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曾逵
(海南工商职业学院,海南 海口 570000)
海南建省30年,经济总量都得到极大提高,产业结构也得到了改善。产业结构是指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之间以及各产业部门内部的构成,反映了社会经济资源在各个生产部门的配置状况,合理的产业结构不仅能推动地区资源有效配置,促进经济增长,而且能加强在区域合作中的地位。联系当前国家 “一带一路”建设和海南自由港发展目标,有必要对海南产业结构变动及发展潜力进行分析。
海南经济发展还处于落后水平,从总量上看,2017年海南GDP总量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排名第28名,人均GDP排名第19名,海南经济发展处于下游;从占比角度来看,海南GDP占全国GDP仅为0.54%,经济总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非农产值占GDP比重约为76.71%,低于全国水平。可见,不论是比较总量还是比重,海南经济都处于弱势,但经济发展不仅要看目前经济发展水平,还要看合理的产业结构优势及经济发展潜力。
根据发达地区产业发展规律来看,各产业发展呈现产业结构高级化趋势。所谓产业结构高级化趋势是指第一产业逐渐降低,形成第二、第三产业为主导。根据这一理念,笔者对1988年~2017年海南三大产业整体分析,由图1和表1可知,总体上各产业产值呈增长趋势,但随着经济发展,各产业排名按时间顺序呈现“一三二”“三一二”“三二一”的格局,基本形成了以第三产业为主的局面。另外,海南国际旅游岛战略决定了海南不可能大规模发展污染型工业,就短期来看,促进海南经济增长,改变海南非农产值比重,未来海南的经济增长点优势在第三产业。
图1 1988年~2017年海南三大产业结构发展趋势
第三产业发展需要强有力的市场基础、人才储备、创新氛围等,而这些正是海南缺乏的。从市场基础来看,海南省2016年年末常住人口917.13万人,其中城镇化率为56.78%。低于全国57.35%的水平,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8453元,低于全国33616元的水平。从人才储备来看,2016年海南普通高校在校学生20.57万人,占全国总数的0.76%。从创新氛围来看,2016年海南省共受理发明专利申请3669项,约占全国受理总数的0.11%;2016年海南省共获得专利授权1938项,约占全国授权总数的0.11%。可见,海南想参与进全球的创新型产业,须要推动城镇化、人均收益、高职以上人才数量、发明创造数量等指标的提高,所以要促进海南第三产业发展,还有很大潜力挖掘。
从海南产业结构现状来看,如果海南目前产业结构有一定合理性和优势性,但对经济增长推动减弱,那就说明产业结构调整应该改变着眼点,应从量变转为质变,进行协调性发展。如果不是,那么应大力进行量的调整,以加大产业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的强大作用力。因此,对目前海南产业结构所处的位置研究至关重要。
产业结构合理是指产业间的合理配置,产业结构配置与GDP增长有着密切的关系,由此GDP增长率变化主要基于两个因素,即各产业在GDP中的比重和各产业的增长率。为了研究GDP结构变化,笔者固定各产业增长率变化,只研究产业比重变化,即固定各产业增长率变化为2016年各产业变化率,然后再比较结构变化对GDP增长率的影响。本文借鉴郑春梅等(2009)对产值比例变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的研究理念,建立公式如下:
g=w1g1+w2g2+w3g3
式中g表示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率;W1、W2、W3分别表示海南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产值占海南GDP的比重;g1、g2、g3分别表示2017年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产值的增长率。
(1)计算1998年~2017年各产业产值比重
由表1可知,第三产业是海南支柱产业,由1988年的24.35亿元增加到2017年的2426.07亿元,增长了98.63%,比重也由1988年的31.62%上升到2017年的54.37%,占到GDP的一半以上;第一产业占GDP比重呈现下降趋势,由1988年的49.95%上升到2017年的21.95%;第二产业占GDP比重呈现缓慢增长趋势,和第一产业比重有所趋同。
表1 第一、第二、第三产业产值比重
(2)引入2017年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产值增长率
表2 2017年各产业增长率
(3)计算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率(g)和GDP增长率变动值
利用公式g=w1g1+w2g2+w3g3,构建表1和表2之间的等式关系,依据逻辑,用1988年~2017年各产业比重与2017年各产业产值增长率相乘得到各年GDP增长率;再用2017年GDP增长率(7%)与计算出来的各年GDP增长率比较,则可知在2017年各产业增长率不变情况下,产业结构变动导致GDP增长率变动值大小(如表3)。
(4)结果说明
由以上数据可知,在各产业增长率不变的前提下,产业结构变动会引起GDP增长率的变动,并且是正方向变动,也就是说海南产业结构变动对GDP增长有帮助,用EXCEL软件把变动值按年份生成图(如图2),可见从动态过程来看,除了1993年~1996年和2001年~2003年两个时间段变动值是明显增加以外,总体上海南产业结构变动对GDP的增长贡献越来越小。
图2 产业结构引起的GDP增长率变动值
海南经济从总量上看,在全国都属于非常弱小;从产业结构合理性来看,又有其潜在的合理性及发展优势,但同时这种优势正在减弱。要改变目前这种经济发展状况,就必须扩大产业规模,形成可持续的、协调性的发展模式。
以第三产业和第二产业发展为主是海南产业结构趋于高级化的一种趋势,但海南第三产业和第二产业发展的基础却很薄弱,所以必须在现有基础上对第三产业作出巨大调整,如对市场的规划、产品服务品质的提升、新产品及资源的开发等。在国家提出“一带一路”的区域合作前景下,周边地区区域合作将进一步深化,海南的热带资源将变得可替代,如在2016年出口总值中,对香港地区出口8.85亿元,下降61.5%;对日本出口23.25亿元,增长64.1%;对美国出口16.83亿元,下降6.9%;对欧盟出口7.77亿元,下降39.9%;对东盟出口26.73亿元,下降65.5%;对中东出口12.65亿元,增长34.4%。主要出口商品中,机电产品出口值21.47亿元,下降12.2%;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值13.10亿元,下降28.0%;成品油出口值9.96亿元,下降91.3%。由此,除了对日本出口增长外,对香港地区、美国、欧盟、东盟、中东出口都是下降,三大主要出口商品也是呈现下降形势,可见如果不作出全面的改变,海南第三产业和第二产业优势将面临被周边地区取代的危险。
海南产业结构存在着不合理性即非农产业结构比重过小,但国际旅游岛战略又制约着海南工业经济发展的步伐。这种情景下,一方面,农业、旅游业面临着被周边资源代替、过剩的危机;另一方面,工业产值远远落后其他沿海城市,大量的工业品需要从周边地区供应海南市场,造成海南对外贸易长期处于逆差地位。如2016年全省对外贸易进出口总值748.40亿元,其中进口总值607.72亿元,出口总值140.68亿元,逆差为467.04亿美元,占海南省GDP比重11.55%。而工业反哺农业、旅游业等正是建立在资源过剩、市场需求的基础上,在现阶段来看,海南产业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作用减弱,有必要加强产业间的联系,促进第二产业对第一、第三产业的反哺,形成优势互补模式。
海南在改善非农产业结构同时,还应该认清海南产业结构变动对GDP的增长作用变得极其微弱,如果我们仅仅调整非农比重来推动经济总量增加将会变得不切实际。根据因素分析的产值比例变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分析可看出,海南从1988年的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贡献0.013955到2016年的0.0002146,虽然还有提升的空间,但随着经济的发展,现有产业结构在现有发展模式下的作用变得很微弱了,那么就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思维模式,形成可持续的、协调的发展理念。特别是在当前区域合作盛行时期,如海南省周边就有泛珠区域合作、北部湾合作、东盟合作、“一带一路”区域合作等,这些区域合作或是省份间的产业对接,或是国家地区间的合作,这些都促使海南必须形成自己的产业,由初级产品输出地转变为区域制造商。只有这样,海南才能有效整合产业不协调性,积累打造海南硅谷的资本,以及改变逆差地位和提高国际知名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