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园媛,粟 涛,刘 梅,胡玉海
武汉市汉口医院检验科,湖北武汉 430015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为一种常见的多器官损伤性自身免疫性炎性疾病,但其致病机制仍不明确。研究显示,SLE病因复杂,与遗传、环境、机体免疫状况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1]。随着对SLE病因及致病机制的深入研究,发现机体免疫细胞的异常活动是SLE发病及病情加重的重要因素[2]。因此,在治疗及监测SLE病情时,除了检测相关自身抗体谱外,细胞因子水平的检测也具有重要意义[3]。因此,为进一步探究炎症因子在SLE患者中的水平变化,本研究选择三类在免疫调节中发挥重要作用的细胞因子,检测其在SLE患者和健康对照者水平变化,探究其与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
1.1一般资料 选取武汉市汉口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5月在本院就诊的SLE患者218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9例,年龄35~52岁,平均(44.7±3.8)岁;女性209例,年龄20~57岁,平均(37.1±6.9)岁。同期选择来本院体检健康者5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其中男性5例,年龄35~55岁,平均(45.1±4.0)岁;女性45例,年龄20~55岁,平均(40.6±5.4)岁。SLE患者根据SLE活动性指数(SLEDAI)评分标准[4]分为活动组、缓解组。SLE组与健康对照组的年龄、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研究对象均签署知情同意书,且本研究符合并已通过本院伦理委员会审理。
1.2纳入标准 (1)SLE患者均符合文献[4]的诊断标准;(2)患者临床资料完整;(3)未使用免疫抑制剂或糖皮质激素。
1.3排除标准 (1)合并肝、肾、心、脑等基础疾病;(2)合并其他感染性疾病;(3)合并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或肿瘤等;(4)妊娠或哺乳期;(5)诊断不明确。
1.4仪器与试剂 酶标仪为雷杜全自动酶标仪(RT-6100);全自动洗板机为深圳汇松(PW350);血清炎症因子检测试剂盒购自武汉博士德生物技术公司。
1.5方法 所有研究对象均在早晨空腹采集血标本2 mL,3 000 r/min,离心5 min,血清-80 ℃冻存备用。使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IL)-2、IL-4、IL-6、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γ-干扰素(IFN-γ)水平,ELISA操作过程严格按照产品说明书进行。具体为每孔25 μL血清加入225 μL样本稀释液中,37 ℃孵育90 min,自动洗板机洗板3遍,每孔加入100 μL生物素标记抗体,37 ℃孵育60 min,自动洗板机洗板3遍,然后加入90 μL 3,3′,5,5′-四甲基联苯胺(TMB)显色液,37 ℃避光15 min,然后加入100 μL TMB终止液450 nm检测光密度(A)。
2.1SLE组与健康对照组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与健康对照组比较,SLE组血清IL-2水平降低,血清IL-4、 IL-6、IL-10、TNF-α和IFN-γ水平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活动组与缓解组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与缓解组相比,活动组血清IL-2水平降低,血清IL-4、IL-6、IL-10、TNF-α和IFN-γ水平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表2 活动组与缓解组SLE患者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2.3各血清炎症因子与SLEDAI评分相关性分析 SLE患者血清IL-2与SLEDAI评分呈负相关,SLE患者血清IL-4、IL-6、IL-10、TNF-α和IFN-γ水平与SLEDAI评分呈正相关。见表3。
表3 各血清炎症因子与SLEDAI评分相关性分析
SLE为一种好发于育龄女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病情复杂易反复,常造成多种组织器官的损伤,危害较大,目前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但综合研究显示其发病与遗传、激素、环境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在相关危险因素的相互刺激下,多种免疫细胞(如T细胞、B细胞及NK细胞等)异常激活,导致炎症因子的异常释放,进而介导组织器官慢性炎症性损伤[1,5]。同时,释放的炎症因子又通过刺激机体相关免疫细胞异常活动,产生大量自身抗体,在补体作用下,自身抗体与相应抗原密切结合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沉积于组织器官,导致多组织器官的损伤[6]。而炎性损伤与免疫性损伤相互交加,形成恶性循环,进一步加重病程[7]。因此,研究SLE患者血清中炎症因子的变化,对进一步明确该病的发病机制,以及采取针对性药物进行抑制/激活相关炎症因子,进而抑制/激活相关免疫细胞,对于治疗该病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结果显示,与健康对照组比较,SLE组血清IL-2水平降低,血清IL-4、 IL-6、IL-10、TNF-α和IFN-γ水平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缓解组相比,活动组血清IL-2水平降低,血清IL-4、IL-6、IL-10、TNF-α和IFN-γ水平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本研究将各炎症因子与SLEDAI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也证实各炎症因子变化与SLEDAI评分具有一定相关性,血清IL-2水平与SLEDAI评分呈负相关,血清IL-4,IL-6,IL-10,TNF-α和IFN-γ与SLEDAI评分呈正相关。这说明IL-2、IL-4、IL-6、IL-10、TNF-α和IFN-γ在SLE发病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有可能成为SLE治疗的潜在靶点。
研究表明在SLE发病过程中调节性T淋巴细胞增殖分化功能显著受抑制,效应性T淋巴细胞数量显著增加,功能明显增强,使机体针对自身抗原的免疫耐受能力降低,导致自身抗体的产生[8]。IL-2主要由活化的T淋巴细胞产生,具有调节免疫细胞增殖分化及维持机体免疫功能稳定的作用[9]。本研究SLE患者血清IL-2与SLEDAI评分呈负相关。这说明在SLE发病过程中降低的IL-2很可能是由于调节性T细胞被抑制所造成,这与临床试验也显示使用低剂量的IL-2对SLE患者进行治疗,可显著促进调节性T细胞的数量和功能的增加,使效应性T细胞的促炎作用得到显著抑制,可达到缓解病情,治疗该病的目的是一致的[10]。但调节性T细胞是如何在SLE患者中被抑制的,尚有待进一步探究。
在SLE发病的不同时期,患者外周血中Th细胞和Tc细胞比例失衡,当二者比例失衡时就会产生针对自身抗原的特异性自身抗体,形成免疫复合物[11]。IFN-γ和IL-4分别作为Th1细胞和Th2细胞代表性细胞因子,在调节免疫系统平衡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12]。本研究结果显示,SLE患者体内Th细胞/Tc细胞明显失衡,Th细胞释放炎症因子量显著增高,加重患者自身免疫的损伤。因此,如何恢复患者体内Th细胞和Tc细胞的比例,降低IFN-γ和IL-4水平成为治疗SLE的一个重要方向。周娇等[13]通过雷公藤多苷对SLE小鼠模型进行治疗,发现治疗后SLE小鼠失衡的Tc细胞和Th细胞的比例得到显著恢复,且炎症因子也显著降低,这从侧面也反映IFN-γ和IL-4在SLE致病中的重要作用。
研究表明Th2细胞与自身免疫炎症性疾病密切相关,其在SLE患者体内严重失衡,且SLE患者疾病严重程度与Th1、Th2和Th17具有相关性[14-15]。本研究结果显示,与健康对照组比较,SLE组血清IL-6水平变化不显著,但IL-10水平显著升高,且与SLEDAI评分呈正相关,这说明Th2细胞的异常增高可能对SLE的发病起着明显促进作用,通过抑制Th2细胞的活性有可能会对SLE的治愈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最新研究也证实通过抑制转录因子ETS1可以显著抑制Th2细胞的分化过程,达到改善SLE患者发病进程的目的[16]。
TNF-α则是一种非特异性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有研究报道在SLE患者中,它可通过促进T细胞与滋生抗原发生反应,进而加重SLE的进程,是SLE疾病进程中的一个重要促进因素[15,17]。因此动态监测SLE患者体内TNF-α水平对于判断疾病进展、病情轻重均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综上所述,SLE患者炎症因子水平检测有助于了解疾病的进展情况及严重程度,而且对于深入研究SLE致病机制并寻找升高或降低相应炎症因子的药物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