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功能核心区的“出行蓝图”

2021-03-18 01:56丁天茼
人民交通 2021年4期
关键词:安全智慧绿色

本刊记者 / 丁天茼

随着《首都功能核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街区层面)(2018年-2035年)》(以下简称《核心区控规》)得到党中央国务院正式批复,首都规划体系的“四梁八柱”已初步形成,首都规划建设从此进入新的历史阶段。

首都功能核心区总面积约92.5平方公里,包括东城区和西城区两个行政区。在城市空间结构上,规划以“两轴(长安街和中轴线)、一城(北京老城)、一环(沿二环路的文化景观环线)”作为首都功能核心区骨架,提出加强空间秩序管控与特色风貌塑造,延续古都历史格局,推动老城内外和谐发展,融汇历史人文景观和现代城市风貌,塑造平缓开阔、壮美有序、古今交融、庄重大气的城市形象。

从中可以看出首都功能核心区未来在交通出行方面的三个关键词:绿色、安全、智慧。

完善圈层式出行服务健全多模式交通系统

绿色,是首都功能核心区出行的最大特色,也是贯穿“出行蓝图”顶层设计的一条主线。

《核心区控规》对绿色出行提出了明确的量化指标。要提高首都功能核心区绿色出行比例,到2035年绿色出行比例由现状73%提高到85%以上,到2050年绿色出行比例不低于90%。这意味着绿色出行将成为首都功能核心区主流出行方式,这种革命性变化带来的低碳环保、疏堵治污红利巨大。

实现多样化灵活出行。1公里生活圈出行以健步为主,1~3公里短距离出行以健步和自行车悦骑为主,3~8公里中距离出行以自行车悦骑和地面公交畅达为主,8~15公里中长距离出行以快速公交和地铁速通为主,15~30公里长距离出行以地铁和地铁快线直连为主,30公里以上长距离出行以地铁快线和区域快线易行为主。

保障交通基础设施用地供给。推动交通基础设施产权共有、空间共融、服务共享。到2035年道路及交通设施用地规模约23平方公里。

构建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综合交通体系,创造宜居宜业、幸福安康、精致友好、稳健可靠的出行环境。

建设健步悦骑城区打造安全出行环境

提升健步悦骑体验。加强街道空间整体设计,统筹安排各类街道设施。结合道路横断面优化,加大步行、自行车路权保障。提高沿街绿荫覆盖,提升步行与自行车骑行体验。依托蓝网绿道拓展健步悦骑空间。打造步行街区、无机动车街区、步行和自行车优先街区,形成活力交往、安宁居住、文化传承的特色街区环境。到2035年每日每人次健步悦骑活动时长可达到20分钟。

塑造场所交往空间。强化交通空间的无障碍设计、全龄友好设计和场所营造设计,结合社区服务设施、沿街外摆空间、交叉口转角广场,营造宜漫步、宜驻足、宜凝思、宜短聚的魅力交往场所。

激活立交桥下空间。提高二环路沿线景观绿地与文化设施的可利用性和可达性,适时移除停车站场、运维班房等临时设施,鼓励桥下空间开放利用,因地制宜开展适宜的文娱、健身、休憩等社会活动。

削减移动源污染。分阶段实施禁鸣区、低排放区、超低排放区、零排放区管控措施。鼓励居民存量拥车置换为新能源车辆,实现地面公交车辆与公务车辆100%新能源动力。减少视觉污染,推进道路两侧架空线入地、多杆合一,逐步取消双源无轨电车线路。完善公共充电网络,优化设施布局,改善服务能力,逐步更新升级加油加气站设施。

实现全面安全。提高安全水平、安全意识与安全感,倡导文明出行、礼让行人。开展交通安全专项行动,推行交通稳静化实现街道安全,升级新式载运工具实现车辆安全,维护和谐秩序实现行为安全。

加强停车治理调控强化街道空间管理

有序缓解停车矛盾。统筹治理时序,近远期结合。近期加强停车治理,充分利用既有资源,挖掘停车潜力,适度增加供给。远期持续提升公共交通服务水平,引导绿色出行,降低小客车出行依赖。加强整治及执法力度,形成停车入位、停车付费、违停受罚的社会共识和街道自查、社区自治、个人自律的政府社会共治模式。

优化道路分级体系。划分交通性街道、生活性街道、历史文化街区街道、综合性街道,分类引导,精细化管控,建立特色街道示范区。完善交通功能,因地制宜打开封闭街区和公园绿地,将胡同、街巷路、绿道小径纳入交通管理体系,改善交通微循环。到2035年道路网密度达到10~11公里/平方公里。

转型骨干道路功能。借助道路红线优化、车道缩窄、交叉口展宽切角优化和道路空间再分配,实现骨干道路功能转型为绿色交通主导,减少老城内小客车过境交通量。

推动完整街道实施。净化人行道,优化断面布局,改良景观设计,提高绿荫覆盖,增设休憩小品,补充平面过街设施,加强智慧交通管理,监测违法违规交通行为,创建舒适安全、赏心悦目、生动美好的完整街道环境。强化街道路缘空间管理使用,设立互联网租赁自行车、物流配送电子围栏,妥善处理交通出行与空间活动的关系。

开展停车治理

制定差异化停车政策分区。历史文化街区为最严格控制区,远期逐步实现胡同不停车,近期在历史文化街区外围通过与公建停车场错时共享、与公交场站及绿地结合设置临时停车场等方式解决居民基本停车需求。老城(历史文化街区以外)为严格控制区,充分利用公建停车资源,提高停车位使用效率。部分供需矛盾突出区域,可利用居住区边角地、拆违腾退空间,或压缩机动车通行空间,在不影响消防救援、步行与自行车通行的条件下,适度提高临时供给能力。核心区(老城以外)为适度控制区,可结合公交场站、绿地、公共服务设施等适度增建停车设施。

推进停车共享。制定并出台共享停车实施细则,全面推进居住区与新增停车设施及周边公共建筑停车资源共享,解决居住区基本停车需求。

加快推进各类停车资源整合利用,通过停车系统联网联控、动态优化,全面提高停车资源时空使用效能。

建设智慧停车系统,加快推进各类停车资源整合利用,通过停车系统联网联控、动态优化,全面提高停车资源时空使用效能。

制定交通环境综合提升方案

围绕居住区、商业区、历史文化街区、重要节点打造共享街道、品质胡同。以街道或街区为单位,制定交通环境综合提升方案。

推进道路功能转型和道路空间优化

减少老城内小客车过境交通,多措并举引导过境小客车转移至二环路以外道路。加快推进街道空间的人性化改造和景观品质提升,推进街道界面、道路横断面、铺装、家具和设施等要素优化提升,改善健步悦骑环境,优化出行体验。

推进轨道交通建设加强地面公交服务

整合公共交通服务。重组地面公交与轨道交通服务,推动公共交通体系改革,形成职能整合、资源统筹、能力互补、品质合作的服务格局,提供可选择、可竞争、可替代小客车方式的优质公共交通服务。

推进轨道交通建设。新建轨道车站力争全部实现交通接驳一体化,既有轨道车站因地制宜实施一体化改造。整合利用地下地上空间资源,提升车站内外交通环境品质。改善接驳换乘环境,确保步行和自行车换乘最便捷。到2035年轨道车站800米范围人口和岗位覆盖率达到95%,轨道线路里程达到180公里。

优化地面公交线网。增强地面公交准时性、可靠性,提升舒适性与灵活性,提高出行满意度与幸福感,形成直接、全时、全覆盖的服务网。提升运行效率和服务水平,提高运行速度和准点率,构建快速、可达、连续的专用道系统。到2035年地面公交站点300米范围人口和岗位覆盖率达到100%,公交专用道里程达到450车道公里。

鼓励场站复合利用。推进地面公交场站复合设置,可适度兼容公共服务设施、公共停车场、市政基础设施等。整合道路、绿地、建筑前区等空间资源,巧妙设置复合型微型场站。

推进轨道站点优化及一体化改造

以机场线西延北新桥站改造为试点,逐步开展既有轨道站点一体化改造工作,加强轨道站点与周边用地、交通、功能、景观一体化融合。加强轨道站点空间优化设计,引导地上地下空间资源综合利用,增补公共服务设施。

优化站点出入口位置及数量,改善换乘条件,提高轨道交通与地面公交、自行车、步行的接驳效率,整体提升轨道交通服务水平。轨道车站地面附属设施应小型化、隐蔽化、景观化,减少对城市风貌的影响,整合改造既有车站附属设施,增加绿地和广场,提供休憩空间。

扩大公共交通服务覆盖范围

扩大公共交通服务覆盖范围,优化规划轨道交通线路走向与站点设置,增加公交线路与服务能力,匹配首末车接驳服务,提供定制式社区公交服务。

编制公交线网规划,调整优化公交场站功能及布局

优化重组公交线路及站点,大幅增加核心区内部公交线路,提供社区公交及需求响应型专线公交。设置分时或全时公交专用道,织补公交专用道形成连续性网络。探索使用潮汐车道和公交专用路。

疏解公交车辆保养和集中驻车功能至核心区外,外迁历史文化街区内公交场站。公交场站以小型首末站及微型港湾式到发站为主,可与公共服务设施、公共停车场、市政设施等结合布置。

实施需求管理政策提升综合治理水平

降低小客车出行依赖。综合利用法律、经济、科技、行政等组合措施,引导居民理性拥车和用车。研究实施多样化、人性化需求管理措施和地面公交票价减免、绿色出行奖励等政策。

增强精明治理能力。引导共享出行、智能网联汽车、智慧基础设施、出行服务平台等创新技术理性应用。明确政府权责、规范企业行为,设定准入机制,形成精准、有序、公正、可持续的精明治理模式。

差异化措施应对多样化交通需求

金融街、东二环商务区强化轨道交通支撑。轨道交通服务深入区域中心,提高站点一体化及接驳换乘服务水平。扩大轨道交通服务范围,车站800米半径覆盖全部建设用地。推进新建车站地上地下空间一体化设计,出入口数量应超过4个。

历史文化街区打造小客车无车区和绿色交通优先区域。居住功能为主的历史文化街区全面实施安宁交通,塑造高品质、人性化的步行和自行车骑行系统,建设文化探访路。提升公共交通便利性及可达性,因地制宜引入小型常规公交及需求响应型微型公交。营造宜居、宜游、宜保护的交通环境。

首都功能核心区是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的核心承载区,是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重点地区,是展示国家首都形象的重要窗口地区,具有习近平总书记对北京重要讲话精神,振奋精神,开拓进取,以钉钉子精神抓好规划的组织实施,明确建设重点和时序,为中央政务营造更好环境,让市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

猜你喜欢
安全智慧绿色
绿色低碳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有智慧的羊
智慧派
智慧决定成败
智慧往前冲,统计百分百(1)
再造绿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