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麦107 号新品种选育及旱作栽培技术

2021-03-18 05:56郭鹏燕任杰成赵吉平权宝全岳茂林
山西农业科学 2021年3期
关键词:晚熟农业大学抗旱

郭鹏燕,任杰成,赵吉平,许 瑛,权宝全,任 超,岳茂林

(山西农业大学经济作物研究所,山西汾阳 032200)

小麦(Triticum L.)是世界性的重要粮食作物,在我国商品粮构成中占有重要地位[1],是山西省仅次于玉米的第二大粮食作物,是山西人民的主要口粮之一[2-4],在农业生产及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我国东北、华北和西北东部的干旱日趋严重[5],气象灾害造成农业损失最为严重的是旱灾,它已经成为我国小麦生产的重要限制因素。迄今为止,威胁人类生存并已被人类认识到的环境问题中,全球变暖、干旱频发已经成为管理者、育种者等最为关心的话题[6]。山西省中部晚熟冬麦区属大陆性半干旱气候[7],干旱少雨,生态环境脆弱,因此,保护生态、培育小麦抗旱节水新品种是山西省小麦育种工作者主要的研究课题。小麦抗旱高产品种的选育对于缓解水资源危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8-9]。目前山西省小麦种植面积在60 万~66 万hm2,其中,运城、临汾、晋城3 个市的小麦种植面积占全省小麦总面积的85%以上[10-13],吕梁、太原、长治和晋中种植规模较小,其他地市几乎没有种植。因此,山西农业大学经济作物研究所小麦课题组联系生产实际,立足小麦产业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从抗旱种质资源的引进、鉴定入手,筛选抗旱品种,并结合水旱交叉轮选和多点鉴定等育种手段,成功选育出抗旱高产小麦新品种晋麦107 号。

1 品种选育过程

1.1 品种来源

针对制约山西省及同类麦区雨养旱地小麦稳产高产的主要问题,通过前期对1 040 份种质资源的筛选、鉴定与分析,山西农业大学经济作物研究所小麦课题组于2010 年5 月选择长麦6135 为母本、08 水4478 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选育而成(图1)[14-18]。长麦6135 是山西农业大学谷子研究所选育的水旱兼用型小麦品种,其特点是抗旱、节水、抗病、广适;08 水4478 是山西农业大学经济作物研究所自主创新的中间材料,茎秆粗壮,麦脚干净利落,穗大粒大,缺点是分蘖能力较弱、对水肥极为敏感。二者性状互补,杂交后代优势明显。

1.2 选育经过

晋麦107 号品种选育在山西农业大学经济作物研究所小麦课题试验田进行,后代采用系谱法处理,从杂种后代F2分离开始,代代选单株,直到选出符合育种目标、田间表现整齐一致、纯合度高的品系进行产量鉴定试验。

2010 年5 月配制单交组合,同年6 月收获42 粒杂交种子,于9 月单粒点播1 行约1.5 m 长入选;2011 年整个混收F1,后代整体表现出生长植株整齐、繁茂性好、穗大粒多,具有明显的杂种优势,9 月点播658 粒F2,以保证足够大的群体;2012 年在分离群体中选综合性状好的单株19 个,经室内考种淘汰后选留15 个单株于同年9 月按宽窄行点播F3;2013 年遵循优系选优株的原则,从F3中筛选8 个抗性强、农艺性状好的单株,并于9 月按株行点播2 行F4;2014 年发现14 水4811 株系田间表现稳定且抗旱、抗倒能力强,确定为目标株系,全部收获种子并于9 月播种,在山西农业大学经济作物研究所小麦试验田进行了品系产量鉴定试验;2015—2017 年申请参加了山西省中部晚熟冬麦区多点品系产量比较试验;2017—2019 年参加山西省中部晚熟冬麦区旱地区域试验,其中,2019 年同步进行了生产试验示范。2020 年3 月通过了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为晋麦107 号。

2 品种特征特性

2.1 形态特征

晋麦107 号幼苗半匍匐,叶色浓绿,分蘖力强。株高77 cm,株型紧凑,茎秆弹性较好,抗倒性较强。茎叶无蜡质,旗叶下披,穗层整齐,熟相好。穗纺锤型,穗长6.1 cm,穗粒数26.7 个,千粒质量35.8 g。成熟期穗色白,长芒、白壳,小穗密度中等。粒形椭圆形,粒色白,粒质硬,饱满度好。

2.2 生物学特征

晋麦107 号属强冬性小麦,全生育期248 d,比对照长6878 早熟1 d;抗冻性强,抗旱性中等,抗青干强。

2.3 品质、抗病性分析

晋麦107 号经农业部谷物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哈尔滨)品质检测,籽粒容重为804 g/L,粗蛋白(干基)为13.82%,湿面筋为31.3%,稳定时间为1.0 min。

2017—2018、2018—2019 年经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抗病性接种鉴定检测,晋麦107 号中感条锈病,中感叶锈病,中感和高感白粉病。

2.4 DUS 检测

测试编号2017LS1712A,经农业农村部植物新品种测试(杨凌)分中心2 个生长周期的检测(第1生长周期:2017 年11 月4 日—2018 年6 月5 日;第2 生长周期:2018 年10 月12 日—2019 年6 月6 日),该品种具备特异性(QL 相等,PQ 相等,QN小于3)、一致性和稳定性。

3 产量表现

由表1 可知,2017—2018 年度晋麦107 号参加山西省中部晚熟冬麦区旱地新品种区域试验,增产点次为5 增1 减,平均产量为4 788.0 kg/hm2,比对照长6878 增产6.1%;2018—2019 年度继续参加山西省中部晚熟冬麦区旱地新品种区域试验,各点次均增产,平均产量为4 362.0 kg/hm2,比对照长6878增产9.4%。2 a 区域试验平均产量为4 575 kg/hm2,比对照长6878 增产7.7%。

表1 2017—2019 年度晋麦107 号参加山西省中部晚熟冬麦区旱地区试产量表现

从表2 可以看出,2018—2019 年度晋麦107 号参加山西省中部晚熟冬麦区旱地新品种生产试验,各点次均增产,增产点次为100%,平均产量为4 174.5 kg/hm2,比对照长6878 增产8.6%。

表2 2018—2019 年度晋麦107 号参加生产试验产量表现

4 旱作栽培技术

4.1 “三适”播种

为给小麦高产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保证小麦播种后苗齐苗壮,需适期播种、适量播种、适墒播种。

4.1.1 适期播种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小麦进入越冬期时间推迟,因此,旱地小麦越冬期壮苗个体为6 叶至6 叶1 心,即冬前0 ℃以上积温达650 ℃左右为适播期。晋麦107 号在山西省中部麦区适播期为9 月25 日至10 月5 日。

4.1.2 适量播种 壮苗由健壮个体和合理群体构成。晋麦107 号适宜基本苗为300 万~375 万/hm2。一般用种112.5~150.0 kg/hm2,若整地质量差或地表墒差的土地,应增加播量15.0~37.5 kg/hm2;而高肥力地块可减少播量15~30 kg/hm2,早播或晚播也应相应减少或增加播种量,按0.25~0.50 kg/d 减增。

4.1.3 适墒播种 最适宜的播种墒情为耕层0~20 cm 土壤相对含水量65%~70%,若耕层土壤相对含水量低于60%,可适当增加播深或重镇压,促进出苗。此外,早播地块宜深,晚播地块宜浅,沙地宜深,黏地宜浅,墒情差的宜深,墒情好的宜浅。总之,播种深浅需根据播种期及土质墒情来决定。

4.2 施足底肥

每公顷施优质农家肥22 500~30 000 kg、纯氮210~240 kg、纯磷90~105 kg、钾60~75 kg、磷酸锌15.0~22.5 kg,全用作底肥,一次性足量施入。

4.3 种子处理

播种前需对小麦种子进行筛选,将破粒、瘪粒和杂粒清除干净,以确保品种的纯度和净度。播种前选晴天将种子在晒场上连续翻晒2 d,每天晒种5~6 h,以提高种子的发芽势和发芽率。

4.4 田间管理

播前旋耕镇压保墒整地,提高播种质量,保证一播全苗[20]。返青初期,需及时中耕除草,耙耱保墒,提高地温,促进麦苗提早返青。应在小麦起身前进行化学除草,通常使用72%2,4-D 丁酯乳油0.75~1.50 kg/hm2,对水25 kg 喷雾防治;抽穗后注意麦蚜发生,可使用40%氧化乐果乳油1 500~2 000 倍液喷雾防治;如果白粉病有发病趋势,可用25%粉锈宁1.5 kg/hm2对水喷雾,也可和氧化乐果混合使用;灌浆期可选用0.2%磷酸二氢钾进行叶面喷肥,7 d一次,连喷3 次,可起到增产提质增效之目的;蜡熟期及时收获;关注天气变化及时机械收获晾晒,籽粒含水量达13%以下时可入库贮存。

猜你喜欢
晚熟农业大学抗旱
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 扎实做好防汛抗旱救灾工作
2022年黄河防汛抗旱工作视频会议召开
湖南农业大学通知教育中心
种子穿新“外衣”锁水抗旱长得好
张振、李杰作品
晚熟
湖南农业大学“中非农业发展与合作基地”
北方茶园抗旱节水栽培关键技术
晚熟
晚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