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军空中战略投送能力建设及启示研究

2021-03-17 11:20:30王广东
国防交通工程与技术 2021年2期
关键词:空运战区机动

汪 欣, 王广东

(1.陆军军事交通学院学员五大队研究生队,天津 300161;2.陆军军事交通学院军事交通运输研究所,天津 300161)

空中战略投送能力是指一个国家军队为达成一定军事目的,综合运用所属军地空中投送力量资源,向作战或危机地区投送兵力、装备和物资的能力。美军奉行全球战略,注重“全球到达”和“快速投送”。《联合构想2020》提出要“具备4天内将1个旅、5天内将1个师、30天内将5个师部署到世界任何地方的能力”[1],2018年版《国家军事战略》指出“在任何时候部署、在任何地点集结”[2]的军事优势受到挑战时将通过动态部署等途径解决。空中战略投送能力作为实现兵力快速投送的重要支撑力量,既能满足完成大规模保障任务的战略任务,又能满足完成部队战斗部署包括投送兵力、装备物资、人道主义救援等战术任务,在作战中运用广泛。研究美军先进做法对我军把握建设重点方向、解决薄弱环节有重要启示。

1 美军空中战略投送能力建设先进做法研究

1.1 健全指挥体系组织实施空中战略投送

空中机动司令部是美军空中战略投送最高指挥机构,空中机动司令部下辖第15和21航空队[3],第15航空队负责向太平洋地区和中、南美洲实施空运,第21航空队负责向欧洲、非洲和中、近东空运部队和物资。美军空中战略投送指挥与控制过程复杂,需将战区间、战区内和联合任务部队行动要素融合。指挥体系包括3条指挥链[3-4]:第1条指挥链由地区作战指挥官建立,通过战区空军部队司令行使战役控制,在战区建立空中机动行动控制中心,对战区下辖空中机动力量进行战役控制并实施空中战略投送。第2条指挥链由联合任务部队指挥官建立,通过空军部队指挥官对联合空中行动中心指挥官、机动部队指挥官实施战役控制,联合空中行动中心通过下辖空中机动力量完成空中战略投送任务。第3条指挥链由军事运输司令部空中机动司令部指挥官建立,通过空运控制中心对下辖空中机动力量实施战役控制,完成空中战略投送任务。这3条指挥链是相互协调、交叉指挥的关系。美军在战略层级设置空运控制中心,对航空队、空军预备役空运部队、民航后备队等战略空运部队实施直接指挥;在战役层级设置战区空中机动行动控制中心,对战区航空队实施直接指挥,支援力量进入战区后其指挥权即时移交空中机动行动控制中心,确保在任何时间控制战略投送指挥中枢明确且指控层级不多于两级,指控决心实现单向线性传导。美军空中战略投送指挥关系如图1所示。

图1 美军空中战略投送指挥体系

1.2 建设完备力量体系为空中战略投送赋能

美军空中战略投送力量体系包括空中机动司令部空运力量、作战指挥官下属空中机动力量、军队航空预备队、军队成建制空中机动力量、民用后备航空队、非美国的空运力量六大部分[5]。

美军在战略层面上构建三位一体的后备运力格局,形成比例合理、结构完善的空中运力体系;在战区层面通过调用盟国力量,运用东道国、第三国及其他商业力量提供空中战略投送力量来源,同时美军还注重深挖后备力量保障潜力最大程度地实现对民用运力的利用。在摸清全球空中战略投送需求的前提下,积极摸索后备力量建设运用模式,打通了战略层面、战区层面的民用运力来源渠道,形成了可观的民用运力存量[6]。另一方面,美军长期投入为空中战略投送建设了完善并完备的装备体系:一是空中战略投送数量规模满足了美军全球到达战略需要。美军现有运输机数量庞大,同时能得到民航后备队加强,满足大规模地区冲突前15 d内将作战部队和保障集群空运至战区的需求。二是空中战略投送主力装备投送半径满足战略、战术两级需求。主力装备包括C-5、C-17、C-130、KC-135[3]等,可分别满足超大型主战装备全洲际投送、重装备战区空运空投、战场空运空投和战场撤离、空中搜救、各型运输机空中加油等需要。三是军种空中战略投送特色装备满足作战特殊要求。军种空中战略投送特色装备包括C-27J、MV-22、MC-130P/H[3]等,可分别满足陆军中等规模空运任务、海军陆战队两栖突击和舰上运输、特战部队隐蔽渗透和掩护撤离及空降侦查等任务。

1.3 多层级配套衔接为空中战略投送提供支撑

美军为有效支撑“全球警戒、全球力量、全球到达”军事战略[3],在其空中战略投送系统构建了三级空中投送能力体系:一是战略空运能力,包括骨干力量、主体力量、补充力量和外援力量,战略空运能力体现在可于24 h内在全球部署一个整建制主力师。骨干力量是空军第18航空队,编配一定数量的战略运输机[5];主体力量是空军预备役、空军国民警卫队;补充力量是民航后备队远程机队;外援力量是北约共享机队。二是战役空运能力。美军战役空运力量主要按各战区投送需求进行差异化配置,在战区空军统一筹划指挥下负责作战部队的战役集结展开投送任务,战役空运能力体现在可于10 d内部署1个整建制空降师[6]。三是战场空中机动能力,体现在陆军、海军、海军陆战队编配的小型运输机、多用途直升机可一次性投送一定数量的兵力、物资到特定距离的地点。同时,美军在世界各地建设有大量的海外基地,形成体系完备的空中战略投送保障能力。在海外热点地区建设有空军基地50余个[5],可有力支撑地区冲突时的兵力快速介入。不仅如此,美军还在本土建立160余个空运基地[7],为大规模兵力装备跨战区投送提供丰富的保障资源。

1.4 实施技术创新为空中战略投送提供新质手段

美军重视新型空中投送手段的发展,通过技术创新来提供空中战略投送新质手段。美军通过大力发展无人空中投送技术,将无人运输直升机、轻型飞机投入战场使用,着手研发具有投送、作战等多种功能的空天飞机。不仅如此,美军还立足现有平台改造新型装备,基于现有平台改造提供新能力。此外,美军还不断发展新型空中战略投送概念,美军组织利用混合式飞艇开展海军陆战队两栖投送、建制部队跨洋投送验证混合式飞艇空运概念,提高在紧急时刻快速而有效地保障军队行动的能力。另外,美军借助信息系统为空中战略投送提供快速响应手段:美军利用全球信息设施和一体化C4I系统,研发空中战略投送辅助决策系统,加强联合作战指控系统的集成交互[5],构建从本土到战区、从统帅部到作战平台、从指挥中心到保障基地的指控体系,指控中枢强、层级少、响应快,可应对战时和急时、平时各种突发情况。

1.5 创新人才机制为空中战略投送培养和保留队伍

美军在庞大的飞机保有数量和复合型技能要求下,不断创新人才培养和保留机制。在人才培养机制上,一是通过设置相对独立培训科目体系,由各部门负责培养适应本专业要求的飞行员队伍。二是混编人才实施共同培育,将空军现役、预备役通过联合预备役项目结对,混编使用一组飞机共同培育机务、维修、维护、控制、空港作业人才,建立飞行培训、飞机维修等全方位合作,提高装备交互操作性和联合战备水平。在人才保留机制上,美军采取多种激励手段弥补缺口保留人才。通过大幅提高福利待遇,对飞行员和机组人员推出专项补贴项目,提高人才待遇;推出退役后返回继续服役计划,陆续召回飞行员和高级维修人员,实现对空中战略投送人才最大程度的保留和使用。

2 对我军空中战略投送能力建设的启示

2.1 构建一体化的空中战略投送指挥控制系统

长期以来,我军受限于空运资源的有限存量,未能完成空中战略投送指控体系由军种职能到战略职能的转变,距实现集中高效还有一定差距。近年来,随着军地运力资源由量变积累实现质变跨越,为我军构建一体化空中战略投送指挥控制系统提供了坚实基础。空中战略投送指挥体系优化重塑要从组建顶层战略空中战略投送指控机构入手,对战略空运资源和动员空运资源实施统一指挥,以任务优先级为标准确定保障顺序,同时组建区域战役空中投送指控机构,对战区配属空中战略投送资源实施统一指挥。依托集约、高效的信息系统,建立与作战指挥体系相融合、与综合支援保障系统相联通的空中战略投送指挥信息网络系统,对战略投送力量进行集中统一指挥与管理。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指挥效率,充分发挥空中战略投送力量的整体效能,促进军政、军令有机衔接,从而实现精准空中战略投送全过程可视化。

2.2 针对作战任务需求加强投送装备研发和编配

空中战略投送能力建设要将“战本位”思想贯穿其中,针对作战任务需求加强装备研发和编配,形成与使命任务相匹配、与备战打仗相适应、与高效应用相协调的空中战略投送装备体系。空中战略投送装备建设花费巨大,必须坚持合理适度、科学发展。针对薄弱环节展开:在以空军为骨干的战略空中投送力量建设中,应重点增加列装大型运输机,扩大运输航空兵部队建制规模,解决重装备投送瓶颈短板,提高兵力远程战略投送能力;在以陆航为主体的战役战术空中投送力量建设中,应积极升级换代,从扩大运输直升机编配数量、加大国外先进直升机引进力度等方面加强陆航部队空中投送能力建设;在特定作战任务空中投送装备建设上,应对标美军重点研发如中小型战术运输机、高原型无人运输直升机、水陆两栖无人运输机、低噪高速多旋翼无人运输机等新型投送工具,满足多样化作战任务的需求。

2.3 做好重点方向预置储备形成保障网络体系

基于我国国情实际和军事需求,我军应适应多领域备战的要求,做好重点方向的空中战略投送能力预置储备,做好国内、国外两个层次力量预置储备,形成空中战略投送保障网络体系:聚焦我国周边重点方向,充分考虑满足空中投送机群保障需要,加快推进空中投送配套条件建设[6];加快境外设施建设,通过租赁、军事协议或援助建设等方法,协调推进军种海外基地空中投送配套设施建设。建设海外投送支撑保障点和海外基地、建设保障网络体系,加强终端环节专业保障队伍建设,组建装卸搬运、装备维修、野战机场开设、空中综合防护等专业保障队伍,围绕勤务要求统型配套保障装备,进行基础设施改扩建,解决运输机起降难、装卸能力弱等瓶颈问题。

2.4 依托国家工业体系创新空中运力动员机制

我国航空工业起步较晚且面临长期技术封锁,但近几年先后成功研发了大型军用运输机、大型民用客机,积累了宝贵经验[7]。创新空中运力动员机制,从建立分级动员机制入手,在进一步完善相关动员政策法规的基础上,做到民航信息实时共享,民用运力资源准确掌握,快速动员模式分级合理,计划方案体系完备;同时,提高空中战略投送管理法制程度,以《国防交通法》《国防法》《民用运力国防动员条例》为基本遵循,结合国防交通纳入国家交通建设、民航飞机建造贯彻国防要求、民航飞机动员激励补偿、军民航机场设施设备融合、军用危险品空运等问题,加快完成相关法规和准则的修订完善。发挥国家工业体系的巨大潜力,以海外投送能力、高原投送能力等战略需求为牵引,自主研发重型运输机、野战起降运输机、重型运输直升机、倾转旋翼机等核心装备,攻克核心技术来提升现有装备作战能力。

2.5 采取全新培养使用模式提升人才队伍水平

战争胜利的核心要素是人,只有提升人才队伍水平才能真正提升空中战略投送能力建设水平。人才队伍建设应摈弃传统的低层次、低效能方法,采用全新的选拔淘汰机制,摈弃“初选-复选-定选”选拔模式,采用“模拟飞行选拔”模式,重视飞行潜质,建立统一的质量控制和信息管理机制,避免出现因主观判断而造成的淘汰流失。同时,丰富培训方法手段:加大对教练机数量、种类、性能的提升投入,提高对模拟器在教学训练中作用的重视,并建立相应的训练评估体系;加强对飞行学员锤炼,增大独立遂行空运任务频次,提高人才队伍飞行时长、实战化程度;最为重要的是创新激励保留方式,通过提高飞行员薪资待遇,实施职业教育、在职培训,加大对飞行员的激励,构建由任务补贴、职业奖金、年限补贴等构成的职业化保障体系,最大程度地实现对飞行人才的培养、保留和使用。

3 结论

空中战略投送能力是国家军事战略的核心,我军应学习美军空中战略投送能力先进经验,解决重点薄弱环节,为我军空中战略投送能力建设提供参考。紧密结合新时代军事战略方针和习主席重要决策,增强我军空中战略投送能力建设,满足军事力量“走出去”和抗御制衡强敌的使命要求,不断拓展国家利益和安全边界,实现军事力量的同步跟进、快速到达,有力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

猜你喜欢
空运战区机动
空运来的桃花节
装载机动臂的疲劳寿命计算
中国人民解放军中部战区总医院
12万亩机动地不再“流浪”
当代陕西(2019年12期)2019-07-12 09:12:02
机动三轮车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关于构建战区联合作战后勤聚合保障体系的思考
空运物流监控系统设计
西部战区战歌
“双十一”采购忙——话说液体空运
“汪星人”要打“飞的”——话说活体空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