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IKAP理论的腹膜透析患者培训模式的构建及效果评价研究*

2021-03-17 09:43罗纪聪
重庆医学 2021年4期
关键词:腹膜出院理论

邓 笠,郭 佳,成 琼,罗纪聪

(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肾内科,重庆 400037)

腹膜透析是慢性肾衰竭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因操作方法简单、保护残余肾功能、居家治疗等优点已成为终末期肾脏病的一项重要治疗手段[1-2]。因其居家治疗的特点,透析治疗需在家中自行完成,因此对新置管患者进行培训是腹膜透析必须且重要的护理程序。使患者掌握腹膜透析操作技术、并发症的症状及处理方法、饮食结构、运动方式等至关重要,这直接影响患者后期的随访依从性和治疗效果[3]。传统培训模式主要采用口头讲解及操作示范,针对性差,教学方法单一。腹膜透析患者多存在医学知识的缺乏、文化程度及接受能力参差不齐、术后有疼痛等不适,专职培训护士需多次反复讲解及示范,且效果不佳。本研究应用IKAP行为干预理论,以信息(information)-知识(knowledge)-信念(attitude)-行为(practice)为主线,将IKAP理论运用到腹膜透析患者培训中,取得了明显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12月本院肾内科130例行腹膜透析置管术的慢性肾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年龄16~65岁;(2)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原发病不限;(3)患者自愿参加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有认知障碍、不能独立完成操作者、精神疾病等不能正常表达的患者。删除与脱落标准:患者术后1个月内死亡、改变透析方式。13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65例,试验组男39例、女26例,年龄17~65岁,平均(41.26±1.26)岁;初中及以上学历57例,小学学历8例;慢性肾小球肾炎56例,高血压肾病1例,糖尿病肾病4例,IgA肾病3例,狼疮性肾炎1例。对照组男41例、女24例,年龄16~67岁,平均(40.18±1.37)岁;初中及以上学历56例,小学学历9例;慢性肾小球肾炎57例,高血压肾病2例,糖尿病肾病1例,IgA肾病3例,狼疮性肾炎2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干预方法

对照组给予新置管患者7 d常规腹膜透析培训,培训内容为腹膜透析操作和理论知识,考核合格通过。

试验组采用IKAP理论模式,将培训过程分为掌握信息、传授知识、转变观念、产生行为4个步骤,具体如下,(1)掌握信息:医、护、患之间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通过术前评估掌握患者的年龄、文化程度、病情等基本信息,了解患者生理状况;通过与患者及家属交谈评估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心理状况和家庭支持情况。通过弗莱明的视、听、读写、运动实践(VARK)问卷评估患者学习风格。(2)传授知识:①因人施教,根据掌握的信息,对不同的患者制订个体化培训计划,并将培训计划告知患者,让患者主动参与计划实施过程,提高患者的学习兴趣,从被动学习变为主观能动式学习。②对培训的内容实行了“五定”,即:定时、定点、定课程表、定专职护士、定学习资料。学习内容包括:居家环境指导、饮食指导、操作指导、洗澡及导管出口处的护理方法、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鉴别与预防、隧道炎的观察与预防、容量负荷的观察和管理、引流不畅的鉴别与处理方法、运动方式的介绍、用药指导等。③培训形式多样化,包括幻灯片理论讲解、操作示范、体验式学习、情景模拟、个性化指导、观看视频、发放培训资料、图册等,通过VARK问卷评估患者适合的学习风格,根据个体特点,实施最佳培训方案,有助于提高培训质量。整个学习过程护患、患患之间均有互动,专职培训护士通过回授法的方式反馈,对培训效果进行质量评估。④同伴教育,部分优质腹膜透析患者将自己的腹膜透析经历和经验录制成视频,为新置管患者树立榜样;加入优质腹膜透析患者微信群,患者之间相互交流心得体会,相互鼓舞,降低新置管患者心理负担。(3)转变观念:通过腹膜透析知识的培训,使患者能正确认识疾病,消除焦虑心理,加上优质腹膜透析患者的经验分享,使新置管患者认识到科学治疗和遵医行为的重要性,树立起自我管理、自我护理的信念。(4)产生行为:患者观念的转变从而影响行为的改变。通过培训,让患者从思想上引起高度重视,行动上自觉规律透析,积极预防各种并发症,从而提高生活质量。

1.2.2观察指标

按照《腹膜透析标准操作规程》自行设计的腹膜透析患者理论和操作考核表,两组在出院时进行考核,两组考核均为得分大于或等于90分为合格,90分以下为不合格,考核由专职腹膜透析护士进行。比较两组出院理论和操作考核结果,出院后3个月运用自我护理能力(ESCA)评分量表评分,以及两组出院后3个月腹膜透析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

1.3 统计学处理

2 结 果

2.1 两组培训合格率比较

试验组出院考核(理论知识、操作情况)一次性合格率为72.5%,对照组为37.5%,试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培训合格率比较[n=65,n(%)]

2.2 两组ESCA评分比较

出院后3个月运用ESCA评分量表对患者进行评估,结果显示试验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ESCA评分比较分)

2.3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出院后3个月试验组腹膜炎、渗漏、导管堵塞、容量负荷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65,n(%)]

3 讨 论

慢性肾脏病发病率逐年增高,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1个主要疾病。2012年一项全国多中心、横断面调查结果显示我国约有1.2亿人患有慢性肾脏病,其中20%~30%的终末期肾脏患者因未行透析治疗而死亡[4-5]。肾脏替代治疗已然成为终末期肾脏患者的救命稻草,而腹膜透析是终末期肾脏病一项有效的替代治疗方法。截至2015年我国有4万[6]多名腹膜透析患者。规范化的培训是开展腹膜透析的关键,科学有效的培训方式能对培训结果起到正向作用,培训效果直接影响其透析效果和生活质量。苏思莱等[7]、马小琴等[8]、陈巧琼等[9]研究表明,将视听教材、健康教育-互动模式、情景模拟法教育等应用在腹膜透析患者的培训中有利于缩短住院时间,有助于加强腹膜透析患者主动学习的意识,降低并发症,对提高腹膜透析患者生活质量起到了重要作用。此方式以患者主动参与为主,强调护士与患者之间的互动,让患者及家属积极配合,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模拟实境,与本次研究相符,但他们对整个培训过程都未有1个个性化的培训模式来进行延续。

IKAP理论培训模式不仅包含了视听教育、互动式健康教育及情景模拟法,并以知识为基础,信念为动力,行为改变为最终目标来进行个性化延续。目前该理论已广泛应用于老年高血压、糖尿病、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的管理和诊疗中[10-12],在腹膜透析患者的应用中尚未报道。慢性肾衰竭与高血压、糖尿病等同属于慢病管理范畴,在管理模式上具有一脉相承的特点,因此,将用于高血压、糖尿病等领域的IKAP理论培训模式移植到腹膜透析患者培训中,这对医护人员专业水平、沟通技巧、教育方式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对腹膜透析知识的掌握程度、自我护理能力、并发症的发生上均优于对照组,说明将IKAP理论模式应用腹膜透析患者培训中能提高腹膜透析患者学习积极性,通过自我观念的转变,促使患者在行为上更好的自我管理。

综上所述,将IKAP理论运用到腹膜透析患者的培训中,可提高腹膜透析患者对腹膜透析知识的掌握程度,提高自我护理能力,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助于加强腹膜透析患者的自我管理,提高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腹膜出院理论
坚持理论创新
神秘的混沌理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54例COVID-19患者出院1个月后复诊结果分析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活血化瘀药对腹膜透析腹膜高转运患者结局的影响
山莨菪碱在腹膜透析治疗中的应用
中西医结合治疗一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出院患者的疗效观察
关于腹膜透析后腹膜感染的护理分析
第五回 痊愈出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