极搭建科技创新平台,加快省部共建西南作物基因资源发掘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南特色中药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国家川藏铁路技术创新中心、国家高端航空装备技术创新中心建设,采用多主体参与的方式,考虑到创新平台聚集发展和空间均衡,建设好共性技术平台、创新创业平台和资源共享平台三类平台,包括科技研发、技术转移、检验检测认证、创业孵化、科技金融、科学技术普及等多方面的平台。政府侧重于公益性科技服务,专业研究机构侧重基础及共性技术研发服务,企业侧重专业技术服务,科技中介侧重技术转化服务,通过系列政策及专项资金引导建立健全科技服务体系。
一是推动涉及科技成果转化相关法律法规的修订。建议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启动《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第六条等相关法律法规的修订工作,建议将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由纯粹的国有改变为国家、个人混合所有,将“先转化、后确权”改变为“先确权,后转化”。修订《四川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建议省人大常委会审议时将“允许职务科技成果知识产权由职务发明人与单位共同所有”写入《四川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二是打造天府技术交易市场,常态化开展科技成果对接活动,推进国家技术转移西南中心建设,大力培育省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布局建设省级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三是改革技术类无形资产的收入分配机制,无形资产收入留归单位所有,不再上缴国库。改革科技成果转化评价机制,将科技成果转化率和技术合同成交额纳入科技人员考评体系,作为对高校、科研院所考核评价的指标。四是实施重大成果转化项目示范,围绕四川省委、省政府确定的16个重点产业领域,组织实施200项技术水平高、市场前景好、经济社会效益显著的科技成果转化示范项目,遴选支持100个成长潜力大、对“5+1”产业发展具有引领带动作用的重大创新产品。
在科技服务供给侧强化科技服务为产业结构性调整服务。一是以“5+1”产业⑤布局为重点的发展潜力较好的产业,如对电子信息、装备制造、食品饮料、先进材料、能源化工和数字经济进行全产业链的服务,通过知识更新、教育培训、技术改进等科技服务提高企业生产效率。二是针对产业结构调整难度大的产业,根据产业特性,建立科技服务与产业结构调整的联动机制,通过部门联动、区域联动及相关政策联动,成立专门跨部门、跨区域的联动牵头机构,负责监测产业发展状况并因地制宜制定科技服务政策。三是针对产能过剩的产业,一方面实施关停合转,另一方面在科技服务业技术的推动下实施向高端、新兴领域转产。
注释:
①资料来源:中国产业信息网 http://www.chyxx.com/industry/201909/782006.html.
②四川省自然资源研究所http://www.scnrsa.com.cn/scnrsa/zxgz/20191226/35.953.html.
③资料来源:科技统计年鉴2018.
④数据来源:四川省科技厅http://kjt.sc.gov.cn/kjtj/index.jhtml.
⑤ “5+1”产业:2018年11月四川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加快构建“5+1”现代产业体系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推出一系列政策措施,着力培育电子信息、装备制造、食品饮料、先进材料、能源化工五个万亿级支柱产业和加快数字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