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颅手术联合腰大池持续引流术对颅内动脉瘤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研究

2021-03-17 09:43张俊峰
重庆医学 2021年4期
关键词:大池引流术开颅

张俊峰,钟 诚

(重庆市永川区中医院外一科 402160)

颅内动脉瘤是神经外科中相对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其具有生存率低、致残率高等特点[1-3]。近年来,随着神经外科手术的不断发展,在对颅内动脉瘤患者进行手术的过程中,腰大池持续引流术由于操作简单、安全性较高等优势而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中[4-5]。为进一步提高手术的治疗效果,本研究对开颅手术联合腰大池持续引流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临床价值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6月至2018年7月本院接受开颅手术联合腰大池持续引流术治疗的4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为研究对象(A组)。纳入标准:(1)经CT等检查被确诊为颅内动脉瘤的患者;(2)在本院接受治疗且积极配合随访的患者。排除标准:(1)未出现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颅内动脉瘤患者;(2)已经出现脑血管痉挛等并发症的患者;(3)脑疝为获得纠正且无法立即进行腰大池持续引流术的患者。同时选取2014年4月至2016年5月本院接受开颅手术的4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作为B组。A组男28例,女12例,年龄16~68岁,平均(53.64±2.26)岁。B组男26例,女14例,年龄14~66岁,平均(51.48±2.21)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所有研究对象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1.2.1治疗方式

A组采用开颅手术联合腰大池持续引流术进行治疗,B组采用开颅手术进行治疗。在进行手术前,均对两组进行常规性的检查,包括血压等相关指标的监测等。在开颅手术结束后,立即进行腰大池持续引流术。腰大池持续引流术的具体方法如下,(1)体位:取患者侧卧位,在进行局部麻醉后,在腰椎3~4或4~5间隙穿刺蛛网膜下腔。(2)测量颅内压:对于颅内压明显升高的患者,应先使用甘露醇脱水,再进行引流。(3)引流:在引流的出口处,采用安多林棉球进行封闭包裹,以预防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引流量控制在每天150~300 mL。(4)生命体征监测:在治疗的过程中,应对患者的体温、血压等进行密切的监测和关注。

1.2.2观察指标

(1)采用Glasgow量表对临床治疗有效率进行评价,评价标准如下,①恢复良好:Glasgow评分为5分,伴有轻度缺陷单能够正常生活;②轻度残疾:Glasgow评分为4分,能够独立生活,在保护的状态下可以进行工作;③中度残疾:Glasgow评分为3分,需要对患者进行日常生活的照顾;④植物生存:Glasgow评分为2分,仅存在最小的反应;⑤死亡:Glasgow评分为1分[6]。有效率=(①+②)/(①+②+③+④+⑤)×100%。(2)采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MMSE)量表对认知功能进行评价,该量表共包含19个项目,如时间、地点定向、语言即刻记忆等等,满分为30分,<24分认定为认知功能存在障碍。(3)治疗前后的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A(SDF-1A)和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水平。采用由上海高创化学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的SDF-1A和TGF-β试剂盒检测。

1.3 统计学处理

2 结 果

2.1 两组临床治疗有效率比较

A、B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85.00%、62.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治疗有效率比较[n=40,n(%)]

2.2 两组MMSE评分比较

术后1周,两组MMSE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6个月,两组MMSE评分均高于术后1周,且A组各时间点MMSE评分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MMSE评分比较分)

2.3 两组SDF-1A和TGF-β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SDF-1A和TGF-β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SDF-1A和TGF-β水平低于治疗前,且A组比B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SDF-1A和TGF-β水平比较

3 讨 论

在对颅内动脉瘤进行手术的过程中,神经外科采用的手术主要以开颅手术为主[7]。在应用开颅手术的过程中,颅内感染是这一手术术后的常见并发症[8]。为提高手术的治疗效果,对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已经成为神经外科医生所要面临的重点课题。目前,在临床治疗颅内动脉瘤术后并发症的过程中,腰大池持续引流术是神经外科中较为常用的一种手术方式。这一手术在应用的过程中,具有诸多的优势,具体来说,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具有操作简单及操作成本低廉的优势,这也是其能够获得广泛应用的重要原因。(2)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腰穿而造成的损伤。(3)具有较高水平的治疗效果。正是由于其具有这些优势,因而获得了广泛的应用。因此,本研究对4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进行开颅手术,术后联合腰大池持续引流术,对其手术的治疗效果进行了研究。

本研究结果显示,开颅手术联合腰大池持续引流术够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本研究比较了两组的治疗有效率,结果显示,A组和B组的治疗有效率依次为85.00%、62.50%,A组高于B组(P<0.05)。说明在对颅内动脉瘤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开颅手术联合腰大池持续引流术提高治疗效果,因而值得应用。这一方式能够降低对患者动脉的损伤,进而能够提高治疗的效果,同时这一方式也能够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因而具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李维国等[9]研究认为腰大池持续引流术的疗效确切,且能够降低并发症。本研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开颅手术联合腰大池持续引流术对认知功能的影响,结果显示,术后1周两组MMSE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1、3、6个月,两组MMSE评分均高于术后1周,且A组不同时间点MMSE评分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一研究结果说明,采用联合治疗的方式对于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具有重要价值,分析原因考虑这一方式具有创伤低、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势,与ZENDEDEL等[10]研究结果一致。因此,在对颅内动脉瘤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应采用这种联合的方式进行治疗。

本研究结果还显示,开颅手术联合腰大池持续引流术能够降低SDF-1A、TGF-β水平。本研究分析了开颅手术联合腰大池持续引流术对SDF-1A、TGF-β水平的影响,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SDF-1A、TGF-β水平低于治疗前,且A组低于B组(P<0.05)。结果证实在对颅内动脉瘤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这种联合治疗的方式能够明显降低炎性应激反应。SDF-1A和TGF-β是反映认知功能障碍的重要指标。SDF-1A是一种从骨髓基质细胞中克隆出来的细胞趋化因子,在脑组织损伤时会,其分泌量会明显增加[11]。TGF-β则是细胞促炎性因子[12]。在本研究中证实采用这种联合方式能够有效抑制SDF-1A水平和TGF-β水平,因而能够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

综上所述,对颅内动脉瘤患者采用开颅手术联合腰大池持续引流术,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可降低SDF-1A、TGF-β水平,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值得临床应用。

猜你喜欢
大池引流术开颅
Ommaya囊与腰大池介入对结核性脑膜脑炎并脑积水的疗效对比
维护服在胆囊穿刺引流术后患者管道维护中的应用
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在胆汁瘤治疗中的应用
高血压脑出血应用小骨窗开颅术与骨瓣开颅术治疗的效果对照分析
大骨瓣开颅减压术在对冲性颅脑损伤治疗中的应用观察
快速开颅技术在外伤性颅内血肿合并脑疝抢救治疗中的效果
皮下隧道式腰大池外引流治疗结核性脑膜炎的护理分析
负压封闭引流术(VSD)在骨外科针对创伤软组织缺损治疗中的研究
开颅手术后继发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和治疗方法
探讨预防基底节脑出血钻孔引流术后再出血及早期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