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黑龙江省高校双创人才培养

2021-03-18 02:46王芊颐宋秋华刘静雅
对外经贸 2021年2期
关键词:双创黑龙江省人才

王芊颐 宋秋华 刘静雅

(黑龙江工商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0)

一、引言

“双创”一词是在2014年9月在达沃斯论坛中由李克强总理提出的。双创中其中一创指的是创业,另一创指的是创新。在会中,总理强调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并在201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强调了双创这一理念。经过这几年创新创业的不断发展,在2019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进一步加深了双创的内涵。通过大众创业,引领各行各业快速发展,不断拓展新行业、新内容,强调万众创新的重要性。只有不断创新,发展高科技产业,才能保持国家的发展动力,驱动经济快速、高效发展。十九大报告指出,现阶段国家需要掌握高新技术并且综合素质强的复合型人才,这些高端复合型人才是驱动国家创新发展的主要动力。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的不断变革,高等学校的教育也要跟上时代的步伐,紧跟国家发展方针,对高校人才的培养加快转型的步伐,增加创新创业相关教育,培养高端创新创业人才助推国家发展。

当代青年学生极富有想象力与创造力,是创新创业的主力军。我们需要积极引导青年学生创新创业,有更多青年学生加入进来,我们国家经济社会更加快速的发展,也只有富有创新精神,才能助力社会的进步。在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前提下,我们老百姓才能富起来,进而能够提升人民生活的质量。在对青年学生创新创业的教育,首先高校双创教育排在首位。高校在对大学生人才培养的时候,要把双创的相关教育放在培养方案中,增强学生创新创业能力。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创新创业的比赛,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达到毕业与就业无缝衔接。特别是在2020年疫情就业压力下,高等院校更要加强双创教育,鼓励学生创新创业。

二、黑龙江省高校双创人才培养现状

紧跟国家高等教育发展趋势与步伐,黑龙江省各大高校都开展了双创相关课程,鼓励高校老师和学生,都参与到创新与创业大潮中。为了更好的达到双创人才培养效果,黑龙江省各大高校都相继投入大量资金建立创新创业实验室,并培养一批青年骨干教师,主抓学生创新创业等实践活动。在持续不断努力下,黑龙江省高校双创人才培养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各大高校都组建了自己的双创团队。黑龙江工商学院的“香饽饽”团队,相继获得了国家和省级的创新创业大赛特等奖和一等奖。又比如说黑龙江的大学,在2002年黑龙江大学是全国首批九所创业教育试点院校之一。在2005年,成立创业教育中心,归属于黑龙江大学创业教育学院。创业教育学院主要面向整个学校,系统培养校内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并为此开设了三个创业创新课程体系。创业创新课程主要分为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的课程,原有《创业教育通识》这门课程作为学校的选修课,现在把《创业教育通识》变为必修课。理论上以“创业+方向”模式为双创人才培养模式,专门设置相关双创课程。实践上以各种创新创业大赛、创业团队实践活动等为主要方式。

经济的发展根本的驱动力是高素质创新人才,如何能够“本土制造”人才,提高企业的创新创业能力。当前在经济内循环发展框架下,黑龙江用人需求显著提高,但高质量的人才供给侧和需求侧存在不对称,尤其创新、创业型双创人才严重不足。通过统计数据分析,黑龙江省乃至东北三省人才流失严重,要从根本上改变,调整黑龙江省产业结构不合理的问题,让人才留在黑龙江,能就好业,好就业。着眼于旅游、科技、金融等新型行业,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引进创新型人才。增加政策扶持力度,创新创业作为经济的驱动力,让黑龙江省经济健康发展。

表1 黑龙江省有关院校双创课程开展情况表

数据来源:根据对黑龙江省各高校调研数据整理所得。

三、黑龙江省高校双创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创新创业意识薄弱

驱动大学生创新创业发展,主要还要提高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意识。这种意识不是一天形成的,意识是一种思维的状态、模式,决定了创新的创造力,为创新创业活动提供基本前提。这种创造力能够不拘泥于现状,大胆的想象,突破传统概念。借鉴以往创业成功的企业家经验,创造力和相关的企业精神是其创业成功的非常重要的因素。国家相关政策也为大学生创业提供相应的支撑,不管是在资金上还是在创业环境上,各地方政府也在进一步努力,吸引大学生创业。例如,黑龙江省北安市落实引进急需紧缺人才实施办法和鼓励就业创业“黄金十二条”具体措施,争取财政专项资金520余万元,对黑龙江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黑河学院等7所高校200名实习实训大学生,给予每人每月2000元生活补助,免费办理人身意外保险;落实大学生自主创业补贴,对入驻“双创”基地创办企业的大学生,给予5—20万元贴息贷款;对引进的优秀人才,提供人才周转房,一次性给予最高10万元安家费,配偶未就业的每季度享有3000元生活补助,吸引高校毕业生留在北安创业、回到北安就业。在政府的高度关怀下,高校与政府相配合,在学校建立“创业就业园区”。邀请知名企业家、创新创业相关专家为在校大学生做相关讲座,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尽管为了提升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做了很多努力,但是受总体环境和自身因素的影响,一些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还是很弱,主要经过大学四年的学习,对自己的定位还不是很清晰,缺少对未来自我职业的规划,对未来生活的期望,导致对创新创业的积极性较低。这类学生在参加完相关专家的讲座后,认为创业跟他们自身不符,出现学习能力强、社交等综合素质能力较弱的高分低能现象。

(二)高校创新创业课程设置不合理

创新创业作为一门单独的课程,在各高校的通识教育类课程下开设。但是各地方高校创新创业通识类课程设置不统一,所以课程当中所涉及到的就业、创新、创业、就业及职业规划等组合搭配方式不同。缺少相应的双创人才培养体系、政策,各高校使用的教材不同,讲授的重点也不同。通过对黑龙省高校进行调查发现,教授创新和创业课程的教师人数很少且缺乏实践经验。

(三)不切合信息时代人才需求

现在我们已经进入了信息时代,人们已经从各个方面感受到信息带给整个社会的变化。首先,信息技术已经融入到我们的生活,包括我们的娱乐、购物、银行等,我们叫做社会信息化。第二,人们对整个社会观念发生了改变。知识和信息已成为社会的重要资源和财富,我们要结合现有社会发展现状,激发大学生个人潜力,突出长处,强调个性,培养创新型人才,从而提高产品的独创性,进而增加其附加价值。虽然经过这几年的发展,各高校对创新创业教育有一定的认识,但是一些高校对其重要性认识不足。就黑龙江省来说,现在黑龙江省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高校按照国家以及地方发展的需求,应对当下的高校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潮流。在新时代新社会背景下,对创新创业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也要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改革双创人才培养模式,重新构建教育系统。在信息时代中,培养适应信息时代发展需要的创新创业型人才已经是必然趋势。

四、改进黑龙江省高校双创人才培养的建议

(一)增加双创教育的普及性

当前,一些高等院校只是在形式上有创新创业教育,没有将创新创业教育作为一个独立有系统的个体,融入到高校人才培养的整个过程中。我们通过双创教育,目的是为了培养双创人才,通过整个培养过程,使这部分人才能够有创新精神,敢于创新、敢于实践,推进整体高校人才的素质和质量的提高。高校人才培育为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基础,源源不断提高新鲜血液、新的活力与动力。所以对于双创人才的教育与培养,我们要进一步增加力度,向学生普及双创教育。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创新创业的意识,让创新创业思想在学生的心中生根发芽。做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在高校训练与培养双创所需要的相关素质与能力,让创新创业除了有想法还能有实际实现,提升学生接受创新创业教育的程度,以及创新创业能力。

(二)促进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

双创教育虽然作为一个单独的子系统,其不能单独存在于整个高校人才培养中,需要建立在整个高校专业教育的基础上,对人才培养进行拓展增加双创教育。双创教育要与专业教育紧密结合,在其基础上结合双创教育培养的相关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这就是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相互融合,两者相互连结、不分离,双创教育作为一个评价标准,来评价专业人才培养。将现有高校人才培养教育课程体系与双创教育有机结合,对人才培养方案中课程体系进行重新修订,在专业课的基础上融入双创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相关课程内容。除了在整个课程体系上融合,还应该在教法上有所融合,举个例子来说,将创新创业相关方法运用到实践课程中,帮助学生开拓创业项目,科技成果创新,并以取得的成果按照不同的类别申请学分。

(三)搭建创新创业教育开放协同平台

双创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多部门协作,跨专业整合以及学校内外多个社会参与者的参与。为了促进创新创业教育的高层次发展,必须建立开放的协作平台,鼓励多方参与,吸引社会资源和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参与双创人才的培养。实行的具体方法我们可以通过“双师型”教师,让企业人员进入学校作为兼职教师,进一步推进产教融合发展。将社会上的技术、资金流入高校,参与高校双创人才培养;我们还可以通过互联网连接国际上的各种创新创业活动,通过网络加强与国际上双创人才培养的合作,可以参加各种国际上的竞赛,参观与学习国际上创新创业实验室,结合国外双创人才培养的优点,改进国内双创人才培养,不断提升我们国家双创人才培养的国际水平。在双创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我们要坚持以竞赛活动作为双创人才培养的依托,通过“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学创杯”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比赛,促进学生创新创业的积极性,促进学校双创教育人才培养的改革,使高校学生不仅能有创意还能有平台,将自己的创业通过孵化器、创业空间等地方实现,最终形成一种有深度和广度的企业家创客精神与文化。

猜你喜欢
双创黑龙江省人才
人才云
高淳区以侨联双创基地 助推“双创”孵化成长、孕育未来
黑龙江省节能监测中心
“双创”浪潮方兴未艾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黑龙江省土壤污染防治实施方案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