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瑜铄,屈 伟
(1.成都中医药大学,成都 611137;2.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成都 610041)
2017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专项提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2020年6月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内容聚焦下沉了医疗卫生资源[1]。学界关于医疗卫生资源的概念,存在不同的认识,有的研究者认为医疗卫生资源可分为硬资源及软资源两大类,主要包括医疗服务中占用或消耗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等生产要素的总称;有的研究者认为医疗卫生资源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国家、社会、个人对卫生领域提供的有形资源与无形资源的总和[2-3]。本文综合相关研究者的阐述,认为医疗卫生资源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各方提供的与健康相关的所有有形资源与无形资源的总和,包括医疗卫生人力、物力、财力、技术、信息和政策法律等[4-5]。本文主要通过分析四川省卫生健康信息中心提供的相关数据和资料,从医疗卫生机构数量、医疗卫生人力情况、床位分布情况、卫生费用和医疗卫生资源利用情况5个方面分析全省医疗卫生资源现状和问题,并据此提出优化全省医疗卫生资源的对策建议,助力健康四川的建设和发展。
当前,四川省医疗卫生机构的数量已经具有较大的规模,《2019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中,四川省2018年拥有81 539家医疗卫生机构,其中医院2 343家,两项均居全国第2位。截至2019年末,全省医疗卫生机构共83 757家,其中医院2 417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80 499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433家,社区卫生服务站606家,乡镇卫生院4 416家,村卫生室55 772家,街道卫生院5家,门诊部696家,诊所、卫生所、医务室18 571家),专业公共卫生机构716家,其他医疗卫生机构125家。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近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的数量增加较为明显,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正逐年减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总量略有增加。近5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增长率为5.62%,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增长率为10.89%,乡镇卫生院减少了2.06%,村卫生室减少了0.17%,见表1。
表1 四川省近5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数量变化(n)
近5年,四川省卫生健康人员总量从64.76万增至79.43万;排除人口因素,每千人卫生技术人员数从2015年5.76人增至7.19人;每千人执业(助理)医师数从2015年2.22人增至2.64人;每千人注册护士数(人)从2015年2.32人增至3.23人。截至2019年末,四川省每千人卫生人员9.51人,全省21个市州中成都最高,达州最低,见图1。《2019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中显示四川省卫生人员、卫生技术人员、执业(助理)医师、注册护士居全国第4、5、6、5位,西部第1位;千人执业(助理)医师(2.47人)、注册护士(2.97人)居全国第19、14位,西部第7、6位。截至2018年底,全省取得培训合格证的全科医生万余人,注册为全科医学专业的人数3 404人,每万人全科医生数1.61人。
图1 四川省21个市州每千人卫生人员分布
截至2019年末,四川省每千人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为7.57张,成都9.12张,甘孜仅4.50张。全省每千人医院床位数5.63张,成都7.58张,甘孜仅3.09张。全省每千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1.78张,资阳2.75张,攀枝花0.59张。全省每千人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床位数0.16张,广元和眉山0.25张,遂宁、广安和达州仅0.09张。
近年,四川省卫生总费用筹资结构逐步合理,居民个人负担增速明显下降。全省医疗机构控费效果较好,门诊费用控制比住院费用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费用控制比医院好。2019年末,全省医疗卫生机构总收入达2 512.13亿元,乡镇卫生院门诊患者次均医药费52.84元;住院患者人均医药费1 881.51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患者次均医药费102.42元;住院患者人均医药费2 472.82元。2018年,全省公立医院门诊患者次均医药费248.10元,低于全国平均(272.20元),居全国20位、西部第4位;公立医院住院患者人均医药费8 956.50元,低于全国平均(9 976.40元),居全国第21位、西部第6位。
近年,四川省医疗卫生资源利用情况不断改善,2015-2019年全省医疗卫生机构诊疗人次增长率为24.28%,医院增长率为38.95%,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增长率14.37%,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增长率48.98%,乡镇卫生院增长率12.72%,而村卫生室的增长率为负数(-9.06%)。2018年底,四川省医疗卫生机构总诊疗人次(5.16亿人次)居全国第6位、西部第1位;乡镇卫生院总诊疗人次(9 926.65万)居全国第3位、西部第1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总诊疗人次(2 380.01万)居全国第6位、西部第1位。
《四川省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2015-2020年)》中提出到2020年,实现政府在每个乡(镇)办好1所标准化建设的乡镇卫生院,乡镇卫生院规范化建设达标率达80%以上。村卫生室原则上每个行政村应当设置1个,到2020年,村卫生室规范化建设达标率达到80%以上。但从前面的现状分析中得知,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正逐年减少。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在四川省医疗卫生机构数量占比为71.86%,四川省当前正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发展,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发展还需要进一步重视。
从前面的数据中得知,四川省21个市州中成都每千人卫生人员的数量超过了达州的2倍。全省每千人卫生人员数量排在前五位的依次是成都、攀枝花、雅安、阿坝和广元。排名后5的依次是遂宁、凉山、内江、巴中和达州。国家对基层医生全科医学执业注册未作刚性要求,受基层执业环境、福利待遇、职业发展等因素的影响,基层临床医生培训后不愿追加和转注全科医学专业,存在培训人数多但注册人数少等情况。据2018年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统计,四川省每万人全科医生数处于全国平均水平以下。
截至2019年末,四川省每千人医院床位数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3.16倍。全省21个市州中,成都2019年每千人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超过了甘孜的2倍;具体到医院,成都是甘孜的2.45倍。资阳2019年每千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是攀枝花的4.66倍。全省每千人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差距较大,地区发展不平衡,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衔接机制还有待完善。
四川省医疗卫生资源的利用效率有待进一步提升,存在医疗卫生资源过度利用与浪费同时存在的现象。四川省基层机构服务量近年绝对值有所提升,但占全省总诊疗量的比例确呈现下降趋势,医师负担较轻,医疗床位利用率不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能力和服务效率有待进一步加强。“小病在基层、大病到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分级诊疗制度还有待完善。
四川省医疗卫生资源在21个市州分布不均,建议在未来进行医疗卫生资源规划时,除了考虑经济和人口等因数外,也关注地域因素和空间分布[6]。探索制订新形势下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标准,科学分析当前全省面临的人口老龄化[7],慢性病对健康的威胁,传染病防控工作任务加剧等多种健康影响因素,明确各地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功能定位、机构设置及发展。
《四川省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2015-2020年)》中提出人才优先原则。建议加强政策引导,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和卫生资源配置中,坚持把人力资源发展放在首位。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的投入机制,为医疗卫生人才的稳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经费保障。优化整合医疗卫生系统人才计划(项目),重点培养急需紧缺、基层和高层次等医药卫生人才,兼顾其他各类卫生专业人才。从培养培训、使用管理与评价、职称与薪酬等,多方助力医疗卫生人才建设和发展。
当前,四川省基层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效率有待进一步提升。建议加强制度建设,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和医联体的建设,优化基层医疗卫生资源。正确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的,聚焦下沉医疗卫生资源,通过落实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政策[8-10],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11],助力建设健康四川[12]。
3.3.1重点加强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
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乡镇卫生院服务能力评价指南(2019)》《国家卫生健康委关于全面推进社区医院建设工作的通知》等法律政策和四川省的具体情况,重点加强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从体系建设和机构分布来探索优化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核心指标,根据实际情况提出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的重点内容和有效途径。
3.3.2加快培养和发展基层全科医生队伍
加快培养和发展基层全科医生队伍有助于改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现状,保障居民健康水平。为此建议:(1)加强医教协同,多渠道探索基层全科医生的培养和注册;(2)增加经费投入,加强以全科专业为重点的继续教育和培训;(3)优化激励机制,提高全科医生薪酬待遇和福利;(4)坚持预防为主,提升基层全科医生的服务能力。
3.3.3努力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
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提出以基层为重点的38字方针,努力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有利于健康四川建设。为此建议深化“传帮带”工程,通过传知识、帮机构和带徒弟,培养愿承担、有能力、可支撑的基层医疗卫生人才,综合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服务等能力。利用现代信息化技术,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工作效率和信息化管理水平,为居民提供方便、智能的健康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