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交际教学法的产生与中国目前中小学英语教学现状有很大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中小学生的语言学习效果。交际教学法受到不同层次教师的追捧,他们认为交际教学法可以有效地改变中国“哑巴英语”的现象,但在实际的教学中,交际教学法是否能够成为中国英语教学的主流仍然需要进行相应的分析。文章将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重点的阐述:交际教学法的概述、交际教学法的原则、交际教学法在中小学英语教学中的适应性分析以及实施交际教学法的相关建议,希望能够为中国英语教学的进步和发展提供帮助。
关键词:交际教学法;中小学英语;适应性分析
一、 引言
如何有效地学习一门语言是各个国家教育人员不断思考的问题,语言为交流提供了基础,交流促进语言的不断发展。想要正确地掌握一门语言则需要交流的帮助,因此,交际教学法的出现有重要的社会原因,它更加强调对于学生听、说、读三个功能的有效配合。但交际教学法和中国中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诸多方面存在一定程度上的不适应性,需要对这些因素进行恰当地分析,才能获得利于中国英语教育发展的方法。
二、 交际教学法的概述
交际教学法强调学生的交流能力,要求学生能够在不同的场景下进行不同的交际,流利和准确地与不同对象进行交流。由于交际教学法的特殊性,它没有权威的教材,它取材于实际生活,将语言作为交流的工具融入大量的知识中,有效扩展学生的知识层面和视野,培养更有利社会发展的优秀学生。
首先,交际教学法强调语言的工具性和实用性。传统的中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更注重单词的讲解和运用,而交际教学法更注重对于学生语感的培养,语言素材通常采取的是大篇幅的情境对话或者文字,使学生能够身临其境地掌握语言知识。并且在交际教学法中,教师会将教材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相结合,一方面提高了学生对于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积极性,另一方面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有效降低“哑巴英语”现象的出现。其次,交际教学法的重点是学生,要求教师能够设计与学习有关的多种交际性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活动提高自身的能力。
交际教学法会营造出良性竞争的氛围,在一定程度上能促进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同时能够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等综合能力,学生在多种活动中可以构建出独特的学习方式和习惯,有利于学生未来的发展。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在使用同一种语言的时候会出现差异,交际教学法则能够有效地减少语言使用不得体等情况的发生,学生能够跨文化地了解更多。
三、 交际教学法的原则
(一)正确平衡准确性和流利性的关系
传统的中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会注重对学生单词口语的纠正,通常在开始上课之前会要求学生朗读本章单词和课文,遇到学生口语上出现的错误会立马纠正,对学生口语准确性零容忍的态度会使得学生在以后的交流过程中过度考虑交流的内容,无法真正地做到自然交流。学生在长期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会自然地改正自身的错误,因此,学生真正需要的是教师的鼓励,但同时教师也不能一味地迁就学生的错误,要在恰当的时机纠正学生的重要错误。语言的流利性和准确性会随着学生的学习程度逐步提升,因此教师需要注意对学生心态的调整,避免两极分化严重。
(二)正确平衡师生之间的关系
交际教学法注重与学生的互动性,教师逐渐从课堂的主体地位变成课堂活动的设计者以及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评论者。交际教学法要求教师转变以往的教学观念,要自觉地为学生设计合适的课堂活动和学习氛围。虽然部分教师意识到英语教学需要进行改变,但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会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而使得学生只能接受教师的讲解,对语言知识没有自己独特的理解,也不能获得有效的语言环境,久而久之便形成了“哑巴英语”的现象,因此,广大教育者需要正确平衡学生和教师之间的关系。既要学生能够有效地获取知识,也需要学生能够通过各种活动对知识进行再次消化和应用。目前中小学英语课堂中两极分化较严重,性格外向并且拥有较好学习能力的学生更能够快速地跟上教师的思维,这类学生能够在每次的学习活动中得到锻炼,每次的收获都能够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动力。而对于较为内向的学生来说,他们会畏惧参与学习活动,没有足够的勇气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并且羞涩于使用犯错率更高的英语进行交流,导致英语的教学效果两极分化严重。因此,教师需要注重学生对课堂活动的参与度,要真正地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三)有效地创造情境和使用教材
交际教学法的使用需要注重对语言的实际运用,不能局限于语言的形式,要为学生创造实际的情境和有效的语言环境,而不是反复机械地进行语言训练。环境是交际教学法实施的必要条件,教师需要从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着手,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等辅助学习活动的开展,开展多方面的情境活动,例如聚会、看病、就餐等,学生在其中扮演不同的角色,学习相关的交际语言并运用到实际,大量的活动可以有效提高中小学生语言运用能力。
四、 交际教学法在中小学英语教学中的适应性分析
(一)对中国英语教学目标的分析
中国的中小学英语教学目标是注重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能力,包括对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语言应用技巧、文化理论知识等,在英语课堂上会以积累学生词汇,教导学生语法为主,对于学生犯错采取零容忍的态度,但事实上语言综合能力并不等于语言交际能力,学生在课堂中学到的知识很难运用于实际,不具备实用性。交际教学法虽然具备先进的教学理念,但是在教学目标上便与国内不符合,也无法完全提供足够的语言环境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这使得交际教学法这种先进的英语教学方法无法真正地在中国中小学阶段开展。
(二)对中国英语学习环境的分析
交际教学法的开展有较高的条件,例如语言环境就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交际教学法强调语言的真实性,需要教师为学生设计多种恰当的学习活动,学生通过大量的训练有效地提高交际能力。但以英语作为母语的大部分国家文化背景接近,单词的意思和语法较为接近,使得这些国家可以不用积累大量的词汇量就可以直接使用英语。但中国以汉语为母语,汉语与英语的发音、词义等差别較大,直接使用交际教学法并不适合。如果在中小学阶段使用交际教学法,学生能够真正获得情境训练的只有课堂,无法真正地将英语运用到实际。并且中国英语教师的水平不同,教导能力也具有一定的差异性,也大大提高了交际教学法在中国中小学阶段的使用难度。
(三)对中国英语课堂模式的分析
中国的人口基数大,课堂大多采取大班的教学模式,大部分的班级都是四五十个人,学生对于英语的接受程度也有较大的差异,给实际的英语教学带来很大的困难。并且交际教学法主要以交际活动为重点内容,教师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对学生进行情境训练,要让每个学生都能够有表达观点的机会,但实际的大班教学中,教师无法真正地了解到全部学生的学习情况,也不具备足够的课堂时间安排每个学生进行训练。并且中国的教学主要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笔试能力,交际教学法无法在中国英语教学中真正地发挥出优势。
(四)对中小学生年龄特征的分析
中国的英语教学是从小学三年级开始的,这部分的学生同时接触汉语和英语,无法真正地形成语言系统,对自己语言上犯的错无法及时地纠正,也不能独立完成交际活动,往往会打击到小学生学习英语的情绪,强行地实施交际教学法将会起到反作用。对于高中学生来说,这部分的学生需要面对高考的学习压力,会有大量的训练作业使得学生无法真正地静下心完成交际任务。因此交际教学法在实际的教学中并不能完全适应中国的教育情况,部分的教育工作者不能盲目追崇先进的教学理念,也需要考虑是否与中国的国情和教育情况相符合。
五、 对实施交际教学法的相关建议
交际教学法在中小学阶段出现不适应,广大教育者需要正确认清和使用交际教学法。在小学阶段,教师可以考虑融入交际教学法的部分教学理念,在各种学习活动中融入英语吸引学生兴趣,需要考虑这类活动符合小学生的语言能力。例如,教师可以教导学生学习简单的英文歌谣,鼓励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简单的对话,鼓励学生参与英语演讲比赛等,为学生提供表现自己的舞台,既要积累学生的词汇量和语法,也需要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在中学阶段,教师则需要认真考虑交际教学法的使用,要结合自身的教学特点和学生的水平,不能盲目地开展各类交际活动,影响学生真正的学习效果。交际教学法中的不足需要教师以其他教学方法弥补,选择其中的精华部分,有效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例如交际教学法中没有考虑到学生的词汇量和知识框架问题,需要教师利用课堂不断地补充;交际教学法容易因为学生的个人情况而出现两极分化严重的情况,教师需要真正地了解全体学生,使得学生可以真正地融入课堂。交际教学法在中国并不具备完全适用的条件,但也不能完全放弃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师可以根据实际的课堂情况和学生的学习水平进行调整,将交际教学穿插于英语课堂当中。
六、 结语
一种新的教学方法的出现必然有其优势的地方,但在引进教学方法的同时,不仅需要考虑它的优势,也需要综合中国教学的实际情况。交际教学法需要平衡流利性和准确性的问题,需要考虑师生之间的关系,还需要教师对课堂的精准把控,真正地实施具有一定程度上的困难,所以需要对交际教学法在中小学阶段的适应性进行恰当的分析,从学生的年龄特征进行分析、从中国英语课堂的组织模式进行分析、从中国中小学英语教学目标进行分析、从中国的英语学习环境进行分析,最终在结合中国的教学特点,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达到最终的英语教学目标,为社会培养适应未来发展变化的优秀学生。
参考文献:
[1]高月桥.探讨交际教学法在中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校园英语,2020(4):109.
[2]李慢慢.交际教学法在中小学英语教学中的适应性分析[J].英语广场,2019(10):156-157.
[3]顾晓红.交际法在中国中小学英语教学中失败的原因分析[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1.
[4]李宗宏.交际法在英语教学中的实践创新和应用[J].河西学院学报,2010,26(6):64-69.
[5]李方军.谈交际教学法在中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困境及其解决办法[J].科學大众:科学教育,2010(9):21.
作者简介:
张玲,甘肃省白银市,甘肃省白银市平川区大水头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