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静
(达州中医药职业学院,四川 达州 635000)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此病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上腹部不适、恶心及腹痛等[1]。为了分析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应用柴胡疏肝散加减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笔者对某院2019 年2 月至12 月接诊的60 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进行了以下研究。
选取某院2019 年2 月至12 月接诊的60 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排除有胃肠手术史、存在精神障碍或处于妊娠期的患者。中药治疗组患者的病程为4 个月至6 年,平均病程为(51.33±4.33)个月;其年龄为25岁至73 岁,平均年龄为(45.80±4.33)岁;其中有女性患者19 例,男性患者11 例。吗丁啉组患者的病程为4 个月至5 年,平均病程为(51.10±4.21)个月;其年龄为25 岁至72 岁,平均年龄为(45.33±4.10)岁;其中有女性患者18 例,男性患者12 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P >0.05。
为吗丁啉组患者采用吗丁啉进行治疗。吗丁啉的用法是:每次服10 mg,每天服3 次(餐前30 min 服用)。为中药治疗组患者采用柴胡疏肝散加减进行治疗。柴胡疏肝散加减的方剂组成和用法是:柴胡12 g,白芍、炒枳壳各15 g,川芎、香附、陈皮、延胡索各10 g,甘草6 g。水煎服,每天1 剂(100 mL),分早晚两次服用。对于存在脘腹胀满症状的患者,在上方中添加玫瑰花、佛手、香橼。对于存在纳差症状的患者,在上方中添加厚朴、山楂、神曲。对于存在脾虚症状的患者,在上方中添加党参、炒白术。两组患者均治疗1 个月。
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其临床症状的积分。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20.0 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² 检验。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治疗后,吗丁啉组患者中临床疗效为无效的患者有9例(占30%),为好转的患者有9 例(占30%),为显效的患者有12 例(占40%);中药治疗组患者中临床疗效为无效的患者有2 例(占6.67%),为好转的患者有15 例(占50%),为显效的患者有13 例(占43.33%)。中药治疗组患者与吗丁啉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分别为93.33%、70%,二者相比,P <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比较
治疗前,中药治疗组患者与吗丁啉组患者的临床症状积分分别为(5.44±1.22)分、(5.48±1.20)分,二者相比,P >0.05。治疗后,中药治疗组患者与吗丁啉组患者的临床症状积分分别为(1.20±0.28)分、(2.66±0.31)分,二者相比,P <0.05。详见表2。
表2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积分的比较(分,± s )
表2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积分的比较(分,± s )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吗丁啉组 30 5.48±1.20 2.66±0.31中药治疗组 30 5.44±1.22 1.20±0.28 t 值 0.128 19.143 P 值 >0.05 <0.05
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可出现上腹部疼痛、腹胀、早饱等症状,其病情易反复发作[2]。中医认为,功能性消化不良主要是由肝气郁结、脾胃升降失常所致。治疗此病应从疏肝解郁、健脾和胃等方面入手[3]。柴胡疏肝散加减的药物组成包括柴胡、白芍、炒枳壳、川芎、香附、陈皮、延胡索、甘草等。其中白芍具有活血止痛的作用,甘草可养血柔肝,枳壳可理气行滞,厚朴和陈皮可行气化湿、健脾和胃,党参和白术可补中益气、健脾益肺,诸药合用可共奏疏肝解郁、健脾和胃之功[4-5]。本研究的结果显示,中药治疗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高于吗丁啉组患者,治疗后其临床症状的积分低于吗丁啉组患者,P <0.05。
综上所述,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应用柴胡疏肝散加减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较为理想,可显著改善其临床症状,促进其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